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
作者 霍星华 赵宝玉 +2 位作者 万学攀 郭玺 王建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毒性 检测 don
下载PDF
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溶解有机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3
2
作者 黄靖宇 宋长春 +3 位作者 宋艳宇 刘德燕 万忠梅 廖玉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0-1387,共8页
对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及湿地垦殖后的农田、弃耕还湿地、人工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10 cm)的活性碳、氮组分: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 对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及湿地垦殖后的农田、弃耕还湿地、人工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10 cm)的活性碳、氮组分: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小叶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后,表层土壤各活性碳、氮组分显著降低:MBC减少了63.8%-80.5%;MBN减少了56.3%-67.1%;DOC减少了43.1%-44.3%;DON减少了25.2%-56.1%.农田弃耕还湿和人工造林后表层土壤的活性碳、氮组分有明显恢复的趋势,各组分恢复到天然小叶章湿地土壤水平的36.1%-59.9%(MBC);46.7%-65.9%(MBN);67.0%-69.3%(DOC);81.2%-88.3%(DON).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MBC、MBN、DOC、DON变化的重要因素;各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DOC、DON、MBC、MB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DOC的影响大于对DON的影响;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碳、氮的来源不同是影响DOC、DON与MBC、MBN相关性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溶解有机碳 溶解有机氮 土壤
下载PDF
不同肥力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汪景宽 李丛 +1 位作者 于树 李双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65-6171,共7页
溶解性有机碳、氮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部分。研究利用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的测定方法,分别选取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站不同肥力及与定位试验地紧密相连的自然林地棕壤为研究... 溶解性有机碳、氮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却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部分。研究利用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生物降解的测定方法,分别选取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站不同肥力及与定位试验地紧密相连的自然林地棕壤为研究对象,开展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为了解溶解性有机碳、氮在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探讨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棕壤林地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含量最高,高肥处理次之,低肥处理含量最低。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全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土壤肥力紧密相关,可以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肥力棕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降解速率在培养初期较快,而后逐渐减慢,降解数据符合双指数衰变模型。棕壤溶解性有机碳分别由降解速率不同的两个库组成:周转时间在1d的易分解部分和周转时间大约为400d的难分解部分。棕壤溶解性有机氮是由周转速率大约为2d的易降解部分和周转速率在99~105d左右的难分解部分组成。经过42d的培养,浸提液中剩余溶解性有机质碳氮比值较培养前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真菌毒素DON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庞炜 王治伦 +1 位作者 吕社民 吕旌乔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9-351,共3页
脱氧镰刀雪腐烯醇(Deoxynivalenol,DIN)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被认为是存在于赤霉病小麦中的主要天然毒素之一。它可引起人畜中毒。虽然它的毒性较同族其它真菌毒素小,但由于它广泛存在并大量污染粮食,对人... 脱氧镰刀雪腐烯醇(Deoxynivalenol,DIN)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之一,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目前被认为是存在于赤霉病小麦中的主要天然毒素之一。它可引起人畜中毒。虽然它的毒性较同族其它真菌毒素小,但由于它广泛存在并大量污染粮食,对人畜构成很大危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73年联合召开的第三次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会议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被定为最危险的自然发生食品污染物。列入国际研究的优先地位。在我国对DON毒素的研究兴趣曾与食道癌的发生有关,最近,有人曾调查大骨节病区粮食中DON毒素的分布情况,亦看出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对这一族毒素之一的DON毒素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don 脱氧 镰刀雪腐烯醇 毒性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樊平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184,共3页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如主要病原菌、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等。并阐述了小麦赤霉病菌分泌产生的主要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理,我国赤霉病菌分泌DON毒素的差异和分布,小麦品种抗性对DON毒...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如主要病原菌、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等。并阐述了小麦赤霉病菌分泌产生的主要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理,我国赤霉病菌分泌DON毒素的差异和分布,小麦品种抗性对DON毒素产生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don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咏梅 龚元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05-207,共3页
头花蓼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常用药,主要用于肾盂肾炎、尿道感染、利尿通淋等症。对它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开发了热淋清系列制剂,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其资源,本文就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头花蓼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温室夏闲季种植翻压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胡晓珊 唐树梅 +6 位作者 曹卫东 孟磊 白金顺 高嵩涓 曾闹华 常单娜 王雪翠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明确温室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和无机氮(Nmin)对夏闲绿肥措施的响应特征,选取豆科(绿豆、田菁、印度豇豆)、禾本科(甜玉米、高丹草)和苋科(籽粒苋)6种绿肥,研究了不同夏季填闲绿肥种植、翻压对温室土... 为明确温室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和无机氮(Nmin)对夏闲绿肥措施的响应特征,选取豆科(绿豆、田菁、印度豇豆)、禾本科(甜玉米、高丹草)和苋科(籽粒苋)6种绿肥,研究了不同夏季填闲绿肥种植、翻压对温室土壤DOC,DON和Nmin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不同绿肥品种均增加了土壤DOC含量,0-40 cm土层增加显著;减少了土壤DON及无机氮含量。绿肥全量还田后,土壤剖面DOC含量均有所增加,苋科处理低于豆科和禾本科处理;土壤DON及Nmin含量较绿肥翻压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表现有所差异,总体表现为豆科处理〈对照处理〈禾本科、苋科处理。绿肥根茬还田时,土壤DOC、DON及Nmin含量均低于不种绿肥处理。本研究为温室夏闲绿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低肥力土壤建议采用生物量适中的豆科作物并尽可能全量还田,以发挥其固氮效果及对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而高肥力温室土壤中要着重考虑环境风险,应当选择籽粒苋、高丹草等根系较深、生物量大的夏季绿肥作物作为填闲作物,同时结合后茬蔬菜的施肥措施来决定绿肥还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夏闲季 绿肥 可溶性碳 可溶性氮 无机氮
下载PDF
呕吐毒素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凯 黄明明 +2 位作者 朱祖贤 宋明明 朱连勤 《饲料博览》 2013年第12期8-11,共4页
呕吐毒素(DON)作为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危害,文章就呕吐毒素的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呕吐毒素 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郝丽云 郭启煜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8,共7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学科间交流越来越困难,知识总量与人类吸收能力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美国芝加哥大学情报学教授Don.R.Swanson创立的情报学知识发现方法及人机交互系统Arrowsmith,是揭示非相关文献及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学科间交流越来越困难,知识总量与人类吸收能力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美国芝加哥大学情报学教授Don.R.Swanson创立的情报学知识发现方法及人机交互系统Arrowsmith,是揭示非相关文献及学科间隐藏联系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介绍了Swanson的情报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内涵及其开放式和闭合式的知识发现过程,分析了国内外对该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指出Swanson方法的实践所面临的困难及挑战。Swanson知识发现方法强大的情报功能和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使其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R.Swanson Arrowsmith 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 研究进展 情报学
下载PDF
真菌毒素DON、T—2和NIV对培养软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曹峻岭 熊咏民 +1 位作者 张矢远 莫东旭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9-71,共3页
采用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方法,观察DON、T—2毒素和NIV对幼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种毒素对培养的软骨细胞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抑制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分裂增殖,特别是在细胞培养的早期,亦即在细胞分离时受到的损伤尚未完... 采用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方法,观察DON、T—2毒素和NIV对幼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种毒素对培养的软骨细胞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抑制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分裂增殖,特别是在细胞培养的早期,亦即在细胞分离时受到的损伤尚未完全恢复和细胞分裂增殖的旺盛时期,其损伤作用更为明显。三种毒素均对培养的软骨细胞膜系统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包括对细胞膜、核膜及所有细胞器的损害。实验结果对真菌毒素致软骨损害的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K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真菌毒素与大骨节病病因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仍有一些问题须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don T-2毒素 大骨节病 软骨细胞
下载PDF
赤霉素浸泡与层积时间对山樱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义 王剑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8期26-27,共2页
研究了层积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48h以及层积时间对山樱(CerasusserrulataDon.)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樱种子具有低温休眠的特性,未通过休眠的种子不发芽,通过低温层积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泡能显著缩短层... 研究了层积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48h以及层积时间对山樱(CerasusserrulataDon.)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樱种子具有低温休眠的特性,未通过休眠的种子不发芽,通过低温层积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泡能显著缩短层积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1500mg/L赤霉素浸泡48h后层积60d和层积40d两处理打破休眠效果最好,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92.2%和88.1%,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组合。清水浸种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种子的发芽,但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樱(Cerasus serrulata don.) 种子 赤霉素 层积时间 发芽率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G_1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会艳 孙旭明 +4 位作者 张祥宏 左连富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以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居民粮食中优势污染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黄曲霉毒素G1(AFG1)对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 以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居民粮食中优势污染霉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黄曲霉毒素G1(AFG1)对人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结果显示,DON、AFG1处理组淋巴细胞出现了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细胞峰,凋亡百分率与毒素作用时间(DON:2~72小时;AFG1:2~24小时)及剂量(DON:50~2000μg/L;AFG1:3.12~2000μg/L)呈正相关关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DON(1000μg/L)、AFG1(1000μg/L)处理24小时淋巴细胞出现特征性的DNA"Ladder"条带。因此表明,DON、AFG1可诱导和促进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食管癌 黄曲霉毒素G1 淋巴细胞凋亡 镰刀菌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封薇 刘太国 +1 位作者 张敏 陈万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小麦后对人畜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为明确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数量及其与镰刀菌菌株、接菌数量、小麦品种和病害严重度的关系,试验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在5个抗病性不同的小... 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小麦后对人畜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为明确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数量及其与镰刀菌菌株、接菌数量、小麦品种和病害严重度的关系,试验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在5个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上分别接种9个禾谷镰刀菌菌株,每个菌株接种1×106、1×105和1×104个/mL 3个分生孢子浓度,并利用ELISA法测定收获麦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麦粒中DON毒素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毒素能力不同所致。接种菌株8003、4020的所有麦粒中DON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接种其他7个菌株的小麦。当接种产毒素能力强的菌株时,小麦抗病品种表现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ON毒素积累的能力。不同接菌浓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和麦粒中DON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接菌浓度越高,病害严重度越高,DON毒素含量也越高;反之,接菌浓度越低,病害严重度越低,DON毒素含量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积累 禾谷镰刀菌
原文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组分含量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武荣 刘勤 +2 位作者 禹洪双 王德建 曹志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量(DOM)组分含量及其特性。研究表明:不同量化肥施用土壤DOC含量没有显著增加,而施用化肥,配施秸秆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DOC含量,配施猪粪能显著提高耕层和犁底层土壤DOC含量。施化肥...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量(DOM)组分含量及其特性。研究表明:不同量化肥施用土壤DOC含量没有显著增加,而施用化肥,配施秸秆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DOC含量,配施猪粪能显著提高耕层和犁底层土壤DOC含量。施化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各层DON含量,除耕层C2外。施化肥后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增加,DON比例下降,化肥配施猪粪后土壤DON含量和比例显著增加。施用C1+M处理土壤DO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促进磷向下层迁移,而其他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耕层土壤DP含量显著高于犁底层和渗育层,C1+M、C2+S、C3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P含量,且向深层迁移明显。施化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S含量,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增幅尤为显著。施化肥以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UV280,而化肥有机肥配施显著有利于土壤DOM芳香性结构更具复杂化与稳定性,特别是C1+M。DOM组分间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DOM各组分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DOC don DOP DP DS UV280 结构特性
下载PDF
DON的水处理特性及生成NDMA潜能的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伟 徐斌 +3 位作者 夏圣骥 高乃云 严烈 梁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5-38,共4页
对微污染黄浦江原水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DON浓度的变化、控制方法及其消毒副产物—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生成潜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原水中的DON为0.13-0.21mg/L,约占DOC的3.1%-3.9%,占TDN的3.7%-7.5%,同时与温度... 对微污染黄浦江原水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DON浓度的变化、控制方法及其消毒副产物—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生成潜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原水中的DON为0.13-0.21mg/L,约占DOC的3.1%-3.9%,占TDN的3.7%-7.5%,同时与温度变化呈现负相关性。与DOC相似,常规处理工艺对DON的去除率维持在20%左右,增加混凝剂投量对DON的控制效果不明显,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DON的去除率可达60%。不同单元的处理出水经培养后,其NDMA生成潜能均较高(80.1-101.7ng/L),且对NDMA生成潜能的去除率远小于对DON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溶解性有机氮 二甲基亚硝胺生成潜能 强化混凝 臭氧/生物活性炭
下载PDF
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气相色谱法检测及毒素污染去除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正炜 成玮 +4 位作者 沈慧梅 田如海 武向文 郭玉人 占绣萍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4期33-39,共7页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5。在0.04、0.2、1.0 m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了添加实验,在小麦粉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3.8%~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普遍用于基层检测机构中小麦粉DON的日常检测。结果表明:面粉中DON含量明显低于小麦粒中,对田间看似健康的小麦粒是否感染DON毒素,是无法简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所以对小麦粒进行DON含量监测和去毒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小麦 柱前衍生 气相色谱
下载PD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from Schima superb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in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18
17
作者 GUOJian-fen YANGYu-sheng +1 位作者 CHENGuang-shui LINP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9-22,i002,共5页
Despite grow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in forest nutrient cycling, their monthly concentration dynamics in forest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subtrop... Despite grow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in forest nutrient cycling, their monthly concentration dynamics in forest ecosystems, especially in subtropical forests only were little know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monthly dynamics of DOC and DON in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for two planta- tions of Schima superba (SS) an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F) in Jianou, Fujian, China. Samples of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were collected on a rain event base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2. Upon collection, all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DOC, NO3 -N, NH4 -N and total dissolved N (TDN). DON was calculated by subtracting NO3 -N and NH4 -N from TDN. The results - + - +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had a mean DOC concentration of 1.7 mg·L-1 and DON concentration of 0.13 mg·L-1. The mean DOC and DON concentrations in throughfall were 11.2 and 0.24 mg·L-1 in the SS and 10.3 and 0.19 mg·L-1 in the CF respectively. Stemflow DOC and D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CF (19.1 and 0.66 mg·L-1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S (17.6 and 0.48 mg·L-1 respectively). No clear monthly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DOC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in our study, while DON concentration in precipita- tion tended to be higher in summer or autumn. The monthly variations of DON concentrations were very similar in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at both forests, showing an increa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ainy season in March. In contrast, monthly changes of the DOC concentrations in throughfall of the SS and CF were different to those in stemflow. Throughfall DOC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from February to April, while relatively higher DOC concentrations in stemflow were found during September-November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don)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STEMFLOW Schima superba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下载PDF
凋落物和根系处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章宪 范跃新 +2 位作者 罗茜 谢锦升 孙杰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2期39-44,共6页
选取19a和91a杉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SR)、去除凋落物和根系(NO)、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双倍凋落物(DL)5种处理进行为期3a的野外观测,以探讨凋落物和根系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5种处理... 选取19a和91a杉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SR)、去除凋落物和根系(NO)、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双倍凋落物(DL)5种处理进行为期3a的野外观测,以探讨凋落物和根系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5种处理对NO3^--N含量影响不明显,对NH4^+-N影响因林龄和土层而异,DL和NR提高了19a杉木林表土层(0~10cm)NH4^+-N含量,但在矿质层(10~20cm),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NH4^+-N含量;NO会降低杉木林DON含量,DL会促进19a杉木林DON含量增加;杉木林的DON含量总体随土层加深而增大,与DIN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氮素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作用因氮素形态、林龄和土层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don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 根系
下载PDF
饮用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的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伟 徐斌 +3 位作者 夏圣骥 高乃云 严烈 梁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6,共5页
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是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溶解性有机碳化合物(DOC)性质相似,DON可导致耗氯量增加、膜污染、产生消毒副产物等问题。尤为需要关注的是,DON在氯化过程中将产... 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是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溶解性有机碳化合物(DOC)性质相似,DON可导致耗氯量增加、膜污染、产生消毒副产物等问题。尤为需要关注的是,DON在氯化过程中将产生强致癌性的卤化硝基甲烷与亚硝胺化合物(如NDMA)等,对水质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对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的控制成为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的新问题之一。系统介绍了原水中DON的含量、种类、分子组成、存在形式等,同时对DON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鉴于DON含量较小、种类繁多、亲水性强,常规净水工艺很难有效控制其浓度,水厂可通过强化混凝、膜处理、吸附与氧化来改善对DON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溶解性有机氮 氯化消毒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成分分析及其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逄亚楠 国锦 +4 位作者 闫辉 容蓉 巩丽丽 蒋海强 吕青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9-794,共6页
目的: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体外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方法: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Kovats retention index,KI)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甲基偶氮唑盐类(MTT)法研究三者的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 目的: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体外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方法: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Kovats retention index,KI)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甲基偶氮唑盐类(MTT)法研究三者的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药对石油醚部位中同时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酯类、甾醇类等成分,白花蛇舌草和药对相区别于半枝莲的石油醚部位又含有较多蒽醌类化合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抗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IC50值分别为275.204μg/m L,105.826μg/m L,148.645μg/m L,抗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IC50值分别为189.114μg/m L,77.974μg/m L,137.999μg/m L。结论: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石油醚部位对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和Ishikawa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白花蛇舌草的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最强,推测可能与含量较高的蒽醌类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药对 石油醚部位 GC-MS 子宫内膜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