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6
1
作者 郭忠玲 郑金萍 +5 位作者 马元丹 李庆康 于贵瑞 韩士杰 范春楠 刘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7-1046,共10页
2001~2003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垂直植被带的典型群落红松阔叶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内,利用网袋埋藏法对群落内的6个主要优势乔木树种凋落物进行埋藏分解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分解模型,模拟预测凋落物的... 2001~2003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3个垂直植被带的典型群落红松阔叶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内,利用网袋埋藏法对群落内的6个主要优势乔木树种凋落物进行埋藏分解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分解模型,模拟预测凋落物的分解进展,为深入研究这6个树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个树种凋落物都表现出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的现象,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在分解的638d(1.75a)后,6种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明显升高。到分解实验结止时(699d),叶凋落物干重剩余率从小至大依次为白桦(24.56%)、紫椴(24.81%)、红松(38.48%)、鱼鳞云杉(41.15%)、岳桦(41.53%)和臭冷杉(42.62%)。枝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低于叶,枝干重剩余率从小至大依次为紫椴(44.98%)、臭冷杉(64.62%)、红松(72.07%)、鱼鳞云杉(73.51%)、白桦(77.37%)和岳桦(80.35%)。在同一海拔高度,阔叶树种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大于针叶树种。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叶凋落物分解速率逐渐减慢。模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各垂直植被带的优势树种叶凋落物分解95%需4.5~8.0a;年分解系数为紫椴(0.686)>白桦(0.624)>红松(0.441)>鱼鳞云杉(0.406)>臭冷杉(0.397)>岳桦(0.385);枝凋落物分解95%需7.8~29.3a,不同树种间的差异明显。枝年分解系数为紫椴(0.391)>臭冷杉(0.204)>红松(0.176)>鱼鳞云杉(0.157)>白桦(0.148)>岳桦(0.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分解模型 长白山
下载PDF
千岛湖水源涵养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余树全 李翠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主要乔木树种以马尾松、苦槠、青冈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 值依次为 0 6 3、0 5 7、0 5 6 ,BL 值为0 6 4、0 5 0、0 32 ;灌木树种以木、格药柃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值为 0 6 0、0 6 1,BL 值为 0 5 7,0 76 .②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生态位重叠与资源竞争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能等同起来 ,水平空间上的重叠而垂直空间上的分化并不够成竞争 ,反而是一种互惠关系 .该文的研究结果可望为千岛湖水源涵养林的种质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目标管理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优势树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生态重叠指数
下载PDF
亚热带6种老龄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书国 杨玉盛 +3 位作者 谢锦升 郭剑芬 杨智杰 高玉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31-38,共8页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6种老龄天然林:木荷(Schima superba,SCS)、罗桴栲(Castanopsis fabri,CAF)、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米槠(...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6种老龄天然林:木荷(Schima superba,SCS)、罗桴栲(Castanopsis fabri,CAF)、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及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UL)枯落物现存量和持水特性的研究表明,各林分枯落物现存量分别为木荷7.22 t.hm-2、细柄阿丁枫6.79 t.hm-2、浙江桂6.70 t.hm-2、观光木6.66 t.hm-2、罗桴栲6.57 t.hm-2、米槠5.96 t.hm-2和杉木人工林4.82 t.hm-2.最大持水率平均值是人工林(207.98%)>天然林(179.38%).各林分最大持水量分别为木荷13.33t.hm-2、细柄阿丁枫13.32 t.hm-2、观光木13.18 t.hm-2、罗桴栲10.84 t.hm-2、浙江桂10.52t.hm-2、米槠10.30 t.hm-2和杉木人工林9.95 t.hm-2.枯落物平均现存量和平均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林(6.65 t.hm-2,11.95 t.hm-2)大于杉木人工林(4.82 t.hm-2,9.95t.hm-2).影响林地枯落物持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枯落物现存量.各林分主要树种半分解层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主要树种 现存量 最大持水量 最大持水率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树干呼吸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严玉平 沙丽清 曹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30,共8页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1种优势树种树干呼吸速率、1cm深树干温度以及林内空气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1种优势树种的树干呼吸具有相同的季节规律,并且雨季均大于干季时的树干呼吸。树种间树干呼吸速率...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1种优势树种树干呼吸速率、1cm深树干温度以及林内空气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1种优势树种的树干呼吸具有相同的季节规律,并且雨季均大于干季时的树干呼吸。树种间树干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在0.823~2.727μmol.m-2.s-1。树干1.3m处所测南北方向树干呼吸无显著性差异。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显著相关(0.55<R2<0.92),呈良好的自然指数回归关系,Q10值为1.90~3.03。20℃时各树种的R(总树干呼吸)速率为0.771~2.570μmol.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雨林 优势树种 树干呼吸 树干温度 Q10
下载PDF
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光谱组合系统的亚热带森林估测遥感试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清旺 谭炳香 +4 位作者 胡凯龙 樊雪 李增元 庞勇 李世明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74,共11页
为了提高森林的类型识别及生物物理参数反演精度,采用国产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光谱组合系统(ALHIS),选择湖北典型亚热带森林开展了航空遥感试验,获取了试验区激光雷达点云、高光谱和CCD影像数据,提取了森林高度和优势树种类别信息。对数据... 为了提高森林的类型识别及生物物理参数反演精度,采用国产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光谱组合系统(ALHIS),选择湖北典型亚热带森林开展了航空遥感试验,获取了试验区激光雷达点云、高光谱和CCD影像数据,提取了森林高度和优势树种类别信息。对数据的分析表明,激光雷达林分平均高的估测精度达到90.67%,激光雷达估测平均高与地面实测胸径加权平均高之间显著相关(R2=0.73,RMSE=1.29m)。按照优势树种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发现马尾松、栓皮栎和其它树种的林分平均高分别为9.62m、9.30m、8.79m,不同树种之间的林分平均高相差不大。高光谱优势树种识别总体精度达到82.00%(Kappa=0.70),试验区森林和非森林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60.01%和39.99%,马尾松、栓皮栎和其它树种面积在森林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77%、24.99%和15.23%。试验证明,ALHIS能够同时获取高分辨率的植被遥感特征数据,以用于森林制图、优势树种/树种组识别、碳储量估算及生态环境建模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高度 优势树种 激光雷达(LiDAR) 高光谱 分类
下载PDF
鹅掌楸天然林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薛卫星 李春辉 +3 位作者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朱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4,共9页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鹅掌楸重要值最大,为14.38%,Shannon-Weaver生态位宽度与Levins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分别为3.48和4.56,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排序并不相同,群落整体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288,鹅掌楸与其他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413,说明该群落中鹅掌楸种群资源利用程度与宽度均较强,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且群落目前处于结构不稳定阶段,存在充足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较大。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联结,大部分物种之间独立性较强。各种对中相关性达到显著以上的极少,大多数种对之间联结性较弱,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说明该群落目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物种更迭,且鹅掌楸种群与其它种群联结性均呈不显著或相互独立状态,在不考虑人为干扰与种群生殖特性的情况下,鹅掌楸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综合来看,鹅掌楸天然林群落各物种之间竞争并不激烈,种间关联性较弱,群落目前处于演替中期,结构变化明显,野生鹅掌楸种群生存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优势树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国斌 李秀芹 +2 位作者 佘新松 胡茶青 胡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生物量 异速生长方程 生物量结构 安徽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优势树种凋落物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侯玉平 魏巍 +4 位作者 翟文婷 初航 殷吉林 柏新富 卜庆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4,共7页
【目的】认识和了解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不同群落优势种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化感抑制效应差异,探讨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 【目的】认识和了解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机制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不同群落优势种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化感抑制效应差异,探讨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比较山东半岛丘陵生境常见优势树种麻栎、刺槐、赤松、黑松凋落物对火炬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差异;因土壤会影响许多化感物质的转化和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其活性,进一步设置土壤介质参与的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对比研究不同树种凋落物覆盖对火炬树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凋落物水浸液种子发芽试验显示,麻栎相比刺槐、赤松、黑松,显著抑制火炬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凋落物覆盖盆栽试验表明,高凋落物量(每盆50 g)时,麻栎较刺槐、赤松、黑松显著降低了火炬树幼苗的总生物量;低凋落物量(每盆25 g)时仅在麻栎和赤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麻栎较赤松显著抑制了火炬树幼苗总生物量的积累;有麻栎凋落物覆盖时,火炬树幼苗生物量分配呈现叶生物量比降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增大的趋势。【结论】麻栎的化感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炬树的生长。利用对火炬树具有明显化感抑制作用的本地植物麻栎对其进行生态控制,或者构建高抵抗力植物群落,进而筛选有效化感物质,可能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控制火炬树扩散的新途径。研究结果可揭示群落入侵抵抗力形成的化感驱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入侵过程的认识,对外来植物入侵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火炬树 生物入侵 化感作用 化感适应性 群落入侵抵抗力 优势树种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优势树种根际土壤有机碳及氮磷的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2 位作者 刘秀明 蒲通达 陈祖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区典型植被及土壤进行调查,探讨森林退化过程中不同群落优势树种根际土壤有机碳及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有机碳及氮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林木根际对土壤有机碳及氮磷的...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区典型植被及土壤进行调查,探讨森林退化过程中不同群落优势树种根际土壤有机碳及氮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有机碳及氮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林木根际对土壤有机碳及氮磷的累积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效应表现最明显,其次是土壤磷素,而土壤氮素累积效应的差异性较小。在树木根基0~30cm水平范围内,根际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都明显高于30~90cm外围根际区。不同群落优势树种之间,根际土壤碳及氮磷总量的差异性表现为总有机碳〉全氮〉全磷,而碳及氮磷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则表现为有效磷〉易氧化有机碳〉有效氮。森林退化过程中,群落优势树种根际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效磷含量出现显著的下降,从而明显地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优势树种 根际土壤 有机碳 氮素 磷素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林优势树种的竞争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任玫玫 杨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89-3097,共9页
优势种是植物群落各层次中占优势的植物种,混交林优势树种竞争关系的研究对合理经营混交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内,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云冷杉天然林,设置大小100 m×100 m样地.首先,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 优势种是植物群落各层次中占优势的植物种,混交林优势树种竞争关系的研究对合理经营混交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内,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云冷杉天然林,设置大小100 m×100 m样地.首先,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树种;其次,以优势树种为对象木,采用可描述单株林木侧方上方、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林木竞争指数分析优势树种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该云冷杉天然林有3个优势树种: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样地中,小径级林木较多,群落林木趋于小龄化,3个优势树种的竞争树种主要有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枫桦、紫椴、青楷槭和白桦.3个优势树种受到的竞争最激烈的是臭冷杉(1412.48),其次是红皮云杉(439.17)、红松(245.28),都主要承受侧方挤占,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的侧方挤占分别占各优势树种竞争强度的64.9%、65.2%、66.0%;3个优势树种侧方上方平均竞争强度大致随个体胸径的增大而减少,小径级林木的侧方上方平均竞争强度几乎相等,对象木径级越大,所承受的侧方挤占比例越大,大径级林木几乎不承受上方遮盖;3个优势树种的侧方上方竞争主要来源于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紫椴、枫桦、青楷槭和白桦.3个优势树种种间竞争均比种内竞争激烈,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的种间竞争分别占各优势树种竞争强度的58.4%、87.1%、83.7%,且竞争强度大致随个体胸径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天然林 优势树种 竞争
原文传递
草海湿地流域优势树种凋落物叶分解与水文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建利 吴华 +3 位作者 喻理飞 周传艳 严令斌 蔡国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3,共6页
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对草海湿地流域森林优势植物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白栎(Quercus fabri)、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对草海湿地流域森林优势植物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白栎(Quercus fabri)、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凋落物叶分解残留率、分解率、分解模型及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的水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分解12个月后,凋落物叶累积分解率分别为青冈(24.0±1.4)%,白栎(24.1±2.0)%,桤木(26.6±2.6)%,滇杨(26.0±0.7)%,云南松(13.8±2.6)%,杉木(13.8±0.9)%,凋落物叶累积分解率差异极显著(F=10.28,P〈0.01)。(2)凋落物叶分解方程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Lr=ae-kt。阔叶植物凋落物叶分解常数在0.019~0.024之间,而针叶植物凋落物叶分解常数在0.011~0.012之间。凋落物叶的分解率受叶形态影响较大,阔叶凋落物分解率明显高于针叶。阔叶植物凋落物叶分解半衰期和分解95%所需时间在2.27~3.06年和10.46~13.16年,针叶植物叶凋落物半衰期和分解95%所需时间在4.61~5.20年和20.60~20.64年。(3)凋落物叶持水率(Rl)与分解残留率(Lr)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l=aLr+b(P〈0.05)。(4)土壤含水率(Rs)与凋落物叶持水率(Rl)呈显著反函数相关关系Rs=a/Rl+b(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流域 优势树种 凋落物叶分解 水文特征
下载PDF
热带雨林恢复演替中优势树种黄桐气体交换对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0
12
作者 骆土寿 李意德 +2 位作者 陈德祥 陈步峰 林明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65-1772,共8页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Inc.,USA)对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恢复演替先锋建群种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Benth.)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日变...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Inc.,USA)对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恢复演替先锋建群种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Benth.)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出现"午睡"原因是光合有效辐射(PPFD)不足和Gs的关闭,不是强光抑制和水分胁迫。(2)叶片Pn大小与Gs、E、PPFD、气温(Ta)和叶面温度(Tl)等为密切的正比关系,与胞间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和大气相对湿度(RH)等相关度极低甚至是负相关,光饱和点(LSP)较高,表现出阳性树种特性。(3)短期高Ca作用会引起Gs、E的降低和Pn增高。Ca倍增,则Pn提高了70%,E降低4.43%,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78%。(4)叶片Pn日平均值和日最大值分别达6.40±0.17、11.60μmolCO2/(m2·s),表现出速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 光合环境 优势树种 热带雨林
下载PDF
菌根形成对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优势树种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童琳 唐旭利 +1 位作者 张静 张倩媚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中主要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程度、植物养分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图探讨自然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影响下的磷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森林群落高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森...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的森林中主要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程度、植物养分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图探讨自然生态系统中菌根真菌影响下的磷循环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森林群落高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森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皆低于马尾松林,该林型非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6.66±0.69mmol·g–1·h–1)则显著高于马尾松林(3.97±1.05mmol·g–1·h–1)。2)磷酸酶活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存在差异,群落中优势树种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3)由于植物缺磷往往表现为成熟叶片磷含量低,成熟叶片磷含量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显著负相关关系(R2=0.5416,P<0.0001)表明,磷限制可能是诱导磷酸酶产生的驱动力之一。菌根形成对于促进菌根共生体分泌磷酸酶,缓解土壤磷限制,提高植物磷吸收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树种 磷循环 侵染率 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 森林群落 磷限制
下载PDF
滨海沙地主要优势树种凋落物热值与养分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叶功富 高伟 +3 位作者 陈增鸿 尤龙辉 罗美娟 游水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0,共4页
以东山岛滨海沙地主要优势树种的凋落物为对象,研究了其干质量热值与养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优势树种凋落物干质量热值以潺槁木姜子、木麻黄、湿地松最高,均在20.0 kJ/g以上,朴树、箣竹的凋落物干质量热值较低,为17.3~19.... 以东山岛滨海沙地主要优势树种的凋落物为对象,研究了其干质量热值与养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不同优势树种凋落物干质量热值以潺槁木姜子、木麻黄、湿地松最高,均在20.0 kJ/g以上,朴树、箣竹的凋落物干质量热值较低,为17.3~19.1 kJ/g;木麻黄、鳝藤、湿地松、箣竹凋落物的干质量热值在春季最高,潺槁木姜子、黄连木、朴树、雀梅藤、榕树凋落物的干质量热值在夏季最高。 C质量分数以湿地松最高,为50.25%,其次是木麻黄和潺槁木姜子,分别为49.87%和48.77%,木麻黄和湿地松凋落物中N、P、K质量分数均低于其他树种;不同优势树种凋落物热值与其C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与其他养分质量分数相关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养分 优势树种 凋落物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窗下木本植物更新组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丝琼 张广奇 +2 位作者 郭其强 刘莎茜 戚玉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31-2139,共9页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中不同特征林窗内木本植物更新进行调查,计算不同特征林窗内木本植物的重要值、密度和丰富度,分析不同林窗大小、年龄和形成原因与木本植物更新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窗大小对木本植物密度和丰富度有显著影响,耐荫树... 对茂兰喀斯特森林中不同特征林窗内木本植物更新进行调查,计算不同特征林窗内木本植物的重要值、密度和丰富度,分析不同林窗大小、年龄和形成原因与木本植物更新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林窗大小对木本植物密度和丰富度有显著影响,耐荫树种密度和丰富度在大林窗(>200 m^2)分别为0.32株·m^-2和3.26,中性树种密度和丰富度分别为0.40株·m^-2和2.54,均比在小林窗(≤200 m^2)中显著增大,表明大林窗(>200 m^2)能为耐荫树种和中性树种提供适宜光照条件和生长环境。幼年期林窗中以耐荫树种为优势种,重要值为0.377;中年期林窗以中性树种为优势种,重要值为0.400;老年期林窗以喜光树种为优势种,重要值为0.325,表明随着林窗年龄的增加,林窗内喜光树种逐渐占据优势。林窗形成原因对木本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中性树种和喜光树种的密度在藤本绞杀形成的林窗均为0.43株·m^-2,比在人为伐倒和病虫害形成的林窗中显著增大,表明藤本绞杀可为喜光树种和中性树种的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窗 树种组成 优势树种
原文传递
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δ13C值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军 喻理飞 +1 位作者 李媛媛 黄宗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6-194,共9页
为了解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林分碳元素循环特征,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贵州省喀斯特区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石灰岩3种岩性发育的土壤上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为了解喀斯特区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上林分碳元素循环特征,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贵州省喀斯特区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石灰岩3种岩性发育的土壤上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和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6种树种为优势种构建的林分的优势种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δ13C值的变化和土壤有机质更新。结果表明:(1)部分树种在不同岩性上的δ13C存在差异,石灰岩上柏木δ13C值与其他岩性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桤木在石灰岩与白云岩上呈显著性差异(P=0.024);不同树种表现为猴樟、柏木、马桑3个树种相互间或与其他树种多表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01);树种各器官δ13C值呈叶片<枝杆<根的分配格局。(2)3种岩性上,各树种林分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植物叶片(新鲜枯落物)<枯落物分解层<枝杆<根<上层土壤<下层土壤。土壤层与植物体、枯落物之间的δ13C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土壤层与枯落物层比较,增幅较大的是白云质砂岩上的猴樟林和柏木林,分别为11.68‰,11.10‰,增幅较小的是白云岩上的马桑林和石灰岩上的桤木林,分别为1.07‰,2.73‰。(3)土壤有机质更新率最大为白云岩上马桑林43.84%,其次为石灰岩上桤木林34.17%,最低为石灰岩上的圆果化香林1.15%。白云岩上植物群落的有机碳周转率回归方程斜率K值为3.15,石灰岩上为0.85。白云质砂岩上林分的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对揭示喀斯特地区C元素循环及迁移特征和养分迁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 植物-枯落物-土壤系统 优势树种 岩性 喀斯特区
下载PDF
黔西北次生林优势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喻阳华 程雯 +1 位作者 杨丹丽 钟欣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33-8740,共8页
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能够揭示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的有机碳动态变化,阐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特征。以黔西北次生林14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以及根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分析不同层次碳含量和δ13C丰度之... 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能够揭示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的有机碳动态变化,阐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特征。以黔西北次生林14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以及根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分析不同层次碳含量和δ13C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优势树种叶片碳含量为404.67—487.14 g/kg,总体为针叶树种较高、常绿灌木较低;δ13C值为-31.2‰—-27.1‰,随生活型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凋落物碳含量为414.62—561.31 g/kg,与叶片碳含量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δ13C值为-31.5‰—-27.3‰,随树种生活型的变化特征也不明显。根区土壤碳含量为10.02—91.59 g/kg,δ13C值为-26.8‰—-22.5‰,碳含量以光皮桦、银白杨等落叶乔木较高。叶片、凋落物和根区土壤3个层次的碳含量与δ13C丰度之间均呈不显著相关,不同层次的δ13C丰度之间和碳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信息,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 次生林 优势树种 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 黔西北
下载PDF
深圳市坝光湿地园银叶树群落优势树种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红斌 王佐霖 +3 位作者 朱子维 黄芳芳 甘先华 张卫强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6期15-20,共6页
以深圳坝光湿地园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圳坝光湿地园银叶树群落8种优势树种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以及3种生境(沼泽、山地、临海)土壤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有... 以深圳坝光湿地园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圳坝光湿地园银叶树群落8种优势树种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以及3种生境(沼泽、山地、临海)土壤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优势树种叶片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性;不同生境(临海、山地、沼泽)之间的土壤差异主要表现为氮及碳氮比,其他如有机质、磷等差异不明显;不同土层则表现为有机质和氮差异明显,浅层土壤元素含量最高,其他指标在各土层中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除银叶树生长可能受到氮限制外,其他优势树种元素限制现象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叶树群落 优势树种 叶片 C N P 化学计量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四种建群树种叶片叶肉导度对适度高温的响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谷畴 赵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利用CO2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法,研究了适度高温(38℃)下亚热带森林4种建群树种叶片叶肉导度(gm).结果表明:阳生或早期演替树种荷木叶片gm较中后期演替的中生性或耐荫树种红椎、藜蒴和黄果厚壳桂高(P<0·05).生长在全日光下的叶... 利用CO2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法,研究了适度高温(38℃)下亚热带森林4种建群树种叶片叶肉导度(gm).结果表明:阳生或早期演替树种荷木叶片gm较中后期演替的中生性或耐荫树种红椎、藜蒴和黄果厚壳桂高(P<0·05).生长在全日光下的叶片gm亦较遮荫的高(P<0·05).温度从25℃升至38℃,4个树种的平均叶肉导度Q10值为(1·59±0·27).gm对温度的响应依赖于植物种类和光环境.由于CO2在水中扩散的Q10值为1·25,gm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到蛋白质的调控.适度高温可引起gm上升,导致叶绿体羧化部位的CO2浓度和羧化速率增高.无论是全日照还是遮荫处理,与荷木相比,适度增温可显著提高红椎、藜蒴和黄果厚壳桂叶绿体羧化速率,说明适度高温对演替中后期树种的演替进程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肉导度 温度效应 建群树种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不同海拔梯度天然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闫东锋 张妍妍 +3 位作者 吕康婷 周梦丽 王婷 赵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71-1580,共10页
为了揭示天然林优势树种对资源环境利用状况及其竞争程度,在太行山南麓海拔850—1850 m天然林分布区设置29块固定监测样地并进行生态学调查,在对天然林树种结构进行PCoA主坐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物种重要值及其变异系数、生态位宽度、生... 为了揭示天然林优势树种对资源环境利用状况及其竞争程度,在太行山南麓海拔850—1850 m天然林分布区设置29块固定监测样地并进行生态学调查,在对天然林树种结构进行PCoA主坐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物种重要值及其变异系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天然林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PCoA主坐标分析和ANOSIM群落相似性检验结果均显示不同海拔梯度乔木树种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r=0.199,P=0.006);不同海拔梯度的29个样地中共记录到乔木树种68种,其中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在低海拔区(850—1150 m)和中海拔区(1150—1450 m)重要值均最大,分别为0.389和0.332;槲栎(Quercus aliena)在高海拔区(1450—1850 m)重要值最大,其值为0.227,且在3个海拔区生态位宽度均最大,其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分别为7.293和2.153、4.023和1.548、8.269和2.200。中海拔区所有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和生态位相似性均值均最高,其值分别为0.49和0.39;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与优势种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r=0.791,t=−5.777,P=0.010,n=14;r=0.599,t=−8.813,P=0.024,n=14)。研究区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为栓皮栎和槲栎,中海拔区优势树种对资源环境需求较相似,种间竞争较激烈。亟需开展以调整种间关系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经营活动,进而促进健康稳定的林分形成。该研究可为开展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发育动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天然林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特征 优势树种 海拔梯度 天然林 太行山南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