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势眼与近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裘凯凯 吕帆 《眼视光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3-15,18,共4页
目的 :研究优势眼眼别与其两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大眼的眼别关系。方法 :16 5个受试者 ,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分双眼屈光无显著差异组、生理性屈光参差组与病理性屈光参差组三组。在医学验光基础上 ,结合简化的卡洞法与拇指法判别双... 目的 :研究优势眼眼别与其两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大眼的眼别关系。方法 :16 5个受试者 ,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分双眼屈光无显著差异组、生理性屈光参差组与病理性屈光参差组三组。在医学验光基础上 ,结合简化的卡洞法与拇指法判别双眼中的优势眼眼别。结果 :①对于所有个体 ,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稍大眼眼别显著相关 (Z =- 3.6 2 1,P <0 .0 0 0 1)。②双眼屈光无差异组优势眼眼别与其两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大眼眼别显著相关 (P <0 .0 0 0 1) ,但在生理性屈光参差组与病理性屈光参差组 ,两者均无显著相关 (P >0 .0 5 )。③各组均以右优势眼居多 ,右眼屈光不正较大者居多。结论 :优势眼的选择可能早于双眼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眼 近视 屈光参差 卡洞法 拇指法
下载PDF
人眼对比敏感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及评价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祁媛媛 张丰菊 +1 位作者 于芳蕾 鲁智莉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眼对比敏感度与性别、眼别、主导眼、年龄及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在最佳矫正视力下,检测75例(150眼)近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对比敏感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 目的探讨人眼对比敏感度与性别、眼别、主导眼、年龄及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在最佳矫正视力下,检测75例(150眼)近视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对比敏感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眼别的对比敏感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主导眼的对比敏感度优于非主导眼,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着年龄增长,人眼对比敏感度不断下降,青年组和老年组的对比敏感度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数值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对比敏感度值有相关性。⑤随着屈光度增长,人眼对比敏感度不断下降,除了低度组与高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的wg的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的数值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部分对比敏感度值有相关性(wog:r=0.224,P=0.006;wg:r=-0.229,P=0.005;redtest:r=-0.093,P=0.256;readaption:r=-0.064,P=0.433)。结论人眼对比敏感度及视功能随年龄增长及屈光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相比,其对比敏感度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敏感度 主导眼 年龄 屈光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晓峰 郑敏 +3 位作者 翁旭 李虹霓 黄奕霞 曾彩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3-976,共4页
目的 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10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采用卡洞法检查分成主... 目的 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的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10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采用卡洞法检查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应用阿托品散瞳检查屈光度及矫正视力,进行双眼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包括戴镜、精细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于治疗后第1、3、6、12个月检查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和基本治愈率.结果 治疗前后主视眼眼别未见转换,在治疗的第1、3、6、12个月,主视眼视力进步行数分别为(2.23±1.11)、(3.00±1.33)、(3.48±1.40)、(3.72±1.42),非主视眼视力分别为(1.93±1.27)、(2.98±1.35)、(3.49±1.42)、(3.73±1.38);主视眼基本治愈率分別为51.0% (51/100)、78.0% (78/100)、82.0% (82/100)、87.0%(87/100),非主视眼分别为36.0% (36/100)、74.0% (74/100)、82.0% (82/100)、86.0% (86/100).主视眼矫正视力进步行数和基本治愈率在治疗的第1个月均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 =4.18,P <0.01,x2=4.58,P=0.03),而在第3、6、12个月则均相近,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主视眼眼别未发生改变,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而中、长期疗效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眼 疗效
原文传递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敏玲 朱其新 翁振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儿主视眼,根据患儿主视眼是否是弱视眼,分为主视眼治疗组与非主... 目的观察研究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儿主视眼,根据患儿主视眼是否是弱视眼,分为主视眼治疗组与非主视眼治疗组,并应用综合疗法包括戴镜法、CAM视觉刺激疗法、精细目力训练法等进行治疗。于治疗后第1、3、6、12个月检查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矫正视力进步行数及基本治愈率。结果治疗的第1个月,主视眼的进步行数多于非主视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的3、6、12个月时比较,两组间进步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月时主视眼组的的基本治愈率为61.0%,高于非主视眼组(3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的3、6、12个月时比较,两组间基本治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疗效在短期内存在显著差异,主视眼在短期内可获得更高的视力进步行数及基本治愈率,但在中长期范围内,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临床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量治疗 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眼 非主视眼
下载PDF
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下眼调节微波动的变化及主视眼疗效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下眼调节微波动的变化及是否对主视眼有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常规体检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铜卡法辨别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的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各63例63眼;正视眼者60例120眼为正常组。... 目的:探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同量综合弱视治疗下眼调节微波动的变化及是否对主视眼有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常规体检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铜卡法辨别屈光不正性弱视组的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各63例63眼;正视眼者60例120眼为正常组。研究对象均采用散瞳并使用电脑验光联合带状检影镜检影,检查屈光度。对观察组主视眼和非主视眼配合适矫正眼镜,给予双眼同量综合弱视治疗。正常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于同量综合弱视治疗后1、3、6、12mo末检查观察组和正常组矫正视力的疗效,并检测完全治疗后观察组和正常组分别在25、33、50cm距离处阅读过程中的调节微波动,每个注视距离检测5min。计算和分析调节微波动低频段(LFC)。随后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检测正视眼组和观察者研究对象全眼像差,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和计算角膜像差,比较正常组和观察组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并分析调节指标与波前像差间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分析,观察组LFC值在25、33、50cm距离下分别为0.086±0.022、0.057±0.032、0.041±0.028D2/Hz,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眼组在25、33、50cm距离下LFC值0.047±0.023、0.037±0.021、0.027±0.011D2/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而中、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主视眼与非主视眼角膜像差无明显差异。在较近阅读距离下,调节微波动中的LFC能量弱视患者高于正视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综合弱视治疗 眼调节 主视眼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主导眼的转换规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宿 谭浅 +2 位作者 宋伟涛 宋亭葶 陶玉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主导眼在两眼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主导眼的定位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并观察术后主导眼发生转换的患者有无眩晕的症状。方法:收集60~80岁的年龄相关性白...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主导眼在两眼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主导眼的定位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并观察术后主导眼发生转换的患者有无眩晕的症状。方法:收集60~80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4例,58眼,术前测量主导眼并分为:A组,非主导眼作为手术眼, 35人;B组,主导眼作为手术眼,9人;C组,A,B两组中于1个月后行对侧眼白内障手术患者14人,28眼。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1周与1个月时复查主导眼,并比较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未矫正裸眼远视力(UCDVA)、对比敏感度(CS)、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等效球镜(SE)4种指标的变化情况,于术后第1天与1周时询问患者术后有无眩晕的症状。结果:术后1天时手术眼UCDVA,CS,BCVA以及SE较手术前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主导眼的视觉质量优于非主导眼,UCDVA,CS,BCVA两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眼视力接近(视力表相差2行之内),主导眼的UCDVA,CS,BCVA优于非主导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与B组再次测量所得的主导眼的UCDVA,CS,BCVA均高于非主导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眼之间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非主导眼视觉质量提高超过原主导眼,在1周内主导眼转换为手术眼的转换率为60.0%,1个月时转换率为80%,B组未出现主导眼的转换,C组双眼手术患者1个月内主导眼还原率为100%,且双眼间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导眼的定位与UCDVA,CS,BCVA相关,与SE相关性不明显;非主导眼术后视觉质量提高并超过原主导眼者会发生主导眼的转换,并伴随视物眩晕;双眼短期内行对侧眼手术者,主导眼可还原为术前初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视觉质量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调节功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小娟 赵堪兴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调节功能。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人选年龄在18~40岁的间歇性外斜视组7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用MEM动态检影的方法测量双眼注视40cm处调节视标时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调节功能。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人选年龄在18~40岁的间歇性外斜视组7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用MEM动态检影的方法测量双眼注视40cm处调节视标时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斜视度。对数据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48只(63%)主导眼表现为调节超前,调节反应平均为(-0-32±0.57)D;62只(81%)非主导眼表现为调节滞后,非主导眼调节反应平均为(+0.36±0.44)D;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之间的调节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P〈0.01)。正常对照组主导眼调节反应为(+0.34±0.28)D,间歇性外斜视组主导眼的调节反应与对照组主导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6.P〈0.01)。主导眼调节反应量与斜视度之间呈负相关(r=-0.67,P〈0.01)。间歇性外斜视组PRA平均为(-4.03±0.82)D,对照组为(-3.09±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P〈0.01);间歇性外斜视组NRA平均为(+1.96±0.56)D,对照组为(+2.23±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者在双眼注视近距离视标时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反应不一致;在集合保持同定的情况下间歇性外斜视者处于调节紧张难以放松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调节 主导眼
原文传递
近视屈光参差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海英 王立书 +3 位作者 高雅萍 陈丽萍 朱嫦娥 王翠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比较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及眼轴长度,研究主导眼与屈光不正度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近视屈光参差的学生,经眼部检查排除各种眼... 目的比较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及眼轴长度,研究主导眼与屈光不正度的关系。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近视屈光参差的学生,经眼部检查排除各种眼病,进行主客观验光、主导眼(卡洞法)及眼轴长度的测定。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3.65±2.24)D比非主导眼(-2.64±2.20)D高(t=-3.05,P=0.003〈0.005),散光度低(Wilcoxon符号秩检验z=-1.26,P=0.21〉0.05),眼轴更长,分别是(24.63±0.90)mm,(24.22±1.03)mm(t=3.49,P=0.001〈0.005)。尤其是当近视屈光参差介于1.00-2.49D之间时,主导眼散光度数低于非主导眼(Wilcoxon符号秩检验,Z=2.84,P=0.005)。在69例近视屈光参差学生中,右眼为主导眼的占73.9%,左眼为主导眼占26.1%;近视屈光参差在1.00-2.49D和2.50D以上时高度眼与主导眼一致率的分别为76.5%和62.9%。结论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主导眼比非主导眼的近视程度深,眼轴长,主导眼倾向于右眼并倾向于与高度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近视 屈光参差 眼轴
原文传递
白内障术前后视物清晰程度对主导眼影响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邸悦 周晓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主导眼的测量,观察主导眼是否会随视物清晰程度的改变而发生转换?方法选取74例双眼裸眼视力对数视力表相差≥两行,且矫正效果差、对双眼中的裸眼视力较低眼行超声乳化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主导眼的测量,观察主导眼是否会随视物清晰程度的改变而发生转换?方法选取74例双眼裸眼视力对数视力表相差≥两行,且矫正效果差、对双眼中的裸眼视力较低眼行超声乳化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术后1周时进行裸眼视力及主导眼的测量。并对其中25例术后1个月行对侧眼手术的患者再次行手术前后主导眼的测量:结果所有74例患者术前主导眼均为视力较好眼;术后第1天42例患者术眼裸眼视力≥对侧眼,其中有34例手术眼变为主导眼;术后第3天62例术眼裸眼视力≥对侧眼,其中59例手术眼变为主导眼;而术后1周时66例患者术眼裸眼视力≥对侧眼,其中60例手术眼变为主导眼。随访到25例1个月后再次行对侧眼的白内障手术,术前均未出现主导眼转换,其中14例患者的主导眼术后再次发生转换。结论主导眼在双眼间的转换客观存在,双眼视物的清晰程度会影响主导眼的选择,进行主导眼测量时要考虑到视力矫正对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主导眼
原文传递
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的屈光状态及其调节功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佳 武晶晶 +2 位作者 郭寅 米兰 魏瑞华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与近视程度的关系以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及其发展原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8~35岁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9例,根据屈光参差程度,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1.00 D≤双... 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主导眼与近视程度的关系以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及其发展原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8~35岁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59例,根据屈光参差程度,将其分为低度屈光参差(1.00 D≤双眼等效球镜度差≤2.50 D)和高度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差〉2.50 D)两组。方法对各组别患者应用简化双手卡洞法测定双眼中的主导眼眼别。使用综合验光仪测定患者单、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其比值(PRA/NRA)。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单、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主要指标主导眼眼别与屈光度大的眼别的相关性。单、双眼正/负相对调节及其比值(PRA/NRA),单、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结果低度屈光参差患者26例,主导眼为右眼者22例(84.5%);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4.01±1.96)D,非主导眼为(-3.19±1.80)D,平均参差程度(1.76±0.21)D。主导眼屈光度高于非主导眼(z=-2.37,P=0.02)。高度屈光参差患者33例,主导眼为右眼者21例(63.6%);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3.90±2.84)D,非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为(-3.47±2.20)D,平均参差程度(3.40±0.81)D。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屈光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57,P=0.57)。低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正相对调节为(-2.68±1.44)D,非主导眼为(-3.29±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高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正相对调节为(-3.14±1.84)D,非主导眼为(-4.10±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4,P=0.00)。低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PRA/NRA绝对值为(1.15±0.58),非主导眼为(1.36±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P=0.06);高度屈光参差组主导眼平均PRA/NRA绝对值为(1.34±1.57),非主导眼为(1.7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P=0.00)。结论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参差 主导眼 调节
原文传递
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主视眼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敏 叶剑 +2 位作者 孙敏 徐燕 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96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主视眼的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双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6例,年龄(65.8±1.3)岁。按术前屈光度分为:A组(27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B组(19例)... 目的观察分析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主视眼的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双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6例,年龄(65.8±1.3)岁。按术前屈光度分为:A组(27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B组(19例),双眼等效球镜度数差异≥2D。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屈光度检查,使用盲法行术前及术后1、3个月主视眼测量检查,术后3个月行对比敏感度检查和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13例(28.3%)发生主视眼转变,A组9例,转变率33.3%,B组4例,转变率21.1%,2组间转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1例(23.9%)患者发生主视眼转变,A组7例,转变率25.9%,B组4例,转变率为21.1%,主视眼转变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视眼较非主视眼近视屈光度低(P=0.01),术后主视眼与非主视眼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视眼发生转变与未发生转变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存在主视眼转变,但主视眼转变对视觉质量无影响。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白内障术后主视眼转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主视眼 对比敏感度 视觉质量
下载PDF
屈光参差与主导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青 王斌 +4 位作者 杨蕾 陈雪君 黄巧珍 徐国兴 郭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30-431,共2页
目的:研究主导眼与屈光参差的关系,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方法:屈光参差患者486例972眼,按照其屈光参差的性质不同,将其分成远视性、近视性和混合性三组。运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行电脑验光测双眼屈光度,应用简化的卡洞法测定双眼中的主... 目的:研究主导眼与屈光参差的关系,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方法:屈光参差患者486例972眼,按照其屈光参差的性质不同,将其分成远视性、近视性和混合性三组。运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行电脑验光测双眼屈光度,应用简化的卡洞法测定双眼中的主导眼眼别。分析各组数据中屈光度大的眼别与主导眼眼别的相关性。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组99例198眼,主导眼别与屈光程度小的眼别有显著相关性(Z=-4.116,P<0.01),即非主导眼的屈光度大于主导眼。近视性屈光参差组312例624眼,主导眼眼别与屈光程度小的眼别无相关性(Z=-0.304,P>0.05)。混合性屈光参差组75例150眼,主导眼眼别与近视眼眼别显著相关(Z=-3.645,P<0.01)。即主导眼屈光状态多为近视眼别。结论:远视性和混合性屈光参差的形成与主导眼所致的双眼发育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屈光参差 近视 远视
下载PDF
主视眼、双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早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蓝卫忠 杨智宽 +2 位作者 徐哲 刘雯 葛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在单纯性近视早期,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而探讨主视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对双眼屈参差小于1.5D的低度近视儿童进行了双眼Goldman压平式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后双眼的... 目的研究在单纯性近视早期,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而探讨主视眼、眼压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对双眼屈参差小于1.5D的低度近视儿童进行了双眼Goldman压平式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后双眼的电脑验光以及眼轴A超检查,主视眼则采用简化的hole-in-the-card方法进行确定,然后对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程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对133名7~13岁的单纯性近视儿童进行测量,平均年龄(10.96±1.55)岁,平均等效球镜(1.73±0.70)D,双眼平均屈光参差(0.22±0.21)D。主视眼的眼压(14.9±2.5)mmHg与非主视眼(15.0±2.5)mmHg无统计学差别(p=0.47),主视眼的等效球镜(-1.73±0.71)D与非主视眼(-1.75±0.72)D也无有意义的相关关系(r=0.03,p=0.772)。结论对于没有明显屈光参差的低度单纯性近视,主视眼、双眼眼压与双眼近视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的关系,提示在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以及发展早期,主视眼、眼压均不起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主视眼 近视
原文传递
近视儿童主导眼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俊芳 陶利娟 +3 位作者 漆争艳 肖志刚 周立军 谭艺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04-505,共2页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主导眼与屈光度、眼别、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散瞳检影验光后,待瞳孔恢复正常复诊配镜患儿99例,用卡洞法检查主导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99例近视患儿中,以右眼为主导眼,即右型(Rtype)者占66.7%(66/9...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主导眼与屈光度、眼别、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散瞳检影验光后,待瞳孔恢复正常复诊配镜患儿99例,用卡洞法检查主导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99例近视患儿中,以右眼为主导眼,即右型(Rtype)者占66.7%(66/9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当双眼屈光度不相等时,以屈光度相对较低眼为主导眼者42例(5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当双眼屈光度相等时,以右眼为主导眼,占6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1);在双眼裸眼视力不等64例中,以裸眼视力低眼为主导眼者34例(5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5);在双眼裸眼视力相等35例中,右眼为主导眼29例(82.9%),两者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χ2=30.2286,P<0.01)。结论:近视儿童主导眼以右型多见,主导眼与屈光度、裸眼视力高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近视 主导眼 研究
下载PDF
低中度近视人群优势眼和高阶像差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琼 许琛琛 +1 位作者 俞阿勇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3-705,共3页
目的研究低中度近视人群优势眼和非优势眼的高阶像差,明确两者在视网膜上像质的差异。方法对74例无斜视、弱视、手术外伤史等其他眼病,无全身疾病者,在医学验光基础上结合卡洞法判别优势眼,使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比较优势眼和非优势眼... 目的研究低中度近视人群优势眼和非优势眼的高阶像差,明确两者在视网膜上像质的差异。方法对74例无斜视、弱视、手术外伤史等其他眼病,无全身疾病者,在医学验光基础上结合卡洞法判别优势眼,使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比较优势眼和非优势眼6mm瞳孔直径全眼和角膜的高阶像差。结果优势眼和非优势眼全眼RMSh(t=-5.029,P=0.000)、RMS3(t=-4.608,P=0.000)、球差(t=-2.372,P=0.020)和彗差(t=-5.38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MS4(t=-1.891,P=0.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角膜RMSh(t=-2.206,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MS3(t=-1.400,P=0.166)、RMS4(t=-1.692,P=0.095)、球差(t=-1.267,P=0.209)和彗差(t=-1.112,P=0.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中度近视人群中,优势眼的高阶像差优于非优势眼,且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晶状体等眼内组织,导致优势眼的视网膜像质优于非优势眼,有利于优势眼别的选择和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眼 高阶像差 视网膜成像质量
下载PDF
SMILE术后主导眼转变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张娟 易湘龙 +1 位作者 杨超 张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32-1138,共7页
目的:分析SMILE术后主导眼的转变情况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06/1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术矫正近视的患者140例280眼,根据术后3 mo内随访时卡洞法检查主导眼别转变情况分为转变组(46例92眼)... 目的:分析SMILE术后主导眼的转变情况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2-06/1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术矫正近视的患者140例280眼,根据术后3 mo内随访时卡洞法检查主导眼别转变情况分为转变组(46例92眼)和非转变组(94例188眼)。术前、术后1、3 mo,评估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采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QIRC)量表评估主观视觉质量,并检测全眼高阶像差评价客观视觉质量。结果:纳入患者SMILE术前主导眼为右眼105例,左眼35例,术后1 mo 46例患者主导眼发生转变,术后3 mo较术后1 mo无新发主导眼转变。术前、术后1、3 mo,转变组和非转变组患者UCVA、QIRC量表评分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主导眼比较,术后3 mo转变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球差显著高于非转变组(P=0.030、0.046);两组患者非主导眼比较,术后1 mo转变组患者三叶草像差显著高于非转变组(P=0.008)。术后1 mo,转变组患者双眼三叶草像差差值明显高于非转变组(P=0.022),余均无差异。结论:SMILE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主导眼的转变,但对主观视觉质量无显著影响,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下降可能是主导眼转变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主导眼 转变 全眼像差 视觉质量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主导眼改变及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磊 王渝龙 +1 位作者 栗静 徐曼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共19例;C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低眼,共17例.术前和术后1个月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及确定主导眼(卡洞法),术后1个月接受远、近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LASIK术前右眼为主导眼125例(65.8%),左眼65例(34.2%);术后右眼为主导眼92例(48.4%),左眼98例(51.6%).59例(31.1%)患者在术后发生主导眼转变.B组患者中主导眼转变率(47%)高于A组(29%)和C组(29%)(x2=5.38,P<0.05).屈光参差患者术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导眼的等效球镜度为(-0.29±0.89)D,较非主导眼[(-0.42±0.91)D]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448,P=0.015).主导眼改变和未改变患者的远、近视觉满意度分别为2.33、2.40和3.62、3.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存在主导眼的改变,即关键期后,眼优势具有可塑性,尤其在术前有屈光参差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术后非主导眼较主导眼更偏近视.但主导眼改变与否对术后视觉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主导眼 优势柱 可塑性
原文传递
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洪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30例,随机平均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戴镜、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等... 目的:探讨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视眼与非主视眼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30例,随机平均分成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戴镜、目力训练、视刺激疗法等同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3、6、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主视眼组治疗效率高于非主视眼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组间无差异。结论同量治疗下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短期内主视眼优于非主视眼,中长期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视眼 非主视眼
下载PDF
优势眼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319-2321,共3页
本文主要综述优势眼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并介绍了相关优势眼应用研究(优势眼与屈光不正、优势眼与斜视优势眼与弱视、优势眼与屈光手术、优势眼与利手、优势眼与运动视觉)的进展。
关键词 优势眼 优势眼测定方法 功能性不对称 屈光不正
下载PDF
优势眼在近视及散光人群的分布与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文黎 杨燕燕 王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74-1976,共3页
目的:研究优势眼眼别在近视及散光人群的分布状况及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检测我院门诊380例验光患者,进行医学验光,利用卡洞法检测优势眼眼别,并记录年龄、性别、裸眼视力等相关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优势眼以右眼居多,总... 目的:研究优势眼眼别在近视及散光人群的分布状况及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检测我院门诊380例验光患者,进行医学验光,利用卡洞法检测优势眼眼别,并记录年龄、性别、裸眼视力等相关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优势眼以右眼居多,总体占66.84%;右眼屈光不正程度相对略高。(2)优势眼与性别、年龄、裸眼视力无显著相关(P>0.05)。(3)优势眼与屈光不正程度无显著相关,但在屈光参差较大组,优势眼的屈光不正程度较非优势眼大。(4)优势眼与散光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但在双眼柱镜差值≥1D组,优势眼为散光度数较大眼仅占20%,比例明显偏离其他两组。结论:较大的柱镜性屈光参差可能影响优势眼的选择,而较大的球镜性屈光参差也许只是优势眼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眼 近视 散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