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建库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 被引量:61
1
作者 李义天 郭小虎 +1 位作者 唐金武 孙昭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9年第1期21-31,共11页
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变化的原因,得到了影响三口分流最主要的因素是荆江河段水位变化以及三口分流洪道冲淤变化,而近期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干流水沙变化.其中,在1955—1990年期间,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三口分... 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变化的原因,得到了影响三口分流最主要的因素是荆江河段水位变化以及三口分流洪道冲淤变化,而近期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干流水沙变化.其中,在1955—1990年期间,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三口分流洪道淤积导致三口分流比急剧递减;1990年至蓄水前,荆江河段水位、三口分流洪道冲淤均变化不大,三口分流比也基本变化不大.三峡蓄水以后,长江干流含沙量将会大幅度地减少,本文结合三峡水库下泄水沙过程及下游河道冲刷的研究成果,估算了三峡水库运行20年后三口分流洪道的冲刷深度以及分流比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建库20年后,荆江河段中、高水位下降幅度有限,三口分流洪道河床高程下降幅度较大,因而三口分流比将不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口 长江 三峡工程 分流洪道
下载PDF
调水引流工程对平原河网水动力调控的效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于珊 李一平 +7 位作者 程一鑫 施媛媛 程月 黄亚男 朱雅 潘泓哲 岳桢铻 郑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73,共12页
平原河网多存在河道流动性不强,河道生态流速难以保障的问题,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开展野外原型同步监测,以河道分流比、换水率及槽蓄量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引调水工程对河网水动力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平原河网水动... 平原河网多存在河道流动性不强,河道生态流速难以保障的问题,以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宁波市海曙区为例,开展野外原型同步监测,以河道分流比、换水率及槽蓄量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引调水工程对河网水动力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效果与引排水口分布、引水流量密切相关,为保证河网区水体交换良好,引排水口的连线应尽可能贯通整个区域;平原河网换水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强的异质性(4种调水方案下河道换水率极差,最大为190%,最小为75%),引调水工程能够改善分流能力大的支汊的水动力特征,对分流能力小的支汊及断头河的水动力状况帮助不大;河网换水率提高、槽蓄量变化率减小是区域水动力改善的必要条件,海曙区较小的槽蓄量变化率为0.2%左右.本研究分析了河网区的河道输水能力以及换水率,对优化河网概化密度以减小模拟偏差有参考意义,为进一步探究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基础,利于特殊水动力特征河道治理和区域水环境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动力 换水率 分流比 槽蓄量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三口分流比估算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义天 郭小虎 +1 位作者 唐金武 孙昭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7-1034,共8页
笔者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比变化的原因.在1955—1990年期间三口分流比递减,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以及三口口门淤积;而在1990—2004年期间三口分流比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以及三口口门冲淤均变... 笔者根据近50年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口分流比变化的原因.在1955—1990年期间三口分流比递减,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下降以及三口口门淤积;而在1990—2004年期间三口分流比基本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水位以及三口口门冲淤均变化不大.三峡蓄水以后,长江干流含沙量将会大幅度减少,笔者结合三峡蓄水以来的实测数据预测了蓄水20年后荆江河段的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口口门冲刷深度以及分流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荆江河段中、高水位下降幅度有限,三口口门河床高程下降幅度较大,因而三口分流比将不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口 长江 三峡工程 分流比
下载PDF
赣江下游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刚 郑丙辉 +1 位作者 雷坤 李子成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赣江下游受江湖关系顶托影响,水流运动极为复杂,水位流量关系年际变化显著。通过建立正交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浅水方程ELADI(Eulerian-Lagrangi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有限差分方法的水动力模型对赣江河流下游进行了... 赣江下游受江湖关系顶托影响,水流运动极为复杂,水位流量关系年际变化显著。通过建立正交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浅水方程ELADI(Eulerian-Lagrangian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有限差分方法的水动力模型对赣江河流下游进行了水位,流速与东西河分流比验证和连续十年的分流比模拟,分析了水位流量关系和分流比的变化特征。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高效稳定,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可用于河流水动力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水动力特性 数值模拟 赣江下游 ELADI法 分流比
原文传递
A numerical study on water diversion ratio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estuary in dry season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路 朱建荣 +1 位作者 吴辉 王彪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00-712,共13页
We studied the flood, ebb and tidal averaged along (net) water diversion ratio (WDR) during dry season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China, along with the effects of northerly wind, river discharge, tide and th... We studied the flood, ebb and tidal averaged along (net) water diversion ratio (WDR) during dry season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China, along with the effects of northerly wind, river discharge, tid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WDR using the improved ver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ECOM. Using data for annual mean wind speed and river discharge during January, we determined that the flood, ebb, net WDR values in the North Branch of the estuary were 3.48%, 1.68%,-4.06% during spring tide, and 4.82%, 2.34%,-2.79% during neap tide, respectively. Negative net WDR values denote the transport of water from the North Branch into the South Branch. Using the same data, the corresponding ratios were 50.09%, 50.92%, 54.97%, and 52.33%, 50.15%, 43.86% in the North Channel and 38.56%, 44.78%, 103.96%, and 36.92%, 43.17%, 60.97% in the North Passage, respectively. When northerly wind speed increased, landward Ekman transport was enhanced in the North Branch, increasing the flood WDR, while the ebb WDR declined and the net WDR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Similarly, in the North Channel, the flood WDR is increased, the ebb WDR reduced, and the net WDR showed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North Passage, the flood WDR also increased while the ebb and net WDR declined. As the river discharge increased, the flood and ebb WDR of the North Branch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net WDR increased markedly. In the North Channel the flood and ebb WDR changed very slightly, while the net WDR declined during spring tides and increased during neap tides. The WDR in the North Passage changed slightly during flood and ebb tides while the net WDR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The WDR values of different bifurcations and the responses to northerly wind, river discharge, and tide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variations in river topography, horizontal wind-induced circulation, and tidal-induced residual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diversion ratio northerly wind river discharge TIDE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分汊型河道演变与调整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明 胡春宏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的年平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锐减。分汊河段的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对长江中下游鹅头型、弯曲型、顺直型分汊河段的演变与调整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流比及汊道冲淤情况实测资...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的年平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锐减。分汊河段的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对长江中下游鹅头型、弯曲型、顺直型分汊河段的演变与调整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流比及汊道冲淤情况实测资料表明,长江中下游各种分汊河段的演变调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比降较大的汊道趋于发展,与汊道分流比的大小关系不大。对此,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来沙大幅度减少后,河道由淤积型转换为冲刷型,水流条件的作用凸显,比降较大的汊道易于多冲或是少淤,随之呈现出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型 三峡工程 汊道调整 水沙变化 分流比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的地铁活塞效应非稳态气流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由世俊 薛鹏 张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活塞效应是影响地铁隧道和站台气流非稳态流动的主要因素,为此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气流进行分析.其中,实验选在装有安全门的运行车站,并记录列车运行时的测点风速.数值研究基于实验车站的全尺寸模型,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其模... 活塞效应是影响地铁隧道和站台气流非稳态流动的主要因素,为此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气流进行分析.其中,实验选在装有安全门的运行车站,并记录列车运行时的测点风速.数值研究基于实验车站的全尺寸模型,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标准k-ε方程的模拟方法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其适用于高雷诺数的隧道模拟研究.研究同时发现,活塞风在站台前后两个联接处(迂回风道和活塞竖井)中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分流和吸风比率,且无论在开式系统还是闭式系统状态下,进入迂回风道和吹入站台的风量是成特定比例关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k-ε方程 活塞风阀 迂回风道 全尺寸模型 分流比率
下载PDF
赣江下游东西河分流比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界仁 张婧 +1 位作者 罗春 吴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2,47,共4页
根据分流比计算原理,选取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实测资料,对赣江下游东、西河分流比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选择断面过水面积和水力比降作为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2000~2006年,西河过水断面面积增幅大于东河;东、西河... 根据分流比计算原理,选取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实测资料,对赣江下游东、西河分流比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选择断面过水面积和水力比降作为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2000~2006年,西河过水断面面积增幅大于东河;东、西河水力比降均有所下降,东河下降的幅度大于西河,西河的水力比降大于东河。上述两个方面的因子变化造成西河分流比不断增大,东河分流比减小。此外,对分流比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比 过水面积 水力比降 赣江下游东西河
下载PDF
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瑞波 韩培慧 孙刚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共4页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易发生返转、高渗层突进等问题,探索通过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改善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果。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黏度的聚合物段塞,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优先进入高渗层,降低了高渗层流速,迫使后续低黏流...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易发生返转、高渗层突进等问题,探索通过变黏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改善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果。对非均质油层依次交替注入不同黏度的聚合物段塞,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优先进入高渗层,降低了高渗层流速,迫使后续低黏流体进入与之较为匹配的低渗层,使高、低渗层驱替剂流度差异减小。实验结果表明,交替注入增加了低渗层的吸液量,低渗层分流率曲线形态由"∧"字型向"∩"字型转变,交替注入方式聚驱采收率提高值高于单一段塞注入方式,并且使聚合物用量降低了四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非均质油层 聚合物驱 采收率 分流率
下载PDF
三峡船闸输水系统分流口型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英卓 江耀祖 邓庭哲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10,共5页
采用局部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对三峡船闸闸室第一及第二分流口的布置型式进行了不同方案比较;对分流口流态、分流比及压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分流口布置型式,为修改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可作为其它高水头船闸设计参考。
关键词 船闸 三峡船闸 输水系统 分流口 分流比 压力
下载PDF
分流比及取水角度对弯道引水口水流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维东 张春雷 +3 位作者 伯彦萍 郑红 李敬库 孙井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1-199,共9页
以引水工程中引水口"护岸防沙"问题为研究背景,探究干渠与引水支渠分流比变化以及取水角度变化对弯道引水口水流流场的影响,为弯道引水工程中的堤岸防护、减少泥沙淤积提供参考依据。基于雷诺方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弯道水流运... 以引水工程中引水口"护岸防沙"问题为研究背景,探究干渠与引水支渠分流比变化以及取水角度变化对弯道引水口水流流场的影响,为弯道引水工程中的堤岸防护、减少泥沙淤积提供参考依据。基于雷诺方程和有限体积法建立弯道水流运动三维数学模型,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弯道引水口附近水流形态和流速分布。利用该模型模拟多种分流比工况、若干取水角度下的弯道水流运动,分析引水口附近平面流速分布、口门断面流速分布以及引水口上游分水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引水口附近平面均值流速分布为V_(中间层)>V_(近表层)>V_(近底层),口门断面流速峰值位于断面上唇中下部,试验流量为30L·s^(-1)的情况下,该区域最大流速可达0.25m·s^(-1),故实际工程中应对引水口上唇中下部重点进行防护。当分流比η<0.42时,分水宽度呈现d_表<d_中<d_底,η>0.42时,分水宽度呈现d_表>d_中>d_底。取水角度为60°~90°情况下,取水口附近流速较小,平面均值流速不足0.10m·s^(-1),取水角为钝角时取水口附近流速峰值达0.22m·s^(-1)。分流比过小或取水角度过大,支槽右壁均易形成回流区,为减小回流区面积,避免淤沙过多,应尽量选取较小的取水角度,并根据支渠的需水量,合理确定分流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 引水口 分流比 取水角度 流速分布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对荆江三口分流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秋湘 付湘 孙昭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 荆江三口作为连接洞庭湖和荆江的纽带,历来是研究洞庭湖区防洪、航运、水环境变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点。通过建立荆江三口分流模型,将2008—2015年枝城日实测流量和相应的还原流量作为模型输入资料,计算出有、无三峡工程情况下荆江三口的分流量。探讨了三峡水库对荆江三口发流量、分流比、断流情况的影响(此影响为径流调节和河道调整的综合影响),同时分离并探讨了河道调整对荆江三口分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三峡工程情况下,在径流调节和河道地形调整的综合影响下,汛前消落期荆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增大28.17%,9.59%,断流情况基本无变化;汛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减少2.11%,分流比增长0.56%,断流情况变化不大;汛末蓄水期多年平均分流量和分流比分别减少33.87%和19.84%,松滋口和太平口断流情况无明显变化,藕池口断流天数增多且断流日期提前;枯水期三口多年平均分流量增大8.60%,多年平均分流比减小2.93%,松滋口和藕池口在有三峡工程情况下每年分别平均少断流30.43,6.80 d,太平口每年平均多断流30.86 d;其中,河道地形调整使汛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增加2.73%,汛前消落期、汛末蓄水期、枯水期荆江三口分流量分别减小16.62%,3.10%,18.49%。该结果可为洞庭湖区湖泊干旱情况、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三口 分流量 分流比 断流
下载PDF
和畅洲汊道深水航道整治右汊水动力改善措施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建中 范红霞 +1 位作者 朱立俊 应翰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7,共7页
在分析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和畅洲水道水沙特性和目前航道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实测枯季地形资料,建立和畅洲水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多种整治思路不同工程措施下,作为通航汊道右汊的水动力因子分流比和流速的增加情况,分析比较... 在分析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和畅洲水道水沙特性和目前航道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实测枯季地形资料,建立和畅洲水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多种整治思路不同工程措施下,作为通航汊道右汊的水动力因子分流比和流速的增加情况,分析比较各类工程措施的整治效果和利弊,明确应以左汊布置2道潜坝为治理措施研究的主要方向,为12.5 m深水航道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畅洲汊道 深水航道 右汊 分流比 水动力改善 工程措施
下载PDF
浅析河床下切与北江三水站水文要素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勇强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河道中大量、大范围地采沙使得西、北江及三角洲河底高程大幅下切 ,再加上 1994年后接连四场大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及对河道的人工治理 ,使河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水站河床大幅下切 ,水文要素亦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直接影响着防... 在河道中大量、大范围地采沙使得西、北江及三角洲河底高程大幅下切 ,再加上 1994年后接连四场大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及对河道的人工治理 ,使河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水站河床大幅下切 ,水文要素亦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直接影响着防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下切 水文要素 分流比
下载PDF
乳液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岱锋 韩鹏 +3 位作者 王涛 赵方志 张小卫 江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6,176,共5页
分析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的油藏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深部调驱乳液微球的合成方法。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乳液微球耐温、耐盐性良好,可逐级进入到油层深部有效封堵;注入0.3 PV浓度为1~4 g/L的乳液微球后,封堵率为37.90... 分析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的油藏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深部调驱乳液微球的合成方法。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乳液微球耐温、耐盐性良好,可逐级进入到油层深部有效封堵;注入0.3 PV浓度为1~4 g/L的乳液微球后,封堵率为37.90%~76.86%。乳液微球对非均质双管并联岩心的驱油性能及分流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并联岩心综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9.86%,乳液微球溶液提高采收率10.13%;高渗岩心的分流率由注乳液微球前的90%降至最低值20%,后续水驱分流率约55%;乳液微球溶液可以有效封堵高渗透岩心,明显改善并联岩心的吸水剖面,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井油压平均增加2.1 MPa,对应油井见效率达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微球 深部调驱 分流率 采收率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及航道整治方案设想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芳丽 付中敏 +1 位作者 朱立俊 陈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68,共6页
充分收集和畅洲汊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左汊口门控制工程的整治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方案设想,并就潜坝数量、不同坝间距和高程组合进行研... 充分收集和畅洲汊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河床演变特点和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左汊口门控制工程的整治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段航运发展需求和航道整治目标,提出航道整治方案设想,并就潜坝数量、不同坝间距和高程组合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在和畅洲左汊已建潜坝的下游新建两道变坡潜坝,在增加右汊分流比的条件下,对右汊进口征润洲尾滩进行切滩,对右汊中下段航道狭窄处进行疏浚,能进一步改善右汊航道条件,该组合方案可作为下阶段重点研究方案。研究得到的河道演变特点、碍航特性分析及方案比选成果可为该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畅洲汊道 河床演变 分流比 航道整治
下载PDF
闽江下游径流量和北港分流比变化及其对水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鹏 石成春 +2 位作者 逄勇 潘红澈 徐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40-45,共6页
利用闽江下游多年水文资料,分析了干流流量时空变化和北港分流比变化趋势,并借助EFDC模型研究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北港分流比对闽江下游水体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闽江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均匀,北港分流比则经历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 利用闽江下游多年水文资料,分析了干流流量时空变化和北港分流比变化趋势,并借助EFDC模型研究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北港分流比对闽江下游水体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闽江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均匀,北港分流比则经历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模拟的闽江水龄结果可知水龄与下泄流量成反比关系,北港分流比减小将增加北港水体交换时间,同时减少南港水体交换时间;水龄可以定量地描述污染物在北港河道的停留时间,为保障北港水源地水质安全,需要增大枯水期上游水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增大北港分流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泄流量 分流比 EFDC模型 水龄 污染物停留时间 闽江
下载PDF
节点对长江下游马当河段汊道演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79,共8页
节点广泛存在于分汉河段,对汊道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节点对汊道演变的影响,对指导河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下游马当河段为典型的微弯分汊河型,先后有骨牌洲、棉外洲、瓜子号洲等将河段多级分汊,依次有小孤山、彭郎矶、马当嘴、马当矶... 节点广泛存在于分汉河段,对汊道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节点对汊道演变的影响,对指导河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下游马当河段为典型的微弯分汊河型,先后有骨牌洲、棉外洲、瓜子号洲等将河段多级分汊,依次有小孤山、彭郎矶、马当嘴、马当矶等山体形成控制节点.建立了马当河段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验证的基础上,从水流及河床冲淤变化的角度,结合河床演变,探索各个汊道分流比调整后对上下游河段的影响,分析了节点在汊道演变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小孤山-彭郎矶节点的控制,马当河段进口边界条件较为稳定,上游河势发生较大变化时,马当河段河势变化微小;经过马当矶-马当嘴节点的控制,棉外洲左右槽分流比变化为23.3%~58.1%时,对节点下游主流和河床冲淤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2.5 km以内,影响范围有限.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和河床演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汉道之间演变的相互影响,分析节点的控制作用,为河道治理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段 节点 分流比 马当河段 长江下游
下载PDF
丁坝对分汊河道分流比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悦 谈广鸣 +1 位作者 余新明 郑主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3,共3页
在分汊河段整治过程中,丁坝对改变主、支汊分流起了关键性作用,而不同的丁坝布置将对分流比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分流比的选取模式,通过概化水槽试验,研究了丁坝布置情况下过水面积、流量、丁坝位置对分... 在分汊河段整治过程中,丁坝对改变主、支汊分流起了关键性作用,而不同的丁坝布置将对分流比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分流比的选取模式,通过概化水槽试验,研究了丁坝布置情况下过水面积、流量、丁坝位置对分汊河道分流比的影响,并对大量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了从无丁坝布置到布置丁坝后分流比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汉河道 分流比 丁坝
下载PDF
双洞双弯长陡坡导流隧洞明满交替流水力特性研究
20
作者 何永胜 任坤杰 +2 位作者 严伟 蒲宁 李学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双洞双弯长陡坡导流隧洞内,由于弯道螺旋流的影响,引起明满交替流流量区间增大,加之明满交替流的水力特性为非恒定流,导致洞内明满交替流的界定与导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难度大幅增加。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阐述洞内流态由明流... 双洞双弯长陡坡导流隧洞内,由于弯道螺旋流的影响,引起明满交替流流量区间增大,加之明满交替流的水力特性为非恒定流,导致洞内明满交替流的界定与导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难度大幅增加。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阐述洞内流态由明流经明满交替流转变为有压流的过程;提出携气有压流归为有压流范畴且作为明满交替流与有压流的分界流态;明确明满交替流的水力特征:上游相对作用水头为1.61~2.40;流态为自由面不连续且随时空变化;同一流量下库水位波动较大,内侧隧洞分流比随之呈正向变化,而外侧隧洞分流比则呈反向变化;沿程压力特性呈现有压流特性与明流特性交替变化,作用压力紊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陡坡导流隧洞 双洞双弯 明满交替流 压力特性 分流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