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皇岛市气温及其变化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俊林 徐静 +2 位作者 尹立 王式功 周马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8,共16页
气温及其变化是影响人群健康特别是死亡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为了揭示气温对秦皇岛市居民死亡人数的影响,基于2014—2020年该市各区、县逐日气象资料和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了气温、气温... 气温及其变化是影响人群健康特别是死亡的重要环境危险因素。为了揭示气温对秦皇岛市居民死亡人数的影响,基于2014—2020年该市各区、县逐日气象资料和居民死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了气温、气温日较差和24 h变温对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按性别、年龄分层建模,使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量化了暴露在特定气温变化状态下的死亡风险。采用非参数双变量响应模型分析了气温与变温的协同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秦皇岛市居民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全年峰值均出现在最冷的1月,气温对3类死亡人数的影响以冷效应为主且具有滞后效应,而高温具有即时效应。(2)气温日较差与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总体暴露反应曲线呈“U”型分布,较大的气温日较差与上述两类死亡存在显著的风险效应,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受影响最大,大的气温日较差(19℃)累积3 d相对危险度为1.27,其95%的置信区间(95%CI)为1.15—1.4,而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24 h变温对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总体影响效应的暴露曲线呈非线性递增趋势,其中正变温呈现显著的风险效应。(4)性别、年龄分组结果显示,女性对气温变化更敏感,男性对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老年人群更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5)低温与变温的协同作用加剧了死亡风险。总体上,冬季低温背景与大幅度气温变化相叠加对当地老年居民死亡影响风险最大,应予适时重点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气温日较差 24 h变温 死亡人数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24 h变温对冠心病和脑梗死急诊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蕾 马盼 +3 位作者 黄开龙 宋文超 张梦 王式功 《干旱气象》 2021年第3期494-506,共13页
利用2008—2012年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和脑梗死的急诊病例共36458例,基于日-地关系对变温的根本性作用,总结不同节气的24 h变温分布特征,以此划分正、负变温主导期并分层建模,量化24 h变温对两类疾病急诊风险的短期效应。结果表... 利用2008—2012年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和脑梗死的急诊病例共36458例,基于日-地关系对变温的根本性作用,总结不同节气的24 h变温分布特征,以此划分正、负变温主导期并分层建模,量化24 h变温对两类疾病急诊风险的短期效应。结果表明,冠心病在年内的两个发病高峰正好对应正、负变温较强的时期;而变温幅度较小且正负变温过渡的阶段,心脑血管发病人数也最少。时间序列模型揭示,正变温对冠心病的短期滞后影响较强,中青年人(≤65岁)及相对老年群体(>65岁)风险更高,相对风险值(relative risk,RR)为1.31;无论季节背景如何,老年冠心病人对负变温敏感,同样存在短期滞后性。对脑梗死病例而言,在负变温主导期发生的正变温对青年组(<45岁)影响最大(RR=1.23),效应即时产生。因此,24 h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短期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与季节变温趋势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日际变温 季节背景 分段研究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云量变化与气温的不对称升高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艺 伯玥 王澄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8-919,共12页
利用ISCCP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1984 2009年青藏高原中东部云量和云状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云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中低云量呈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而高云云... 利用ISCCP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1984 2009年青藏高原中东部云量和云状的气候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云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中低云量呈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而高云云量日变化不显著;青藏高原地区日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与日最高气温不一致,即气温出现不对称升高。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白天、夜间云的变化分别与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速率存在显著相关,并在云量变化与气温的不对称升高之间存在着正反馈机制。高原中东部地区不对称升温使得日出时的地气温差减小,并可能通过减弱对流作用使日出后的云量减少。云量的减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增加,从而使得当日上午气温升高明显;中午,高云的增多与中低云的减少增加了地面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导致了较高的日最高温度;而傍晚除卷云外,各类云的云量均出现增加,起到了减缓傍晚气温下降的作用,有利于出现较高的日最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云量 ISCCP资料 气温不对称升高
下载PDF
不同昼夜温差处理对萝卜抽薹及开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裴芸 张超省 +2 位作者 田山君 邓代信 张万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共8页
以"胭脂红1号"萝卜为试材,在人工光照培养箱内对萝卜幼苗进行6个不同的昼夜温差处理(白天5℃/夜间5℃;白天10℃/夜间5℃;白天15℃/夜间5℃;白天20℃/夜间5℃;白天15℃/夜间10℃;白天15℃/夜间15℃),研究了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 以"胭脂红1号"萝卜为试材,在人工光照培养箱内对萝卜幼苗进行6个不同的昼夜温差处理(白天5℃/夜间5℃;白天10℃/夜间5℃;白天15℃/夜间5℃;白天20℃/夜间5℃;白天15℃/夜间10℃;白天15℃/夜间15℃),研究了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的条件,以期为萝卜加代繁殖或防止萝卜先期抽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昼夜温差和春化处理时间,对萝卜的抽薹、现蕾和开花的影响差异显著,低温昼夜温差春化处理可促进萝卜抽薹、现蕾、开花以及植株花芽分化,还可以促进腋芽萌发成枝,处理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白天10℃/夜间5℃、处理18d是"胭脂红1号"萝卜最适宜的低温春化和抽薹条件。低温抑制了植株的营养生长,春化处理时间越长,腋芽越容易萌发成枝,但随着开花结荚,花荚的质量明显降低,花薹相对矮小,对萝卜的茎粗、最大叶长叶宽的抑制作用也愈加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控制萝卜抽薹开花、提高萝卜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昼夜温差 抽薹 花芽分化 营养生长
原文传递
昼夜温度变化对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瑞华 刘卫华 +1 位作者 彭孝天 冯诗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8-1023,共6页
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变化规律的确定是惰化系统的设计基础,但影响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因素很多,当前人们对于昼夜温度变化这一实际现象还缺少必要的分析计算。为此,以某型飞机中央翼燃油箱为研究对象,依据FAR25适航条款中昼夜温度变... 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变化规律的确定是惰化系统的设计基础,但影响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因素很多,当前人们对于昼夜温度变化这一实际现象还缺少必要的分析计算。为此,以某型飞机中央翼燃油箱为研究对象,依据FAR25适航条款中昼夜温度变化的相关规定,建立理论仿真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探讨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与昼夜温度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昼夜温度变化范围、载油率、初始氧浓度、溶解氧析出等因素对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的影响,提出满足适航条款要求的夜间停机前燃油箱初始氧浓度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昼夜温度的变化范围、载油率、初始氧浓度等因素对燃油箱空余空间氧浓度变化规律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停机前燃油箱初始氧浓度限值应该低于最低氧浓度限值0.5%~1%。研究成果将对惰化系统设计、燃油箱可燃性暴露时间计算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箱 昼夜温度变化 氧浓度 适航条款 惰化系统
下载PDF
Analysis o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in Benxi County from 1958 to 2010
6
作者 Wang Fuchun Song Jif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Based on annual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precipitation,sunshine,total cloud cover and water barometric pressure data in Benxi County from 1958 to 2010,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nual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precipitation,sunshine,total cloud cover and water barometric pressure data in Benxi County from 1958 to 2010,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s present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endencies,and the reducing tendency is the most remarkable in winter. Autumn reducing tendency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spring,and it is the weakest in summer. Annual and seasonal average temperatures,averag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all present the remarkable rising trends. Rising trend o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monthly mea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lso presents reducing tendency,and the most reducing scope appear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Annual and season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hanges are related to sunshine,mean minimum temperature,mean maximum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total cloud cover and water barometric pressure,but various essential factors are different in each seaso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annual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ll have sudden changes,but the age is in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