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被引量:155
1
作者 吴丹 王式功 尚可政 《干旱气象》 2006年第2期70-77,共8页
回顾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影响酸雨pH值的因素、酸雨对生态社会的影响以及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6个方面。研究表明,海洋降水pH值以4.8、内陆降水以5.0作为酸雨... 回顾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影响酸雨pH值的因素、酸雨对生态社会的影响以及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6个方面。研究表明,海洋降水pH值以4.8、内陆降水以5.0作为酸雨的界限更为合理;我国酸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且以城市为中心分布;我国降水中总离子浓度很高,酸雨是典型的硫酸性酸雨,降水酸度与(SO42-+NO3-)/(NH4++Ca2+)的浓度比值有着高度的正相关;酸雨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酸性物质的排放,还与酸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土壤的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及其缓冲能力和气象条件有关;酸雨对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酸雨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定义 空间分布 化学特征 成因 危害 控制对策
下载PDF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68
2
作者 陈文轩 李茜 +1 位作者 王珍 孙兆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22-2833,共12页
土壤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掌握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水平,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安全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年来中国各行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探讨了农田土壤Cr、Cd、Pb、Zn、Cu、As和Hg等7... 土壤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掌握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水平,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安全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年来中国各行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实测数据,探讨了农田土壤Cr、Cd、Pb、Zn、Cu、As和Hg等7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污染状况展开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为明显,南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北方;平均值统计结果表明,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西以及上海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污染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Hg>Pb>Cu>Zn>As>Cr,其中福建、广东、海南、浙江、湖南、陕西、甘肃、河南、重庆、山西、天津、内蒙古和安徽的富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地累积指数
原文传递
合肥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9
3
作者 韦朝领 王敬涛 +1 位作者 蒋跃林 张庆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58-2162,共5页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按照4个生态功能区(公园游览区、生活居住区、商业交通繁华区和工业区),同步进行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气象要素(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观测.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按照4个生态功能区(公园游览区、生活居住区、商业交通繁华区和工业区),同步进行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主要气象要素(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观测.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特点是:公园游览区和生活居住区日变化呈单峰形式,工业区呈双峰形式,而商业交通繁华区则比较复杂;极值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4个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的波动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商业交通繁华区>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公园游览区.4个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公园游览区、生活居住区、商业交通繁华区和工业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年平均值分别是819、340、149和126个·cm-3.影响合肥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其次是光照强度,最小为气温.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指数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功能区 空气负离子 气象因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108 015例样本数据的中国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4
4
作者 白明华 王济 +5 位作者 郑燕飞 李英帅 侯淑涓 李玲孺 张妍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8-507,共10页
目的对15岁及以上中国人群中医体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描述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成人版)》和《中医体质量表(老年版)》,通过“互联网云+终端设备”方式采集108015例人群体质数据,从整体人群、性别、年龄、... 目的对15岁及以上中国人群中医体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描述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成人版)》和《中医体质量表(老年版)》,通过“互联网云+终端设备”方式采集108015例人群体质数据,从整体人群、性别、年龄、地域等维度,对中国成年和老年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样本的代表性和各体质类型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8015例样本人群与2015年全国总人口性别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体人群中,平和质占28.98%,8种偏颇体质占71.02%,位于前3位的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分别占16.41%、13.18%和10.23%;15~64岁人群中,平和质占28.80%,8种偏颇体质占71.20%,位于前3位的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分别占16.75%、13.57%和11.30%;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平和质占30.25%,8种偏颇体质占69.75%,位于前3位的为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分别占14.04%、13.97%和10.70%,气虚质的占比也比较高,达到10.39%。各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的体质类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样本人群的年龄构成比与2015年全国总人群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对全国人群具有代表性;各组人群的平和质构成比均不到1/3,平和质构成比较10年前降低,偏颇体质构成比上升,整体人群偏颇体质前3位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10年前排序发生变化;不同性别、年龄、地域人群的体质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量表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 被引量:107
5
作者 王新闯 齐光 +2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代力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13-2020,共8页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600和1330.466TgC,分别占总碳量的24.1%、0.3%、2.5%和73.1%.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5.304MgC.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64.666MgC.hm-2)>乔木层(54.352MgC.hm-2)>枯落物层(5.644MgC.hm-2)>灌草层(0.643MgC.hm-2).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9.357~959.716TgC,碳密度在180.648~254.627MgC.hm-2之间,各林型分配特征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为东部山区高、中西部平原地区低.吉林省森林中中龄林分比重大,若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管理,可以增加其碳吸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吉林省
原文传递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95
6
作者 王宇 张贵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33-938,共6页
滇东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石漠化明显,面积28320km2,严重地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三级标准划分石漠化等级,景观差异特征明显,便于野外识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整治措施。滇东地区石漠化分布具有集中连片、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滇东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石漠化明显,面积28320km2,严重地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三级标准划分石漠化等级,景观差异特征明显,便于野外识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整治措施。滇东地区石漠化分布具有集中连片、自北向南逐渐增多、程度加重的特点。石漠化的成因:地貌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石漠化的潜势,广泛分布的岩溶石山是形成石漠化的物质基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导致石漠化的基本条件;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工业污染是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主次因地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分布特征 滇东 岩溶石山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2
7
作者 迟凤琴 徐强 +4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魏丹 宿庆瑞 韩锦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2-1274,共13页
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 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08~0.660 mg kg^(-1),平均值为0.147 mg kg^(-1),总体上处于缺硒及潜在缺硒土壤范畴,几乎不存在高硒土壤与硒毒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盐碱土含硒量最低(0.097 mg kg^(-1)),而泥炭土最高(0.273 mg kg^(-1));硒在土壤剖面中主要呈现表聚型分布,也有少数呈现双峰型和心土聚集型分布;不同区域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最低(0.115 mg kg^(-1)),小兴安岭山地最高(0.198 mg kg^(-1));不同行政市以大兴安岭地区最低(0.115 mg kg^(-1)),黑河市为最高(0.228 mg kg^(-1))。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表土层土壤SOC、黏粒含量与pH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母质也是影响硒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SOC含量对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土壤剖面 土壤有机碳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9
8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王东沟小流域内 ,土壤剖面中 0— 2 m的土层经过一个雨季之后 ,土壤水分得到了部分的恢复 ;2 m以下土层 ,由于没有水分补给 ,相对比较干燥。该流域内农地的土壤贮水量高于草地 ,草地高于果园地 ,林地的土壤贮水量最低。而在同一地理位置 ,土壤的水分分布又受坡度、坡向、坡位、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小流域 土壤水分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2
9
作者 贺志鹏 宋金明 +3 位作者 张乃星 徐亚岩 郑国侠 张蓬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3-1162,共10页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μg/L.8 a中重金属除Z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元素变化较小.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离岸距离有关,即除Pb外,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较高,这种分布模式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的影响.对于重金属在局部海区的分布,亦存在其它控制因子,如Pb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Cd与海水盐度和pH密切相关,Hg受海水中有机碳浓度影响较大,沉积物再悬浮影响着As的浓度与分布,Cu、Zn则典型地受到了径流和排污的影响.8a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均值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I)分析2003年6种重金属的叠加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海水总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较可发生重金属生态危害的ERI值小一个数量级,这从重金属的角度说明南黄海海水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特征 年际变化 影响因素 南黄海 表层海水
下载PDF
大连湾和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李洪 付宇众 +1 位作者 周传光 徐恒振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地区农业和卫生事业用药随河流流入所致。3种污染物在两湾的分布特征是:总BHC和总DDT锦州湾高于大连湾;PCB大连湾高于锦州湾。其含量均落在世界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内,属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有机氯 农药 多氯联苯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全氮分布与积累特征 被引量:82
11
作者 石福臣 李瑞利 +1 位作者 王绍强 Sasa Kaichiro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5-1431,共7页
研究了三江平原2类典型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结果表明,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60cm,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96和184g·kg^-1,... 研究了三江平原2类典型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沉积物剖面有机碳、全氮的分布特征与积累现状.结果表明,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60cm,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96和184g·kg^-1,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7.4和17.6g·kg^-1;下层的淀积层内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低而稳定.2类沼泽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而下降,有机碳、全氮与容重之间相关均极显著(P〈0.01).2类典型湿地有机碳密度在20-40cm剖面内最大.储碳层内,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83×10^4和1.73×10^4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1.45×10^3和1.67×10^3t·km^-2;100cm以内,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86×10^4和2.62×10^4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2.18×10^3和2.49×10^3t·km^-2.植被类型对湿地剖面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储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 有机碳 全氮 分布特征 积累
下载PDF
南宁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86
12
作者 李杰 杨志强 +3 位作者 刘枝刚 郑国东 王英辉 陈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2-1020,共9页
以南宁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2 767个表层土壤(0~20 cm)和711个母质样(150~200 cm)。用AFS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样品全硒含量质量分数分析;研究了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 以南宁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2 767个表层土壤(0~20 cm)和711个母质样(150~200 cm)。用AFS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样品全硒含量质量分数分析;研究了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9~1.34 mg kg-1,算术平均值为0.57 mg kg-1。土壤类型中,新积土全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89 mg kg-1;紫色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为0.37 mg kg-1。成土母质中,全硒含量以二叠系碳酸盐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高,平均为0.79 mg kg-1;以下白垩系紫红色碎屑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低,平均为0.39 mg kg-1。影响南宁市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及铁和铝的含量对土壤全硒含量的富集与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土壤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比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85
13
作者 王建林 钟志明 +6 位作者 王忠红 陈宝雄 余成群 胡兴祥 沈振西 大次卓嘎 张宪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678-6691,共14页
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氮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碳氮比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湖盆区,... 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氮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碳氮比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山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不同自然地带土壤碳氮比差异显著;(2)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不同草地型碳氮比可分为低-高-低型、由高到低型、由低到高型、高-低-高-低型和高-低-高型等5个类型。表土层(0—20 cm)与底土层(30—40 cm)土壤碳氮比差异显著;(3)土壤碳氮比与与最冷月均气温、年均蒸发量、年均相对湿度和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气温、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环境因素对土壤碳氮比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最冷月均气温>年均气温>年均蒸发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土壤 碳氮比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3
14
作者 王锐 余涛 +1 位作者 曾庆良 杨忠芳 《生物技术进展》 2017年第5期359-366,共8页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于动植物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依托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查阅的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硒方面的研究论...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对于动植物及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依托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结合查阅的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硒方面的研究论文,系统分析了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217 mg/kg,中南地区为高硒分布区;富硒土壤的分布受煤系、黑色地层、土壤有机质、沉积作用、母岩等各类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分布特征 来源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壤营养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4
15
作者 唐将 李勇 +1 位作者 邓富银 付绍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3-478,共6页
三峡移民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需要建立在查清区域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之上,作者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性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表层土壤中N、P... 三峡移民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需要建立在查清区域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之上,作者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性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表层土壤中N、P、K、Ca、Mg、S、B、Fe、Mn、Mo、Cl等植物生长必需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含量分布特征,以紫色土为例探讨了不同分布高度、不同坡度、不同植被条件对其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土是营养元素最丰富的土壤,黄壤是营养元素最低的土壤。母岩对土壤元素分布影响明显,灰岩母岩区土壤营养元素最丰富,砂岩母质区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最低;同为碎屑岩类的泥岩、粉砂岩、杂砂岩、砂岩母岩区的土壤相比,泥岩类母岩区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粉砂岩母岩区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居于泥岩与砂岩母岩区土壤之间。随紫色土分布区地形坡度变化,紫色土Ca、Mg、K元素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随地形坡度变缓,N、S、Mo含量明显增高,Fe、Mn、P含量有增高的趋势;随海拔高度降低,紫色土P、S含量增高,Mn、Mo含量有增高的趋势,而其他元素含量无规律性变化。紫色土在相同的母质、气候及相似的地貌条件下,植被覆盖类型不同,土壤中不同元素分异特征差异明显。总体来说,土壤类型是土壤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土壤类型的元素含量差异十分显著;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元素差异性显著;紫色土的元素分布除受土壤类型控制外,还受地形坡度、高度、植被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同元素受影响的因素及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营养元素 分布特征 石灰土 黄壤 紫色土 三峡移民工程
下载PDF
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的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74
16
作者 贺金生 林洁 陈伟烈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3-221,共9页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研究了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Davidiainvlucrata)及珙桐林的天然分布特点,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及保护策略。珙桐天然分布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研究了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Davidiainvlucrata)及珙桐林的天然分布特点,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及保护策略。珙桐天然分布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水平分布呈不连续状。在垂直带谱上,属于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范围。组成珙桐林的种子植物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属占优势,物种组成不仅比较丰富,而且含有较多古老、特有和稀有成分。以珙桐为优势种、共优种的群落全都是混交林,可以分为以珙桐等落叶树种为优势种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以常绿树种为优势种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根据调查,初步定为10个群落类型,并认为对珙桐及其群落的保护,应立足于就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物种保护 珍稀植物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地貌部位生物结皮的选择性分布 被引量:72
17
作者 张元明 潘惠霞 潘伯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4,共4页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着以地衣植物为主的生物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的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研究表明,生物结皮的分布对地貌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种类组成亦有较大...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和半固定沙漠,其间广泛发育着以地衣植物为主的生物结皮,是除种子植物以外的固定沙面的重要生物因子。研究表明,生物结皮的分布对地貌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种类组成亦有较大的差别。沙垄顶部为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主要以微生物种类分布为主。沿沙垄顶部向两侧坡间延伸,开始出现发育较弱的藻结皮,脆而极易破损。从坡上部至坡中部出现发育充分的藻结皮,具有一定的抗机械能力,并在局部微地形凸起部位有地衣植物出现。沿坡中部至坡下缘部,逐渐开始发育有良好的地衣结皮。同时,在蛇麻黄等低矮灌木群落下已经发育有苔藓结皮。丘间低地是生物结皮最为丰富的部位,苔藓植物除分布于低矮灌丛下外,还在灌丛间形成面积不等的纯群,与发育良好的地衣结皮镶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地貌部位 生物结皮 选择性分布
下载PDF
北京城市休闲商务区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80
18
作者 朱鹤 刘家明 +2 位作者 陶慧 李玏 王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5-1228,共14页
城市休闲商务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RBD)作为城市重要的游憩空间,为外来游客和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重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分类、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异成因等方面上还缺... 城市休闲商务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RBD)作为城市重要的游憩空间,为外来游客和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重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分类、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分异成因等方面上还缺乏一定的实证和定量研究。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重新定义RBD,并依据城市RBD的特征和属性将其分为大型购物中心、休闲商业街、城市休闲区三类。选取1990年、2000年、2014年三个时间截面对北京各类城市RBD点进行统计,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插值、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Arc GIS软件,对北京城市RBD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时序上看,北京城市RBD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增速变快,不同类型的RBD出现不同幅度的空间扩张;2北京城市RBD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强,不同类型的RBD,存在一定的增幅和增速差异;3北京城市RBD的整体空间结构呈"单核聚集—双核发展—网状扩散"的发展模式;4城市RBD多选址在交通便利、临近旅游景区、居民和游客密度较高、地价相对较高的地区。5游客密度对各类型的城市RBD规模均有较大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RBD,各因素对其规模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RBD 时空格局 分布特征 成因 北京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9
19
作者 王建林 钟志明 +5 位作者 王忠红 余成群 沈振西 张宪洲 胡兴祥 大次卓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共11页
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4.45,变化幅度为1.05~177.69。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磷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 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4.45,变化幅度为1.05~177.69。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磷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不同自然地带土壤磷含量差异显著;2)19个草地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碳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6.15,33.59,30.33和22.76,表土层(10~20cm)与底土层(30~40cm)碳磷比差异显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碳磷比可分为低-高-低-高型、低-高-低型、高-低-高-低型、高-低- 高型和由高到低型等5个类型;3)土壤碳磷比与植被盖度、植被高度、20~30cm土壤容重、10~20cm土壤含水量、30~40cm土壤含水量、HCO3-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10℃年积温、年均相对湿度、10~2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容重、0~10cm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有机质、总有机碳、水解性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原 土壤 碳磷比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20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杨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皇甫川流域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是,好气性细菌>放线菌>芽孢型细菌>真菌;0~10cm的微生物总数超过其他土层,其垂直分布的基本... 内蒙古鄂尔多斯皇甫川流域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是,好气性细菌>放线菌>芽孢型细菌>真菌;0~10cm的微生物总数超过其他土层,其垂直分布的基本趋势是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微生物各类群中,细菌是最多的一个类群,这一结果取决于好气性细菌的数量;恢复草地各土层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均高于退化草地;在恢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中,好气性细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真菌为秋季大于夏季;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恢复草地是防止皇甫川流域草地退化,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恢复草地 退化草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