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5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250
1
作者 杨晓萍 赵文智 +2 位作者 邹才能 陈孟晋 郭彦如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1,共5页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层序界面、有利沉积相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或前缘多期分流河道叠置的部位。它们在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孔隙及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并产生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低渗透储层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层序地层 优质储层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晋城矿区地应力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7
2
作者 康红普 姜铁明 +1 位作者 张晓 颜立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在煤矿矿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并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晋城矿区,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进行10个煤矿、62个测点的二维与三维地应力...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与强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在煤矿矿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并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晋城矿区,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进行10个煤矿、62个测点的二维与三维地应力测量。实测数据表明:晋城矿区原岩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属于典型的构造应力场类型;地应力值属于中等水平;矿区东部与西部水平主应力方向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受晋获褶断带的影响。基于实测数据,绘制晋城矿区地应力分布图;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论述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同埋藏深度的关系,并与霍克–布朗包线进行比较。选择典型矿井,将地应力测量结果应用于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根据地应力场分布特征提出合理的巷道轴线布置方向,并在井下应用中得到验证。井下地应力测量为晋城矿区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对指导矿区井田开拓、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采煤方法的选择等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 煤矿矿区 分布规律 应用
下载PDF
潞安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4
3
作者 康红普 林健 +1 位作者 张晓 吴拥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7-831,844,共6页
在山西潞安矿区的13个煤矿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完成了60个测点的原岩应力测量工作。实测数据表明:潞安矿区55%的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由于受埋藏深度与地质构造影响,矿区内各矿地应力值差别较大,但地应力大... 在山西潞安矿区的13个煤矿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完成了60个测点的原岩应力测量工作。实测数据表明:潞安矿区55%的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由于受埋藏深度与地质构造影响,矿区内各矿地应力值差别较大,但地应力大小总体上属于中等地应力值;潞安矿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从南到北变化较大,构造应力场呈现出多变的形态。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潞安矿区地应力分布图;分析了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与埋藏深度的关系。煤矿井下地应力测量为井田开拓、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等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提高了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 地应力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玲珑金矿深部地应力测量及矿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 被引量:86
4
作者 蔡美峰 刘卫东 李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介绍玲珑金矿主矿区深部和浅部两期地应力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完全温度补偿技术和实现完全温度补偿的空心包体应变计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方法,对传统的应力解除法进行重大改进。通过实测,获得矿区7个... 介绍玲珑金矿主矿区深部和浅部两期地应力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完全温度补偿技术和实现完全温度补偿的空心包体应变计等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方法,对传统的应力解除法进行重大改进。通过实测,获得矿区7个水平,18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大小和方向。根据实测结果,对玲珑金矿主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玲珑金矿主矿区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为自重应力的2.26倍;(2)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走向为NW向,基本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的方向相一致;(3)垂直主应力值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自重应力值;(4)深部与浅部相比,尽管岩性有较明显变化,但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并没有显著改变;(5)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值均随深度呈几乎线性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玲珑金矿 深部:地应力测量 应力解除法 完全温度补偿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采场底板应力分布与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88
5
作者 王连国 韩猛 +1 位作者 王占盛 欧苏北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四周形成不同程度的支承压力带,其中应力卸载与集中会向底板深部传递,进而影响到底板的破坏深度与范围。本文建立了综合考虑工作面走向与倾向受力特点的空间半无限体模型,推导出了底板垂直应力的迭代计算式,并采用数学... 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四周形成不同程度的支承压力带,其中应力卸载与集中会向底板深部传递,进而影响到底板的破坏深度与范围。本文建立了综合考虑工作面走向与倾向受力特点的空间半无限体模型,推导出了底板垂直应力的迭代计算式,并采用数学软件MATHCAD计算出了不同深度处底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底板各岩层垂直应力等值线呈椭圆形,浅部岩层等值线梯度较大,深部岩层等值线梯度较小。基于应力理论分析结果及Mohr-Coulomb准则计算出某矿底板最大破坏深度14.8 m,现场微震监测结果显示底板最大破坏深度15.2 m,两者相吻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围岩控制及承压水上安全采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 应力分布 应力传递 破坏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隧道衬砌裂缝开裂数值分析 被引量:79
6
作者 黄宏伟 刘德军 +2 位作者 薛亚东 王平让 刘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分别通过对浙江区域48条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现场调查和大量裂缝病害实例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的分布特征规律和衬砌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衬砌原型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衬砌开裂扩展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在这些... 分别通过对浙江区域48条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现场调查和大量裂缝病害实例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公路隧道衬砌裂缝的分布特征规律和衬砌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与衬砌原型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衬砌开裂扩展有限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扩展有限元研究了衬砌在主要影响因素作用下的裂缝分布规律、裂缝扩展过程、裂缝外观表现形式及发生机制。该研究为衬砌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防治与加固修复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砌裂缝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扩展有限元 开裂机制
下载PDF
山西煤矿矿区井下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7
7
作者 康红普 林健 +3 位作者 颜立新 张晓 吴拥政 司林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82-1792,共11页
采用煤矿井下专用的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在山西省的晋城、潞安、汾西、华晋、阳泉、平朔、大同等矿区,完成了1 60个测点的地应力测量,测点地质条件涵盖了山西省煤矿大部分条件.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地应力与测点埋深的关系,不... 采用煤矿井下专用的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在山西省的晋城、潞安、汾西、华晋、阳泉、平朔、大同等矿区,完成了1 60个测点的地应力测量,测点地质条件涵盖了山西省煤矿大部分条件.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地应力与测点埋深的关系,不同深度条件下煤矿矿区井下地应力状态;绘制出山西省煤矿矿区井下地应力分布图,并与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山西省煤矿矿区井下地应力场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煤矿井下水平应力总体上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但由于各矿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地应力测试数据离散性也较大;埋深小于250 m的岩层应力状态主要为σ_H>σ_h>σ_V型,埋深处于250~500 m的岩层应力状态以σ_H>σ_V>σ_h型为主,埋深较大的矿区主要为σ_V>σ_H>σ_h型;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绝大部分集中在0.5~2.0之间,而且随着埋深增加,侧压比呈现减小的趋势,并向1附近集中;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比值主要集中在1.5~2.0之间;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大多处于0.5~1.5,尤以0.5~1.0之间最多;山西省煤矿矿区从北到南,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发生了较大变化.北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往南发生偏转到NNW;靠东部与西部偏向NW;靠东南部出现了多变的方向.井下实测数据与震源机制解相比在部分区域一致性较好,而在另一些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受较大地质构造影响的区域,水平主应力方向往往发生明显的扭转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区 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 应力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中国深层页岩气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被引量:73
8
作者 张金川 陶佳 +5 位作者 李振 王锡伟 李兴起 姜生玲 王东升 赵星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8,共14页
为了讨论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方向,从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资源分布、勘探前景等方面探讨和评价了中国深层页岩气的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自中元古代以来,不同类型的潜质页岩发育于纵向16套层系之中,它们均有形成深层页岩气... 为了讨论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方向,从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资源分布、勘探前景等方面探讨和评价了中国深层页岩气的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自中元古代以来,不同类型的潜质页岩发育于纵向16套层系之中,它们均有形成深层页岩气的地质基础条件,形成了南方以下古生界海相为主、北方以中新生界陆相为主且受盆地类型(东中西部差异)约束、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南北方均有发育的页岩气分布格局;②扬子、华北及塔里木板块均有形成深层页岩气的基础地质条件,但类型特点及分布各有差异,具有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点;③采用限定条件下的深度趋势分析法,预测我国埋深介于4500~6000 m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P_(50))分别为61.10×10^12m^3和11.07×10^12m^3,埋深介于3000~6000 m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15.72×10^12m^3和20.93×10^12m^3,其中规模性的深层页岩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是深层页岩气勘探重要的现实领域,其次是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渤海湾及松辽等大中型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在平面上分别形成了上扬子、西北、华北及东北等深层页岩气资源分布中心;④在现今含油气盆地中,深层页岩气主要分布在沉降—沉积中心方向,除了早古生代海相页岩之外,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和中新生代陆相(含中小型盆地)页岩也是深层页岩气资源分布的有利指向,在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不同构造部位下伏的上古生界也有望成为深层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要领域。结论认为,我国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和重大的勘探意义,是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成藏地质条件 类型特点 资源潜力 分布规律 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反转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71
9
作者 张国华 张建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0-270,共11页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各二级构造单元内反转构造的梳理与分析,认为盆内新生代反转构造以形态各异的背斜为主,伴有逆断层发育。主要存在瓯江运动(T80)、玉泉运动(T30)、花港运动(T20)和龙井运动(T12)4期构造反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各二级构造单元内反转构造的梳理与分析,认为盆内新生代反转构造以形态各异的背斜为主,伴有逆断层发育。主要存在瓯江运动(T80)、玉泉运动(T30)、花港运动(T20)和龙井运动(T12)4期构造反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时间演变上:西部坳陷带构造反转从瓯江运动(T80)到花港运动(T20)有相对减弱的趋势,龙井运动(T12)特征不明显;东部坳陷带构造反转从玉泉运动(T30)、花港运动(T20)到龙井运动(T12)有相对增强的趋势。在空间演变上:东部坳陷带西湖凹陷和钓北凹陷龙井运动(T12)构造反转具有显著的自北向南减弱的趋势。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构造反转强弱分布、迁移演化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汇聚俯冲速率和方向的变化在盆内叠加的局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分布特征 迁移规律 成因机制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油藏分布规律 被引量:60
10
作者 赵靖舟 王永东 +3 位作者 孟祥振 时保宏 王晓梅 曹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通常认为包括长2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等其他因素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并不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研究发现,陕北斜坡三...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通常认为包括长2油藏在内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构造等其他因素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并不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研究发现,陕北斜坡三叠系长2油藏的形成与富集实际上受沉积相带、鼻状隆起背景、断裂、水动力等多重因素控制。鼻状隆起,尤其是大型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断裂是长2油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是油藏上倾方向重要的遮挡因素之一。因此,长2油藏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外,以构造-岩性、构造-水动力油藏为主的复合油藏可能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尔多斯盆地 陕北斜坡 三叠系 长2油藏 分布规律 油藏类型
下载PDF
中国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0
11
作者 方凤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9-984,共6页
大气颗粒物金属污染已成为目前大气污染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梳理、分析归纳了中国近年来大气颗粒中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Fe、Ca、Mg、Si等地壳元素和Cu、Pb、Cd、Zn、Hg等污染元素;大气颗粒物中对人体... 大气颗粒物金属污染已成为目前大气污染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梳理、分析归纳了中国近年来大气颗粒中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Fe、Ca、Mg、Si等地壳元素和Cu、Pb、Cd、Zn、Hg等污染元素;大气颗粒物中对人体有害的Cu、Pb、Cd、As、Zn等污染较严重,而Cr、Mn、Co、Ni等污染较轻。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含量随时间分布变化显著,总体上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点,空间分布上一般北方燃煤城市大于南方一般城市;城市内部一般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郊区;金属元素在细粒径颗粒(<2μm)中高,粗颗粒(>2μm)中低,尤其以污染元素明显。污染元素与地壳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差异较大。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元素种类、区域类型、季节变化、粒径大小等有关。最后,提出应加强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差异、时间分布的尺度及差异性研究;同时加强超细颗粒物的研究,以便建立大气颗粒物金属元素与人类健康关系的风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大气颗粒物 分布规律 环境活性与效应
下载PDF
大型人造园林中的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 被引量:39
12
作者 刘云国 吕健 +1 位作者 张合平 徐锦海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昆明世博园为研究基地 ,把世博园中景观要素分为瀑布、水域、草地、其他景观和室内 5大类 ,分别测定空气中负离子含量 ,研究不同人造园林景观对空气负离子含量的影响 .结果是 :园中瀑布和水域对空气质量的贡献值最大 ,园中空气质量水... 以昆明世博园为研究基地 ,把世博园中景观要素分为瀑布、水域、草地、其他景观和室内 5大类 ,分别测定空气中负离子含量 ,研究不同人造园林景观对空气负离子含量的影响 .结果是 :园中瀑布和水域对空气质量的贡献值最大 ,园中空气质量水平依次为瀑布 >水域 >草地 >其他景观 ;如果不吸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 园林 空气质量 评价 空气负离子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深水油气井开采过程环空压力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54
13
作者 张波 管志川 张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2-1017,共6页
深水油气井投入生产后受到地层高温流体的影响,井筒内温度场会重新分布引起环空压力上升,威胁油气井管柱的安全服役和井筒完整性。为确保深水油气井井身结构和管柱强度符合长期安全稳产的要求,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多层圆筒壁传热... 深水油气井投入生产后受到地层高温流体的影响,井筒内温度场会重新分布引起环空压力上升,威胁油气井管柱的安全服役和井筒完整性。为确保深水油气井井身结构和管柱强度符合长期安全稳产的要求,建立了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多层圆筒壁传热原理的深水油气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模型,根据深水油气井井身结构复杂、环空层次多的特点,遵照体积相容性原则提出了计算环空压力的迭代方法,实现了对井筒内温度分布和环空压力的预测与分析。利用温度预测模型和压力计算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空温度、压力的上升主要集中在油气井投入生产的初期,随生产时间的增加变化逐渐变缓;产量较低时,井口产出流体的温度与环空温度、压力随产量的上升迅速增加,当产量到达一定数值以后井口产出流体的温度与环空温度、压力趋于稳定;环空温度和压力随着地温梯度的增加线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井 密闭环空 温度分布 环空压力 影响因素 规律分析
下载PDF
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建民 李阳 颜捷先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通过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 ,从影响水驱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分析入手 ,阐明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状况是剩余油分布的两大控制因素 ,进而认识到河流成因储层沉积微相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对河流成因储层... 通过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 ,从影响水驱采收率的控制因素分析入手 ,阐明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状况是剩余油分布的两大控制因素 ,进而认识到河流成因储层沉积微相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宏观地质控制因素。对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的认识和挖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成因 剩余油 分布规律 储集层 水驱 采收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分布规律 被引量:49
15
作者 张生瑞 马壮林 徐景翠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8,共5页
以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韶关段4个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态及车辆类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大小与交通事故发生有直接关系;星期五、星期六发生交通事故比例... 以北京—珠海高速公路韶关段4个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态及车辆类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大小与交通事故发生有直接关系;星期五、星期六发生交通事故比例较高,均为26.12%;小时分布波动较大,15:00~17:00发生交通事故次数最多;在洞口附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高;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交通事故频数逐渐减少,但当隧道长度增加到某一长度后,交通事故频数急剧增加;碰撞是隧道内主要的事故形态;事故车型分布中,小型客车的相对比例最高,大型货车的绝对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隧道 交通事故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与结构高度关系及合理范围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徐培福 肖从真 李建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共11页
自振周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以414栋我国已建或已通过超限审查的高层建筑为数据源,统计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自振周期的分布规律,在满足我国设计规范对结构整体稳定性、位移限值以及最小剪重比等要求基础上,结构自振... 自振周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以414栋我国已建或已通过超限审查的高层建筑为数据源,统计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自振周期的分布规律,在满足我国设计规范对结构整体稳定性、位移限值以及最小剪重比等要求基础上,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分布范围为:当结构高度H≥250m时,基本周期T1在0.3√H-0.4、√H之间;当150m≤H〈250m时,T1在0.2√H~0.4√H之间;当100m≤H〈150m时,T1在0.2√H-0.35√H之间;当50m≤H〈100m时,L在0.15√H~0.3√H之间。这为宏观上把握高层建筑结构刚度和质量是否适当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自振周期 分布规律 合理范围 控制
下载PDF
新疆暴雨的若干规律性 被引量:51
17
作者 马淑红 席元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应用熵最大原理导出的公式研究了新疆暴雨时面深分配规律,并通过近400个水文、气象测站32a资料的分析,发现新疆暴雨的若干规律。
关键词 熵最大原理 分配规律 暴雨 水灾
下载PDF
灌丛沙堆的研究进展与意义 被引量:45
18
作者 武胜利 李志忠 +2 位作者 肖晨曦 孙秋梅 刘丽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灌丛沙堆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在阐明灌丛沙堆分布规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沙源、植被、风况等三个主要因素在灌丛沙堆地貌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灌丛沙堆形成演化各阶段的地貌特征。随着灌丛沙堆地貌研究的不断... 灌丛沙堆是一种重要的风积地貌类型。在阐明灌丛沙堆分布规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沙源、植被、风况等三个主要因素在灌丛沙堆地貌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灌丛沙堆形成演化各阶段的地貌特征。随着灌丛沙堆地貌研究的不断深入,灌丛沙堆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与评价、区域环境演变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日益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沙堆 分布规律 类型特征 演化过程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铝土矿(岩)型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 被引量:51
19
作者 钟海仁 孙艳 +3 位作者 杨岳清 王登红 黄凡 赵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8-916,共19页
铝土矿常共伴生Li、Zr、Nb、Sc等三稀元素,是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铝土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丰富发展锂矿成矿理论和实现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文章系统收集了中国山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等地... 铝土矿常共伴生Li、Zr、Nb、Sc等三稀元素,是潜在的巨大沉积型锂资源库。铝土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丰富发展锂矿成矿理论和实现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文章系统收集了中国山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等地区铝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矿物学、年代学资料,探讨了锂的赋存、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综合利用前景。黔北、渝南、豫西、晋中北铝土矿区的古风化壳沉积型富锂铝土矿(岩),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本溪期和中二叠世梁山期,锂主要富集于含矿岩系中、下部致密块状铝土岩(高铝黏土岩)-硬质黏土岩中,其A/S值为1.1~1.8,w(SiO2)为25%~45%,w(Al2O3)介于35%~55%,而在土状铝土矿中w(Li)偏低。锂主要以离子交换和离子吸附2种形式赋存在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中,并且当黏土矿物含量高、种类多时,w(Li)更高。铝土矿(岩)型锂是沉积型锂资源的重要而巨大的来源,黏土提锂在实验和工业上的进展为铝土矿中锂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沉积型锂矿 铝土矿(岩) 黏土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7
20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柳富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8-292,共5页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型水为主,地下水水平分带不典型;而分水岭以西的摩林河-盐海子地下水系统和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中,包括浅层、中层和深层在内的各层地下水表现为沿地下水流向,向盆地北、西侧边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而盆地南区地下水分层径流明显,水化学类型复杂,总体上存在一个以定边—环县—合水—华池—吴旗—定边为中心的北部由北向南、东部由东向西、南部由西南向东北的水平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