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类型、部位和发生年龄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邓瑞芬
白勇涛
+9 位作者
罗笑婵
王娜
于利平
杨军
李颖隽
石涛
邢小燕
张波
李世蕊
卜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6-279,284,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了解受访者骨折发生的类型(暴力性或非暴力性)、部位和发生年龄。分析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的特点。结果受访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39±6.94)岁,受访的2866人中有635人(19.61%)在受访时至少已有一次骨折史,其中有73人(2.54%)发生了两次或两次以上骨折。58.64%的暴力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前,80%的脆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后,这两种类型骨折发生的年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所有的典型部位脆性骨折当中,前臂远端骨折占比最大,为50.43%,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6.0±11.76)岁;髋部骨折发生占比8.33%,平均发生年龄为(59.8±12.69)岁。结论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折主要是脆性骨折,其中前臂远端脆性骨折较髋部脆性骨折至少早3年发生。加强对已发生前臂远端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的管理,对预防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效益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
前臂远端骨折
髋部骨折
随后的骨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邹荣瑞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4期124-12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前臂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六孔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接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
目的 观察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前臂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六孔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接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15±1.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8±2.08)d(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5.26±8.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0.35±10.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其操作简便,可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接骨法
儿童
前臂骨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张梅刃
卜晗
+2 位作者
蒋际钊
黄辉春
林苗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是否斜行骨折、复位固定医师级别、复位精确程度,并评估这些因素对骨折移位影响和相关性。[结果]79例患者中14例(17.7%)出现骨折移位.对骨折再移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原始骨折掌侧成角与背侧成角无显著差异;左侧肢体发生骨折移位多于右侧;前臂远端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再次移位明显增加;原始骨折完全移位再次移位明显大于原始骨折未完全移位,斜行骨再次移位明显大于非斜行骨折。高级职称医师复位固定优于初中级医师;解剖复位后再次移位显著减少。[结论]儿童前臂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出现再移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骨折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经复位后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前臂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
再次移位
相关因素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类型、部位和发生年龄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
8
1
作者
邓瑞芬
白勇涛
罗笑婵
王娜
于利平
杨军
李颖隽
石涛
邢小燕
张波
李世蕊
卜石
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
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6-279,284,共5页
基金
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面上项目(2016-1-MS-4)
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计划(CYSF1524)。
文摘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了解受访者骨折发生的类型(暴力性或非暴力性)、部位和发生年龄。分析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的特点。结果受访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39±6.94)岁,受访的2866人中有635人(19.61%)在受访时至少已有一次骨折史,其中有73人(2.54%)发生了两次或两次以上骨折。58.64%的暴力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前,80%的脆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后,这两种类型骨折发生的年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所有的典型部位脆性骨折当中,前臂远端骨折占比最大,为50.43%,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6.0±11.76)岁;髋部骨折发生占比8.33%,平均发生年龄为(59.8±12.69)岁。结论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折主要是脆性骨折,其中前臂远端脆性骨折较髋部脆性骨折至少早3年发生。加强对已发生前臂远端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的管理,对预防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效益较大。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
前臂远端骨折
髋部骨折
随后的骨折
Keywords
osteoporotic
fractures
fragility
fractures
distal
forearm
fractures
hip
fractures
subsequent
fractures
分类号
R589.5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邹荣瑞
机构
瑞金市中医院骨一科
出处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4期124-126,共3页
基金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2013B034)
文摘
目的 观察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前臂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六孔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接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15±1.3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8±2.08)d(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5.26±8.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0.35±10.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其操作简便,可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接骨法
儿童
前臂骨折
Keywords
Bone
sett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ldren
distal
forearm
fractures
分类号
R274.11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张梅刃
卜晗
蒋际钊
黄辉春
林苗正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三科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一科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3,共3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No:20132028)
文摘
[目的]分析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间79例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儿童前臂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并记录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成角、移位程度、和否合并尺骨骨折、骨折是否斜行骨折、复位固定医师级别、复位精确程度,并评估这些因素对骨折移位影响和相关性。[结果]79例患者中14例(17.7%)出现骨折移位.对骨折再移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原始骨折掌侧成角与背侧成角无显著差异;左侧肢体发生骨折移位多于右侧;前臂远端骨折合并尺骨骨折,再次移位明显增加;原始骨折完全移位再次移位明显大于原始骨折未完全移位,斜行骨再次移位明显大于非斜行骨折。高级职称医师复位固定优于初中级医师;解剖复位后再次移位显著减少。[结论]儿童前臂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出现再移位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骨折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经复位后是否达到解剖复位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儿童前臂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
再次移位
相关因素
回顾性分析
Keywords
pediatric
distal
forearm
fractures
close
reduction
with
split
fixation
redisplacement
correlative
factor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类型、部位和发生年龄关系的分析
邓瑞芬
白勇涛
罗笑婵
王娜
于利平
杨军
李颖隽
石涛
邢小燕
张波
李世蕊
卜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分析
邹荣瑞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79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移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张梅刃
卜晗
蒋际钊
黄辉春
林苗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