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ation without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ffective? 被引量:6
1
作者 Shigefumi Omuta Iruru Maetani +4 位作者 Michihiro Saito Hiroaki Shigoka Katsushige Gon Junya Tokuhisa Mieko Naru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3期7289-7296,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ation(EPLBD) without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 a prospective study.METHODS: From July 2011 to August 2013, we performed EPLBD on 4... AIM: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ation(EPLBD) without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 a prospective study.METHODS: From July 2011 to August 2013, we performed EPLBD on 41 patients with nae papillae prospectively. For sphincteroplasty of EPLBD,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was not performed,and balloon diameter selection was based on the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diameter. The balloon was inflated to the desired pressure. If the balloon waist did not disappear, and the desired pressure was satisfied, we judged the dilatation as complete. We used a retrieval balloon catheter or mechanical lithotripter(ML) to remove stones and assessed the rates of complete stone removal, number of sessions, use of ML and adverse events. Furthermore, we compare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balloon waist disappearance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doscopic outcome.RESULTS: The mean diameters of the distal and maximum common bile duct were 13.5 ± 2.4 mm and16.4 ± 3.1 mm, respectively. The mean maximum transverse-diameter of the stones was 13.4 ± 3.4mm, and the mean number of stones was 3.0 ± 2.4.Complete stone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97.5%(40/41)of cases, and ML was used in 12.2%(5/41) of cases.The mean number of sessions required was 1.2 ± 0.62.Pancreatitis developed in two patients and perforation in one. The rate of balloon waist disappearance was73.1%(30/4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procedure time, rate of complete stone removal(100% vs 100%), number of sessions(1.1 vs 1.3, P= 0.22), application of ML(13% vs 9%, P = 0.71),or occurrence of pancreatitis(3.3% vs 9.1%, P =0.45) between cases with and without balloon waist disappearance.CONCLUSION: EST before sphincteroplasty may be unnecessary in EPLBD.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balloon waist disappear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PAPILLARY LARGE balloon dilatation Difficult bile duct ston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Perforation
下载PDF
术中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处理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俊晶 郭子健 +2 位作者 张勇 戴赛民 赵长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68-671,共4页
目的比较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以“胆总管(胆道)下(远、末)段(端)损伤”为检索词,检索中文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1990年以后发表的所有关于胆道手术术中医源性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收集相... 目的比较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以“胆总管(胆道)下(远、末)段(端)损伤”为检索词,检索中文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1990年以后发表的所有关于胆道手术术中医源性胆总管下段及周围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及不同处理方式的病死率和再次手术率。结果共34篇文章2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排除14例单纯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后,余219例患者总体病死率为9.6%,再次手术率为17.4%。有21篇文章对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术中发现与术后发现进行了区分,共有145例患者。术中发现并治疗的106例患者,病死率为1.9%,再次手术率为1.9%;术后发现者39例,病死率为43.6%,再次手术率为84.6%。有9篇文章对46例患者术中修补及术中引流的治疗效果做了评估。术中修补21例,加强引流25例,手术病死率及再手术率均为0。结论及时发现并一期处理是治疗术中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胆汁引流与穿孔修补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损伤 胆总管下段 医源性损伤 胆汁引流 穿孔修补
原文传递
胆肠胰结合部及其邻近区域外科手术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曹伟家 王钦尧 +1 位作者 曹亦军 倪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总结几种胆肠胰部新型手术及其疗效。方法及结果 :分析 9例行胆肠胰部手术的特点及疗效。其中胰头部胰管及近邻手术 3例 ;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手术 3例 ;十二指肠及近邻手术 3例。根据各病例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新... 目的 :总结几种胆肠胰部新型手术及其疗效。方法及结果 :分析 9例行胆肠胰部手术的特点及疗效。其中胰头部胰管及近邻手术 3例 ;胆总管下端及壶腹部手术 3例 ;十二指肠及近邻手术 3例。根据各病例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新型手术方法 ,如胰头后侧径路主胰管切开取石术 ,胰头下部切除、钩突胰管空肠Roux Y吻合术、经壶腹胆总管末端穿透伤直视下修补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等 ,均获良好疗效。结论 :本文介绍的新手术方法适合胆肠胰部的特殊病症 ,可有效预防胰、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部胰管 十二指肠 胆总管下端 外科手术 BDP部
下载PDF
超声显像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
4
作者 彭格红 彭慈军 陶文鸿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评估超声分辨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4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作对照研究。结果 超声可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及病变特征。其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64/64),定... 目的 评估超声分辨胆总管下段梗阻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4例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诊断作对照研究。结果 超声可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及病变特征。其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64/64),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2.81%(53/64)。结论 超声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价格低廉,无放射损伤,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梗阻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 胆总管下段 超声 病理
下载PDF
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难取性结石
5
作者 景治安 刘彦军 +2 位作者 李纪华 毛长青 胡和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307-308,共2页
目的评价输尿管硬镜在手术处理胆总管下段难取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难取性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无残留,胆总管均恢复畅通,无胆漏、逆行胆道感染及胰腺炎... 目的评价输尿管硬镜在手术处理胆总管下段难取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难取性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无残留,胆总管均恢复畅通,无胆漏、逆行胆道感染及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监视下经胆道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难取性结石,安全有效,可提高结石取净率,缩短手术时间,操作易于掌握,适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硬镜 胆总管下段 ODDI括约肌
下载PDF
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胆道再手术
6
作者 庞潇 孔宪炳 《腹部外科》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不同的胆道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例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2例采用胆总管局部修补,3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1例行... 目的探讨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后不同的胆道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例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2例采用胆总管局部修补,3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直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采用充分引流,术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2~46d,平均住院时间为31.5d。结论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破口大小、合并症及发现时间的早晚,对不同病人采取个体化治疗;对胆总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及早期处理至关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下段 医源性损伤 胆道再手术
下载PDF
引流与修补治疗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周俊晶 赵长勇 +3 位作者 徐松 张勇 戴赛民 郭子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57-760,共4页
目的比较外科引流与修补治疗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效果,探讨胃胆管引流对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比较我院收治的24例胆总管下端损伤引流组(17例)与修补组(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第三天胃胆管引流量、腹腔引流管... 目的比较外科引流与修补治疗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效果,探讨胃胆管引流对术中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比较我院收治的24例胆总管下端损伤引流组(17例)与修补组(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第三天胃胆管引流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胃胆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修补组与引流组术后第三天胃胆管引流量[(310.0±1122.0)比(264.0±144.0)ml]、腹腔引流管引流量[(42.0±25.0)ml比(125.0±195.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引流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0±1.5)d比(4.7±2.0)d)、术后胃胆管带管时间(7.5±1.0)d比(12.7±5.4)d、术后住院天数(9.5±1.5)d比(15.1±5.6)d,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生胆道狭窄及胆管炎。结论单纯胃胆管引流治疗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单,较传统修补法术后恢复更快,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下段 医源性损伤 胃胆管引流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癌(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43
8
作者 郑民华 陆爱国 +8 位作者 胡伟国 冯波 臧潞 王明亮 毛志海 李健文 董峰 胡艳艳 蒋渝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就我科于2005年1月用腹腔镜进行的一例胆总管下段癌所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研究其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手术顺利,无术中严重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下段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就我科于2005年1月用腹腔镜进行的一例胆总管下段癌所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研究其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手术顺利,无术中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6.5h,术中出血约50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3天胃肠道功能恢复,第4天下床,第6天开始进流质。术后有少量胰漏,经单纯吸引后痊愈;无胃肠、胆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0d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具丰富腔镜手术经验的专业医师施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本例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本手术方法有待更多经验积累及随机临床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胆管肿瘤 方法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低位切开与腹腔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家明 袁启东 程相超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低位切开与腹腔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60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每...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低位切开与腹腔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60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每组3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低位切开与腹腔镜下钬激光碎石,传统开腹组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比较两组应激指标、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与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取石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87±2.52)min、(36.41±9.21)ml、(1.63±0.68)d、(10.86±2.53)d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的(13.25±3.67)min、(82.13±24.75)ml、(2.60±0.91)d、(15.77±4.41)d(P<0.05),结石残留率、切口感染率、胆瘘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分别为3.3%、0·0%、3.3%、6.7%显著低于传统开腹组的20.0%、13.3%。20.0%、26.7%(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低位切开与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可以有效清除结石,对机体损伤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 腹腔镜 胆总管低位切开 钬激光
下载PDF
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军法 陈卫霞 +1 位作者 王小鹏 李昌宪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0-1114,113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MRI 3D-VIBE)序列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癌(PDDU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PDDUC患者(胰头癌34例,胆总管下段癌14例,壶腹癌11例),行常规MRI、MRCP及3D-VIBE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形态学特点;计算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测量胰胆管汇合角、胰胆管末端间距、十二指肠主乳头至扩张的胰胆管末端的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结果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3组间病灶最大径、中心位置、边缘情况和病灶均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癌较易累及胰周血管,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均未见邻近血管受累征象。胰头癌组的胰胆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主乳头至胰胆管梗阻端的距离及胰胆管末端间距均大于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组;"四管征"多见于胰头癌。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SNR高于胰头癌和壶腹癌组(P<0.05),动脉早期和动脉晚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脉期胆总管下段癌信号强度稍高于胰腺实质。结论MRI 3D-VIBE序列联合MRCP能较好显示不同类型PDDUC的形态学特征和强化特点,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的细微差别,有助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VIBE 胰头癌 胆总管下段癌 壶腹癌
下载PDF
胆总管下端结石的CT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学淳 胡义利 +2 位作者 张通 安丰新 吴新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分析胆总管下端不同类型结石的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47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胆总管下端结石的CT资料。结果 :CT能较准确地显示胆总管下端结石的密度、形态、位置等 ,诊断正确率为 87 2 % ,并依结... 目的 :分析胆总管下端不同类型结石的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47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胆总管下端结石的CT资料。结果 :CT能较准确地显示胆总管下端结石的密度、形态、位置等 ,诊断正确率为 87 2 % ,并依结石形态、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结石、泥沙样结石、软组织密度结石、混合密度结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胆总管下端 CT 诊断
下载PDF
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嵌顿致医源性远段胆管损伤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永红 田秉璋 杨建辉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壶腹部结石嵌顿致医源性远段胆管损伤的原因、术中诊断、处理方式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壶腹部结石嵌顿行胆总管探查导致胆总管远端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术中发现即时妥善处理者均痊愈。2例术后诊断者并发症多,效果较差... 目的探讨壶腹部结石嵌顿致医源性远段胆管损伤的原因、术中诊断、处理方式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壶腹部结石嵌顿行胆总管探查导致胆总管远端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术中发现即时妥善处理者均痊愈。2例术后诊断者并发症多,效果较差。结论预防胆管损伤格外重要,如胆管损伤于术中发现即时妥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壶腹部 结石嵌顿 医源性远段胆管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