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金杰 刘素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61,共9页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赖以生存的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与初级生产力、碳循环以及固氮作用密切相关。总结了浮游植物可利用的磷源:优先吸收溶解无机磷;在寡磷海域,可通过相关酶类协助利用溶解有机磷来抵御无机磷的缺乏...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赖以生存的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与初级生产力、碳循环以及固氮作用密切相关。总结了浮游植物可利用的磷源:优先吸收溶解无机磷;在寡磷海域,可通过相关酶类协助利用溶解有机磷来抵御无机磷的缺乏。对比了不同种类浮游植物对不同形态磷源利用方式的差异并从浮游植物生理学角度阐述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探讨了浮游植物对低磷环境的响应机制。近期的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细胞表面可以吸附磷,该发现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衡量浮游植物承受的营养盐限制问题,进一步完善对海洋磷储库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浮游植物细胞表面吸附磷的机制;对不同结构有机磷化物的利用机理;浮游植物对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及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磷 溶解有机磷 细胞表面吸附态磷 浮游植物 利用方式
原文传递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解态无机磷、有机磷、总磷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欣泉 邓春梅 +3 位作者 魏伟 陈洪涛 米铁柱 于志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0-666,共7页
于2003年8月下旬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十船连续同步27h采样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溶解态无机磷、有机磷、总磷的平面分布、断面分布、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溶解态无机磷浓度很低,而溶解态有机磷浓度较高(占溶解态总... 于2003年8月下旬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十船连续同步27h采样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溶解态无机磷、有机磷、总磷的平面分布、断面分布、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区域内,溶解态无机磷浓度很低,而溶解态有机磷浓度较高(占溶解态总磷的85%以上),是溶解态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形态磷的平面分布、断面分布均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势,溶解态总磷、溶解态有机磷梯度变化较溶解态无机磷更为明显;潮汐对河口浅水区的各形态磷浓度影响较大,对邻近调查海域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磷 溶解态无机磷 溶解态总磷 黄河口 莱州湾
下载PDF
厦门西港引发有害硅藻水华磷的阈值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昱 林荣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1-396,共6页
1995年10月,在厦门市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研究了在无海流、盐度等因子干扰的情况下,磷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可溶性无机磷(DIP)随时间里... 1995年10月,在厦门市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研究了在无海流、盐度等因子干扰的情况下,磷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可溶性无机磷(DIP)随时间里指数函数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与可溶性无机磷密切相关:[Chl-a]=A×e-B[PO4],这种相关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表现2d左右的滞后现象。还探讨了限制浮游植物增殖的DIP的最低浓度为0.3-04μmol/L,从DIP表现浓度估算浮游植物可能达到的最大生物量为[Chl-a]=10mg/m3,并由此估算出引发中肋骨条藻赤潮的DIP的阈值为1.2μmol/L,作为赤潮预测预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港 可溶性无机磷 赤潮 有害水华预测预报
下载PDF
台风暴雨对厦门港湾海水溶解无机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逸萍 郭卫东 +2 位作者 方志山 吴国琳 弓振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58,共7页
于1998年10号台风、2000年10号台风碧利斯和2000年6月厦门地区特大暴雨影响期间,在厦门港湾对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以及盐度、DO、Chl a等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定点连续观测。描述了台风暴雨期间和恢复期DIN、DIP的变... 于1998年10号台风、2000年10号台风碧利斯和2000年6月厦门地区特大暴雨影响期间,在厦门港湾对表层海水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以及盐度、DO、Chl a等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定点连续观测。描述了台风暴雨期间和恢复期DIN、DIP的变化特征。对水动力因素、底质再悬浮、有机物氧化降解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厦门港 湾海 水溶解无机氮 水溶解无机磷
下载PDF
覆盖材料对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溶解态有机磷和无机磷释放影响及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龚佳健 倪兆奎 +3 位作者 肖尚斌 赵海超 席银 王圣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6-1833,共8页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4种覆盖材料对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有机磷(DOP)和溶解态无机磷(SRP)释放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①与无覆盖对照相比,覆盖材料通过改变洱海沉积物pH和Eh及溶解性有机质(DOM)特征,降低了沉积物DTP...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4种覆盖材料对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有机磷(DOP)和溶解态无机磷(SRP)释放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①与无覆盖对照相比,覆盖材料通过改变洱海沉积物pH和Eh及溶解性有机质(DOM)特征,降低了沉积物DTP最大释放量,其中,覆盖氧化铁对洱海北部和南部沉积物DTP释放控制效果较好,与无覆盖对照相比,释放量分别减少了44. 3%和35. 71%;而覆盖氧化铝对中部湖区沉积物DTP释放控制效果较好,与无覆盖对照相比,释放量减少了29. 6%.②覆盖铁铝氧化物对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SRP和DOP释放量影响差异明显,北部湖区沉积物覆盖氧化铁后,SRP和DOP释放量分别降低了35. 6%和36. 2%,主要是因为其降低了沉积物pH和Eh,而增加了DOM活性所致;中部湖区沉积物覆盖氧化铝后,SRP和DOP释放量分别降低了28. 9%和31. 6%,与氧化铝促进了该湖区DOM活性密切相关;南部湖区沉积物覆盖氧化铁后,沉积物SRP和DOP释放量分别降低了47. 4%和16. 5%,则与覆盖氧化铁降低了该湖区沉积物pH和Eh有关.因此,如选择覆盖材料控制洱海不同湖区沉积物磷释放,北部和南部湖区应选择覆盖氧化铁,而中部湖区应选取氧化铝作为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覆盖材料 溶解态有机磷 溶解态无机磷 磷释放
原文传递
混合培养条件下几种赤潮藻对无机磷源的竞争生长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欧林坚 黄邦钦 齐雨藻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共5页
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混合培养的几种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及东海原甲藻与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对溶解无机磷源的竞争生长响应。结果表明,在富磷及贫磷的... 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混合培养的几种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及东海原甲藻与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对溶解无机磷源的竞争生长响应。结果表明,在富磷及贫磷的培养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的比生长率远超过东海原甲藻,而成为培养体系中的绝对优势种。在东海原甲藻与链状亚历山大藻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原甲藻大量死亡,可能存在亚历山大藻对原甲藻的他感作用。培养体系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藻类磷胁迫而显著升高,可能在后期种群利用代谢有机磷源时发挥重要作用,且在不同培养体系中表现出酶活性大小及状态的差异性,该结果可能影响浮游植物对有机磷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藻 溶解无机磷 竞争生长 碱性磷酸酶 溶解有机磷
下载PDF
太湖3种优势微囊藻对不同形态磷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岳涛 张德禄 胡春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微囊藻(Microcystis)是最常见的淡水水华蓝藻,它们对磷营养盐的竞争力是其成为优势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太湖水华中的3种优势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材料,比较研究了... 微囊藻(Microcystis)是最常见的淡水水华蓝藻,它们对磷营养盐的竞争力是其成为优势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太湖水华中的3种优势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对正磷酸盐(K2HPO4)、三聚磷酸盐(Na5P3O10)、小分子溶解态有机磷(葡萄糖-6-磷酸,G-6-P)和大分子溶解态有机磷(卵磷脂)的吸收和利用能力.结果发现,3种微囊藻对4种磷形态有明显的嗜好.当磷浓度为0.2 mg/L时,M.flosaquae只在正磷酸盐下生长最快,M.wesenbergii在三聚磷酸盐和大、小分子有机磷下生长最快,M.aeruginosa在所有磷形态下生长都最慢.而当磷浓度为2.0 mg/L时,M.flos-aquae在所有形态磷下生长都最快.在2种磷浓度下M.wesenbergii都表现出最高的溶解态无机磷比例和光合活性Fv/Fm.以上结果说明,3种藻在磷形态利用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差异,即低磷浓度下M.wesenbergii适宜利用的磷形态更多,高磷浓度下M.flos-aquae适宜利用的磷形态更多,而不论磷浓度高低,M.aeruginosa对4种形态磷的适应性最差.由此可知,可利用磷形态的丰富性只是部分优势微囊藻的竞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磷形态 溶解态无机磷 光合活性 太湖
下载PDF
铁负载阴离子交换树脂高效除磷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红 缪恒锋 +2 位作者 阮文权 左剑恶 操家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1,共7页
针对污水处理生化出水高磷酸盐浓度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问题,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AER)为基质材料,利用树脂上—NH2官能团中的N原子与Fe3+发生配位聚合,制备了除磷聚合配位交换吸附剂(Fe—PLE)。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针对污水处理生化出水高磷酸盐浓度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问题,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AER)为基质材料,利用树脂上—NH2官能团中的N原子与Fe3+发生配位聚合,制备了除磷聚合配位交换吸附剂(Fe—PLE)。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Fe—PLE和原AER进行了比较,发现Fe—PLE更加趋向化学吸附类型,且Fe—PLE最大吸附容量达到93.05 mg/g,比AER提高了47.98%。通过SEM、EDS、FT-IR及TGA对吸附前后Fe—PLE和AER的表征比较,认为通过配位作用形成Fe—O配位键是Fe—PLE的可溶性无机磷吸附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p H和竞争性阴离子对AER和Fe—PLE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Fe—PLE吸附平衡时间为1.5 h,比AER稍高;2种吸附填料都在p H 7.0时效率最高,AER的磷吸附效率对p H较为敏感,Fe—PLE能够在相对较宽的p H范围内保持高去除率;竞争性阴离子对AER磷吸附的负面影响较大,而Fe—PLE依靠其Fe—O的配位作用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通过4次循环再生实验,Fe—PLE表现出良好再生能力的同时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交换 可溶性无机磷 铁离子 吸附容量
原文传递
动物粪液中可溶性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章明奎 郑顺安 王丽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5,共7页
农田土壤施用动物粪肥引入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磷和无机磷,了解这些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相对移动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农田养分管理。本研究从粪液中分离获得含水溶性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物(碳)的溶液,选择了具不... 农田土壤施用动物粪肥引入了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有机磷和无机磷,了解这些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相对移动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指导农田养分管理。本研究从粪液中分离获得含水溶性无机磷、有机磷和有机物(碳)的溶液,选择了具不同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4个土壤(含高量有机质的黄筋泥、含低量有机质的黄筋泥、淡涂泥和清水沙),应用等温吸附和土柱模拟淋洗方法研究了可溶性有机碳、无机磷和有机磷共存条件下,粪液中可溶性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吸附试验表明,可溶性有机物(碳)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土壤对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的吸附,表明施用液态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具有更大的磷流失风险。供试土壤对无机态磷的吸附强度高于有机态磷,但对二者的吸附量大小为:黄筋泥>淡涂泥>清水沙;并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较高的土壤对有机磷的吸附明显低于有机质低的土壤。淋洗试验表明,在供试土壤中,这3种可溶性物质在土壤中吸持(包括生物吸持)的顺序为:可溶性无机磷>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磷,有机态磷比无机态磷更易在土壤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粪液 可溶性有机质 可溶性无机磷 可溶性有机磷 吸附 迁移
下载PDF
Effect of dissolved phosphorus o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marine microalgae 被引量:2
10
作者 Huang Bangqin1,2 Huang Shiyu3 +1 位作者 Weng Yan2 Hong Huasheng1,2 (1. Research Laboratory of SEDC on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2.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3. Fi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9-35,共7页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 and dissolved phosphorus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batch cultures of two bone microalga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ariation of APA was in the shape of 'S' curve. Different sp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 and dissolved phosphorus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batch cultures of two bone microalga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ariation of APA was in the shape of 'S' curve. Different specs of dissolved phaphoru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APA.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 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 and and molecular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SDOP) had a sig nificant effect on APA,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large molecular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LDOP) had a little effect on APA., and the increase of APA could accelerate the decomposing of LDOP in the medium.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lgae species and abundance had why a little effect on A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small molecular dissolved or ganic phophorus large molecular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MICROALGAE
下载PDF
Growth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Chattonella marina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in response to phosphorus limita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Zhao-Hui Wang Yu L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The growth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 of two raphidophyceae species Chattonella marina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were investigated in response to P-limitation and subsequent addi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 The growth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 of two raphidophyceae species Chattonella marina and Heterosigma akashiwo were investigated in response to P-limitation and subsequent addi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 Na H2PO4) and two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 compounds: guanosine 5-monophosphate(GMP) and triethyl phosphate(TEP). APA levels increased greatly after P-starvation as the decrease of the cellular phosphorus quotes(Qp). C. marina responded to P-limitation quickly and strongly, with 10-fold increase in APA within 24 hr after P-starvation. The larger difference between maximal and minimal QP values in C. marina indicated its high capacity in P storage. APA of H. akashiwo was maximally enlarged about 2.5 times at 48 hr of P-starvation. After the addition of nutrients, cell numbers of C. marina increased in all treatments including the P-free culture, demonstrating the higher endurance of C. marina to P-limitation. However, those of H. akashiwo increased only in DIP and GMP cultures. APA increased only after the addition of the monophosphate ester GM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quick responses of C. marina to P-limitation, high capacity in P storage as well as endurance for P-depletion provide this species an ecological advantage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petition under DIP-limit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 phosphatase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GROWTH PHYTOPLANKTON
原文传递
2000—2012年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溶解无机磷的来源和时空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华明 李绪录 +2 位作者 石晓勇 张军晓 肖志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79-3586,共8页
依据2000—2012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无机磷(DI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S)和溶解无机氮实测数据探讨DIP的来源和氮:磷(N∶P)原子比.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IP质量浓度... 依据2000—2012年每月1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讨论了深圳湾及邻近沿岸水域中溶解无机磷(DIP)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并结合盐度(S)和溶解无机氮实测数据探讨DIP的来源和氮:磷(N∶P)原子比.结果表明,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中DIP质量浓度分别为(0.184±0.167)mg·L-1和(0.025±0.013)mg·L-1.在深圳湾,由于受到周边陆源排放的影响,DIP质量浓度在丰水期较低,枯水期较高.在珠江口东南沿岸,由于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制约,DIP质量浓度在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2000—2012年珠江口东南沿岸DIP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上保持平稳;深圳湾DIP质量浓度在2000—2004年呈上升趋势,从0.173 mg·L-1上升至0.236 mg·L-1,2005—2012年则呈下降趋势,从0.221mg·L-1下降至0.120 mg·L-1;2000—2012年深圳湾和珠江口东南沿岸N∶P原子比的年际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31.8和41.5上升至44.9和60.1.研究海区中的DIP具有"保守性",主要来自陆源排放.依二元混合质量平衡模式估算的珠江口东南沿岸DIP的陆源质量分数约为63.0%,而深圳湾的都>87%.研究海区中N∶P原子比高达48.3±36.9,暗示磷是初级生产的潜在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 N∶P原子比 沿岸水 深圳湾 珠江口 时空分布 来源
原文传递
江苏启东邻近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组成及营养水平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超凡 袁广旺 +1 位作者 彭模 张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基于江苏启东邻近海域2019年4月、10月海水的调查数据,探讨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氮磷营养盐的构成特点,评价该海域的营养水平,通过DIN、DIP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DIN和DIP的主要环境... 基于江苏启东邻近海域2019年4月、10月海水的调查数据,探讨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氮磷营养盐的构成特点,评价该海域的营养水平,通过DIN、DIP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DIN和DIP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各监测站位DIN、DI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55、0.005 mg/L。秋季各监测站位DIN、DI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226、0.012 mg/L。该海域春季受长江冲淡水影响显著,表层DIN、DIP平面分布总体均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秋季表层DIN、DIP分布则受启东陆源径流影响较大,表现出近岸高、离岸低的特征。秋季底层DIP分布呈现与表层相反的特征,表明底层DIP可能有其他的来源。硝酸盐氮是该海域春秋季DIN的主要存在形式。春秋季各监测站位N/P(摩尔比)平均值分别为288.0、42.7,表明磷是该海域尤其是春季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该海域春秋季营养水平总体较低,但部分河口区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氮 溶解无机磷 分布特征 N/P 营养水平 启东邻近海域
下载PDF
多次低剂量应用草酸促进芹菜减磷生产
14
作者 孙项欣 牛明芬 +1 位作者 马建 黄斌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48-358,共11页
针对蔬菜作物生长期一次性低剂量应用草酸土壤磷素活化作用时效短和一次性高剂量应用草酸风险较大的缺点,选用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的方法,以期持续、安全地活化设施菜地土壤盈余磷素,推动设施蔬菜减磷生产。选用速效磷含量分别为88.6... 针对蔬菜作物生长期一次性低剂量应用草酸土壤磷素活化作用时效短和一次性高剂量应用草酸风险较大的缺点,选用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的方法,以期持续、安全地活化设施菜地土壤盈余磷素,推动设施蔬菜减磷生产。选用速效磷含量分别为88.6和46.1mg·kg^(−1)的两个设施菜地土壤(分别简称土壤A和土壤B)开展室内浅层土壤(深度为1 cm)培养试验、无植物和种植芹菜的盆栽土壤(深度17 cm)温室试验,探究多次低剂量应用草酸活化土壤磷素及促进芹菜生产效果。土壤培养试验揭示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每次草酸应用0.36 g·kg^(−1),共5次,每次间隔10 d)均可以持续、平稳地提高土壤A和土壤B的水溶性无机磷(DIP)的含量。无植物的盆栽土壤试验则显示在土壤A中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的土壤磷素活化作用集中在0~10 cm土层,特别是0~5 cm土层。盆栽芹菜试验多次应用草酸(芹菜定植30 d应用草酸4次,每次0、0.18或者0.36 g·kg^(−1),每次间隔10 d)的结果显示,土壤A和土壤B施磷分别减量70%和54%的前提下,两个草酸应用剂量均提高芹菜收获时两个土壤0~5 cm土层的DIP含量,在土壤A中增幅显著(分别为92.0%和165%),在土壤B中仅较高草酸剂量下显著增加64.5%;较高草酸剂量的芹菜增产效果不明显,较低草酸剂量的增产效果显著(20.0%~33.6%,P<0.05),在土壤B中更为明显。多次低剂量灌溉应用草酸在其它土壤-蔬菜系统中的效果及风险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无机磷 土壤磷素盈余 土壤磷素活化 土壤深度 须根蔬菜 小分子有机酸
下载PDF
解磷菌YC4对养殖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其溶磷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莺莺 杨铿 +1 位作者 梁晓华 陈永青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年第4期23-28,共6页
YC4是从养殖池塘分离筛选的具解磷能力的芽孢杆菌,为给后续开发YC4菌肥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实验设置了不同温度、盐度、pH,测定YC4菌株在这些条件下48h时的菌量。结果表明,YC4在温度15~35℃,盐度0~35,pH6.0... YC4是从养殖池塘分离筛选的具解磷能力的芽孢杆菌,为给后续开发YC4菌肥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养殖池塘的环境条件,实验设置了不同温度、盐度、pH,测定YC4菌株在这些条件下48h时的菌量。结果表明,YC4在温度15~35℃,盐度0~35,pH6.0~10.0的范围内能生长;在温度20~35℃、盐度5~20、pH6.0~8.5条件下,YC4菌生长良好。因此,水产养殖环境条件适宜YC4的生长。本研究还考察YC4菌肥施用于养殖土塘后水体活性磷的变化情况,实验设计N+P肥、YC4菌、YC4+N肥、YC4+N+P肥等4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施用YC4菌或YC4菌肥组相比施用N+P肥组的3组水体活性磷均增加,YC4+N+P及YC4组相比N+P肥组水体活性磷最大增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YC4菌的施用增加了水体的活性磷。本研究表明,YC4解磷菌具有在养殖土塘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环境条件 生长 活性磷
下载PDF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固碳能力对流速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志方 秦松 +3 位作者 刘正一 唐君玮 肖圣志 钟志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流动的海水可以为海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生理生态学模拟实验,大多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环境因子。大型海藻虽然被认为是第4类"蓝碳",但关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 流动的海水可以为海藻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的生理生态学模拟实验,大多忽略了这一重要的环境因子。大型海藻虽然被认为是第4类"蓝碳",但关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可以调节流速的大型海藻固碳能力测量系统,既可以测量大型海藻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对无机氮、无机磷的吸收速率,也可以测量可溶性有机碳的释放速率。结果显示,与静止(0 m/s)相比,中流速(0.033 m/s)和高流速(0.094 m/s)均能提高鼠尾藻的净光合速率、净初级生产力、可溶性有机碳释放速率以及对无机氮、无机磷的吸收速率,且最大值均出现在高流速下。此外,鼠尾藻的可溶性有机碳释放速率随净初级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本测量系统可为大型海藻固碳能力的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鼠尾藻 净光合速率 净初级生产力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无机氮 可溶性无机磷
下载PDF
温度与溶解态有机磷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小华 刘东艳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44,共9页
为探讨温度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共同影响,本文以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选取含有C-O-P键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甘油磷酸钠(Sodium glycerophosphate,SG-P)、6-磷酸... 为探讨温度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共同影响,本文以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选取含有C-O-P键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甘油磷酸钠(Sodium glycerophosphate,SG-P)、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含有C-P键的草甘膦(Glyphosate,G-P)为不同类型的DOP,检测了4种温度条件下(20、23、26、29℃)藻细胞的生长状况以及培养液中总溶解态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TDP)、溶解态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与藻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含有C-O-P键的ATP、SG-P和G-6-P均能较好地维持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并且升温可进一步促进各组藻细胞的生长,最大藻细胞密度分别达到176.7×10^4、218.8×10^4和178×10^4 cell/mL;此外升温还可加速ATP、SG-P和G-6-P组培养液中TDP浓度的下降,以及ATP组培养液中DIP浓度的升高;但各组藻细胞内AP活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处于较低水平(<10 fmol pNP/(cell·h))。与含有C-O-P键的DOP相比,G-P组的藻细胞在各温度条件下生长密度均较低,最大藻细胞密度仅为40.7×10^4 cell/mL;但其藻细胞内AP活性显著高于ATP、SG-P和G-6-P组[最高达83 fmol pNP/(cell·h)]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类型DOP会显著影响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其中ATP、SG-P和G-6-P能更为有效地被中肋骨条藻生长所利用,并且温度升高(20~29℃)是促进3种DOP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但该效应可能并不依赖于AP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温度 生长 溶解态有机磷 溶解态无机磷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九龙江口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对磷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 陈露 +2 位作者 欧光南 黄水英 何碧烟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10-518,共9页
为揭示富含磷酸盐(PO_(4)^(3-))的河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与磷循环的关系,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dissolv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DAPA)、颗粒态碱性磷酸酶活性(particulate alkaline ph... 为揭示富含磷酸盐(PO_(4)^(3-))的河口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与磷循环的关系,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态碱性磷酸酶活性(dissolve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DAPA)、颗粒态碱性磷酸酶活性(particulat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PAPA)和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o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TAPA),分析了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磷营养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九龙江口TAPA空间差异显著,河口上游显著高于河口下游,表层略高于底层;TAP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秋季TAPA介于85.5~876.5 nmol/(L·h),冬季介于7.5~639.8 nmol/(L·h);秋季AP主要以颗粒态存在,PAPA对TAPA的平均贡献率为(84.9±9.5)%,而冬季PAPA和DAPA对TAPA的贡献率分别为(54.1±26.4)%和(45.9±26.4)%,差别不大。统计分析表明,DAPA与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浓度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溶解态AP主要由DOP诱导而产生,并受河-海水混合影响;PAPA与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浓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a(Chl-a)相关不显著,说明附着在颗粒物上的细菌可能是颗粒态AP的主要来源。上述结果说明,有机磷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可能是富磷河口溶解态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溶解态无机磷 溶解态有机磷 磷循环 九龙江口
下载PDF
浮游虫黄藻生长及碱性磷酸酶对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月 王云龙 欧阳珑玲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7,共9页
为探究不同初始磷酸盐浓度对浮游虫黄藻(Symbiodinium sp.)生长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钠为磷源,设计短期(7 d)和长期(55 d)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磷酸盐浓度对藻细胞生长有显著影响,... 为探究不同初始磷酸盐浓度对浮游虫黄藻(Symbiodinium sp.)生长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钠为磷源,设计短期(7 d)和长期(55 d)培养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磷酸盐浓度对藻细胞生长有显著影响,初始浓度为35.00μmol·L^(-1)试验组藻细胞生长量最大,10.00μmol·L^(-1)和20.00μmol·L^(-1)组其次,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0.15μmol·L^(-1)组最小,说明环境中磷酸盐水平的提高可促进浮游虫黄藻的生长。在高磷酸盐初始浓度(35.00μmol·L^(-1))的长期培养下,随着磷酸盐的大量消耗,藻细胞比生长速率(μ)、叶绿素a含量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F_(q)′/F_(m)′)均下降,表明磷限制可影响虫黄藻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同时发现,各试验组磷酸盐浓度与其APA呈负相关,表明浮游虫黄藻可以通过提高APA水解有机磷获得无机磷,从而缓解低磷胁迫以维持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虫黄藻 无机磷 碱性磷酸酶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黄渤海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收支与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2
20
作者 赵晨英 臧家业 +2 位作者 刘军 孙涛 冉祥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15-2127,共13页
基于在黄渤海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结合历史数据构建了黄渤海DIN和DIP的收支模型,并分析了陆源输入变化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渤海DIN和DIP的含量受季节... 基于在黄渤海的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结合历史数据构建了黄渤海DIN和DIP的收支模型,并分析了陆源输入变化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渤海DIN和DIP的含量受季节、河流输入和沉积物界面扩散作用的影响,具有秋季高于春季和近岸高于离岸的时空分布特征.收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渤海水体DIN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大气、周边河流、地下水和东海的输入;黄渤海水体DIN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反硝化.黄渤海水体DIP的来源主要是磷酸盐吸附解吸,占91%,底界面扩散和大气输入为其次,河流和地下水的输入贡献较小.DIP的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黄渤海每年有11Gmol的氮在水体积累,并导致其浓度提高约0.6μmol/(L·a).近些年来陆地向黄渤海输入氮的持续增加,加剧了氮营养盐的积累,导致非硅藻类浮游植物比例以及赤潮发生频率和面积显著增加,同时还提高了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磷的埋藏量以及加剧了磷限制的趋势,并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溶解无机氮 溶解无机磷 收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