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echanisms of deformation,failure and energy dissipation in porous rock media subjected to wave stresses 被引量:32
1
作者 JU Yang1,2,WANG HuiJie1,YANG YongMing1,HU QinAng3 & PENG RuiDo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of Rock and Concret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2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gary,Calgary,Alberta,T2N 1N4,Canada 3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College of Engineering,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Stillwater,OK 74078,US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1098-1113,共16页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mineral compositions,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arkose sandstones were acquired by means of CT scan,X-ray diffraction and physical tests.A few physical models possessing the ...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mineral compositions,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arkose sandstones were acquired by means of CT scan,X-ray diffraction and physical tests.A few physical models possessing the same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matrix properties but different porosities compared to the natural sandstones were developed.The 3D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rock media with varied porositie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T image processing of the physical models and the MIMICS software platform.The failure processes of the porous rock media loaded by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 were simulated by satisfying the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theory.The dynamic responses,stress transition,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e porous rock media subjected to the wave stresses were analyzed.It is shown that an explicit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ress,strain and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porous rocks under the wave stresse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the developed 3D finite element models.With applied wave stresses of certain amplitude and velocity,no evident pore deforma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rock media with a porosity less than 15%.The deformation is dominantly the combination of microplasticity(shear strain),cracking(tensile strain) of matrix and coalescence of the cracked regions around pores.Shear stresses lead to microplasticity,while tensile stresses result in cracking of the matrix.Cracking and coalescence of the matrix elements in the neighborhood of pores resulted from the high transverse tensile stress or tensile strain which exceeded the threshold valu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tress wave propagation,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in porous rock media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hysical tests.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analyzing 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of the complex dynamic response,stress transit mode,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and the disaster mechanisms of rock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ROCK MEDIA stress WAVE FAILURE mechanism energy dissipation
原文传递
AlN-BN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帅 李龙土 +2 位作者 刘征 高陇桥 李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以AlNBN复合陶瓷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AlNBN复合陶瓷的极化机理,应用基本的电介质物理理论,结合AlNBN复合陶瓷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研究了AlNBN复合陶瓷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值)随测量温度、测量... 以AlNBN复合陶瓷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AlNBN复合陶瓷的极化机理,应用基本的电介质物理理论,结合AlNBN复合陶瓷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研究了AlNBN复合陶瓷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值)随测量温度、测量频率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一氮化硼 复合陶瓷 陶瓷 介电性
下载PDF
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消能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霖 白丹 +3 位作者 王新端 何靖 周文 程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7-82,共6页
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是1种可形成急转流、正反双向流、以及对冲混掺流等加大能量耗散效果的新型灌水器。为研究灌水器的水力性能以及流道几何参数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取灌水器几何参数作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安排25组试验方案,开展水力性... 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是1种可形成急转流、正反双向流、以及对冲混掺流等加大能量耗散效果的新型灌水器。为研究灌水器的水力性能以及流道几何参数对水力特性的影响,取灌水器几何参数作为因素,采用正交设计安排25组试验方案,开展水力性能测试,计算流道的局部损失系数,同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和方差分析,建立几何参数与流态指数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灌水器流态指数为0.432~0.464,其水力性能良好。单元流道的局部损失系数为6.698~19.130,显示优越的消能效果。挡水件与分水件最大过水通道宽度对流态指数的影响最大。建立的几何参数与流态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R2=0.94,且验证表明其估算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5%,可可靠地估算流态指数。研究可为双向对冲流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预研和评估、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 结构 流速 滴灌灌水器 工作机理 几何参数 局部水头损失
下载PDF
AlN陶瓷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16
4
作者 杜帅 高陇桥 +2 位作者 刘征 李发 李龙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着重探讨了AlN陶瓷的极化机理,应用基本的电介质物理理论,结合AlN陶瓷的组成特点,研究了AlN陶瓷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值)随测量温度、测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结果表明:AlN陶瓷的主要... 着重探讨了AlN陶瓷的极化机理,应用基本的电介质物理理论,结合AlN陶瓷的组成特点,研究了AlN陶瓷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值)随测量温度、测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结果表明:AlN陶瓷的主要极化机理为空间电荷极化;经典的极化理论适用于AlN陶瓷;AlN陶瓷因介电性能较好,导热率较高而有望成为比Al2O3陶瓷性能更加优良的基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陶瓷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陶瓷
下载PDF
锆及锆合金的疲劳行为及其变形机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肖林 顾海澄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9-74,共6页
研究了室温、400℃和600℃下锆及锆4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其循环应力响应曲线表明:锆及锆4均表现为循环初期硬化,随后饱和,再逐渐软化。与平面状滑移材料类似,密排六方金属锆的循环变形行为对加载历史敏感。分别采用循环塑... 研究了室温、400℃和600℃下锆及锆4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其循环应力响应曲线表明:锆及锆4均表现为循环初期硬化,随后饱和,再逐渐软化。与平面状滑移材料类似,密排六方金属锆的循环变形行为对加载历史敏感。分别采用循环塑性耗散应变能法和分形维数法预测了材料的疲劳寿命,与Cofin-Manson法类似,循环塑性耗散能、分形维数与疲劳寿命之间均满足指数关系。循环变形机理分析表明,密排六方金属锆的疲劳变形方式包括:柱面滑移、锥面滑移、基面滑移和孪生,且其宏观应力响应曲线对加载历史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变形 耗散能 疲劳寿命 变形机理 锆合金
下载PDF
水垫塘内淹没冲击射流中的大尺度涡结构及其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沛清 李福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6,共7页
高坝下游水垫塘消能与防护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本文应用现代紊流理论的观点, 对水垫塘内的复杂流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对主射流区的大尺度涡体和壁射流区的紊动涡体的拟序结构进行了分析,从紊流力学的角度对脉动压力的... 高坝下游水垫塘消能与防护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本文应用现代紊流理论的观点, 对水垫塘内的复杂流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对主射流区的大尺度涡体和壁射流区的紊动涡体的拟序结构进行了分析,从紊流力学的角度对脉动压力的起源及水垫塘内水体能量的转移与耗散做了机理性解释, 为高坝下游水垫塘的消能与防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垫塘 复杂流动结构 消能机理
下载PDF
土工袋减振与耗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艳巧 王丽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1-606,共6页
土工袋减振效果良好且造价低、施工简单,现研究与应用多基于现场重复试验,而少见有减振机制研究。根据土工袋的消能减振作用原理,利用离散单元法,建立土工袋减振过程中能量耗散方程;模拟单一竖向加载条件下各部分的能量耗散,从能量守恒... 土工袋减振效果良好且造价低、施工简单,现研究与应用多基于现场重复试验,而少见有减振机制研究。根据土工袋的消能减振作用原理,利用离散单元法,建立土工袋减振过程中能量耗散方程;模拟单一竖向加载条件下各部分的能量耗散,从能量守恒角度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验证所建立的能量耗散方程与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利用经验计算模型,对土工袋单体进行1 000 N/s加载速率条件下3次循环加载时各部分能量耗散数值模拟,定量研究土工袋单体的减振效果。理论研究表明,土工袋袋子及袋内材料总消耗能量百分比随着加荷与卸荷的进行而呈"波浪状"增减趋势,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在75%以上,可以起到较好的消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 耗散方程 离散单元法 数值模拟 减振机制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的Q235钢高周疲劳性能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樊俊铃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宏微观力学和连续热力学理论,推导疲劳能量耗散计算方法。结合局部热扩散方程,建立物理意义明确的疲劳极限快速评估方法,避免了以温升为损伤指标的预测方法的争议性。传统疲劳试验和本方法所给出的疲劳极限之间的误差为9.9%,表明了... 通过宏微观力学和连续热力学理论,推导疲劳能量耗散计算方法。结合局部热扩散方程,建立物理意义明确的疲劳极限快速评估方法,避免了以温升为损伤指标的预测方法的争议性。传统疲劳试验和本方法所给出的疲劳极限之间的误差为9.9%,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试验过程表明当材料内部生热率与外界散热率达到平衡时,能量耗散的变化趋于稳定,由此确定了材料的极限能,构建了疲劳寿命的快速评估方法。结果发现所预测的S-N直线斜率与传统结果之间的误差为9.4%,从而表明了该方法在快速评估材料疲劳性能方面的潜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周疲劳 能量耗散 损伤机理 疲劳性能
原文传递
城市耗水计算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晋军 刘家宏 +4 位作者 董庆珊 王忠静 王浩 向晨瑶 栾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84,共9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人工供水的比例迅速增加,由此产生的耗水不可忽视。传统水文模型在计算耗水时一般只考虑降水产生的蒸发,忽略人工耗用蒸发。为解析城市耗水过程,探究城市耗水机理,在观测城市耗水过程的基础上,划分城市耗水类型,...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人工供水的比例迅速增加,由此产生的耗水不可忽视。传统水文模型在计算耗水时一般只考虑降水产生的蒸发,忽略人工耗用蒸发。为解析城市耗水过程,探究城市耗水机理,在观测城市耗水过程的基础上,划分城市耗水类型,建立城市耗水量计算模型。以北京市某区域为例,采用调查统计、实验监测和模型计算结合的方法,计算该区域2014年的耗水量为820.0 mm,明显高于传统水文模型的计算结果(多年平均值为494.0 mm)。分项结果显示:研究区绿地耗水贡献率为40.58%,建筑体耗水贡献率为38.70%(其中内部人工耗水为31.22%,屋顶截留雨水蒸发为7.48%),硬化地面贡献率为18.32%,水面贡献率为2.40%。结果表明:建筑体内部耗水量不可忽视,是人工用水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耗水量与建筑体层数和居民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文 二元水循环 耗水 蒸发 机理
下载PDF
Inconel 718激光熔覆合金层切向微动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志彪 李德香 +4 位作者 王忠 鲁志杰 张俊 刘卫东 彭金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采用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制备Inconel 718合金试样,通过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复合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平面/球的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合金试样在不同法向载荷和不同位移幅值下的磨损特性.试验结束后,对获得的摩擦力-位移曲... 采用激光熔覆沉积技术制备Inconel 718合金试样,通过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复合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平面/球的点接触模式下进行切向微动磨损试验,探究合金试样在不同法向载荷和不同位移幅值下的磨损特性.试验结束后,对获得的摩擦力-位移曲线、摩擦系数曲线和耗散能等结果进行详细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三维形貌仪对磨损表面及磨痕截面进行微观分析,得到其磨损形貌及主要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当位移幅值不变时,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微动运行状态由完全滑移区转变成混合区,材料的磨损损伤逐渐加剧,微动磨损导致的能量耗散增加;随着位移幅值增加,材料的磨损损伤同样加剧;微动磨损区域出现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现象,其主要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沉积 Inconel 718 切向微动 能量耗散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动态压缩耦合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建波 付乙梓 +3 位作者 李瑞 廖志毅 孙策 汤伟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558-3566,共9页
水库的建设与管护过程中,库岸边坡岩石不仅会受到天然降水与水库蓄排水导致的干湿循环作用,还会受到地震、爆破、隧道掘进等动态冲击荷载扰动,二者耦合作用影响着库岸边坡稳定性。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利... 水库的建设与管护过程中,库岸边坡岩石不仅会受到天然降水与水库蓄排水导致的干湿循环作用,还会受到地震、爆破、隧道掘进等动态冲击荷载扰动,二者耦合作用影响着库岸边坡稳定性。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砂岩展开动态冲击压缩试验,分析动力学参数、能量耗散规律、破碎分形维数受干湿循环条件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砂岩的微观结构,揭示砂岩宏观物理力学行为的劣化机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会削弱砂岩的超声特性和静、动态力学参数。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P波波速、动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与耗散能减小,破碎分形维数增加;干湿循环条件下,应变率增加,砂岩动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动峰值应变、耗散能与破碎分形维数呈增长趋势。微观分析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砂岩劣化是由于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孔隙增加,颗粒表面受损,胶结弱化,裂纹间距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干湿循环条件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干湿循环 岩石动力学 能量耗散 破碎程度 劣化机制
原文传递
侧向冲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武超 钱江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8-415,共8页
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足尺钢筋混凝土墩柱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侧向冲击荷载下墩柱的动态响应和抗冲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截面损伤因子的损伤评估方法,讨论了不同碰撞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 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足尺钢筋混凝土墩柱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侧向冲击荷载下墩柱的动态响应和抗冲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截面损伤因子的损伤评估方法,讨论了不同碰撞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墩柱的耗能主要分为接触区域局部耗能和构件整体耗能;当冲击体的初始动能恒定时,冲击质量和冲击速度的不同组合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破坏机理的显著差异;基于截面损伤因子的损伤评估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墩柱的破坏状态.轴压力对墩柱抗撞能力的有利贡献比较有限,且墩柱随着轴力的增大更易发生剪切破坏;冲头刚度对碰撞力和墩柱动态响应的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墩柱 冲击荷载 损伤评估 能量耗散 破坏机理
原文传递
密肋复合板结构与装配式大板结构的体系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力 贾英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86,共6页
密肋复合板结构是一种以密肋复合墙板为主要构件,集承重、节能、保温、维护为一体的新型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拥有独特的结构构造、良好的耗能及保温隔热性能.通过与传统大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机理与抗震设防措施的对比,分析其在结构... 密肋复合板结构是一种以密肋复合墙板为主要构件,集承重、节能、保温、维护为一体的新型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拥有独特的结构构造、良好的耗能及保温隔热性能.通过与传统大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机理与抗震设防措施的对比,分析其在结构安全性、适用高度等方面与传统大板结构的不同.证明了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有着优秀的结构性能及先进的设计理念,符合我国新时期对住宅结构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肋复合板结构 装配式大板结构 耗能性能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基于三点开口梁弯曲试验分析3D端钩钢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礼程 陈湘生 +3 位作者 雷江松 郑爱元 王雪涛 邓一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1671,共11页
选用7种不同3D端钩钢纤维掺量的混凝土开口梁构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研究了不同3D端钩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开口梁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端钩钢纤维混凝土开口梁构件具有优异的抗弯韧性,... 选用7种不同3D端钩钢纤维掺量的混凝土开口梁构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研究了不同3D端钩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开口梁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端钩钢纤维混凝土开口梁构件具有优异的抗弯韧性,其荷载-裂缝开口位移(CMOD)曲线有两个峰值,除3D端钩钢纤维掺量为25 kg/m^(3)的构件的第二峰值与第一峰值之比为0.91外,其他含3D端钩钢纤维构件的第二峰值与第一峰值之比均大于1。基于分析得到了不同3D端钩钢纤维掺量下混凝土开口梁构件的CMOD-挠度关系以及耗散能分布情况。根据DIC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平截面假定在不同3D端钩钢纤维掺量下混凝土开口梁构件抗弯分析中的适用性,并得出了弯曲过程中中性轴位置的变化规律。基于3D端钩钢纤维的拉拔过程分析了3D端钩钢纤维混凝土的拉伸与弯曲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3D端钩钢纤维 开口梁 抗弯性能 荷载-CMOD曲线 耗散能 平截面假定 破坏机理
下载PDF
基于Biot理论的饱和砂质沉积物声传播模型及耗散机制分析
15
作者 张勇 缪金强 +1 位作者 王勇 刘观仕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3-1082,共10页
为研究海底浅表砂质沉积物的频散特性,利用由多孔介质理论发展而来的Biot模型、Biot-Stoll模型和附加接触喷流与剪切拖曳的Biot-Stoll模型(BICSQS模型),对比三种声传播模型描述下的典型砂质沉积物中纵波和横波频散特性,分析了模型中不... 为研究海底浅表砂质沉积物的频散特性,利用由多孔介质理论发展而来的Biot模型、Biot-Stoll模型和附加接触喷流与剪切拖曳的Biot-Stoll模型(BICSQS模型),对比三种声传播模型描述下的典型砂质沉积物中纵波和横波频散特性,分析了模型中不同耗散机制对其声频散关系的影响;结合实测数据探讨了各模型对砂质沉积物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声频散特性是不同耗散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频段内的主要耗散机制不同,相同频段内耗散机制对纵波和横波的传播影响亦不同;随着频率的增加,相比Biot和Biot-Stoll模型的预测结果,砂质沉积物的实测声速和衰减系数表现出更高的频散趋势,而BICSQS模型可更合理地预测和解释试验现象,适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沉积物 Biot 理论 声传播 耗散机制 频散关系
下载PDF
压缩作用下砂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宝云 郑颖人 +1 位作者 李子运 许年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6-1131,共6页
为探索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的能量演化机制,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岩石加载过程中能量随应力、应变的演化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是能量耗散与释放的结果;单轴压缩及较低围压下岩石... 为探索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的能量演化机制,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岩石加载过程中能量随应力、应变的演化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是能量耗散与释放的结果;单轴压缩及较低围压下岩石在峰值后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这也是其呈现脆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在较高围压下,岩石峰后能量随围压的升高由释放向逐渐耗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耗散 能量释放 变形破坏 砂岩 演化机制
下载PDF
二维Stokes近似方程组大扰动解的衰减估计
17
作者 王利娟 王维克 王宇澄 《中国科学: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5-838,共24页
本文结合频谱域划分的方法和能量估计,充分利用方程中的耗散机制,得到二维Stokes近似方程组Cauchy问题大扰动解的一致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频谱域的划分方法得到解在某个长时间处的小性结合精细的Green函数的方法,本文得到在时间充分... 本文结合频谱域划分的方法和能量估计,充分利用方程中的耗散机制,得到二维Stokes近似方程组Cauchy问题大扰动解的一致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应用频谱域的划分方法得到解在某个长时间处的小性结合精细的Green函数的方法,本文得到在时间充分大时解的衰减率的估计.本文试图探索在大扰动情形下利用精细的Green函数技术得到解的衰减估计的一般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估计 GREEN函数 耗散机制 频谱分解
原文传递
喷嘴式隔板与纵向肋式隔板阻尼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灿琳 卢钢 +1 位作者 陈建华 吴海波 《火箭推进》 CAS 2013年第3期32-37,共6页
利用声学模型和单喷嘴声学模拟试验研究了喷嘴式隔板的耗散机理;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纵向肋式隔板周围的涡流;用声学理论研究了纵向肋式隔板的声场。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管间隙将会使喷嘴式隔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作用;肋片周围是涡流产... 利用声学模型和单喷嘴声学模拟试验研究了喷嘴式隔板的耗散机理;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纵向肋式隔板周围的涡流;用声学理论研究了纵向肋式隔板的声场。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管间隙将会使喷嘴式隔板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作用;肋片周围是涡流产生的主要区域;肋高对燃烧室声学特性的影响远大于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室 燃烧不稳定 隔板 耗散机理 声阻抗
下载PDF
人工消除冷雾的个例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晖 郭学良 +2 位作者 李宏宇 金华 刘建忠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86,共15页
本文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液氮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中尺度模式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利用加入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针对2007年12月26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冷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消雾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消雾的效... 本文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液氮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中尺度模式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利用加入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针对2007年12月26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冷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消雾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消雾的效果和机理,并针对催化剂的播撒量和播撒位置进行了两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次模拟雾过程中,在目标区上风方1~2 km以5 g/s的播撒速率播撒10 min,催化作业开始9 min后,目标区开始显现作业效果,最好的效果出现在作业后24 min,作业效果可以维持25 min左右。消雾机理主要为播撒后人工冰晶通过凝华增长消耗了大量的水汽,导致了水汽通过凝结过程形成雾滴的减少,同时上游作业导致雾滴向下游目标区平流的减少。本例中,以15 g/s的速率播撒作业和在目标区上风方5~6 km的地点作业对能见度的改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雾 消雾 中尺度催化数值模式 机理 催化效果
下载PDF
热冲击煤细观损伤与能量响应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王晓琪 马恒 +2 位作者 齐消寒 高科 李胜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8-466,共9页
为研究热冲击煤细观损伤和能量响应机制的相关性,以平煤十矿24130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4K科研相机研究了不同热冲击煤的细观结构特征和热冲击对煤的损伤致裂效应。采用HC-U7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电热鼓风干燥箱、伺服万能试验机... 为研究热冲击煤细观损伤和能量响应机制的相关性,以平煤十矿24130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4K科研相机研究了不同热冲击煤的细观结构特征和热冲击对煤的损伤致裂效应。采用HC-U7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电热鼓风干燥箱、伺服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开展了不同温度热冲击煤样加载试验,研究了热冲击对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热冲击煤细观结构、宏观破坏状态、煤物理参数与力学参数及能量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阐述了热冲击煤受力加载过程中煤能量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煤体细观结构与煤能量响应机制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热冲击煤能量响应特征的差异是由煤初始损伤造成的,煤损伤的存在削弱了煤储存弹性应变能并发生破坏的能力。热冲击温度越高,煤样孔隙越发育,孔隙周围更容易形成高应力区相互叠加,更大程度降低力学性能。损伤发育程度越高,能量积聚和耗散能量越低,峰值前能量积聚和峰值后能量释放越稳定,破坏前能量耗散行为的主导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热损伤 能量耗散 裂纹演化 致裂机理 超声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