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铁山 赵刚 +1 位作者 陈杰 张文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3-01诊治的移位股骨颈骨折51例,32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19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12~90个月,平均39个月。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中透视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空心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40
2
作者 冯佳男 张文化 雷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3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60例在我院接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IF组(27例)和THA组(33例)...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IF)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60例在我院接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IF组(27例)和THA组(33例),比较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疼痛度、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改良评分。结果 IF组手术时间为(41.36±3.24)min、术中出血量(47.10±9.48)ml、住院时间(7.29±2.31)d、输血量(312.42±26.38)ml、住院费用(34 290.13±2 758.68)元,THA组手术时间(89.53±7.37)min、术中出血量(247.65±31.56)ml、住院时间(15.07±4.26)d、输血量(517.65±43.54)ml、住院费用(37 947.24±3 211.52)元,THA组均高于IF组(P<0.05);治疗后THA组KPS评分为(81.60±5.58)分高于IF组,Mc Gill评分为(32.47±4.52)分低于IF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和18个月THA组髋关节功能改良评分高于IF组(P<0.05)。THA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IF组为40.74%,THA组低于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THA虽然费用高,创伤面大,但是并发症少,患者经受痛苦小,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金天明 黄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手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1年和2年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术后1和2年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和2年的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两组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间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疼痛、活动范围、行走能力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6%和18.9%,术后2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和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初次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再次手术费用和求医问药费用低于对照组,总费用稍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临床疗效较佳,髋关节功能较好,但其治疗总费用稍高,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骨折 髋关节置换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治疗费用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洋 张明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8期698-707,共10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CSA、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TH...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CSA、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THA与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提取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所有结果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其中采用THA的患者有1644例,采用HA的患者有1629例。结果显示THA组手术时间长于HA,TH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多于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HA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HA组,术后Harris评分及优良率高于H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HA组,术后髋臼磨损、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髋部疼痛及假体松动的发生率低于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虽然THA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多,但是其在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法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钟杰林 蔡迎 +1 位作者 金成浩 苏啸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10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10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全髋关节转换术患者52例做为观察组,行髋螺钉内固定术患者48例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与手术后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性因子、术后12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优良率(82.96%)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优良率(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92%(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9.17%(1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IL-6、TNF-α、IL-1β水平分别为(9.8±1.1)pg/mL、(2.3±0.4)ng/mL、(2.9±0.3)pg/mL,对照组分别为(9.9±1.2)pg/mL、(2.2±0.4)ng/mL、(2.8±0.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IL-6、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上升,观察组分别为(11.1±1.3)pg/mL、(3.2±0.4)ng/mL、(3.2±0.4)pg/mL,对照组分别为(15.2±1.5)pg/mL、(5.5±0.5)ng/mL、(5.7±0.6)pg/mL,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分别为(207.2±44.1)ng/mL、(913.2±55.2)ng/mL、(458.6±32.5)pg/mL,对照组分别为(205.9±43.7)ng/mL、(908.6±54.7)ng/mL、(461.3±29.7)pg/mL,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1 位作者 王建兵 李海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1-955,共5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骨折闭合复位后,A组采用PCCP固定,B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构成、术前Harris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复位质量以及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行Harris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7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23.7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复位质量均为Ⅳ级),无骨不连和退钉发生;B组4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骨不连(骨折复位质量Ⅰ级2例,Ⅱ、Ⅲ、Ⅳ级各1例),3例退钉;两组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不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P=0.046);且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不连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47)。A组患者术后实际下地康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PCCP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静态稳定性和骨折端动态滑动加压作用,术后允许早期康复锻炼和负重,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经皮加压钢板 空心加压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带血运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GardenⅢ和Ⅳ型骨折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志刚 谢辉 +1 位作者 赵德伟 王本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月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204例。切开复位2枚空心钉固定联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103例(A组...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2年1月至2007年1月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204例。切开复位2枚空心钉固定联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103例(A组),Garden分类:Ⅲ型68例,Ⅳ型35例。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01例(B组),Ⅲ型62例,Ⅳ型39例。结果两组病例随访5~15年。A组骨折愈合时间(73.0±21.2)d,骨折不愈合4例(3.9%),股骨头坏死5例(4.9%);B组愈合时间(89.0±12.5)d,骨折不愈合12例(11.9%),18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17.8%)。A、B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切开复位两枚空心钉固定联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转移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能有效预防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旋股外侧动脉 髂骨瓣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经皮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空心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虞杰 龙亨国 熊小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CCP)、动力髋螺钉(DHS)、空心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将其分为PCCP组、DHS组、空心螺钉组,...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CCP)、动力髋螺钉(DHS)、空心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将其分为PCCP组、DHS组、空心螺钉组,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CCP组及空心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CP组与空心螺钉组上述指标(完全负重时间除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显高于PC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2.50%,显著高于DHS组的20.00%、空心螺钉组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者术后18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类似,但相比DHS及空心螺钉,PCCP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少,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早期功能恢复更好,而空心螺钉在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恢复上较DHS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加压钢板 动力髋螺钉 空心螺钉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原文传递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华凤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1例。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A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住院时间相当,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移位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若杨 李宁鑫 +2 位作者 杜秀鹏 古金山 杨朝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 空心钉内固定 移位股骨颈骨折 骨折复位质量 髋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Effect of early surgery in high surgical risk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taking antiplatelet agents 被引量:6
11
作者 Paphon Sa-ngasoongsong Noratep Kulachote +7 位作者 Norachart Sirisreetreerux Pongsthorn Chanplakorn Sukij Laohajaroensombat Nithiwut Pinsiranon Patarawan Woratanarat Viroj Kawinwonggowit Chanyut Suphachatwong Wiwat Wajanavisit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1期970-976,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urgical risk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femoral neck fracture(FNF) and taking concomitant antiplatelet agents. METHODS: Between 2010 and 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urgical risk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femoral neck fracture(FNF) and taking concomitant antiplatelet agents. METHODS: Between 2010 and 2012,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49 geriatric patients, who took antiplatelet agents, sustained FNF and underwent surgery within 72 h [early surgery(ES) group], and these were compared with a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45 cases) who had delayed surgery(DS group) after 72 h during an earlier 3-year period. Postoperative outcomeswere followed for one year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blood transfusion, intensive care unit requirement and postoperative mortality(P > 0.05 all). There were 2 patients(4%) in the DS group who died after surgery(P = 0.23). However, the ES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postoperative outcome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unctional outcome(P < 0.05 all).CONCLUSION: Early hip surgery in geriatric hip fracture patients with ongoing antiplatelet treatmen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Moreover, ES resulted in a better postoperative surgical outcome. In early hip surgery protocol, the antiplatelet agents are discontinued and the patient is operated on within 72 h after admission,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medically fi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HIP surgery Blood loss Elderly HIP fracture ANTIPLATELET agents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P ARTHROPLASTY
下载PDF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锦涛 吴喜钦 张沛钠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4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置换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4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置换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1年后置换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cGil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状况得到长效缓解,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内固定治疗方法,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股骨颈系统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探讨
13
作者 杨嵩 雷哲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创伤骨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并且符合选择标准,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30... 目的探讨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创伤骨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并且符合选择标准,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和B组)。其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年龄段从28岁~58岁,平均43岁。骨折类型按Garden分型:Ⅱ型12例,Ⅲ型28例,Ⅳ型20例。A组患者接受股骨颈系统(FNS)内固定术,B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中记录操作时间,切口出血量及术中C臂透视次数,用Garden指数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时间,股骨颈短缩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Garden指数评定:60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其中A组手术中操作时间为(41.8±8.2)min;B组手术中操作时间(41.1±10.6)min,手术中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平均(76.0±12.6)mL,多于B组平均(35.5±12.6)mL;但术中C臂透视次数A组(16.4±3.4)少于B组(35.7±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复查X线显示股骨颈短缩3.0(1.5,3.3)vs.3.5(1.5,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均未发生股骨头坏死。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0%。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6.7%。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系统(FNS)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优点相似,但股骨颈系统(FNS)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系统(FNS) 空心螺钉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向登 贺军 《新医学》 2016年第6期400-404,共5页
目的比较手术中采用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加压钢板组及空心加压螺钉组各43例,前者术中以经皮加压钢板治疗,后者术中以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手术中采用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加压钢板组及空心加压螺钉组各43例,前者术中以经皮加压钢板治疗,后者术中以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2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皮加压钢板组术中失血量为(87.65±4.64)ml、手术时间为(72.27±4.02)min、术后90 d疼痛程度为(0.29±0.07)分、完全负重时间为(2.06±0.18)个月,均显著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的(120.32±5.97)ml、(90.11±4.78)min、(1.23±0.06)分、(6.78±0.43)个月(P均<0.05)。经皮加压钢板组术后90 d髋关节功能优、良、中、差分别为11、24、8、0例,显著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的0、7、25、11例(P<0.05)。经皮加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2.9%)低于空心加压螺钉组(51.2%),P<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钉相比较,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负重更早,术后90 d疼痛程度更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加压钢板 空心加压螺钉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二期全髋关节置换对比初次全髋置换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斯焱 韩杰 +6 位作者 张鹏 张上上 朱江伟 李钟 毕梦娜 陈经勇 李箭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对比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用内固定术后失效二期全髋关节置换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探究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3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150例采用... 目的对比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用内固定术后失效二期全髋关节置换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探究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30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150例采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150例采用内固定失效后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二期置换组相比,初次置换组手术时间更短[(54.7±15.3)vs.(70.1±23.4)min],出血量更少[(116.9±35.0)vs.(131.7±44.5)m L],术后下床时间更早[(1.0±0.3)vs.(1.8±0.6)d],住院时间更短[(12.0±2.9)vs.(15.2±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6、12、24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增大,住院时间延长,但早期临床疗效与股骨颈骨折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内固定失效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华伟 石岩 +1 位作者 孟令鑫 许猛子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90-892,89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移位性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2组均行HHA治疗,A组采用直接前入路(DAA),B组采用...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移位性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2组均行HHA治疗,A组采用直接前入路(DAA),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24、48、72 h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术前、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HHS)评估]。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B组短,手术时间较B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时VAS评分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后外侧入路,采用DAA的HHA治疗对移位性FNF患者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能缩短患者坐立、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但DAA的手术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HHA的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志军 高翔 尧剑波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6期118-12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抚州市妇幼保健院骨科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间治疗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抚州市妇幼保健院骨科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间治疗的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行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观察组4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Harris评分、ADL评分均上升,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评分(83.04±5.22)分、ADL评分(77.67±11.31)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更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老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邵明星 徐龙 王海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36-39,52,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髋关节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Harris关节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可实现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有效改善,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永杰 谭伦 +7 位作者 张红庆 翁贞 罗显红 焦胜 吴明鑫 彭育 邱进彪 李逸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疗效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功能、畸形、疼痛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疗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状态: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价
20
作者 李志鹏 环大维 +4 位作者 袁兆丰 丁凯 邱越 夏天卫 沈计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39-3844,共6页
背景: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选择是目前具有较大争论的焦点。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比直接前入路下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远期生存状态。方法:选... 背景: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选择是目前具有较大争论的焦点。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比直接前入路下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中远期生存状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47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5岁),其中8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59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置换)。对于患者术前合并症采用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评分表,计算患者虚弱度,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术后生存时间,其中术后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共有42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均衡可比(P>0.05);②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79.71 min vs.59.07 min,P<0.001)、出血量(839.64 mL vs.597.83 mL,P=0.001)、住院费用(56508.15元vs.41702.85元,P<0.001)明显增加,但全髋关节置换组死亡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36%vs.57%,HR=0.44,95%CI:0.23-0.87,P=0.018),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59.4个月vs.43.7个月,P=0.024);③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营养指标、术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方面,半髋关节置换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24%vs.7%,P=0.035);④整体来看,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长期预后生存效果,但对于身体素质差的患者则更适合行半髋关节置换;同时,术后的疼痛可能很大程度上会对患者髋关节置换后的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评分 倾向性评分匹配 生存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