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病入络”与“久病入络”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文蔚 贾成祥 王用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0-1033,共4页
"新病入络"和"久病入络",初看矛盾,实则统一。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根源于《黄帝内经》,"新病入络"发病时间短,辨证容易,服药重在辛散走表;"久病入络"不易辨证,且有的需要让患者试服"久病入络... "新病入络"和"久病入络",初看矛盾,实则统一。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根源于《黄帝内经》,"新病入络"发病时间短,辨证容易,服药重在辛散走表;"久病入络"不易辨证,且有的需要让患者试服"久病入络"的药物,来帮助辨证的情况。活血药多用力量微弱的植物药,且这些植物药有活血功效的同时大多兼有补血的功效;"久病入络"活血化瘀的药物,很多都是作用峻猛的虫类药物。"新病入络"多用汤、散剂,以求去病及时,收药到病除、"效如桴鼓"的疗效;"久病入络"多用丸药,注重缓治;无论是"入络"的部位、病因、辨证、论治、用药,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都统一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病入络 久病入络 病因 辨证论治 用药 黄帝内经 伤寒论
原文传递
“神、魂、魄”理论在精神疾病辨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曲淼 唐启盛 +1 位作者 孙文军 任熙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37-440,共4页
结合古代文献及临床应用经验,对中医"神、魂、魄"理论与精神疾病病机、证候的内在联系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临床为基础,从神、魂、魄的生理、病理及辨证用药等角度进行论述,认为神与主意识、魂与潜意识、魄与植物系统的功... 结合古代文献及临床应用经验,对中医"神、魂、魄"理论与精神疾病病机、证候的内在联系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临床为基础,从神、魂、魄的生理、病理及辨证用药等角度进行论述,认为神与主意识、魂与潜意识、魄与植物系统的功能相似并密切相关,因此临床诸多精神疾病出现的幻觉、妄想、强迫、躯体障碍等症状均可由神不安、魂不守、魄不宁等病机所导致,并提出养心安神、柔肝镇魂、益肾(肺)定魄、宣肺畅魄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对于精神疾病中"神、魂、魄"理论的运用进行系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论慢性筋骨病从痹辨治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晓锋 吴弢 +3 位作者 莫文 王拥军 胡志俊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施杞教授认为慢性筋骨病类属于"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荣卫不和、气血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原因,肝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筋骨病之大法。
关键词 慢性筋骨病 痹证 辨证论治 施杞
下载PDF
从肺脾论治过敏性疾病 被引量:27
4
作者 史琦 宋芊 +3 位作者 阎玥 王辛秋 李文成 李友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65-3268,共4页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易反复、难痊愈;临床上从肺脾论治该类疾病获得较好疗效。文章通过论述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因病机,指出肺脾两脏与过敏性疾病的密切关系,通过3个实际验案,展示了肺脾论治敏感性疾病的显著临床...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易反复、难痊愈;临床上从肺脾论治该类疾病获得较好疗效。文章通过论述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因病机,指出肺脾两脏与过敏性疾病的密切关系,通过3个实际验案,展示了肺脾论治敏感性疾病的显著临床效果。表明敏感性疾病的发生,肺脾脏腑功能虚损是病理基础;与肺脏功能直接相关,并关乎脾;以肺为标,以脾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脾 过敏性疾病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基于“以证统病”思路探讨双心疾病的辨治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维哲 王超 +5 位作者 赵海滨 侯季秋 丁婉丽 贾子昊 周悦 尹文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2-685,共4页
双心疾病作为“神明之心”“血脉之心”共病的复合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疾病诊断繁杂的特点。“以证统病”强调以中医辨证为核心,在辨证的基础之上兼顾疾病的特殊性进行加减用药,其应用于双心疾病的优势在于面对复杂的复合疾病时可... 双心疾病作为“神明之心”“血脉之心”共病的复合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疾病诊断繁杂的特点。“以证统病”强调以中医辨证为核心,在辨证的基础之上兼顾疾病的特殊性进行加减用药,其应用于双心疾病的优势在于面对复杂的复合疾病时可以突破诊断繁多且难以抓住主病的局限,优先采用中医特色的整体辨证进行治疗。先证后病,以证统病,病证结合,可为双心疾病提供新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心血管疾病 精神疾病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景岳全书》虚损学术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探讨 被引量:18
6
作者 邵牛 包素珍(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42-45,50,共5页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岳全书 张景岳 虚损 温补 阴阳 辨证论治 用药特色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网络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赛赛 杨健 +1 位作者 赵静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80,共7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基因、蛋白以及小分子之间的网络式相互作用完成的,同时发现复杂疾病往往是由于多个基因表达紊乱导致生物学过程失衡而产生的,这些促使了"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的兴起。...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基因、蛋白以及小分子之间的网络式相互作用完成的,同时发现复杂疾病往往是由于多个基因表达紊乱导致生物学过程失衡而产生的,这些促使了"多靶点"药物发现理念的兴起。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从分子水平上看,中药方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从而可望为多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借鉴。该文在6个方面阐述网络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疾病 中医药 多靶点药物 整体观 辨证论治 网络生物学
原文传递
《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探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阳国彬 刘松林 梅国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柴胡类方 癌性发热 辨证论治 探析
下载PDF
六经理论辨治咳嗽 被引量:12
9
作者 屈杰 孔文霞 +3 位作者 李培 杨军 李小会 陈丽名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609-1612,共4页
旨在以六经辨证为纲,相关方证为目,构建咳嗽的六经辨证体系。太阳伤寒咳嗽,大部分属于麻黄汤证;太阳中风咳嗽,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厚朴、杏子;太阳伤寒兼水饮咳嗽以小青龙汤为代表方剂;阳明中风咳嗽特点主要是不恶寒、咳嗽、... 旨在以六经辨证为纲,相关方证为目,构建咳嗽的六经辨证体系。太阳伤寒咳嗽,大部分属于麻黄汤证;太阳中风咳嗽,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厚朴、杏子;太阳伤寒兼水饮咳嗽以小青龙汤为代表方剂;阳明中风咳嗽特点主要是不恶寒、咳嗽、咽喉疼痛伴有头痛,脉以浮滑为主,类似于后世风热咳嗽,治以桔梗汤;阳明气阴两虚咳嗽,属于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胃气上逆,治疗以竹叶石膏汤为基础方酌加润肺止咳、健脾养胃之品;少阳胆胃失和,多见于素体胆胃郁热者,治疗以小柴胡汤加减;少阳痰阻气滞,治疗以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化裁;太阴病,选用理中汤加细辛、五味子、麻黄、杏仁、桔梗、苏叶等宣肺理气;少阴热化证为阴虚咳嗽,治疗以滋肾润燥为主,用麦味地黄丸治之,心火偏亢者可以选黄连阿胶汤以清热滋阴;少阴寒化证,治疗以温肾利水为主;厥阴病,以麻黄升麻汤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六经理论 《伤寒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虚精变”理论与男性精液疾病辨治再谈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新宇 应志康 +4 位作者 管鹏飞 崔云 沈泽铖 郑军状 吴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1-477,共7页
“中虚精变”理论的提出,分析了男性精液疾病与脾胃的关系,为从脾胃论治精液疾病确立了基本框架。脾胃作为运化精微、濡养脏腑的重要器官,脾胃异常势必影响其他脏腑功能,从而共同影响精室。据此,进行“中虚精变”理论与男性精液疾病辨... “中虚精变”理论的提出,分析了男性精液疾病与脾胃的关系,为从脾胃论治精液疾病确立了基本框架。脾胃作为运化精微、濡养脏腑的重要器官,脾胃异常势必影响其他脏腑功能,从而共同影响精室。据此,进行“中虚精变”理论与男性精液疾病辨治的再探讨,明确中虚致病的若干途径,确立具体治法,拓展理论内涵,对于临床实践有着莫大裨益。首先,脾居中央以溉四旁,心、肺、肝、肾四脏的生成皆与脾胃有关,这决定了中虚在引发精液疾病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其次,导致精液改变的原因众多,既包括脾胃对精室的直接影响,亦包含兼有的四脏病变,如脾虚及肾导致精气皆亏,脾虚及肝导致血乏气郁,脾虚及肺导致宣肃失职,脾虚及心导致血亏神乱,脾虚生邪导致痰湿瘀结,皆能引发精室的异常和精液的改变;再次,精液疾病的辨治除纯用健脾法外,更当肾脾同治以复先后天之资助,肝脾同治以复精血之化生,肺脾同治以复气机之宣肃,心脾同治以复心神之调控,兼祛实邪以复气血之畅通;最后,“中虚精变”指导精液疾病的治疗具有减少疾病辨治难点、拓宽疾病辨治思路的优势,但未来仍需积极纳入和拓展优势病种,进行健脾方药影响精子的分子水平论证,以及肠道菌群失调为介质的中虚与生殖关系研究,以使“中虚精变”理论的内涵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疾病 精室 脾胃 中气 四脏 中虚精变 辨治思维
原文传递
从《伤寒论》主证、次证与兼证的关系谈辨证论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梦莎 刘松林 +3 位作者 许乐思 明浩 周贤 苏捷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72-74,共3页
《伤寒论》在辨证的层次上可以分为主证、次证与兼证。主证与次证都是核心病机的反映,其中主证不可缺失,是确定何种"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证"相鉴别的重点;次证虽反映主要病机,但其并不是一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伤寒论》在辨证的层次上可以分为主证、次证与兼证。主证与次证都是核心病机的反映,其中主证不可缺失,是确定何种"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证"相鉴别的重点;次证虽反映主要病机,但其并不是一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兼证在《伤寒论》中多由主体病机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变化所致。明辨三者关系,才能更好地辨证,从而指导治疗。重点抓主证,主证用主方,次证随主方,兼证需加减,是由三者关系得出的治疗方法,也是辨证论治思想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主证 次证 兼证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六经九分法概述(一)——六经九分法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9期47-50,共4页
六经九分法是对《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提升。介绍六经九分法的基本架构及其由来,简述提出六经九分法的原因,强调六经九分法与整个辨证论治方法的紧密关联。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六经九分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道新 臧云彩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2530-2533,共4页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治宜清泻少阳、温补脾胃,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火热上炎、肾阳不足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附子泻心汤;寒热格拒、阴阳不交证,治宜苦寒泻降、辛温通阳,方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肺热脾寒、外寒郁闭证,治宜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脾肾阳虚、肝胃郁热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乌梅丸;阳热内郁、外寒束表证,治宜清里热、散外寒,方选白虎加桂枝汤;阴虚火旺、阳不下达证,治宜滋阴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少阳郁滞、气机不畅证,治宜疏通三焦、调和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脾胃失和、升降不利证,治宜温补脾胃、升清降浊,方可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下焦虚寒、格阳于上证,治宜破阴回阳、交通阴阳,方选白通汤。由于上热下寒证病机复杂多样,治疗时当详辨细审,针对不同病机选方用药,则上热下寒证自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 寒温同施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的情志致病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海娟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情志因素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致病机制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致使脾肾失调,终致气滞血瘀痰浊互结于颈部而成。主要治疗方法有疏肝理气法、温肾健脾法、清肝泻火法、化痰散瘀法、软坚散结法、情志调整法等。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情志 致病机制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四维辨治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冠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6-298,共3页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也是开创医学新未来之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辨病论治 审因论治 对症治疗 辨证论治 四维辨治
原文传递
“肺热论”概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丹丽 刘荣奎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刘荣奎教授汲取前人理论成果,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肺热论",即在肺系疾病的急性期,以热证居多,并按照肺热轻重程度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从经典古籍及现代名家经验中探究肺热论理论渊源,从病因病机转化方面论述肺热之来路,运... 刘荣奎教授汲取前人理论成果,总结临床经验,提出了"肺热论",即在肺系疾病的急性期,以热证居多,并按照肺热轻重程度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从经典古籍及现代名家经验中探究肺热论理论渊源,从病因病机转化方面论述肺热之来路,运用八法中汗、吐、下、和、清法给肺热以出路,并以温、热、火、炎、毒为纲辨证论治"肺热论"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热论 肺系疾病 热证 刘荣奎 急性期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特点探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立思 孔祥亮 何新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0-493,共4页
心阳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及最终转归,是导致死亡的主因之一。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于心阳虚证有其独特的辨治规律。心悸、心胸痞满、胸痹心痛和畏寒肢冷是心阳虚证的主症,或可伴见肺系、脾系、肾系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出现... 心阳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及最终转归,是导致死亡的主因之一。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于心阳虚证有其独特的辨治规律。心悸、心胸痞满、胸痹心痛和畏寒肢冷是心阳虚证的主症,或可伴见肺系、脾系、肾系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出现心脾同病或心脾肾同病。按病情程度可分为心阳不振、心阳虚衰和心阳暴脱三个阶段,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和四逆汤分别是其代表方,桂枝和附子是仲景最常用的两味药。其治疗大法和常用药对精简独到,同时重视五脏相关的整体性,关注外感与内伤等致病因素的特点,其辨治精髓在现代临床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阳虚证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梅国强临证更方思路撮要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贤 刘松林 +2 位作者 胡轶 许乐思 梅国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4-486,共3页
文章旨在探析梅国强教授临证经验之更方思辨要点。临证之时,治因证设,方随治立,而以辨病机之所在,贯穿其始终。结合梅师临证验案,从效不更方、效亦更方、不效守方、不效更方等方面,阐述梅师在临证处方中的更方思辨特点,剖析其精妙之处,... 文章旨在探析梅国强教授临证经验之更方思辨要点。临证之时,治因证设,方随治立,而以辨病机之所在,贯穿其始终。结合梅师临证验案,从效不更方、效亦更方、不效守方、不效更方等方面,阐述梅师在临证处方中的更方思辨特点,剖析其精妙之处,以示其拟方用药、更方施治之工巧,以启迪后学者,领会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国强 临证经验 伤寒论 更方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妇科疾病尤重从肝论治浅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安华 李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9-51,共3页
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生理上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失常是妇科经、带、胎、产等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金匮要略》妇人篇尤其重视从肝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妇科疾病与肝的关系密切,临床上以肝... 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生理上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失常是妇科经、带、胎、产等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金匮要略》妇人篇尤其重视从肝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妇科疾病与肝的关系密切,临床上以肝立法遣方治疗妇人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 中医妇科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从叶天士“湿秽”致病思想探究疫病证治要旨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丽妃 鲁玉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80-3683,共4页
文章从叶天士“湿秽”致病说探究其治疫思想,通过梳理湿秽邪气致病特点、传变规律,挖掘疫病证治要旨。叶天士认为疫疠之邪乃湿秽邪气,从口鼻而入,直犯膜原;湿秽上干,浊邪害清;湿秽流布三焦,升降失司;湿秽逆走膻中,则弥漫神识;化燥入营,... 文章从叶天士“湿秽”致病说探究其治疫思想,通过梳理湿秽邪气致病特点、传变规律,挖掘疫病证治要旨。叶天士认为疫疠之邪乃湿秽邪气,从口鼻而入,直犯膜原;湿秽上干,浊邪害清;湿秽流布三焦,升降失司;湿秽逆走膻中,则弥漫神识;化燥入营,内蕴成毒。针对湿秽邪气发病特点,叶天士主张以芳香逐秽为治疗要义,并佐以轻解、宣窍、辟浊、通神、走泄等诸法。将叶天士“湿秽”致病说的病机、证候特点及证治规律与现今新发传染性疾病的临证辨治要点相印证,融入到疫病综合辨治理论体系,以期为现代临床传染病防治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湿秽 疫病 证治 临床意义 瘟疫 传染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