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害赔偿额之酌定:基于诉讼公平的考量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毅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在损害发生得以证明,但损害大小难以证明或不能证明时,法院若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将不符合诉讼公平的要求。为弥补这种因需完全证明带来的不公平,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在理论上和立法实践中确立了法官损害赔偿额酌定制度。我国引进该制度... 在损害发生得以证明,但损害大小难以证明或不能证明时,法院若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将不符合诉讼公平的要求。为弥补这种因需完全证明带来的不公平,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在理论上和立法实践中确立了法官损害赔偿额酌定制度。我国引进该制度时,在理论上应厘清概念的含义应为"损害赔偿额酌定"而非"损害赔偿额认定"。在实践中,应明确该制度的适用要件,并采取合理的酌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赔偿额酌定 证明度减轻 诉讼公平
原文传递
论侵害知识产权的裁量性判赔 被引量:8
2
作者 徐聪颖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7,共9页
知识产权裁量性判赔在本质上属于侵权损害的法律评价机制,是法官合理解决当事人利益纷争的基本实践模式。就我国而言,法官在现阶段对裁量性判赔的运用存在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裁量性判赔的实效,法官的裁量活动应重... 知识产权裁量性判赔在本质上属于侵权损害的法律评价机制,是法官合理解决当事人利益纷争的基本实践模式。就我国而言,法官在现阶段对裁量性判赔的运用存在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裁量性判赔的实效,法官的裁量活动应重点围绕损害评价内容的确定、损害评价过程的呈现以及损害评价策略的选择与运用等三方面工作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侵权 损害赔偿 裁量性判赔
下载PDF
知识产权法中法定及酌定赔偿数额的综合认定及举证要求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晖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3,共5页
精确计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原告损失、被告获利乃至许可费用十分困难。但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原告商标的使用范围和声誉、被告的主观故意、被告怠于或妨碍举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法官的心证,在法定或酌定赔偿的综合确定过程中发挥作用,... 精确计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原告损失、被告获利乃至许可费用十分困难。但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原告商标的使用范围和声誉、被告的主观故意、被告怠于或妨碍举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法官的心证,在法定或酌定赔偿的综合确定过程中发挥作用,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最大限度接近精准赔偿数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侵权 法定赔偿 酌定赔偿 综合认定
下载PDF
违约金酌减中的利益动态衡量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56,共10页
利益动态衡量融合利益衡量和动态系统论两种方法,包括利益发现和利益证成两个阶段:该方法将价值判断考量因素揭示出来,动态权衡其论证力强弱大小,以形成论证的合力。违约金酌减的构成要件无法具体化,更宜将相关考量因素动态系统化。通... 利益动态衡量融合利益衡量和动态系统论两种方法,包括利益发现和利益证成两个阶段:该方法将价值判断考量因素揭示出来,动态权衡其论证力强弱大小,以形成论证的合力。违约金酌减的构成要件无法具体化,更宜将相关考量因素动态系统化。通过对违约金酌减案件的社会实证分析,将违约金酌减考量因素揭示出来,减少法院在个案中不理性的感觉判断,避免"一刀切"式的机械司法。对过高违约金进行酌减时,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形,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对多种考量因素进行利益动态衡量,做"或多或少"式而非"全有全无"式的个案分析。对违约金是否过高的要件事实也不宜采取"全有全无"式的举证责任分配,而应该采取"违约方初步举证——举证责任转移至守约方"的方式,这也从实质上降低了违约方本证的证明标准,负有举证责任的合同当事人未尽到自己的举证责任时,法院不宜简单直接进行败诉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金酌减 具体考量因素 举证责任 利益动态衡量
下载PDF
《民法典》违约金制度的功能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邓辉 王浩然 《财经法学》 CSSCI 2021年第2期46-59,共14页
《民法典》第585条主要延续了《合同法》第114条的违约金规定。目前,违约金制度的基本功能定位模糊,作为配套措施的司法调整规则适用混乱,无法厘清其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致使司法实践普遍遵循赔偿为主抑或功能均等的适用模式,难以充... 《民法典》第585条主要延续了《合同法》第114条的违约金规定。目前,违约金制度的基本功能定位模糊,作为配套措施的司法调整规则适用混乱,无法厘清其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致使司法实践普遍遵循赔偿为主抑或功能均等的适用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其担保履行和简化证明的作用。事实上,违约金兼具担保和赔偿的双重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比较法例中各有侧重。在《民法典》出台的背景下,相关司法解释应当寻求更妥当的规制路径,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推动违约金的类型区分和功能重塑,构建担保为主、赔偿为辅的价值体系,明确违约金司法调整的适用范围、调整原则与主要考量因素,为违约金功能优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性违约金 补偿性违约金 权重分配 司法调整 违约金酌减
下载PDF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裁量性赔偿计算方法初探 以日本的损害额认定制度为参照 被引量:4
6
作者 齐茜 《电子知识产权》 2015年第9期66-74,共9页
裁量性赔偿是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计算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的方法。与其相近的日本知识产权法上的损害额认定制度为我国裁量性赔偿的改进提供了启示:将裁量性赔偿的基础性计算方式扩大至许可费;强化考量因素的心证公开... 裁量性赔偿是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计算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的方法。与其相近的日本知识产权法上的损害额认定制度为我国裁量性赔偿的改进提供了启示:将裁量性赔偿的基础性计算方式扩大至许可费;强化考量因素的心证公开;严格限制裁量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在推广适用裁量性赔偿方法的同时保留法定赔偿作为最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量性赔偿 损害额认定 考量因素 适用条件
下载PDF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违约责任制度的亮点与盲点
7
作者 刘承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未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在解释之外也创新发展了《民法典》规则,尤其是违约方终止合同时点、替代交易、违约金酌减等违约责任制度呈现诸多亮点与盲点。在违约方终止合同时点问题上,司法部门犹若“摇晃的钟摆”,...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未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在解释之外也创新发展了《民法典》规则,尤其是违约方终止合同时点、替代交易、违约金酌减等违约责任制度呈现诸多亮点与盲点。在违约方终止合同时点问题上,司法部门犹若“摇晃的钟摆”,长期摇摆于通知解除与司法解除之间。解释的方案貌似折中调和,却违背违约方终止的司法解除性质,又产生与同属司法解除的情势变更规则不一致的“精神分裂症”。替代交易是“虚拟的强制履行”,该规则不意味着替代交易行为只能在合同解除后实施。替代交易规则受到合理性规则限制和减损规则制约,但替代交易本身并非义务。解释“以旧瓶装新酒”,实现了对违约金酌减规则的升级再造。特别是在违约金不得调整约定之效力、违约金酌减的计算基础与考量因素、违约金不得酌减之情形等几个方面积极作为,虽尚有探讨斟酌之处,但进取创新精神仍值赞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方终止 替代交易 违约金酌减 恶意违约
下载PDF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适用问题探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案件为样本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智永 庄雨晴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3期66-80,共15页
针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突出问题,应当明确侵权“故意”的概念范围,丰富“情节严重”类型化表现形式的内涵。基数的计算应秉持精细化计算与裁量性计算相结合的思维。应明确裁量性计算与法定赔偿间的区别,... 针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突出问题,应当明确侵权“故意”的概念范围,丰富“情节严重”类型化表现形式的内涵。基数的计算应秉持精细化计算与裁量性计算相结合的思维。应明确裁量性计算与法定赔偿间的区别,结合优势盖然性证明规则及举证妨碍规则对其适用。在倍数确定方面,采公式化的方式恐难以做到周延,亦可能限缩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在适用法定赔偿时需排除惩罚性因素,可依据诉讼标的理论适用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并行的“双轨制”赔偿。可根据案件中的举证及诉讼标的情况选择适用全案裁量性计算或“双轨制”赔偿。同时,需进一步明确对行政罚款或刑事罚金“执行完毕”的把握。在惩罚性赔偿的约定适用中,需把握约定作为债的本质属性,允许法院在约定明显不合理时予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 精细化计算 裁量性计算 “双轨制”赔偿 约定赔偿
下载PDF
侵权法上的赔偿酌减制度研究——兼论完全赔偿原则的缓和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华 《行政与法》 2017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当完全赔偿原则下的责任负担将导致侵权人陷入生计困难或引发明显不公平时,各国法院通常都会对赔偿数额予以适当减少,使其损害范围向下调整和偏离,即侵权法上的赔偿酌减制度。目前,赔偿酌减已为各国立法或实践所普遍采纳,并出现了适用... 当完全赔偿原则下的责任负担将导致侵权人陷入生计困难或引发明显不公平时,各国法院通常都会对赔偿数额予以适当减少,使其损害范围向下调整和偏离,即侵权法上的赔偿酌减制度。目前,赔偿酌减已为各国立法或实践所普遍采纳,并出现了适用范围上扩大的趋势,酌减事由也从特别化走向一般化,且对侵权人的主观状态要求趋于宽松。赔偿酌减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旨在克服完全赔偿之僵化适用所导致的个案不公,表征完全赔偿原则的例外设定与缓和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偿酌减 完全赔偿 生计酌减 公平酌减
下载PDF
论违约金酌减自由裁量权的规范
10
作者 陈文婷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7-59,共3页
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是违约金酌减规则的理论基础。违约金酌减时需要兼顾与考量具体个案中的相关因素,不可毫无限制地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违约金的适用须依意思自治原则的应有之义,具体情况下可适用对权利进行适当限制的例外规定。但在... 公平与诚实信用原则是违约金酌减规则的理论基础。违约金酌减时需要兼顾与考量具体个案中的相关因素,不可毫无限制地行使司法自由裁量权。违约金的适用须依意思自治原则的应有之义,具体情况下可适用对权利进行适当限制的例外规定。但在司法实务中,违约金酌减规则适用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形,这不仅对司法权威造成影响,也影响违约金酌减规则功能的发挥。鉴于此,需要明确违约金酌减的相关因素,以便有效规范司法机关违约金酌减的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金 酌减规则 惩罚性违约金 补偿性违约金
下载PDF
英国罚金规则的演进及对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的启示
11
作者 王康 《现代法治研究》 2020年第3期68-81,共14页
普通法系国家采用罚金规则对违约金进行限制。罚金规则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的英国,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源与完善阶段;传统罚金规则阶段;2015年后新罚金规则阶段。罚金规则几百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有体系根据和政策根据作为支撑... 普通法系国家采用罚金规则对违约金进行限制。罚金规则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的英国,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源与完善阶段;传统罚金规则阶段;2015年后新罚金规则阶段。罚金规则几百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有体系根据和政策根据作为支撑:它既与英美合同法中的违约救济原则保持一致,也具有鼓励效率违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交易的作用。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实践存在着司法干预频繁、酌减幅度过大等问题。英国罚金规则的演进给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实践带来的启示是:第一,要提高判断违约金过高的比较标准,将债权人的全部合法利益(包括非财产利益)纳入综合考量范围内;第二,审慎干涉商事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特别对于缔约能力对等的商主体所达成的违约金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罚金规则 罚金规则的演进 违约金过高 违约金司法酌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