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行政中的街头官僚理论 被引量:161
1
作者 叶娟丽 马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2-618,共7页
街头官僚作为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因其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持有相当大的政策制定能力。街头官僚的这种特征早就被社会学家及其他研究者所关注,但"街头官僚"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的正式建立,则要归功于李普斯基。此后,街头官... 街头官僚作为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因其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持有相当大的政策制定能力。街头官僚的这种特征早就被社会学家及其他研究者所关注,但"街头官僚"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的正式建立,则要归功于李普斯基。此后,街头官僚理论在摩尔等人那里得到部分修正和继续发展。在新的街头官僚理论中,信息革命似乎解决了传统街头官僚所面临的难题,但同时带来了新的滥用职权的可能。其中,官僚体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街头官僚的控制问题,这同时也是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一个普遍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官僚 街头官僚 自由裁量权 公共行政
下载PDF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 被引量:109
2
作者 刘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13,共11页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数据 ,建立和估计混合型模型 ,并以此作为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框架。然后在随机模拟的基础上 ,以社会福利为基准 ,计算和比较三种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这三种决策方式是完全承诺的最优货币政策...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数据 ,建立和估计混合型模型 ,并以此作为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框架。然后在随机模拟的基础上 ,以社会福利为基准 ,计算和比较三种货币政策决策方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这三种决策方式是完全承诺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最优的Taylor规则及相机抉择。同时计算与福利损失等价的通胀率变化 ,结果表明 ,最优的Taylor规则能够很好地近似完全承诺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这为进一步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操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其次 ,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特别是对目前我国盯住货币供应量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中国 应用 货币政策规则 相机抉择 社会福利 TAYLOR规则 货币供应量 计量经济模型 新凯恩斯模型 通货膨胀率
原文传递
结构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被引量:123
3
作者 魏晓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23,194-195,共14页
本轮《刑事诉讼法》修改,吸收了试点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修改《决定》设计的条文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宏观结构上出现问题,具体包括:"具结书"仅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约束,检察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可以调整量刑建议,... 本轮《刑事诉讼法》修改,吸收了试点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修改《决定》设计的条文导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宏观结构上出现问题,具体包括:"具结书"仅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约束,检察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可以调整量刑建议,造成控辩双方之间权力(利)、地位不对等;要求审判主体"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触动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公安机关被不当赋予撤销案件的裁量权;值班律师地位、权利不明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自愿性"为生命线,然而在刑事诉讼法中,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的程序机制却严重不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认罪认罚制度中脆弱的地位,是中国刑事诉讼中缺失一系列重要权利保障的现状的投影。在控辩地位严重不对等前提下的认罪认罚制度,可能会招致一些特殊的风险。只有在健康的诉讼环境下才能有健康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宏观结构 控辩关系 值班律师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市场价值基础与司法裁判规则 被引量:101
4
作者 吴汉东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0-1494,共15页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认定,我国立法设置了数量计算方法(实际损失、侵权所得、许可费倍数)和自由裁量方法(法定赔偿)。在以往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法定赔偿方式适用过多与损害赔偿数额认定较低的问题。寻求司法定价规则的重构与功能调整,...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认定,我国立法设置了数量计算方法(实际损失、侵权所得、许可费倍数)和自由裁量方法(法定赔偿)。在以往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法定赔偿方式适用过多与损害赔偿数额认定较低的问题。寻求司法定价规则的重构与功能调整,首先要重塑司法保护的价值观念,认识知识产权价值载体、价值形态、价值实现和价值变量的无形资产特性,以知识产权的"合理价值"即"成本+收益"作为裁判基础;同时在制度创新和司法改革方面,建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裁判的规范体系,包括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认定方式、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全面赔偿、以权利类分为基础的损害计量、以补偿性赔偿为基础的赔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计算方法 自由裁量方法 成本+收益 司法定价规则
原文传递
比例原则下的无效合同判定之展开 被引量:96
5
作者 黄忠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9,共14页
无效合同的判定实际上是一个公私利益的权衡过程,在此当中,如何保证无效的判断是适度的则成为这一判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比例原则的运用,则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在比例原则指导下的合同无效之判定是一个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 无效合同的判定实际上是一个公私利益的权衡过程,在此当中,如何保证无效的判断是适度的则成为这一判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比例原则的运用,则有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在比例原则指导下的合同无效之判定是一个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综合考量过程。其中,合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联性、合同无效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的判断主要是事实判断的过程,而合同本身的恶劣性、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合同无效的均衡性则更多地涉及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无效 比例原则 利益衡量 自由裁量权
原文传递
不起诉裁量权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宋英辉 吴宏耀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连的、法律特别授予或认可的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因而,各国在公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直接影响着立法对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态度。我国立法有关酌定不起诉的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有限的不...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连的、法律特别授予或认可的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因而,各国在公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直接影响着立法对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态度。我国立法有关酌定不起诉的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有限的不起诉裁量权,同时也意味着对起诉便宜主义积极价值的肯认。两大法系在此问题上存在不同作法,自有其不同原因,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补正现行制度的缺陷,推动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起诉 裁量权 救济程序 制约
原文传递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与司法正义 被引量:68
7
作者 张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2,共7页
自由裁量不仅是英美法系背景下的法官造法,更是法官根据法律(包括司法解释),依据法庭查明的事实,在个人法律意识支配下做出裁判的过程。自由裁量是司法实践中所必需的,它不仅是法律所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法官所应承担的一种责任。自由裁... 自由裁量不仅是英美法系背景下的法官造法,更是法官根据法律(包括司法解释),依据法庭查明的事实,在个人法律意识支配下做出裁判的过程。自由裁量是司法实践中所必需的,它不仅是法律所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法官所应承担的一种责任。自由裁量不仅仅是依照法律和事实所作出的,还受到个人法律意识的支配,因此要通过规范的培训提高法官素质,从而防止自由裁量异化。自由裁量作为裁判案件的过程,其结果在于得出适当的判决和裁定,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法律意识
原文传递
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 被引量:58
8
作者 陈景辉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137,共17页
由于原则与强自由裁量的天然关联,基于原则的裁判具有非常强的任意性。如果不对这种自由裁量进行有效的限制,那么原则裁判很容易导向恣意裁判,尤其在同规则矛盾时适用原则的举动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目前限制原则裁判的两个主要条件即... 由于原则与强自由裁量的天然关联,基于原则的裁判具有非常强的任意性。如果不对这种自由裁量进行有效的限制,那么原则裁判很容易导向恣意裁判,尤其在同规则矛盾时适用原则的举动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目前限制原则裁判的两个主要条件即穷尽规则和个案裁量,均存在严重的理论困难,这就要求必须寻找全新的限制条件。这些新的条件主要包括:普遍性条件、比例原则以及不得违反法律体系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 规则 自由裁量 依法裁判
原文传递
行政诉讼和解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淑芳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3-98,共6页
行政诉讼和解是原被告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在庭审阶段就诉讼标的互谅互让达成合致以解决纠纷的诉讼制度。行政权在特定情形下的可处分性、解决纠纷的诉讼目的及行政法关系的发展趋势等为行政诉讼和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包括需自愿发起、... 行政诉讼和解是原被告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在庭审阶段就诉讼标的互谅互让达成合致以解决纠纷的诉讼制度。行政权在特定情形下的可处分性、解决纠纷的诉讼目的及行政法关系的发展趋势等为行政诉讼和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包括需自愿发起、适用范围有限、依照法定程序达成协议以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等法律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中国 和解 被告 人民法院 原告
原文传递
从裁量二元论到裁量一元论 被引量:46
10
作者 王天华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24-29,共6页
裁量二元论长期以来是行政法领域中的支配性理论,它把裁量问题与法律问题作为各自独立的二元来理解;裁量一元论正好相反,它认为裁量问题与法律问题并非各自独立的二元,根本不存在不受法律拘束的自由裁量。裁量一元论自20世纪中期以来,... 裁量二元论长期以来是行政法领域中的支配性理论,它把裁量问题与法律问题作为各自独立的二元来理解;裁量一元论正好相反,它认为裁量问题与法律问题并非各自独立的二元,根本不存在不受法律拘束的自由裁量。裁量一元论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对行政裁量态度的转变而逐渐抬头;20世纪后期以来,更有取代裁量二元论之势。这一现象意味着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裁量观念发生了质变,其直接原因是“裁量滥用”法理的展开,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是法治国家理念的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量二元论 裁量一元论 自由裁量 裁量滥用
原文传递
裁量基准的制度定位——以行政自制为视角 被引量:55
11
作者 周佑勇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76,共14页
面对裁量基准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的发展,亟待从制度层面对裁量基准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加以合理的定位。在行政自制的视角下,考察各地所推行的裁量基准实践,裁量基准在性质上应当被看作一种行政自制规范。它对裁量权正当行使的自我控... 面对裁量基准在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的发展,亟待从制度层面对裁量基准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加以合理的定位。在行政自制的视角下,考察各地所推行的裁量基准实践,裁量基准在性质上应当被看作一种行政自制规范。它对裁量权正当行使的自我控制功能,主要是通过情节的细化和效果的格化技术,来达到对裁量权的限定、建构和制约。然而,裁量基准作为一种"规则化"的"自制",亦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对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充分把握三个方面的平衡,即在羁束与裁量之间的平衡、规则与原则之间的平衡以及自制与他制之间的平衡。有必要倡导一种功能主义的行政自制观,以此推进中国行政法治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裁量 裁量基准 行政自制 功能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基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谭旭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57,共12页
本文对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模型加以修正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可信性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货币政策可信性的提高,其有效性也相应提高。因此,实行有规则、透明度高、连贯性强的货币政策... 本文对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模型加以修正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可信性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货币政策可信性的提高,其有效性也相应提高。因此,实行有规则、透明度高、连贯性强的货币政策,对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不一致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 规则 相机抉择
原文传递
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过度规则化 被引量:42
13
作者 崔卓兰 刘福元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6-20,共5页
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改革中,普遍采用了"制定实施细则"、"规则细化"这类用详尽的规则将裁量权具体化、细节化的方式,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细致入微、不留余地的程度。尽管规则细化具有良好的出... 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改革中,普遍采用了"制定实施细则"、"规则细化"这类用详尽的规则将裁量权具体化、细节化的方式,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细致入微、不留余地的程度。尽管规则细化具有良好的出发点和切实的效力,但过度使用仍然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从根本上说,促进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良好行使不能单纯依靠规则,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和措施的基础上形成控制裁量权的综合体系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规则细化 综合体系 解制
原文传递
论中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建立 被引量:30
14
作者 白雅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0-167,共8页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并且对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和解也未作规定,然而实践中和解普遍存在。行政诉讼和解存在的有力依据为:现代公共行政已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和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和解是不同... 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并且对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和解也未作规定,然而实践中和解普遍存在。行政诉讼和解存在的有力依据为:现代公共行政已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和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和解是不同于判决和撤诉的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与法治原则并不矛盾。它体现了当事人的主体性,并能够促使新的行政活动方式产生。在中国语境之下,未来《行政诉讼法》应建立和解而非调解制度才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和解 裁量权 判决 调解
下载PDF
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的离散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胡小荣 唐春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0-455,共6页
基于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并不一定是平稳弱变异高斯随机场这一事实,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并结合随机有限元中三种较常用的随机场离散方法对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的离散作了探讨。由于所提方法是通过对随机场作空间变异性分析来获得随机场的... 基于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并不一定是平稳弱变异高斯随机场这一事实,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并结合随机有限元中三种较常用的随机场离散方法对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的离散作了探讨。由于所提方法是通过对随机场作空间变异性分析来获得随机场的空间结构特征而不是假定随机场为平稳弱变异高斯随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参数 随机场 离散 地质统计学
下载PDF
论我国环境执法机制的完善——从规制俘获的视角 被引量:39
16
作者 余光辉 陈亮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99,共7页
规制俘获是被规制者对规制机构的一种支配和控制。由于规制机构所享有的宽泛的自由裁量权、被规制对象与规制受益人对规制过程参与的非对等性以及规制主体与被规制对象的利益结盟等原因,我国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规制俘获",... 规制俘获是被规制者对规制机构的一种支配和控制。由于规制机构所享有的宽泛的自由裁量权、被规制对象与规制受益人对规制过程参与的非对等性以及规制主体与被规制对象的利益结盟等原因,我国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规制俘获",其表现为环境执法不严。为破解这一迷局,必须规范自由裁量权、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在各环境单行法中引入环境公民诉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制俘获 自由裁量权 行政问责制 环境公民诉讼
原文传递
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斌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38,共17页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数据,建立和估计混合型模型,并以此作为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框架。然后在随机模拟的基础上,以社会福利为基准,计算和比较四种货币政策规则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计算与福利损失等价的通胀率变化,结果表明,最...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数据,建立和估计混合型模型,并以此作为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框架。然后在随机模拟的基础上,以社会福利为基准,计算和比较四种货币政策规则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计算与福利损失等价的通胀率变化,结果表明,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能够很好地近似完全承诺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其具备可行性,这为进一步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操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则 相机抉择 福利损失
原文传递
论量刑精确制导 被引量:33
18
作者 赵廷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106,共18页
我国《刑法》第5条既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量刑公正的一般标准,它要求量刑精确制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刑罚误差。实现量刑精确制导的根本出路是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依法构建量刑标尺,将法定刑空间划分为200个刻度... 我国《刑法》第5条既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量刑公正的一般标准,它要求量刑精确制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刑罚误差。实现量刑精确制导的根本出路是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依法构建量刑标尺,将法定刑空间划分为200个刻度,把其中各种刑罚折算或者虚拟为有期徒刑的月数,明确1个刻度所体现的不同性质刑罚的度量,用以计算刑罚的轻重程度;(2)在正确定罪并找准法定刑的前提下,理性评价犯罪人具有的量刑情节,将其所反映的社会危害程度和人身危险程度用一定数值(积分)表示,借以计算行为人罪责的大小程度;(3)将量刑情节的轻重积分与量刑空间的轻重刻度按"1∶1"的标准相对应,前者在相应量刑空间中的读数,便是量刑公正的最佳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责 量刑 量刑精确制导 法官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股东会决议效力的判断标准与判断原则 被引量:38
19
作者 赵心泽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股东会决议是多个股东的抽象意思表示,是公司意志与决策的载体,如果股东会决议程序上或实质上的瑕疵将直接影响决议的效力。对决议效力瑕疵的救济,既是维护股东权益又是保障公司健康运营的需要。我国《公司法》虽然规定了股东会决议瑕... 股东会决议是多个股东的抽象意思表示,是公司意志与决策的载体,如果股东会决议程序上或实质上的瑕疵将直接影响决议的效力。对决议效力瑕疵的救济,既是维护股东权益又是保障公司健康运营的需要。我国《公司法》虽然规定了股东会决议瑕疵诉讼制度,但对个别股东在股东会决议中的意思表示瑕疵,还须依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与原理对股东意思表示的效力进行认定,股东意思表示未生效将影响整个股东会决议的效力。此外,对决议效力的认定须在多项司法原则指引下进行个案裁量,平衡不同原则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会决议 效力瑕疵 判断标准 判断原则 个案裁量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能动性的开启及其规制——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榕 陈朝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6,共8页
在法律方法演进的过程中,司法能动性的开启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必然,并将逐步地成为法律方法的基础。司法能动性的特征与司法被动性的特征并存而且统一于整个民事诉讼过程,必将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法律文明的进程。司法能动性之核心在于... 在法律方法演进的过程中,司法能动性的开启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必然,并将逐步地成为法律方法的基础。司法能动性的特征与司法被动性的特征并存而且统一于整个民事诉讼过程,必将推动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法律文明的进程。司法能动性之核心在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度安排往往通过证据制度来体现。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从多角度肯定了法官在举证责任分配、证据的审查判断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彰显了司法的能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能动性 民事证据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