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 |
陈新仁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41
|
|
2
|
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
曹秀玲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8
|
|
3
|
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论纲 |
苏新宁
|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8
|
|
4
|
权力话语制约下的翻译活动 |
张瑜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36
|
|
5
|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 |
梁凯音
刘立华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4
|
|
6
|
论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认知建构——以习近平2017年瑞士两场演讲为例 |
汪少华
张薇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4
|
|
7
|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
艾四林
陈钿莹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28
|
|
8
|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构建 |
杨桦
任海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0
|
|
9
|
“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动句的构式特征 |
吴为善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1
|
|
10
|
学生话语权缺失的表征及原因探析 |
尹小敏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6
|
|
11
|
公共政策的话语建构:政策过程的后实证主义理论解释 |
张海柱
|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
2015 |
25
|
|
12
|
试论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 |
李大龙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4
|
|
13
|
跨越塔西佗陷阱: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官微话语权建构 |
温志强
李永俊
高静
|
《管理学刊》
CSSCI
|
2019 |
23
|
|
14
|
语言与国际关系:拓展政治分析的新视角 |
刘永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2
|
|
15
|
英汉对比研究的翻译学视角 |
李东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16
|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费尔克劳夫话语三维模式的考察 |
沈瑞林
张彦会
李昕钰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17
|
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历史过程及其当下建构 |
高玉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18
|
美国媒体建构下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基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分析 |
郑华
李婧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16 |
20
|
|
19
|
美国媒体中浙江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 |
周芬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6 |
20
|
|
20
|
建构翻译批评研究话语系统何以可能? |
傅敬民
张红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