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岩石裂纹扩展 被引量:62
1
作者 焦玉勇 张秀丽 +1 位作者 刘泉声 陈卫忠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2-691,共10页
提出一种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岩石裂纹扩展的方法。将计算区域自动剖分成三角形块体单元,块体边界分为真实的节理边界和虚拟节理边界。裂纹扩展沿虚拟节理进行,按照界面破裂准则进行裂纹扩展分析。该方法可以模拟裂纹萌生、扩展、... 提出一种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岩石裂纹扩展的方法。将计算区域自动剖分成三角形块体单元,块体边界分为真实的节理边界和虚拟节理边界。裂纹扩展沿虚拟节理进行,按照界面破裂准则进行裂纹扩展分析。该方法可以模拟裂纹萌生、扩展、贯通和岩体破碎全过程,适用于完整岩石、断续岩体乃至完全不连续岩体等任意情形。由于该方法基于离散颗粒数值模型,其计算过程不会遇到数学上的困难。根据所提算法,编制VC++程序模块,并计算几个算例。模拟结果与已有的物理、数值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表明所提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非连续变形分析 裂纹扩展 虚拟节理 验证
下载PDF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千将坪滑坡启动与滑坡全过程 被引量:55
2
作者 邬爱清 丁秀丽 +2 位作者 李会中 陈胜宏 石根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7-1303,共7页
2003年7月13日,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左岸的秭归县千将坪村发生巨型基岩滑坡。滑坡体总体积约2.04×107 m3。因千将坪滑坡位于三峡库区,且是在三峡水库首次蓄水至135 m水位后不到2周时间内发生的,其滑坡体地质特征以及成因机制受到社... 2003年7月13日,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左岸的秭归县千将坪村发生巨型基岩滑坡。滑坡体总体积约2.04×107 m3。因千将坪滑坡位于三峡库区,且是在三峡水库首次蓄水至135 m水位后不到2周时间内发生的,其滑坡体地质特征以及成因机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对千将坪滑坡特征、基本地质条件与力学参数进行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兼有真实时间模拟和非连续大变形问题分析于一体的优势,研究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数值模型反映滑坡启动的识别方法,并对该滑坡体的启动条件和滑坡全过程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千将坪滑坡启动的原因主要是降雨以及库水位上升使得滑坡体控制性滑面力学参数降低所致;滑坡类型为由上部变形错动引起的推移式滑坡;由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的滑坡最大滑移速度及上部最大滑动错距与实际情况具有可比性,由数值模拟得出的滑坡滑动持续时间约40 s。另外,提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其他滑坡机制研究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非连续变形分析 数值模拟 千将坪滑坡 滑坡启动 滑坡全过程 推移式滑坡
下载PDF
一般自由面上多面节理生成、节理块切割与关键块搜寻方法(英文) 被引量:58
3
作者 石根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61-2170,共10页
首先介绍传统的块体理论近来的发展、应用与局限。块体理论限于研究岩石开挖表面上的可移动块体。采用切割法找到所有组成岩体的任何块体,基于裂隙的平均长度与平均间距,引进产生三维裂隙多边形的统计方法。基于裂隙多边形,介绍切割三... 首先介绍传统的块体理论近来的发展、应用与局限。块体理论限于研究岩石开挖表面上的可移动块体。采用切割法找到所有组成岩体的任何块体,基于裂隙的平均长度与平均间距,引进产生三维裂隙多边形的统计方法。基于裂隙多边形,介绍切割三维块体的一般方法。给定一个移动方向,提出搜索关键块体的一般方法。岩体的边界可以是任何自然岩石边坡与人工开挖的任何岩体表面。该方法适用于统计产生的分组裂隙与人工输入的个体裂隙,所引进的方法属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的切割程序DC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块体理论 切割法 关键块体 非连续变形分析
下载PDF
DDA方法块体稳定性验证及其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4
作者 邬爱清 丁秀丽 +2 位作者 卢波 张奇华 石根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4-672,共9页
首先,介绍DDA方法中关于块体接触力的计算过程,提出计算沿潜在滑动面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沿折坡单块体滑动问题为实例,利用DDA方法分别计算仅考虑滑动面摩擦角?和同时考虑摩擦角?和黏聚力c条件下块体的运动稳定... 首先,介绍DDA方法中关于块体接触力的计算过程,提出计算沿潜在滑动面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沿折坡单块体滑动问题为实例,利用DDA方法分别计算仅考虑滑动面摩擦角?和同时考虑摩擦角?和黏聚力c条件下块体的运动稳定性和安全系数大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与验证;最后,针对乌江银盘水电工程右坝肩边坡开挖后因软弱断层控制引起的稳定性及处理措施选取问题,利用已有的极限平衡分析条块系统,将DDA方法应用于该边坡稳定性分析,对边坡的实际稳定状态及锚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DA方法在计算滑面上条块系统沿滑面稳定安全系数时,因其条块间接触力是建立在严格的力学平衡方程基础上,允许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并且勿需条块界面强度等比例调用的假定,其结果对反映实际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应该更具合理性。另外,DDA方法关于边坡锚固模拟计算,充分反映和验证了锚杆在边坡稳定性加固处理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dda 接触力 块体稳定性验证 安全系数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中DDA与有限元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国新 金峰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在原来的DDA基础上作了扩展 ,推导了水压、扬压力等荷载矩阵以及抗滑稳定局部、整体安全系数的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由本文给出的计算实例可以看出 ,经扩展的DDA法可以较高精度求出沿各可能滑裂面的安全系数 。
关键词 重力坝 抗滑稳定 dda 有限元
下载PDF
大采高多断层工作面综放诱发地表沉陷观测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建立 左建平 +2 位作者 孙凯 孟冰冰 林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6-1224,共9页
从现场监测出发,分析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获得王庄矿大采高工作面在高强度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通过打孔观察冒落带、裂隙带的分布规律,得到最大下沉高度。然后基于不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地表沉陷模型,模拟和分析多条断层... 从现场监测出发,分析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获得王庄矿大采高工作面在高强度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规律,通过打孔观察冒落带、裂隙带的分布规律,得到最大下沉高度。然后基于不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地表沉陷模型,模拟和分析多条断层对工作面综放开采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最大下沉高度。模拟最大沉陷值约为4.5 m,要小于实测值4.9 m,可能的原因是数值模型中只考虑该区4条较大的断层,而实际该区还有很多小的断层和小构造,并且实际地质情况远远比数值模型要复杂。最后比较相似条件下有无断层的地表沉陷规律,获得有无断层影响下的覆岩破断规律及移动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大采高 综放开采 断层 地表沉陷 不连续变形分析
下载PDF
强度折减DDA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黄盛铨 刘君 孔宪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799-2806,共8页
在自行研制的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实现自动强度折减法以模拟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针对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收敛标准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滑块在边坡上的稳定性,提出以边坡滑移位移与强度折减系数曲线的最大曲率所对应的折减系数为边坡... 在自行研制的非连续变形分析程序中实现自动强度折减法以模拟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针对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收敛标准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滑块在边坡上的稳定性,提出以边坡滑移位移与强度折减系数曲线的最大曲率所对应的折减系数为边坡安全系数的判别标准,该判别标准克服了"位移突变准则"不准确的缺点;并基于该判别标准,分析水库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并得到岩体边坡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变化的规律;最后对小湾某高边坡进行开挖模拟及开挖后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非连续变形分析 强度折减 有限元 稳定性 破坏标准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水库岩体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沈振中 大西有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7-122,128,共7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iscontinuousDeformationAnalysis,DDA)是基于运动学理论的块体系统分析方法,它严格遵循经典力学规则,以位移为未知函数,可在没有块体相互嵌入的加载条件下获得块体系统的大变形结果。本文基于这一方法,分析了岩体边坡... 非连续变形分析(DiscontinuousDeformationAnalysis,DDA)是基于运动学理论的块体系统分析方法,它严格遵循经典力学规则,以位移为未知函数,可在没有块体相互嵌入的加载条件下获得块体系统的大变形结果。本文基于这一方法,分析了岩体边坡的变形规律,提出了岩体边坡破坏时极限摩擦角的确定方法。利用安全系数的概念,考虑库水位骤降时的地下水渗透压力的作用,对水库边坡进行稳定分析,得到了多种水位变化条件下,岩体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稳定 极限摩擦角 安全系数 dda
下载PDF
地震条件下危岩崩塌运动特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小福 张迎宾 +4 位作者 赵兴权 余鹏程 邢昊 张珏 陈岩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3-592,共10页
危岩崩塌是一种常见且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而地震是导致危岩崩塌的主要因素之一。数值模拟是研究危岩崩塌的重要手段。以概念危岩为例,运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法研究了地震荷载对危岩体崩塌块体运动特性的影响。对无地震荷载和3种不... 危岩崩塌是一种常见且破坏性极大的地质灾害,而地震是导致危岩崩塌的主要因素之一。数值模拟是研究危岩崩塌的重要手段。以概念危岩为例,运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法研究了地震荷载对危岩体崩塌块体运动特性的影响。对无地震荷载和3种不同地震荷载输入方式的4种工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荷载对危岩崩塌破坏有促进作用,不同的地震荷载输入方式对崩塌块体的运动特性有着显著的差异。从算例来看,竖向地震动对崩塌块体运动距离的影响程度甚至比水平地震动对其的影响程度更大,这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不同,在今后的地震危岩崩塌防治措施设计中,应对竖向地震荷载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崩塌 地震荷载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运动距离 竖向地震动
下载PDF
1966年以来华北地区一系列七级大震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祖安 白武明 +4 位作者 林邦慧 王新华 许国凯 张瑞清 黄为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3-381,共9页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DDA +FEM)数值模拟 ,在华北地区各地块相互制约的块体系统环境中 ,地块边界断层上发生 196 6年邢台地震、196 9年渤海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等不同类型破裂模式大震的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给出...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DDA +FEM)数值模拟 ,在华北地区各地块相互制约的块体系统环境中 ,地块边界断层上发生 196 6年邢台地震、196 9年渤海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等不同类型破裂模式大震的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给出每个大震释放的主应力场 ,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 ,地震前后位移变化矢量图 ,发震断层滑移随时间变化以及走滑错距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 .这些结果与地震的震源机制 ,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得到的震源参数 ,宏观等震线 ,地表观测的水平位移矢量图基本一致 .其中 196 9年渤海地震正交破裂模式的结果与宏观等震线及小震分布图像更接近 .1976年唐山地震复杂震源模式与该震早期余震分布图像更相符 .表明用DDA +FE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能较好地模拟地震破裂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活动地块动力学假说 数值模拟 动力学过程 地震破裂过程
下载PDF
多次动压下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爱民 左建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应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和本工作面开采对上覆岩层及留设小煤柱的变形影响规律,再现了上覆岩层、留设煤柱及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获得了小煤柱巷道在多次动压影响下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随着开采... 应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和本工作面开采对上覆岩层及留设小煤柱的变形影响规律,再现了上覆岩层、留设煤柱及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获得了小煤柱巷道在多次动压影响下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随着开采的推进,工作面的上方会形成半椭圆形的应力场,由此可预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离层及关键层的形成.当下煤层开采通过邻近上煤层所留设煤柱对应位置时,留设煤柱所承受的载荷最大,在回采过程中可产生很大的应力释放,导致上覆岩层有大范围的离层,并由此引发地表大面积沉陷.此时要注意防范诸如冲击地压及地表沉陷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图7,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覆岩活动规律 变形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岩溶隧道突涌水机制及安全临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国民 张秀丽 杨华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0,共7页
我国西南山区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十分发育,隧道建设中经常遭遇突涌水事故。以楚大高速公路九顶山岩溶隧道为例,针对该岩溶隧道发生突涌水的断面(左幅ZK281+940),基于综合物探推测出的涌水体空间位置及规模形态,建立了概化计算模型,并采... 我国西南山区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十分发育,隧道建设中经常遭遇突涌水事故。以楚大高速公路九顶山岩溶隧道为例,针对该岩溶隧道发生突涌水的断面(左幅ZK281+940),基于综合物探推测出的涌水体空间位置及规模形态,建立了概化计算模型,并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高压岩溶水作用下隧道顶板破坏、发生突涌水事故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围岩破坏机制和突涌水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不同溶腔水头作用下隧道围岩的变形演化规律,得出导致隧道突涌水发生的安全临界水头,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溶腔水头与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高度相关,当溶腔水头超过安全临界水头时,该岩溶隧道将会发生突涌水事故,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隧道突涌水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突涌水 安全临界水头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下载PDF
裂隙岩质边坡渗流与非连续变形耦合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晓丽 林鹏 +1 位作者 韩国锋 何冠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裂隙岩体中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是岩质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离散裂隙网络(DFN)模型用于研究裂隙岩体渗流,具有概念简单、效率高、适用性强的优点,是研究裂隙岩体渗流问题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是专门针对裂... 裂隙岩体中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是岩质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离散裂隙网络(DFN)模型用于研究裂隙岩体渗流,具有概念简单、效率高、适用性强的优点,是研究裂隙岩体渗流问题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是专门针对裂隙岩体的非连续特性提出的一种变形场求解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地刻画工程岩体。将DFN模拟和DDA方法结合起来,提出基于DDA-DFN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给出考虑裂隙渗流情况下岩体块体系统的瞬时平衡方程,用于研究裂隙岩体变形对渗流的影响和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利用该耦合模型,对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后,地下水大幅度抬升,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加剧,导致边坡裂隙岩体中的关键部位发生大变形甚至破坏,进而触发边坡的进一步失稳。实例分析验证了这种方法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渗流–应力耦合 非连续变形 离散裂隙网络 边坡稳定分析
下载PD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omplementary theory 被引量:15
14
作者 ZHENG Hong1,2 & JIANG Wei2 1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Ministry of Education, Yichang 443002,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1,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2547-2554,共8页
The contact between blocks is treated by the open-close iter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which needs to introduce spurious springs between two blocks in contact and to assume the ... The contact between blocks is treated by the open-close iter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which needs to introduce spurious springs between two blocks in contact and to assume the normal stiffness and the tangential stiffness (the penalty factors). Unreasonable values of stiffness would result in numerical problems. To avoid the penalty factors and the open-close iteration,we reformulate the DDA as a mixed complementary problem (MiCP) and then choose the path Newton method (PNM) to solve the problem. Some examples including those originally designed by Shi are reanalyzed,which proves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contact problems open-close ITERATION complementary theory NON-SMOOTH an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有限变形理论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改进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亚楠 高峰 Man-chu Ronald YEUNG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60-2365,共6页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将研究对象离散为块体单元,属于离散介质计算方法的一种。原有的DDA计算理论建立在小变形、小转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时步的累加来模拟大变形、大转动,计算时会因此而产生误差,尤其是当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将研究对象离散为块体单元,属于离散介质计算方法的一种。原有的DDA计算理论建立在小变形、小转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时步的累加来模拟大变形、大转动,计算时会因此而产生误差,尤其是当块体发生大转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采用有限变形理论对现有的DDA程序进行改进,计算时根据有限变形几何场对每一时步的计算结果进行更新,并通过2个算例对改进后的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程序可以很好地处理大转动问题,消除转动所带来的误差,并且在处理小位移、小转动问题时仍然有效,拓宽了DDA的使用范围,可作为工程计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有限变形理论:转动误差
下载PDF
1997年玛尼地震对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DDA+FEM方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祖安 林邦慧 白武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22-1430,共9页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数值模拟1997年玛尼7.9级大震的发生过程,研究大震引起研究区各块体边界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的特征.(1)发震断层两侧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最大水平位错大约7m;(2)深部位错面上位错分布与用地震波资料震源反演的结果类似;(3)最大差应力变化等值线图与由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图像相似;(4)地表垂直位移表明地震断层面略向北逆冲.计算模拟得到了玛尼地震发生引起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各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表明玛尼大震的发生除了使其发震断层的两端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力进一步集中外,位于上地壳层上东昆仑断裂中段的2001年昆仑山8.1大震(H=11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2MPa,位于中地壳层上喀拉昆仑断裂带中的2008年改则6.9级地震(H=30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也增加约0.7MPa,可见这两个已接近破裂强度地段的失稳对发生大震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作者发展的三维DDA+FEM方法能有效地用于大震活动与各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尼大震 青藏川滇构造块体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公路隧道局部塌方洞段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亢 徐进 +1 位作者 吴赛钢 张爱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55-2960,共6页
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以现场地质调查和监测资料为基础,在结构面发育且可能发生大规模塌方的围岩洞段,根据现场实际统计的优势结构面产状,采用关键块体理论、非连续变形方法(DDA)首先确定围岩主要的失稳破坏模式,然后运用连续介质分析程... 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以现场地质调查和监测资料为基础,在结构面发育且可能发生大规模塌方的围岩洞段,根据现场实际统计的优势结构面产状,采用关键块体理论、非连续变形方法(DDA)首先确定围岩主要的失稳破坏模式,然后运用连续介质分析程序FLAC,在DDA方法确定的围岩实际变形破坏塌方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及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表明,围岩破坏的主要模式为受结构面控制的局部块体的失稳,工程开挖后围岩不会发生大变形,这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保证。采用非连续变形方法和连续介质计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隧道工程塌方稳定性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方法和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参考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非连续变形方法dda 连续介质分析方法 塌方 围岩稳定性 安全施工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确定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泽民 伍岳 +1 位作者 刘经南 崔天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利用近 1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的多个大规模高精度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资料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GPS站点的速度值。采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模型 ,以GPS观测得到的速度值为约束 ,拟合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它不仅客观地描... 利用近 1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的多个大规模高精度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资料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GPS站点的速度值。采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模型 ,以GPS观测得到的速度值为约束 ,拟合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它不仅客观地描述了地壳运动的刚性成分 ,也客观地描述了块体内部的变形 ,并且具有物理意义。该速度场模型较地质构造速度模型、离散点速度模型、刚体转动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 地壳运动速度场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非连续变形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建成 邓琴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存在块体的滑移、转动,及块体本身的折断。常规的离散元、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虽然擅长处理块体的滑移和转动,但不能模拟连续体本身的破坏。然而通过在DDA方法中引入虚拟节理和真实节理的概念(即DDARF方法),用真实... 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存在块体的滑移、转动,及块体本身的折断。常规的离散元、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虽然擅长处理块体的滑移和转动,但不能模拟连续体本身的破坏。然而通过在DDA方法中引入虚拟节理和真实节理的概念(即DDARF方法),用真实节理表征岩体中已经存在的天然节理、层面等,用起粘结作用的虚拟节理表征连续体。该方法可模拟连续体的变形及连续体的破坏。为此,首先对DDARF方法中的虚拟节理模型进行了着重的介绍。然后利用DDARF方法对龙滩边坡倾倒破坏的离心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倾块体的下部几乎没有明显的位移,而位于破坏面以上的部分产生明显的倾倒位移,导致在反倾块体的中部发生弯折破坏,形成贯通整个坡体的破坏面。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拟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DDARF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模拟破裂的非连续变形分析(ddaRF) 倾倒破坏 虚拟节理
下载PDF
三维不连续变形分析理论及其在岩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国新 李海枫 黄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16-2126,共11页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主要包括3个关键问题:块体系统的拓扑识别问题;单个块体(刚体或变形体)运动方程建立与求解;伴随着块体运动和变形,块体间的接触关系需要不断地判别和更新。针对这3个关键问题,从代数拓扑中单纯形及单纯复合形的概念出... 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主要包括3个关键问题:块体系统的拓扑识别问题;单个块体(刚体或变形体)运动方程建立与求解;伴随着块体运动和变形,块体间的接触关系需要不断地判别和更新。针对这3个关键问题,从代数拓扑中单纯形及单纯复合形的概念出发,依靠边界算子来生成三维空间块体的几何识别算法,采用Euler-Poincaré公式来确保块体搜索的准确性;利用单纯形积分来获得块体物理特征量的解析解;在一阶位移模式下,按照最小势能原理建立三维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总体平衡方程;针对岩体工程破坏特点,提出面-面接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度折减法来计算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由简单楔形体破坏算例可知,三维DDA能够解决由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假定条件带来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楔形体破坏的抗滑安全系数。通过工程边坡算例可知,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来研究岩体边坡稳定问题,既能深入理解岩质边坡的破坏机制,又能方便地确定临界滑动块体位置、体积、滑动方向以及相应支护方式等;同时,鉴于DDA方法能够精确地求解切向滑动力,结合强度折减法能够获得比较合理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非连续变形分析 块体识别 面-面接触 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