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Ⅲ)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华旭 唐于平 +1 位作者 龚祝南 闵知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12-1616,共5页
目的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 目的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methylellagic acid,Ⅱ)、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Ⅲ)、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Ⅳ)、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Ⅴ)、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Ⅵ);吡啶酮生物碱化合物1个,为蓖麻碱(ricinine,Ⅶ);香豆素化合物2个,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Ⅷ)、东莨菪苷(scopolin,Ⅸ);酚酸类化合物3个,为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Ⅹ)、阿魏酸(ferulic acid,Ⅺ)、原儿茶酸(vanillic acid,Ⅻ)。结论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鞣花酸类衍生物 香豆素 酚酸类
下载PDF
假奓包叶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棣 任璐 +3 位作者 窦芳 鲍和 赵桂兰 王军宪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这4个部位中的挥发油,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检测到9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8.85%;从茎皮中检测到11个挥发... 目的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这4个部位中的挥发油,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检测到9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8.85%;从茎皮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24%;从果壳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21%;从种子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76%。分别确定它们的相对含量,并比较其一致性。结论首次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 不同部位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假奓包叶根皮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彦民 田棣 +2 位作者 鲍和 赵桂兰 王军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95-1798,共4页
目的:对假奓包叶的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东莨菪内酯(Ⅱ)、胡萝卜苷(Ⅲ)... 目的:对假奓包叶的根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东莨菪内酯(Ⅱ)、胡萝卜苷(Ⅲ)、蓖麻碱(Ⅳ)、大黄酚(Ⅴ)、大黄素甲醚(Ⅵ)、蒲公英赛醇(Ⅶ)、芹菜素(Ⅷ)、木犀草素(Ⅸ)、没食子酸(Ⅹ)。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假奓包叶根皮部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假奓包叶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奓包叶属 假奓包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