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情境中理解信息素养——《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探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桂宾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适应充满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环境,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作为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与以前的文件不同,《框架》不再将信息素养限定为一套去情境化的技能,而... 为适应充满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环境,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作为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与以前的文件不同,《框架》不再将信息素养限定为一套去情境化的技能,而是采用概念性方法将信息、研究和学术方面的相关理念融为一体。文章以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以情境为分析视角,对《框架》的制定背景、哲学基础以及信息素养概念进行解析,并详细阐述《框架》是如何将信息素养及其实施置于情境中的。分析表明:关注情境已成为信息素养研究的必要条件,除了理解信息和信息素养行为外,《框架》强调更要解读它们所处的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情境 学科情境 话语社区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初探 被引量:20
2
作者 袁曦临 刘宇 叶继元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0,55,共7页
对现行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分类代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照国外主要的学科分类体系的设置情况,找出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 对现行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分类代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照国外主要的学科分类体系的设置情况,找出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阐明目前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标准亟待修正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分类 专业设置
下载PDF
学科语境视角下的学术英语研究
3
作者 石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学科语境由学科知识和学科文化构成,与学术语篇形成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科语境决定了学科成员建构学术语篇时的语言选择;另一方面,学术语篇起着建构学科语境的重要作用。学术英语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专门用途英语体裁理论、系统功能... 学科语境由学科知识和学科文化构成,与学术语篇形成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科语境决定了学科成员建构学术语篇时的语言选择;另一方面,学术语篇起着建构学科语境的重要作用。学术英语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专门用途英语体裁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库法、文本细读法、访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语境 学科知识属性 学科文化 学术英语 语篇分析
下载PDF
STEM教师信息素养的情境化分析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艳 和静宇 +1 位作者 徐唱 郑娅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77,共8页
该研究通过分析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并聚焦我国中小学STEM教师群体,借鉴信息素养研究范式的发展,探索STEM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层次要素。研究认为,STEM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分为两个维度(内涵情境要素、外延环境要素)、共六... 该研究通过分析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并聚焦我国中小学STEM教师群体,借鉴信息素养研究范式的发展,探索STEM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层次要素。研究认为,STEM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分为两个维度(内涵情境要素、外延环境要素)、共六个层面要素组成。内涵情境要素包括基本的普适情境、学科及跨学科的结构情境、课程/教学/评价的传递情境、物化/外宣的联结情境等四类情境信息素养;外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起制约作用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要素和所处的技术网络环境等两个层面。最后,研究为STEM教师的培养提出如下策略:通过培训大规模提升STEM教师普适信息素养;通过观摩与合作提升STEM教师情境化信息素养;通过亲身实践促进STEM教师信息素养要素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师 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 情境化信息素养 学科及跨学科情境 发展策略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民族学著作汉译脉络考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晶 马士奎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6,F0003,共8页
作为从西方传入的新兴学科,中国民族学诞生和发展的历程蕴含丰富的翻译史实和史料。本文从翻译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多重视角,以时间为脉络,将20世纪上半期的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分为肇始(1903-1927)、繁荣(1928-1937)和调整(1938-1949)... 作为从西方传入的新兴学科,中国民族学诞生和发展的历程蕴含丰富的翻译史实和史料。本文从翻译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多重视角,以时间为脉络,将20世纪上半期的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分为肇始(1903-1927)、繁荣(1928-1937)和调整(1938-1949)三个阶段进行考证和梳理,并结合相关译介背景,考察各个阶段的译著和译者,着重分析民族学著作汉译对中国民族学学科建构的影响,以及与各阶段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研究发现,翻译是地方性民族学知识转化为世界性知识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民族学的发轫期和发展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翻译史 民族学著作汉译 译介脉络
原文传递
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研究
6
作者 吉军 张辉 樊战亭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1-26,共6页
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中的模型共享与数据映射问题,提出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构建了融合主模型、语境模型和应用模型的多学科集成模型,研究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中基于特征的主模型构建方法和主模型、多学科仿真语境模型、... 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中的模型共享与数据映射问题,提出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构建了融合主模型、语境模型和应用模型的多学科集成模型,研究了多学科集成建模方法中基于特征的主模型构建方法和主模型、多学科仿真语境模型、多学科仿真应用语境之间的模型映射方法,实现了基于多学科集成模型的复杂机械产品协同设计与仿真,并通过整体叶盘多学科协同设计与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集成模型 主模型 语境模型 应用模型 整体叶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