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夏季雷电特征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郄秀书 张广庶 +5 位作者 孔祥贞 张义军 王怀斌 周筠珺 张彤 王素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6,共8页
介绍了2002年夏季在海拔2650m的青海东部地区所进行的雷电综合观测实验及初步研究结果。实验中采用了GPS同步的6个站闪电快、慢电场变化和平均电场的同步观测,配合1ms的高速摄像对该地的雷暴电荷结构、闪电放电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初步... 介绍了2002年夏季在海拔2650m的青海东部地区所进行的雷电综合观测实验及初步研究结果。实验中采用了GPS同步的6个站闪电快、慢电场变化和平均电场的同步观测,配合1ms的高速摄像对该地的雷暴电荷结构、闪电放电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东部的雷暴云当顶时,地面电场既可受云内的负电荷所控制,也可能受正电荷所控制,揭示了雷暴电荷结构的复杂性。同时,闪电特征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发生的地闪先导常以多分叉的形式慢速向地面行进,并在地面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地点;梯级先导的发展速度约为0.8~1.18×105m·s-1。同时在地闪发生之前和之后常有持续时间较长、闪道清晰的云内放电过程发生。高速摄像观测首次发现,在一次云内正电荷控制地面电场的雷暴条件下,云内放电过程呈现出双层结构特征。放电首先从上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正电荷之间的地方激发,然后上、下同时发展。在开始阶段只能看到向下的负流光通道,当上、下发展的通道分别到达负、正电荷区时,明亮的的主通道形成。之后放电在下部正电荷区以多分叉的形式水平扩展,下部的水平扩展停止后,主通道上部的放电开始水平扩展,是一种反极性的云内放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先导 云闪 放电通道
下载PDF
电火花放电通道中带电粒子运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伟 任延华 +1 位作者 任中根 方宗德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2-763,共2页
通过分析两极的能量分配与放电通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采用相同电极材料的单脉冲放电方法 ,对等离子体放电通道中电子和正离子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电通道中主要是电子在运动 。
关键词 脉宽 放电通道 等离子体 运动规律 电火花加工
下载PDF
电站日调节泄流对下游航运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21
3
作者 乐培九 王永成 《水道港口》 2004年第z1期52-58,共7页
根据电站日调节泄流特性和非恒定流运动特性,对其对下游航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日调节对航深影响距离的估算方法;通航保证率和设计流量的确定原则;航道整治原则和提高航电综合效益、减小航运损失的调度方法。
关键词 日调节 非恒定流 设计流量 通航保证率 航道整治
下载PDF
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材料蚀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景芝 王振龙 《电加工与模具》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从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能量分配、放电通道变化、通道热源以及电极材料蚀除4个方面,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综述。介绍了分子动力学、粒子模拟等新方法在电加工电极材料蚀除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电... 从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能量分配、放电通道变化、通道热源以及电极材料蚀除4个方面,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综述。介绍了分子动力学、粒子模拟等新方法在电加工电极材料蚀除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电加工过程中电极材料蚀除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能量分配 放电通道 电极材料蚀除
下载PDF
基于VHF辐射源短基线定位系统对闪电放电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曹冬杰 郄秀书 +2 位作者 段树 宣越建 王东方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0-522,共13页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短基线定位系统2009年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观测资料,对正、负地闪和云闪放电过程中的VHF辐射源进行了定位研究.根据闪电VHF辐射源的二维位置(方位角和仰角)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合同步观测的快、慢电场变化资料分析发现...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短基线定位系统2009年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观测资料,对正、负地闪和云闪放电过程中的VHF辐射源进行了定位研究.根据闪电VHF辐射源的二维位置(方位角和仰角)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合同步观测的快、慢电场变化资料分析发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地闪预击穿过程在云中的放电通道呈双层结构,预击穿过程结束阶段的云内放电表现为反冲流光,预击穿过程的平均速度在10~4m/s量级.预击穿过程为梯级先导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梯级先导从预击穿起始位置开始并向下发展,产生较强的辐射,平均速度在10~5m/s量级.K过程主要是流光沿之前已电离通道的传输.正、负地闪回击阶段前后的放电特征有明显不同,正地闪回击之后,连续电流期间的较长时间的云内放电产生较强的VHF辐射.对闪电在125—200 MHz频段范围的VHF辐射频谱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辐射能量呈现出幅值随频率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在通带范围上基本遵循f^(-2.9)的衰减率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VHF辐射源 放电通道 时间差定位 短基线
原文传递
从雷击的选择性谈雷电防御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光 张九营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202-204,共3页
通过对雷击选择性的探讨,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更好地防御雷电。
关键词 雷击的选择性 雷电 尖端放电 放电通道 电场强度 防御
下载PDF
放电通道的微观模拟及其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景芝 王振龙 《电加工与模具》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电火花加工机理研究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放电通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特性、电磁特性及振荡性的研究是电火花加工机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粒子模拟方法,对电火花加工放电通道中等离子体柱的形... 电火花加工机理研究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放电通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特性、电磁特性及振荡性的研究是电火花加工机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粒子模拟方法,对电火花加工放电通道中等离子体柱的形状及放电通道的电流、电磁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结果发现当放电通道达到平衡状态时,放电通道的负极为喇叭口形,中部为腰鼓形。最后分析了造成放电通道振荡的原因以及对放电加工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放电通道 振荡
下载PDF
复式河槽流量计算方法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克君 曹叔尤 +1 位作者 刘兴年 张之湘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8,574,共7页
复式河槽在洪水漫滩后,直接运用曼宁方程计算过流能力将带来很大误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复式河槽流量计算的各种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分别计算整个复式断面的流量和滩槽流量分配,并与英国科学工程研究协会洪水水槽设施(SERC-FCF)的大量的... 复式河槽在洪水漫滩后,直接运用曼宁方程计算过流能力将带来很大误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复式河槽流量计算的各种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分别计算整个复式断面的流量和滩槽流量分配,并与英国科学工程研究协会洪水水槽设施(SERC-FCF)的大量的系列水槽实验成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计算流量时,断面垂直分割法、单一河槽法和等速剖分法误差都很大;而其它方法精度都比较高。运用流量计算精度比较高的方法同时计算流量分配发现:对某一具体断面形态而言,很难准确说哪种方法的精度最高。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建议在计算天然复式河槽过流能力时,采用河槽协同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河槽 过流能力 计算方法比较 滩槽流量分配
下载PDF
高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叶道涡工况下转轮的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阮辉 廖伟丽 +2 位作者 宫海鹏 赵亚萍 罗兴锜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1,共7页
为了探讨叶道涡对混流式转轮叶片的作用机理,以某高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选取出现严重叶道涡的小流量工况点开展转轮的瞬态动应力数值模拟。首先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了全流道定常和非定常流动计算,得... 为了探讨叶道涡对混流式转轮叶片的作用机理,以某高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选取出现严重叶道涡的小流量工况点开展转轮的瞬态动应力数值模拟。首先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了全流道定常和非定常流动计算,得出了转轮内部叶道涡的形态及分布,与实际观测现象非常吻合;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轮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得了转轮在水中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最后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转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危险部位的动应力的频率为转轮频率的倍频,分布于转轮叶片出口靠近上冠处的局部叶道涡对转轮的作用强度最大,导致叶片出口与上冠连接处的最大动应力值高于一般水轮机转轮的许用应力值,引起转轮该位置发生破坏甚至产生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小流量工况 叶道涡 瞬态动应力分析
原文传递
河床枯萎的临界阈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东 曹文洪 胡春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8,35,共8页
本文首先从河流地貌临界学说的观点出发 ,解释了河床枯萎的概念 .然后 ,以黄河下游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为例 ,阐释了河床枯萎的机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小水大灾”效应 ,研究了造床流量、河相关系在新的水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枯萎造床... 本文首先从河流地貌临界学说的观点出发 ,解释了河床枯萎的概念 .然后 ,以黄河下游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为例 ,阐释了河床枯萎的机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小水大灾”效应 ,研究了造床流量、河相关系在新的水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枯萎造床流量的概念 .最后 ,运用河道水沙数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临界 河床枯萎 河床流量 河相关系 数学模型 临界阈
下载PDF
黄河口尾闾段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卓媛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万占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为全面描述黄河口尾闾段的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采用河段平均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尾闾段(利津—西河口)1990—2016年汛后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特征参数,分析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累积河床冲淤量... 为全面描述黄河口尾闾段的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采用河段平均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尾闾段(利津—西河口)1990—2016年汛后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特征参数,分析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累积河床冲淤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黄河尾闾段的河床形态调整过程较为复杂,河相系数在1990—2003年呈振荡式升高,2003年以后持续减小,说明断面形态朝窄深方向发展;平滩流量变化与河段冲淤过程密切相关,淤积时平滩流量减小,反之则增大;建立这些河段平滩特征参数与利津站前4年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幂函数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8,说明黄河口尾闾段河床形态调整及过流能力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利津站水沙条件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条件 河床调整 河段尺度 平滩河槽形态 平滩流量 尾闾段 黄河口
下载PDF
空气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内的气体运动特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晓鹏 董曼玲 +2 位作者 邓虎威 赵贤根 何俊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667-2674,共8页
空气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内气体的运动关系着间隙绝缘强度的恢复,而绝缘强度的恢复程度对输电线路因间隙放电而跳闸后的重合闸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采用高速纹影技术,获得棒-板空气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演化过程的纹影图像,并基... 空气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内气体的运动关系着间隙绝缘强度的恢复,而绝缘强度的恢复程度对输电线路因间隙放电而跳闸后的重合闸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采用高速纹影技术,获得棒-板空气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演化过程的纹影图像,并基于光流法获得了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内气体速度场的时空分布。观测结果表明:间隙击穿后放电通道内气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以“双指数”方式衰减;放电通道在边缘处的射流发展成为湍流的概率较小,同时,射流的发展使放电通道先呈现“由弯变直”的趋势,而后逐渐变得不规则;间隙击穿后的初期,靠近棒电极的放电通道内气体的运动方向呈现相反的趋势,这有助于棒电极附近的放电通道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间隙击穿 放电通道 纹影技术 光流法 速度场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优良河势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严以新 高进 +2 位作者 诸裕良 茅丽华 郑金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2,共5页
长江口南港北槽具有稳定的分流比和相对较小的分沙比 .其优良河势的机制在于 ,北槽与南港主槽衔接顺直 ,利于水流下泄 ;南。
关键词 分流比 分沙比 水动力 输沙 北槽 长江口
下载PDF
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判别指标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文艺 苏运启 李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表征因子、影响因素和判别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可以用输沙指标、平滩流量、水位涨率、滩地分流比和洪水传播时间等...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黄河下游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表征因子、影响因素和判别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可以用输沙指标、平滩流量、水位涨率、滩地分流比和洪水传播时间等因子表征;河槽宽度、潍槽阻力、比降、河势等对排洪功能影响较大,流量、含沙量、泥沙组成和断面形态等对输沙功能影响较大。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基本功能的主要判别指标为:黄河下游河槽平滩流量4000—5000m^3/s,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主河槽宽度以1000—1200m为宜,断面河相系数应在16mm/m左右,平滩流量下高村断面每增加1000m^3/s流量的水位涨幅不大于0.35m,高村断面滩地分流比不大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流量 断面形态 排洪输沙功能 判别指标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水中大电流脉冲放电电弧通道发展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毅 赵勇 +2 位作者 任益佳 林福昌 李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525-3534,共10页
针对基于Braginskii阻抗模型求解电弧通道注入能量时,与实验设置相关的放电系数求解过程复杂,且结果难以准确地反映电弧通道发展特性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电弧通道电压、电流的水中大电流脉冲放电电弧通道发展过程分析方法。采用“活塞... 针对基于Braginskii阻抗模型求解电弧通道注入能量时,与实验设置相关的放电系数求解过程复杂,且结果难以准确地反映电弧通道发展特性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电弧通道电压、电流的水中大电流脉冲放电电弧通道发展过程分析方法。采用“活塞”模型阐述通道快速膨胀过程及激波产生机理,提出基于电弧通道电压、电流实测数据剥离电感分量计算注入通道能量的方法,借助能量平衡方程对通道发展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与基于传统Braginskii阻抗模型的求解结果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电弧通道的加速膨胀特性,为深入探究电弧通道的发展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放电 脉冲大电流 电弧通道 能量平衡方程 阻抗模型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晓鹏 赵贤根 +2 位作者 刘磊 汪显康 何俊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0-387,共8页
输电线路因过电压引起间隙放电而跳闸后,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对重合闸时间的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在长空气间隙施加不同冲击电压,基于高速纹影技术,观测间隙耐受和间隙击穿时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间隙耐受时,... 输电线路因过电压引起间隙放电而跳闸后,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对重合闸时间的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在长空气间隙施加不同冲击电压,基于高速纹影技术,观测间隙耐受和间隙击穿时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间隙耐受时,靠近电极的放电通道消散较快,并且形态类似“蘑菇云”,而远离电极的放电通道仅做径向扩张;间隙击穿时,通道演化形态类似“毛毛虫”,而且在放电通道弯曲处和分叉处,中心发光区域存在“瓶颈”现象。统计表明,间隙耐受时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时间为5~25ms,且随着注入能量的增大,绝缘恢复时间呈对数增大;间隙击穿且自然风速约为2m/s时,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正极性操作电压、负极性操作电压作用下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时间分别为46.1~243.9ms、6.97~107.74ms和8.09~153.6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通道 绝缘恢复 形态演化 纹影技术
下载PDF
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淤积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焕芳 宗全利 +1 位作者 刘贞姬 李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40,共6页
渠道淤积是影响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以新疆巴音沟河安集海一库引水副渠的淤积计算为例,根据泥沙起动速度与水流速度,推移质输沙率与水流挟沙力等理论计算结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的淤积成因。理... 渠道淤积是影响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以新疆巴音沟河安集海一库引水副渠的淤积计算为例,根据泥沙起动速度与水流速度,推移质输沙率与水流挟沙力等理论计算结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灌区高含沙输水渠道的淤积成因。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为了防止高含沙输水渠道的淤积,在渠道设计中不能只考虑水流速度大于起动速度;对于底坡沿程分段变化的高含沙输水渠道,设计应按最小坡度渠段校核其输沙能力,以保证渠道全程不发生淤积。为验证上述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开展了原型观测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渠道淤积理论计算过程是合理和可靠的,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管理单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起动流速 输沙率 挟沙力 渠道淤积
下载PDF
淮河蚌埠以下河道疏浚对降低洪水位的可行性及长效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庆超 韩其为 关见朝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目前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仍然严重,为了减轻灾害损失,迫切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疏浚虽然是一种常用河道治理措施,可以理顺河势,降低洪水位,但是由于担心疏浚后回淤,效果不能维持,一直没有作为主要措施在淮河治理中使用。为此,首先... 目前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仍然严重,为了减轻灾害损失,迫切需要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疏浚虽然是一种常用河道治理措施,可以理顺河势,降低洪水位,但是由于担心疏浚后回淤,效果不能维持,一直没有作为主要措施在淮河治理中使用。为此,首先从研究淮河中游河道演变规律出发,量化第二造床流量,揭示第二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关系的机理,探寻淮河治理的新方法,为采用河道大规模疏浚来降低洪水位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采用非均匀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就上段疏浚、下段疏浚以及全河段疏浚对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的效果以及长期维持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距离河道疏浚不仅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干流河道的洪水位,而且不会发生明显回淤,疏浚效果可以长期保留,为淮河的洪涝灾害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造床流量 平滩流量 河道疏浚 洪水位 淮河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忱 李从江 +3 位作者 杨兴国 范刚 李海波 周家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53,共11页
中国是堰塞湖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堰塞湖对上游淹没区和下游溃决演进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深入掌握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可为应急泄流道的设计和下游应急避险措施的制定等提供重要科技依据。以2018年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 中国是堰塞湖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堰塞湖对上游淹没区和下游溃决演进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深入掌握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可为应急泄流道的设计和下游应急避险措施的制定等提供重要科技依据。以2018年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手段对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堰塞坝冲刷溃决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过流孕育阶段、溯源侵蚀阶段、溃决发展阶段及河床再平衡阶段,其中:当溯源冲刷的陡坎追溯到上游坡顶,泄流槽进口断面在侵蚀作用下突然拓宽,泄流槽将连通形成底坡i>0的斜坡道,进而导致水流流速和流量突然增大,堰塞坝进入溃决快速发展的阶段。试验进一步探究了泄流槽开挖位置、开挖深度和宽度对溃决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泄流槽开挖宽度不变,深度增大时,洪峰流量降低、峰现时间延迟,溃决流量过程线更为平坦;当泄流槽开挖深度不变,宽度增大时,峰现时间延迟。最后,对泄流槽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泄流槽位置宜布置在坝顶高程最低的垭口,以减小洪峰流量,缩短溃决历时;开挖泄流槽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泄流槽深度,最大限度地降低溃决时的堰塞湖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湖 物理模型试验 冲刷溃决 溃决流量 泄流槽
下载PDF
大气压介质阻挡微放电通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芝涛 张志鹏 俞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0-2887,共8页
为了分析放电过程中微流注之间、微辉光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配有微距镜头的CCD高速相机,对1mm间隙的针-板介质阻挡放电中的放电影像进行了采集。对放电影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为单针-板DBD结构时,由于介质表面沉积电荷的影响,产生反向电... 为了分析放电过程中微流注之间、微辉光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配有微距镜头的CCD高速相机,对1mm间隙的针-板介质阻挡放电中的放电影像进行了采集。对放电影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为单针-板DBD结构时,由于介质表面沉积电荷的影响,产生反向电场,微流注放电通道围绕沉积电荷高速游动,肉眼观察时则呈现出具有一个圆形底盘的锥形的放电形态。当为双针-板DBD结构时,两放电通道表现为相互排斥作用。当为三针-板DBD结构时,中间的微流注发光很弱,两侧的微流注仍然出现分别向左右弯曲或者偏移的现象,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微流注 微辉光放电 放电相互作用 沉积电荷 放电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