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难的仪式意义与历史记忆 被引量:44
1
作者 范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28-39,共12页
灾难的仪式化建构是权力和其他政治势力为其合法性立言和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手段。所以,灾难发生的地点以及灾难发生之前与之后的时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场域,它不仅为各种政治与非政治势力与组织提供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的话语空间,而且还可... 灾难的仪式化建构是权力和其他政治势力为其合法性立言和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手段。所以,灾难发生的地点以及灾难发生之前与之后的时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场域,它不仅为各种政治与非政治势力与组织提供特定的社会与政治的话语空间,而且还可以成为政治资源为不同势力所利用。在这个空间里,权力与传媒之间的共谋将直接对日后有关灾难的记忆产生影响。呈现在这种共谋语境中的历史记忆,难以全面、如实地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瞬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 权力 仪式 宗教 群集 历史记忆
下载PDF
灾害文化的中日比较——以地震灾害记忆空间构建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晓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5,共9页
灾害文化,是灾害多发地地域共同体所保有的文化意义上的安全保障策略,它在灾害的前兆、受灾、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中,对地域共同体、住民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措施产生作用和影响。和其他文化一样,灾害文化是由地域共同体共有的价值、规范、信... 灾害文化,是灾害多发地地域共同体所保有的文化意义上的安全保障策略,它在灾害的前兆、受灾、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中,对地域共同体、住民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措施产生作用和影响。和其他文化一样,灾害文化是由地域共同体共有的价值、规范、信念、知识、技术、传承等诸要素所构成的,本文比较中日两国在建构地震灾害记忆空间过程中的差异,分析了各自灾害记忆的特点,揭示了其内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文化 地震灾害 记忆空间 中日比较
下载PDF
两种多维动态规划算法在梯级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平 王丽萍 +2 位作者 蒋志强 纪昌明 张验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7-1335,共9页
针对目前大多数改进动态规划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时的非全局收敛问题,给出了状态组合遍历和多层嵌套两种多维动态规划算法的求解模式,并从程序复杂度、内存占用以及运行时间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 针对目前大多数改进动态规划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时的非全局收敛问题,给出了状态组合遍历和多层嵌套两种多维动态规划算法的求解模式,并从程序复杂度、内存占用以及运行时间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李仙江流域三库梯级系统为研究背景进行实例计算,得出嵌套结构多维动态规划算法在程序复杂度和内存占用量方面要优于组合遍历多维动态规划算法,但在运行时间方面有所不足的结论。为提高嵌套结构多维动态规划算法的计算效率,将其与并行计算相结合,实例计算表明,并行计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运行时间长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多维动态规划 维数灾 运行时间 内存占用 李仙江流域
原文传递
社区为本: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及其本土实践——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文军 吴越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非常态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何以可能?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每年受到灾害影响的人数超过2亿。预计到21世纪中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将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总和[1],如何降低灾害的破坏性影响,已成为人类... 一、问题的提出:非常态情境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何以可能?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每年受到灾害影响的人数超过2亿。预计到21世纪中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将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总和[1],如何降低灾害的破坏性影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迫切议题。社会工作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帮助受到灾害影响的人们处理灾害带来的社会性后果,尤其是在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被动性、消耗性和单一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社会学 跨学科 社会工作 记忆
下载PDF
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神话与文化记忆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永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神话是社会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神话记忆不是遥远的产物,而是与当下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灾害神话就是研究隐藏在神话后面的"史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有很多与灾害有关,如洪水... 神话是社会和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学家来说,神话记忆不是遥远的产物,而是与当下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灾害神话就是研究隐藏在神话后面的"史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有很多与灾害有关,如洪水神话、干旱神话、风雨雷电神话、火神话等,它们通过口传和民族文字的方式得以传承,具有防灾减灾的价值。灾害神话揭示了跨文化对灾害认知的异同,反映出灾害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演进方式。灾害神话是确立一种因果关系的认知模式,它以传统知识、历史和文化记忆、宇宙观为基础,形成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场景 神话传说 文化记忆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数字“瘟疫年纪事”:连接性见证与灾难马拉松的公共记忆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婕 李红涛 刘于思 《国际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31,共26页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马拉松”,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个体的亲身经验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多声部的疫情叙事,蕴含着巨大的公共记忆潜能。从数字记忆和见证书写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借助“连接性见证”的概念,...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马拉松”,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个体的亲身经验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多声部的疫情叙事,蕴含着巨大的公共记忆潜能。从数字记忆和见证书写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借助“连接性见证”的概念,通过对豆瓣话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记忆”的分析,揭示个体如何见证、书写疫情,个体经验如何相互勾连,生成公共记忆。研究发现,身处疫情中心和世界各地的个体在豆瓣平台上展开多模态的记忆实践,接力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瘟疫书写。经由个体和社区层面的连接机制,这些书写转化为平台化的公共记忆。数字“瘟疫年纪事”构造出一份兼具韧性和脆弱性的新冠档案,也激发出以个体为单位、以连接为机制的弥漫性的数字记忆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灾难马拉松 连接性见证 公共记忆 记忆伦理
原文传递
迈向理解:灾难记忆的力量与档案部门的责任 被引量:8
7
作者 丁华东 张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作为人类的灰色记忆,灾难记忆体现为创伤性与修复性、断裂性与连续性、脆弱性与再生性等的统一,具有群体认同、奋发行动、批判反思、理解和解力量,其所面临的记忆“危机”尤其令人堪忧。作为对遗忘的抗拒,灾难记忆的纪念以史料、文学、... 作为人类的灰色记忆,灾难记忆体现为创伤性与修复性、断裂性与连续性、脆弱性与再生性等的统一,具有群体认同、奋发行动、批判反思、理解和解力量,其所面临的记忆“危机”尤其令人堪忧。作为对遗忘的抗拒,灾难记忆的纪念以史料、文学、空间、仪式等为“记忆之场”,实现公共记忆到共享记忆的转化。“理解”成为达成灾难记忆活化、传承、建构的重要路径与旨归。由此原点出发,档案部门需承担相应的灾难记忆再生产责任,包括记录责任以构筑理解之基、叙事责任以贯通理解之途、共享责任以达成理解之旨、伦理责任以厘定理解之界,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记忆 创伤记忆 档案记忆 社会责任
下载PDF
灾害文化记忆的建构:路径、逻辑及社会效应——以海原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雷天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灾害文化记忆以象征性客体为载体,是人类灾害记忆的"外在维度",往往能折射出国家权力、地域社会文化传统间的交互关系。海原地震灾害文化记忆建构主体分别为宗教人士、地方精英和地方政府,宗教人士与地方精英分别以宗教逻辑... 灾害文化记忆以象征性客体为载体,是人类灾害记忆的"外在维度",往往能折射出国家权力、地域社会文化传统间的交互关系。海原地震灾害文化记忆建构主体分别为宗教人士、地方精英和地方政府,宗教人士与地方精英分别以宗教逻辑和地方自觉逻辑对灾害进行建构,影响范围较小;而地方政府意欲采用"去人格化"和"景观化"的灾害文化记忆建构逻辑来推动地方发展,并据此对另两类文化记忆进行取舍、整合和"调整"。随着时间推移,地方政府面临目标设置失效的挑战,其主导的文化记忆之建构主体、面向、形式均脱离民间语境和日常生活,更未能为地方社会提供身份认同,灾害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未被发掘,体现着当代中国灾害记忆建构的一类矛盾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文化记忆 海原地震
下载PDF
灾害记忆何以传承——以一个村落地方神的变迁史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沈燕 王晓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2,共7页
灾害记忆传承在什么意义上是成立的。虽然大的自然灾害确实有留下诸如博物馆、遗址这样有形、可见的"记忆之场",但这些多是国家权力介入之后的结果,而更为重要的灾害记忆的传承主体,他们是如何传承、又选择性地传承了什么给后... 灾害记忆传承在什么意义上是成立的。虽然大的自然灾害确实有留下诸如博物馆、遗址这样有形、可见的"记忆之场",但这些多是国家权力介入之后的结果,而更为重要的灾害记忆的传承主体,他们是如何传承、又选择性地传承了什么给后代,其深层的文化记忆又是什么。围绕村落的灾害记忆传承装置地方神,从缘起于水灾的总管神、到风灾的因果论再到疾病的"运道"说,这些灵验故事的背后事实上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天道"信仰。以此信仰为框架建构起来的以地方神为记忆表象的传承装置,除了解释灾因外,还具有道德维系和情感慰藉的功能,已然是一个传承机制。这也有助于对当下其他正在风化的公共灾害记忆传承装置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记忆 灵验 文化记忆 “天道”信仰
下载PDF
灾难记忆的媒介建构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大众媒介成为我们认知灾难记忆的重要媒介之一,媒介对灾难记忆的建构话题也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介生产出来的记忆文本,在主题上以自然灾害记忆与战争记忆的建构居多,在建构手法上着... 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大众媒介成为我们认知灾难记忆的重要媒介之一,媒介对灾难记忆的建构话题也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介生产出来的记忆文本,在主题上以自然灾害记忆与战争记忆的建构居多,在建构手法上着重于灾难记忆的再现与重塑,在研究走向上侧重于灾难记忆的数字化,而整体研究则呈现出重文本轻效果、突出个案研究轻宏观关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记忆 大众媒介 记忆元素 数字化记忆
下载PDF
灾难记忆与新冠疫情纪念空间构建理路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波 黄晶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2,共7页
新冠疫情留下了深刻的集体记忆。抗击疫情的事件、人物、器具、场所、文献等,形成了特定的灾难记忆与文化空间,值得保存、纪念、展示和反思。灾难记忆可通过空间形式来存储和再现,并对记忆进行提炼和延伸,形成特定的灾难型纪念空间,诸... 新冠疫情留下了深刻的集体记忆。抗击疫情的事件、人物、器具、场所、文献等,形成了特定的灾难记忆与文化空间,值得保存、纪念、展示和反思。灾难记忆可通过空间形式来存储和再现,并对记忆进行提炼和延伸,形成特定的灾难型纪念空间,诸如用博物馆再现抗疫篇章、用文化空间再造抗疫地标、用文化符号致敬抗疫英雄、用名录表达对逝者的敬重等。建设系列文化纪念物,有创意地纪念新冠疫情这一历史性灾难,是文化遗产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民族精神浴火重生的时代机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灾难记忆 记忆再现 文化符号 灾难型纪念空间
原文传递
魏晋霖雨灾害的诗赋叙事与文学关怀
12
作者 张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魏晋时期霖雨灾害的文学书写集中体现在诗歌、辞赋作品中,自建安末年以来逐渐形成霖雨灾害同题共作的创作倾向。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书写霖雨灾害事件,不仅与正史所载相合,而且可补正史之不足。诗赋叙事中的作家“在场”源于作者对霖雨灾... 魏晋时期霖雨灾害的文学书写集中体现在诗歌、辞赋作品中,自建安末年以来逐渐形成霖雨灾害同题共作的创作倾向。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书写霖雨灾害事件,不仅与正史所载相合,而且可补正史之不足。诗赋叙事中的作家“在场”源于作者对霖雨灾害事件的切身感受,诗、赋文本中的具体霖雨物象又表现出惊奇恐怖的叙事特征,最终由个体经验形成集体灾害记忆。作者在书写霖雨灾害的同时,表现出对受灾社会的深切同情,对灾害现场中自我与他人生命状态的关怀及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雨愁霖 惊奇恐怖 灾害文学 记忆 文学关怀
下载PDF
灾害民俗学视野下苗族民间叙事的三重灾害母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佩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苗族民间叙事中最常见的三类灾害是水灾、旱灾、火灾,由此形成其民间叙事中的三大灾害母题及相关母题链。灾害母题蕴含着民众重要的文化信息,其所具有的传续功能,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灾害记忆传承的重要驱动,并通过口头、仪式和物象三重... 苗族民间叙事中最常见的三类灾害是水灾、旱灾、火灾,由此形成其民间叙事中的三大灾害母题及相关母题链。灾害母题蕴含着民众重要的文化信息,其所具有的传续功能,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灾害记忆传承的重要驱动,并通过口头、仪式和物象三重叙事得以活态传承,这三重叙事相互依存共同构建出灾害母题的外部记忆之场。同时,苗族民间叙事中灾害母题所体现的灾害民俗知识,对苗族民众乃至人类的生产生活、防灾减灾、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民间叙事 灾害母题 灾害叙事 灾害记忆 灾害民俗知识
下载PDF
论灾难记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作用
14
作者 张鹏 王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4-60,共7页
灾难记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增强灾难记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而弱化灾难记忆则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灾难记忆由于受到灾难叙事失真、灾难怨恨及记忆时空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弱化,导致思想政治教... 灾难记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增强灾难记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而弱化灾难记忆则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灾难记忆由于受到灾难叙事失真、灾难怨恨及记忆时空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弱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结果之间的差距,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此,应当建构灾难记忆,形成强灾难记忆,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记忆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记忆建构
下载PDF
灾害类博物馆的叙事图式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萍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灾害类博物馆是构建灾害记忆、让灾害记忆盘桓于公共领域而不被忘却的重要媒介之一。灾害类博物馆在构建灾害记忆时有四种常用的叙事图式:"英雄主义"式的国家认同叙事图式、"为了不被忘却"的地方创伤叙事图式、&qu... 灾害类博物馆是构建灾害记忆、让灾害记忆盘桓于公共领域而不被忘却的重要媒介之一。灾害类博物馆在构建灾害记忆时有四种常用的叙事图式:"英雄主义"式的国家认同叙事图式、"为了不被忘却"的地方创伤叙事图式、"科学主义"式的科普叙事图式和"人性与生命"的伦理叙事图式。尽管不同的叙事图式使博物馆构建的灾害记忆在面貌与内涵呈现上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将灾害记忆从经验性事实转换成为意义化叙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类博物馆 叙事图式 灾害记忆 记忆构建
原文传递
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灾害记忆——基于北运河精怪传说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卫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5,F0002,F0003,共7页
灾害事件经常对人类生命、物质财产或精神造成重大伤害,民间传说承载着民间社会的灾害记忆。传说中对灾难的阐释与处置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与思维模式。北运河精怪传说把自然灾害归之于外部偶然因素积极应对,以建构神圣化空间... 灾害事件经常对人类生命、物质财产或精神造成重大伤害,民间传说承载着民间社会的灾害记忆。传说中对灾难的阐释与处置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与思维模式。北运河精怪传说把自然灾害归之于外部偶然因素积极应对,以建构神圣化空间或直接较量的方式消除灾难,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对灾害的独特理解和丰富想象力,表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乐观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记忆 精怪传说 北运河
下载PDF
汉末“大疫”与建安文学疾疫书写及魏晋文学走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钧期 桑东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东汉末年特别是建安年间"大疫"频发,建安文学对疾疫惨烈状况的勇敢直面和在场书写,形成了关于建安"大疫"的灾难记忆。同时,"大疫"也给建安文学打上了悲凉、伤感的烙印,催生了大量有关悼亡、悼夭主题的作... 东汉末年特别是建安年间"大疫"频发,建安文学对疾疫惨烈状况的勇敢直面和在场书写,形成了关于建安"大疫"的灾难记忆。同时,"大疫"也给建安文学打上了悲凉、伤感的烙印,催生了大量有关悼亡、悼夭主题的作品。建安"大疫"不仅深刻影响了建安文学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两汉至魏晋时期的文学走向,推动了中国文学由两汉时期的家国天下、宏大叙事向自我觉醒、个体生命感悟的转向,激发了魏晋文学走向理论的成熟、题材的多元、体裁的多样,迎来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疫 文学书写 建安文学 灾难记忆
下载PDF
信息空间理论视域下LAM参与灾难记忆再生产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彤阳 顾婷婷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99,共9页
灾难记忆在给人类带来消极体验的同时,也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灾难记忆的保护、传承有利于帮助人们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进而能够对抗灾难、战胜灾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作为文化机构的典型代表,在灾难记忆的构建和... 灾难记忆在给人类带来消极体验的同时,也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灾难记忆的保护、传承有利于帮助人们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进而能够对抗灾难、战胜灾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作为文化机构的典型代表,在灾难记忆的构建和再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信息空间理论的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相关案例依次分析LAM在灾难记忆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的具体参与路径,调研我国灾难记忆构建和再生产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空间 理论记忆 社会记忆 再生产 LAM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国际媒介记忆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雒仁启 李本乾 《新媒体与社会》 2022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媒介记忆”主题的论文进行脉络梳理,探讨了网络纪念空间对于公共灾难的记忆构建、媒介与记忆之间竞争共生的权力纽带、记忆与身份的复杂关系、媒介记忆的视觉与空间表达等研究议题。... 本文通过对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媒介记忆”主题的论文进行脉络梳理,探讨了网络纪念空间对于公共灾难的记忆构建、媒介与记忆之间竞争共生的权力纽带、记忆与身份的复杂关系、媒介记忆的视觉与空间表达等研究议题。未来在该领域中,媒介记忆权与被遗忘权、异质个体的观照、记忆创伤与媒介治疗可能成为新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记忆 公共灾难 话语与权力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日本震灾数字档案参与灾难记忆构建的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彤阳 顾婷婷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4,共8页
灾难记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传承灾难记忆有利于从中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推进社会突发灾难应对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灾难记忆的重要方式。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为... 灾难记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传承灾难记忆有利于从中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推进社会突发灾难应对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灾难记忆的重要方式。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探索日本震灾数字档案参与灾难记忆构建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灾难事件数字档案的建设情况,从加快灾难记忆构建、完善资料收集、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对我国相关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 灾难记忆 文件连续体 数字记忆 东日本大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