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的价值内涵、本质及其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凤林 张志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7-72,共6页
法的价值既是法学和法理学的基本范畴,也是法理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重要的研究内容。法的价值包含两方面基本内涵:一方面,法的价值是法作为价值客体对法的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满足程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法的价值是法的价值主体对作为客体... 法的价值既是法学和法理学的基本范畴,也是法理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和重要的研究内容。法的价值包含两方面基本内涵:一方面,法的价值是法作为价值客体对法的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满足程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法的价值是法的价值主体对作为客体法的实际存在的主观认知和应然存在性状的理性追求。法的价值本质也具有形式和实质两方面:从形式本质而言,法的价值是主体主观需求与客体客观功能属性的契合统一,单纯的主体或客体不会形成法的价值;从实质本质而言,法的价值是价值主体充分发挥建构理性对法的价值目标的不断超越,法的价值目标可以不断接近而不可无限度超越。法的价值实现是法的价值目标的现实化,其途径主要包括直接实现和间接实现两方面。认识法的价值内涵是揭示法的价值本质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和揭示法的价值内涵和本质之目的在于促成其真正实现,而只有把握法的价值本质才能真正促进法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价值 内涵 本质 直接实现 间接实现
下载PDF
危险的现实化理论在我国的司法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运梁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4,共16页
在因果流程中,如果实行行为能够被评价为危险现实化了,就能够肯定事实性因果关系和结果归责。危险的现实化包括直接实现型与间接实现型。前者包括不受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与受到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后者是指实行行为的危险以介... 在因果流程中,如果实行行为能够被评价为危险现实化了,就能够肯定事实性因果关系和结果归责。危险的现实化包括直接实现型与间接实现型。前者包括不受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与受到介入因素干扰的直接实现。后者是指实行行为的危险以介入因素为媒介而得以现实化,包括介入被害人行为、第三人行为、行为人行为。若能够评价为介入因素是实行行为所诱发的,实行行为内含引发介入因素的危险,且介入因素并非异常,就意味着实行行为的危险最终在危害结果中现实化了。通过对危险现实化判断的类型化,建立刑法结果归责的判断模型,是将外来理论学说在我国本土化努力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的现实化 直接实现 间接实现 司法运用 本土化
原文传递
最小实现的直接实现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洪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本文介绍从传递函数阵中,分解出同行、同列中的元素两两互质的传递函数阵,以及对角传递函数阵。
关键词 最小实现 直接实现 控制系统
下载PDF
明代汉译萨迦派文献《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考述
4
作者 徐华兰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0,215-216,共9页
汉译《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是藏传密教文献《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的一篇作品,译者应该是明代兼通汉藏双语的汉人译师莎南屹啰。该汉译本节译自元代萨迦派三祖扎巴坚赞所著《本续现证如意宝树》,内容仅为其中讲说“方便续”中有... 汉译《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是藏传密教文献《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的一篇作品,译者应该是明代兼通汉藏双语的汉人译师莎南屹啰。该汉译本节译自元代萨迦派三祖扎巴坚赞所著《本续现证如意宝树》,内容仅为其中讲说“方便续”中有关“解脱道”的实修部分,即“殊胜大手印主要成就之五现证”中第三部分“观修圆满次第”、第四部分“得暖行行”、第五部分“观修近因阿哩葛哩自性菩提心”,以及“世间与出世间一切成就之五现证”,篇幅仅占全文的五分之一。文章主要考察了文本的著者、译者、主要内容、译本特点、翻译背景及研究意义等,以期从整体上对该文本有个大致的把握,并进而加深对明代藏传佛教萨迦派根本教法“道果法”于内地传播的认识及汉藏文化交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 扎巴坚赞 莎南屹啰 汉译本
原文传递
论康德“共通感”与禅宗心学审美意趣的融通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向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禅宗以心作为本体论的范畴,“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空、境、悟”集中体现了它的美学智慧。受众凭借审美心理的“共通感”而获得普遍的主体认同。在无意识的直觉洞察中觉醒,日常感性中获得涅磐,康德的“共通感”理论赋予悟道者以超越... 禅宗以心作为本体论的范畴,“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空、境、悟”集中体现了它的美学智慧。受众凭借审美心理的“共通感”而获得普遍的主体认同。在无意识的直觉洞察中觉醒,日常感性中获得涅磐,康德的“共通感”理论赋予悟道者以超越世俗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顿悟 共通感 万法由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