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儿止泻颗粒联合丁桂儿脐贴对小儿腹泻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邢东文 许志有 +3 位作者 韩萍 符艺影 郑诗华 董战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健儿止泻颗粒联合丁桂儿脐贴对小儿腹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1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健儿止泻... 目的:观察健儿止泻颗粒联合丁桂儿脐贴对小儿腹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1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健儿止泻颗粒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血清炎症影响因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CRP、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儿止泻颗粒联合丁桂儿脐贴对小儿腹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儿止泻颗粒 丁桂儿脐贴 小儿腹泻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丁桂儿脐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和脾虚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建丽 赵思俊 +4 位作者 王婷婷 朴晋华 李翔 高磊 王小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观察丁桂儿脐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FD)和脾虚小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酸喂养制作大鼠FD模型,连续给药14d后,测定大鼠的体重、血清一氧化氮(NO)、胆碱酯酶(AChE)及胃窦部肥大细胞(MC)。采用大... 目的:观察丁桂儿脐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FD)和脾虚小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规则进食加稀酸喂养制作大鼠FD模型,连续给药14d后,测定大鼠的体重、血清一氧化氮(NO)、胆碱酯酶(AChE)及胃窦部肥大细胞(MC)。采用大黄造成脾虚小鼠模型观察其对胃排空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桂儿脐贴各剂量组体重显著增加(P<0.05)、丁桂儿脐贴中剂量组(含生药量1.34g·kg-1)大鼠胃蛋白酶活性明显升高、丁桂儿脐贴高剂量组(含生药量2.67g·kg-1)大鼠血清NO和胃窦部肥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AChE含量显著升高。丁桂儿脐贴使脾虚小鼠体重显著增加,胃排空加速,改善脾虚小鼠症状。结论:丁桂儿脐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清NO、升高血清AChE和降低胃窦部肥大细胞数,可能是其治疗FD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 疗效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桂儿脐贴中丁香酚和桂皮醛含量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也 裘国丽 黄华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0期43-44,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丁桂儿脐贴的丁香酚和桂皮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结果丁香酚进样量在0.172 9~2.074 2μg范围内与... 目的建立测定丁桂儿脐贴的丁香酚和桂皮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结果丁香酚进样量在0.172 9~2.074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8%,RSD为1.85%(n=6);桂皮醛进样量在0.0034~0.27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0%,RSD为1.5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精密度高,可用于丁桂儿脐贴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丁香酚 桂皮醛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丁桂儿脐贴辅助治疗对泄泻小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海峰 高彦云 +4 位作者 安翠红 李玉兰 段丽君 禹玉洪 任武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756-2761,共6页
贴敷治疗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较为独特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众多研究者从中医机制和临床实践中阐释了该治疗途径的合理性,但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并不明确。该研究即在中医临床医师参与下,以不同泄泻证患... 贴敷治疗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较为独特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众多研究者从中医机制和临床实践中阐释了该治疗途径的合理性,但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并不明确。该研究即在中医临床医师参与下,以不同泄泻证患儿粪便样本为研究材料,在对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辅以丁桂儿脐贴敷脐治疗,采用自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序列分析法(automated ribosomal intergenic-spacer analysis,ARISA),研究丁桂儿脐贴辅助治疗对泄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敷脐辅助治疗显著影响着肠道菌群的迁移行为,具体表现在与正常对照间菌群相似性差异程度减少和核心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及与正常对照共享OTUs数量的增加。此外,丁桂儿脐贴辅助治疗还具有作用持续时间长、缓慢增加菌群OTUs数量等特点。提示丁桂儿脐贴具有促进失衡肠道微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肠道菌群可能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主要靶点之一,而单纯对证口服中药的主要作用靶点可能不完全是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贴敷治疗 小儿泄泻 肠道菌群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禹玉洪 张国伟 +4 位作者 杨晓宁 巫燕莉 王汝俊 杜群 李燕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动物模型胃肠道分泌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规则饮食加稀盐酸喂养的方法制备大鼠FD模型,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及丁桂儿口服对FD大鼠胃酸、胃蛋白酶、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动物模型胃肠道分泌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规则饮食加稀盐酸喂养的方法制备大鼠FD模型,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用药及丁桂儿口服对FD大鼠胃酸、胃蛋白酶、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结果 (1)丁桂儿各组对FD大鼠模型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2)丁桂儿脐贴小、中、大剂量联合健胃消食片可显著降低FD模型大鼠血浆CCK-8含量(P<0.05),丁桂儿口服组,丁桂儿小、中、大剂量联合健胃消食片组,丁桂儿小、中、大联合莫沙必利组均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浆MTL含量(P<0.01);(3)丁桂儿脐贴小剂量+莫沙必利组、丁桂儿口服组可显著增强肾上腺素负荷小鼠模型的小肠推进率(P<0.05);(4)丁桂儿脐贴小剂量+阿托品组可显著抑制新斯的明负荷小鼠模型的小肠推进率(P<0.05),而丁桂儿口服药明显增强新斯的明负荷小鼠模型的小肠推进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原文传递
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泄泻患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丛霞 董雪 +2 位作者 任劲松 陈娇 封东进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泄泻患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4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给予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泄泻患儿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4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给予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泄泻停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免疫功能指标(IgG、IgM和Ig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16%)较对照组(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的中位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分别为44 h、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的中位腹泻停止时间分别为47 h、5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肠杆菌数量、D-乳酸、DAO、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血清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2%、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泻患儿采用丁桂儿脐贴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蒙脱石散 泄泻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桂儿脐贴中桂皮醛和胡椒碱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宁 禹玉洪 +2 位作者 刘辉 董蓉 张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建立丁桂儿脐贴中桂皮醛和胡椒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测定桂皮醛以甲醇一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测定胡椒碱以乙腈一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桂... 目的建立丁桂儿脐贴中桂皮醛和胡椒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测定桂皮醛以甲醇一水(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测定胡椒碱以乙腈一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桂皮醛进样量在0.1053~3.3696tx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胡椒碱进样量在0.02592-0.25920Ix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它们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丁桂儿脐贴中丁香酚和胡椒碱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控制丁桂儿脐贴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高效液相色谱 桂皮醛 胡椒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丁桂儿脐贴及联合用药对脾胃虚寒幼龄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波 张国伟 +2 位作者 禹玉洪 杨晓宁 李燕舞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丁桂儿脐贴、丁桂儿口服及联合用药对脾胃虚寒幼龄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每组12或13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赋形剂组,丁桂儿脐贴小、中、大剂量组,香砂六君子丸+丁桂儿脐贴小、中... 目的观察丁桂儿脐贴、丁桂儿口服及联合用药对脾胃虚寒幼龄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每组12或13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赋形剂组,丁桂儿脐贴小、中、大剂量组,香砂六君子丸+丁桂儿脐贴小、中、大剂量组,香砂六君子丸组,丁桂儿口服组。采用食醋法制备脾胃虚寒动物模型,观测各组大鼠体质量、食量、胃液游离胃酸及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及胃动素(MTL)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体质量逐渐降低,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MTL分泌显著减少,而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无显著变化,提示模型主要反映胃肠动力不足。建模后14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丁桂儿脐贴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有改善外,含丁桂儿的其他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改变(P>0.05);含丁桂儿的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香砂六君子丸+丁桂儿脐贴中剂量组血浆CCK-8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模型赋形剂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桂儿脐贴小剂量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丁桂儿脐贴及联合用药可参与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并改善脾胃虚寒动物模型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桂儿脐贴 脾胃虚寒 胃肠动力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