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癌肝内血管系统三维重建及整合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史跃
李玺
+6 位作者
董生良
高从敬
罗中华
张南征
朱丽丽
张召辉
栾智勇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X线解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DSA与常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向贤宏
周石
+1 位作者
于广计
杨桂伦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常规DSA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并三维重建。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
目的评价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常规DSA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并三维重建。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遇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后决定是否确诊。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三维DSA和常规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显示瘤颈以及动脉瘤的空间结构上明显优于常规DSA,而常规DSA密度分辨率较高,并可以动态显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医生和患者对三维DSA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结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解剖细节显示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旋转DSA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锦州
陈玉双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DSA技术,观察组采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动脉和病灶显示情况、门静脉分支检出率、肝动脉分支检出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侧支循环血管、小病灶、小病灶供血动脉、小病灶侧支循环血管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动脉分支3/4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静脉分支1级、2级、3/4级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动脉显示率,利于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虞汪红
吕维富
邓克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8-710,共3页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单侧眼球突出患者(除外非动脉海绵窦瘘疾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海绵窦瘘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20例患者...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单侧眼球突出患者(除外非动脉海绵窦瘘疾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海绵窦瘘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确诊为动脉海绵窦瘘,常规DSA不同体位均能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但对于瘘口的位置、数目以及与病变动静脉之间的关系均不能显示。旋转DSA显示动脉海绵窦瘘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组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瘘口的位置、数目以及与病变动静脉之间的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技术对颅内动脉海绵窦瘘病变结构显示极佳,尤其是三维重组技术,明显有助于对颅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组技术
颅内动脉海绵窦瘘
原文传递
题名
肝癌肝内血管系统三维重建及整合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史跃
李玺
董生良
高从敬
罗中华
张南征
朱丽丽
张召辉
栾智勇
机构
解放军第
解放军第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影像中心
解放军第
出处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基金
军队"十一五"医学科学技术重点计划课题(2006Z18)
文摘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 DCE MSCTA),以及肝内血管系统重建并与肝癌病灶进行整合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6例肝癌患者采用上腹部3D DCE MSCTA扫描技术采集影像资料,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表面遮盖(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法重建肝内血管及肝癌病灶,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对照。结果:肝内血管与肿块关系: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由肝动脉发出供血动脉11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0例,其中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级数方面高于SSD法,VR法显示图像的立体感优于MIP法和SSD法,3D DSA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优于VR、MIP和SSD。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癌病灶三维重建与整合技术可以较好的显示血管和病灶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关键词
肝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X线解剖学
Keywords
Hepatoma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three
-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X-ray
anatom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R81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DSA与常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向贤宏
周石
于广计
杨桂伦
机构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
出处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常规DSA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并三维重建。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遇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后决定是否确诊。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三维DSA和常规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显示瘤颈以及动脉瘤的空间结构上明显优于常规DSA,而常规DSA密度分辨率较高,并可以动态显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医生和患者对三维DSA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结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解剖细节显示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旋转DSA
三维重建
Keyword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Cerebral
aneurysm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739.4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锦州
陈玉双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6期78-81,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DSA技术,观察组采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动脉和病灶显示情况、门静脉分支检出率、肝动脉分支检出率、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侧支循环血管、小病灶、小病灶供血动脉、小病灶侧支循环血管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动脉分支3/4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静脉分支1级、2级、3/4级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动脉显示率,利于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Keywords
Liver
canc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three
-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1
4
作者
虞汪红
吕维富
邓克学
机构
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8-710,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0例单侧眼球突出患者(除外非动脉海绵窦瘘疾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海绵窦瘘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确诊为动脉海绵窦瘘,常规DSA不同体位均能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但对于瘘口的位置、数目以及与病变动静脉之间的关系均不能显示。旋转DSA显示动脉海绵窦瘘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组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瘘口的位置、数目以及与病变动静脉之间的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组技术对颅内动脉海绵窦瘘病变结构显示极佳,尤其是三维重组技术,明显有助于对颅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关键词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组技术
颅内动脉海绵窦瘘
Keywords
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CCF
分类号
R816.1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R65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癌肝内血管系统三维重建及整合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史跃
李玺
董生良
高从敬
罗中华
张南征
朱丽丽
张召辉
栾智勇
《解剖与临床》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维DSA与常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向贤宏
周石
于广计
杨桂伦
《贵州医药》
CAS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李锦州
陈玉双
《中外医学研究》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颅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虞汪红
吕维富
邓克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