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裹帘”外固定下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飞 常程 +2 位作者 温建民 孙卫东 温冠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59-1563,共5页
目的: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拇外翻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裹帘”外固定下工况力学环境的差异及压力情况。方法:对1例拇外翻微创治疗后4周的24岁58kg体质量女性患者行“8”字绷带外固定,采用SPI FREE FORM压力测试系统测量其静息及站立、主... 目的: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拇外翻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裹帘”外固定下工况力学环境的差异及压力情况。方法:对1例拇外翻微创治疗后4周的24岁58kg体质量女性患者行“8”字绷带外固定,采用SPI FREE FORM压力测试系统测量其静息及站立、主被动背伸、主被动跖屈6种状态下截骨端的压力参数,模拟各工况并进行准静态有限元分析。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证实及分析工况数据得出,压力分布同临床截骨及外固定情况基本相符,且说明本次有限元工况模拟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提示拇外翻微创截骨术后“8”字绷带外固定可有效的保持截骨端周围稳定,并有效减小截骨端位移,有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微创 生物力学 截骨 数字化骨科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在股骨颈骨折诊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巍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数字骨科是一门将计算机数字技术融入骨科临床实践的交叉学科,它依赖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和图像处理以解决骨科基础和临床中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数字骨科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数字骨科技术主要涵盖的领域有:(1)骨科机器人技术。(2)计算机... 数字骨科是一门将计算机数字技术融入骨科临床实践的交叉学科,它依赖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和图像处理以解决骨科基础和临床中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数字骨科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数字骨科技术主要涵盖的领域有:(1)骨科机器人技术。(2)计算机辅助骨科导航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CAOS)。(3)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VR)技术。(4)骨科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3D printing technology)。(5)骨科有限元分析技术(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6)骨科远程手术(orthopedic remote surgery)。(7)骨科人工智能技术(orthoped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数字骨科技术的进步使得创伤骨科的诊断和治疗走向个性化、智能化和微创化,其中骨科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发展尤其迅速。本期征集国内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颈手术的一些研究成果[1-4],探究了骨科机器人在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其中娄伟钢等[3]还研究了实时追踪和虚拟成像技术(real-time tracking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RTVI)与骨科机器人相结合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这些论文的集中发表,将为同行在股骨颈骨折诊疗中应用数字骨科技术提供借鉴,并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骨科机器人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Delbet 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尹伟 欧阳振 +2 位作者 周娟 杨斌辉 卫永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76-3480,共5页
背景:儿童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有限元法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的稳定性,但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分析较少。目的:研究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1例... 背景:儿童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有限元法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的稳定性,但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分析较少。目的:研究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择1例8岁儿童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CT扫描患儿股骨近端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17.0,在Geomagic 14.0,Cero 3.0,Hyper Works13.0中建立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空心钉模型(CS模型)、空心钉联合克氏针模型(CS+K模型)、锁定钢板模型(LP模型),观察3种模型的内固定应力、骨骺应力及骨折断端相对位移。结果与结论:(1)CS+K模型骨折端和股骨头内的应力显著大于CS模型、LP模型(P <0.001);LP模型的股骨侧应力显著大于CS+K模型、CS模型(P<0.001);(2)CS模型的相对位移量显著大于CS+K模型和LP模型(P<0.001);(3)LP模型的骺板平均应力显著大于CS+K模型、CS模型(P<0.001);(4)结果表明,空心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DelbetⅡ型股骨颈骨折更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减少骨骺应力,有效降低股骨颈短缩和髋内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儿童 内固定 有限元 数字化骨科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大面积颅眶缺损个性化整复 被引量:5
4
作者 夏德林 归来 +3 位作者 付光新 陈俊良 马征 周航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个体化修复体在大面积颅眶缺损整复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6月~2009年8月共6例外伤后颅眶缺损患者运用该方法修复。先行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在三维造型软件中运用... 目的:探讨利用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个体化修复体在大面积颅眶缺损整复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6月~2009年8月共6例外伤后颅眶缺损患者运用该方法修复。先行CT连续薄层容积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在三维造型软件中运用原位贴合、交互式屏幕法行缺损修复,设计个体化修复体三维曲面模型。然后将三维曲面模型数据格式转换后传入快速成型机制造修复体三维原型,利用医用钛合金铸造修复体,植入缺损区域。结果:预制的个性化修复体曲度、边缘与缺损区域吻合良好,6例颅眶缺损患者术后外观形态对称,痊愈后容貌恢复正常,平均随访4年无感染、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出现,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个性化修复体在整复大面积颅眶缺损畸形可有效地解决修复体塑形难、手术时间长、整复后外形欠佳等治疗难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数字化骨科 颅颌面骨缺损 钛合金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脊柱疾患外科治疗与职业暴露防护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胜 张强 +3 位作者 赵昌松 李鑫 赵汝岗 张耀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5期472-477,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脊柱外科疾患围手术期手术治疗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需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HIV/...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脊柱外科疾患围手术期手术治疗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需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HIV/AIDS患者共56例,其中行颈椎手术者14例,腰椎手术者24例,胸椎手术者10例,椎间盘镜手术者8例。其中有36例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数字骨科导航技术。监测入组HIV/AIDS患者行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次数、方式、部位和暴露级别;总结暴露后应对措施及暴露后感染情况。结果医务人员发生一级暴露者20例,二级暴露者2例,三级暴露者3例。暴露方式和部位主要以术中针刺伤、黏膜溅染为主,双手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部位15例(60%),其次是黏膜喷溅6例次(24%);左手发生直接暴露者11例(44%)、右手暴露者4例(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56);各手指部位暴露统计:食指(20%)>拇指(16%)>手掌(12%)>手背(8%)>中指(4%)。经严格按照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原则,无1例医务人员发生HIV感染。结论 HIV/AIDS患者脊柱外科手术中职业暴露风险不容忽视,围手术期应在遵循骨科手术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利用数字骨科导航技术,实施精准定位微创小切口手术,严格执行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规范化流程,可有效避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脊柱外科 数字骨科 手术 职业暴露 防护
原文传递
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栋 王珑清 +6 位作者 陈清 赵琦 吴昊 臧祖胜 张耀 宋劭晨 杨立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8,共8页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检查。选择来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成人组。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和X线片观测C_(5)/C_(6)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分析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之间、病例组观察侧(狭窄或严重狭窄一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的差异。结果病例组C_(5)/C_(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小于正常成人组[分别为(7.60±1.37)mm、(11.66±1.95)mm、(72.80±22.48)mm2、(5.78±0.9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减小。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狭窄 横径 纵径 横截面积 数字骨科
下载PDF
正常掌指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康永强 吴永伟 +4 位作者 马运宏 顾珺 徐鹏 惠涛涛 芮永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建立精确的第二至五掌指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载荷状态下第二至五掌指骨应力分布。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对右手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17.0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提取,重建出第二至五掌指骨及软骨关节的模型,对模型... 目的建立精确的第二至五掌指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载荷状态下第二至五掌指骨应力分布。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对右手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17.0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提取,重建出第二至五掌指骨及软骨关节的模型,对模型进行修饰组装后以iges格式导入Hypenneshl3.0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导出BDF格式文件。最后导入MSC.Patran/Nastran2012软件中,沿着指骨纵向分别施加10、20、30、40、50N荷载,分析掌指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建立了高精度掌指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共计40070个节点,178903个四面体单元;掌指骨、软骨关节均采用实体单元网格。随着载荷的增加,掌指骨应力峰值变化范围约0.64~8.65MPa,第四掌指骨的整体应力要明显高于其他掌指骨,其中第三掌指骨所受应力最小。结论采用Mimics和MSC.Patran/Nastran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精确度较高,可以较好地模拟掌指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可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有限元分析 应力 三维重建 数字化骨科
原文传递
数字化骨科理念辅助椎弓根置钉在寰枢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莹 杨益民 +2 位作者 李曙明 任志伟 王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6期3089-3093,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置钉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椎弓根置钉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寰枢椎不稳病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模拟置钉,获取最佳置钉点、...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置钉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椎弓根置钉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寰枢椎不稳病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个体化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模拟置钉,获取最佳置钉点、置钉角度等个体化置钉数据,并于术中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通过CT扫描评价置钉准确性,测量术前、术后患者寰齿间隙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颈延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固定效果、稳定性、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满意。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1枚,其中29枚完全在椎弓根内,置钉准确率为93.5%。寰枢椎较术前明显复位,术后寰齿间隙、颈延角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骨科 3D打印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准确性
原文传递
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舒文 陈耀辉 胡晓东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9年第6期371-375,共5页
胫骨Pilon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手术治疗易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着创伤骨科治疗理念的更新,微创技术及3D打印等数字骨科技术的不断进步,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胫骨Pilon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手术治疗易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着创伤骨科治疗理念的更新,微创技术及3D打印等数字骨科技术的不断进步,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就Pilon骨折分型、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3D打印 数字骨科
下载PDF
踝关节肌腱及骨折的三维可视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春 苏薇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03-1205,I0001,共4页
目的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踝关节韧带及骨折建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踝关节行螺旋CT扫描,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对踝关节的肌腱和内固定物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骨折块、内置物与软组织之间的位置结构。结果重... 目的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踝关节韧带及骨折建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踝关节行螺旋CT扫描,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对踝关节的肌腱和内固定物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骨折块、内置物与软组织之间的位置结构。结果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可清楚地观察内置物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块复位的程度,骨折与周围肌腱的关系,并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踝关节软组织及骨折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手术规划及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骨科 踝关节骨折 软组织 Amira软件
下载PDF
数字化模板技术在复杂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智 江阳 +2 位作者 蔡明 王令 尹一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0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数字化模板设计组(实验组)和传统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行CT薄层扫描,建立踝... 目的:探讨数字化模板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数字化模板设计组(实验组)和传统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前行CT薄层扫描,建立踝关节数字三维模型,应用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模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urwell-Charnley X线复位评分及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位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骨科技术治疗踝关节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 三维测量 数字化骨科
原文传递
3D打印假体椎体置换治疗颈椎病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双喜 苘乾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1期1746-1747,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颈椎病合并颈髓损伤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41岁,因“颈肩部疼痛伴左侧肢体无力2周”入院,入院后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半切综合征,人院后予以卧床休...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颈椎病合并颈髓损伤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41岁,因“颈肩部疼痛伴左侧肢体无力2周”入院,入院后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半切综合征,人院后予以卧床休息、颈托固定、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患者神经水肿减轻后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3D打印假体置换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3D打印假体置换术为颈椎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3D打印 数字化骨科 数字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模型在数字化骨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成博 赵文 +2 位作者 罗伟 王洪福 刘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4,共6页
数字化骨科是一门将计算机数字分析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的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参数化模型重建也是制约生物力学分析、虚拟手术、快速成型等计算机辅助工程手段在医学应用中的关键因素。该文基于临床试验中的骨盆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数字化骨科是一门将计算机数字分析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的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参数化模型重建也是制约生物力学分析、虚拟手术、快速成型等计算机辅助工程手段在医学应用中的关键因素。该文基于临床试验中的骨盆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打印髋骨实体,并通过AnyBody软件的步态运动反求出髋骨所受的约束、载荷、边界条件、肌肉力及关节力,联合Abaqus进行观察髋骨应力变化,并探索了三维重建模型在数字化骨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骨科 CT三维重建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三维打印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艾福志 章凯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Mimic,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和术中辅助,并根据需要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数字骨科技术支持下共实施后路手术4例,前路手术2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术后CT钉道扫描观察寰枢椎螺钉的置入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脊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时间3~6h,平均3.5±0.6h;手术出血300~400ml。实施后路寰椎椎弓根钉棒固定5例,实施前路TARP手术2例。共置入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1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0枚,寰椎前路侧块螺钉2枚,枕骨髁前路螺钉2枚,枢椎逆行椎弓根螺钉2枚,枢椎椎体钉2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偏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现象。术后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肌力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6±1.5分,提高到15±1.8分(P<0.05)。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颈椎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儿童 数字骨科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丽 张亚奇 +4 位作者 邓博文 刘港 任敬佩 赵毅 穆晓红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规培轮转的临床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予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组结合3D打印模型及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及临床考...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规培轮转的临床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予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组结合3D打印模型及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及临床考核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问卷调查和临床考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教学新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3D打印及虚拟仿真技术,可增强实习医师对常见骨折畸形特点的理解及对中医骨伤手法整复技术的掌握,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进而有效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3D打印 虚拟仿真技术 中医骨伤教学 手法整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