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DSA表现及其与门脉高压间的关系 被引量:26
1
作者 郭卫平 张洪新 +4 位作者 王执民 王义清 倪代会 李文献 关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1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 研究肝癌中肝动 -静脉瘘的发病率、分型、发生部位以及与肝癌类型、肿瘤血供和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110例选自我科 1989/1999间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资料证实的 5 83例肝癌患者 .均采用 Seldinger技术行 DSA检查证实为肝动 ... 目的 研究肝癌中肝动 -静脉瘘的发病率、分型、发生部位以及与肝癌类型、肿瘤血供和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110例选自我科 1989/1999间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资料证实的 5 83例肝癌患者 .均采用 Seldinger技术行 DSA检查证实为肝动 -静脉瘘 .其中男 10 2例 ,女 8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48.5岁 .原发性肝癌 10 3例 ,转移性肝癌 7例 (其中原发结肠癌 3例 ,壶腹癌 2例 ,胰腺癌 1例 ,贲门癌 1例 )合并腹水 5 8例 ,上消化道出血 31例 .行纤维胃镜检查 33例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0例 .结果  1肝癌中肝动 -静脉瘘平均发生率为 18.9% . 2肝动 -静脉瘘多发生于多血供、巨块型、原发性肝癌 (发生率分别为 80 .9% ,6 2 .7%和 93.6 % ) . 3肝动 -静脉瘘中 10 3例为单纯型 ,占 93.6 % ,表现为 :肝动脉 -门静脉瘘97例 (88.2 % ) ,肝动脉 -肝静脉瘘 4例 ,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 2例 . 7例复杂型表现为 :同时存在肝动脉 -门静脉瘘、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 3例 ,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肝动脉 -肝静脉瘘 1例和先肝动脉 -门静脉瘘 ,后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 1例 ,先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后肝动脉 -门静脉瘘 1例和 3处肝动脉 -门静脉瘘1例 . 4按肝动 -静脉瘘发生部位分型 :周围型 95例(86 .4% ) ,中央型 15例 (13.6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静脉瘘 门脉高压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大忠 黄海 +3 位作者 顾有梅 朱汉洲 刘海日 殷建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 ,采用明胶海绵或 (和 )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 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 ,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6例患者肾动...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 ,采用明胶海绵或 (和 )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 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 ,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6例患者肾动脉分支主干损伤或无法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 ,作肾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主干栓塞。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 3~ 5d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 2 9个月 ,无肾出血复发 ,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术后复查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 ,患肾未栓塞部分肾功能恢复 ,肾外形基本正常 ;非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 ,2例患肾无功能 ,4例患肾部分肾功能恢复 ,肾外形明显缩小。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能最大限度保护病肾功能 ,是治疗Ⅰ型、Ⅱ型闭合性肾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治疗组 肾出血 创伤性 患者 肾功能恢复 并发症 术后 损伤 明胶海绵
下载PDF
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高元安 黄燕 +2 位作者 张清 张瑞 曾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DSA下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病例,进行前列腺供血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个数、优势供血动脉。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复杂(72例,共237... 目的观察DSA下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病例,进行前列腺供血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个数、优势供血动脉。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复杂(72例,共237支供血动脉),常有数支动脉同时参与供血,主要的起源动脉和个数为:膀胱下动脉69支、髂内动脉63支、阴部内动脉52支、直肠下动脉29支、膀胱上动脉14支。优势供血动脉63支,主要来源为:髂内动脉3支、膀胱下动脉20支、阴部内动脉6支和直肠下动脉2支。结论动脉造影检查可对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和优势供血动脉作出正确判断,对指导介入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供血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选择性血管造影评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变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薛晨曦 荆珏华 +1 位作者 徐杰 姚运峰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49-151,154,共4页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探讨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及手术对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行患、健侧髋部DSA,统计显影的支持带动脉数目。结果 Garden Ⅰ~Ⅳ型骨折术前... 目的: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探讨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及手术对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行患、健侧髋部DSA,统计显影的支持带动脉数目。结果 Garden Ⅰ~Ⅳ型骨折术前支持带动脉数之间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呈递减趋势(P<0.05);同型骨折手术前后比较,Carden Ⅰ~Ⅲ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den 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供,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选择性血管造影(DSA) 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GARDEN分型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星明 任胜强 +5 位作者 徐立奇 邬旭明 蔡雅富 桑乾宏 王强辉 梁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3-98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科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旋转不良并肾结石2例,马蹄肾肾结石1例,肾结石并肾积脓2例,孤立肾肾结石2例,肾鹿角形结石、肾铸形...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科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旋转不良并肾结石2例,马蹄肾肾结石1例,肾结石并肾积脓2例,孤立肾肾结石2例,肾鹿角形结石、肾铸形结石3例。其中,4例有肾脏开放手术史。10例患者均输血600~1400mL。其中1例开放手术止血,8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4d尿液转清,1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5d再次并发大出血而改开放手术。随访6~12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肾功能及血压正常,无发生术后肾功能较前损伤加重情况。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术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肾动脉栓塞
下载PDF
3D-CTA与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辉 石德金 +4 位作者 李文胜 叶卓鹏 梁朝峰 龚瑾 郭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3-736,757,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DSA在瘤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44个,3D-CTA准确检出40个,DSA准确检出43个,两者检...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DSA在瘤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44个,3D-CTA准确检出40个,DSA准确检出43个,两者检出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栓塞的CT、MRI、DSA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戴伟英 靳松 +4 位作者 崔世民 张蕾莉 刘梅丽 闫世鑫 高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静脉窦栓塞患者 ,全部行DSA检查 ,10例行CT扫描 ,MRI检查 9例 ,MRA检查 7例。结果 CT平扫诊断不明确 ,4例增强后 ,2例可见Delta征。MR检查可见静脉窦血管流空消失 ,其...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静脉窦栓塞患者 ,全部行DSA检查 ,10例行CT扫描 ,MRI检查 9例 ,MRA检查 7例。结果 CT平扫诊断不明确 ,4例增强后 ,2例可见Delta征。MR检查可见静脉窦血管流空消失 ,其内可见高信号的血栓形成。 11例DSA均提示窦未显影或显影不良。结论 MRI、MRA、DSA联合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栓塞 窦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MRI DSA 诊断
下载PDF
DSA引导下经皮入路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嘉朋 陈巨峰 +3 位作者 冼淡 李金 王磊 张国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人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硬化治疗方法将...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人路应用无水乙醇联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硬化治疗方法将病例分成A、B2组,A组37例以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进行治疗,B组35例仅以聚桂醇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37例,10例治愈,21例基本治愈,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1.9%(34/37);平均注射3.2次,每例平均使用无水乙醇13.6ml,聚桂醇泡沫硬化剂220mg。B组35例,5例治愈,15例基本治愈,4例有效,11例无效,有效率68.6%(24/35),每例平均注射次数4.8次,每例平均使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322mg。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5,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组织坏死、神经损伤、张121受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皮入路应用无水乙醇结合聚桂醇治疗头颈部高回流型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轻的硬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回流型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无水乙醇 聚桂醇
原文传递
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评价颅内动脉瘤——与DS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天昊 闫世鑫 +1 位作者 崔世民 靳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 目的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检查及DS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透视(VR)等。通过3D-CTA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及是否有血栓和钙化等信息,并与DSA对比评价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3D-CTA共发现62例患者的68个动脉瘤,根据DSA的检查结果,发现1例动脉瘤被3D-CTA漏诊。在位置、大小等方面,3D-CTA与DSA及手术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而3D-CTA显示空间征象、血栓和钙化的能力明显高于DSA。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来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外科术后腹部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庭杨 叶再元 +6 位作者 俞文强 袁建华 毛颖民 陈方宏 罗祖炎 丁小南 周兵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腹部出血(包括腹腔、腹膜后、消化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间,24例外科术后怀疑腹部出血的患者接受了DSA造影检查和介...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腹部出血(包括腹腔、腹膜后、消化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间,24例外科术后怀疑腹部出血的患者接受了DSA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外科术后腹部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介入术前和术后3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和心率变化。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统计软件使用SPSS11.0。结果经DSA造影检查后,24例患者均明确了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其中22例进行介入治疗后出血即刻停止(92%,95%CI:63%~99%)且30d内未复发,2例疗效不佳行外科手术治疗。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未出现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3d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t=7.564,P=0.000;t=6.616,P=0.000;t=6.051,P=0.000;t=8.579,P=0.000),心率降低(t=11.050,P=0.000)。结论DSA能够明确外科术后腹部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术后 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栓塞 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旭辉 余晓梅 梅芳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运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椎动脉返... 目的运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二维及彩色频谱多普勒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经DSA或临床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椎动脉返流情况将其分为3型:完全型(椎动脉频谱完全呈反向)、部分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反向频谱)、隐匿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大动脉炎。35例患者中,动脉硬化有33例、大动脉炎2例。病变在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患侧椎动脉内出现逆向血流,根据椎动脉频谱特点划分完全型8例、部分型11例、隐匿型16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二维及多普勒频谱表现具有特征性,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病因及分型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 血流频谱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的CTA、DSA对比研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波 刘运海 +1 位作者 谭莉 刘秋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1月内进行CTA和DSA检查的可疑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CT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从所研究的...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1月内进行CTA和DSA检查的可疑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CT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从所研究的总的病变部位来分析:CTA与DSA符合率为98.27%(454/462);CTA阴性而DSA阳性者为1.73%(8/462);CTA阳性而DSA阴性者为1.30%(6/462);以DSA作为"金标准";CT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9.57%(460/462),特异性为98.27%(454/462),假阳性为1.32%(6/454),假阴性为1.76%(8/454)。按不同部位分层分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开口、椎动脉V1、V2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颈内动脉岩段至终末端假阴性为10.26%(8/78),椎动脉V3、V4段和基底动脉假阳性为15.34%(6/39)。结论 CT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均很高,可以作为脑血管病的重要诊断和筛查方法。但对颈内动脉岩段至终末端和椎动脉V3、V4段还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对于在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决定中还要结合DSA进行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CTA后期三维重建与DSA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晨 刘文燕 朱丽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7期73-74,9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后期三维重建与肺动脉造影(DSA)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为肺栓塞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比较DSA、CT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后期三维重建与肺动脉造影(DSA)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为肺栓塞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比较DSA、CT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CT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0%、10000%、8913%;DSA检.查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0%、10000%、9348%。两者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A后期三维重建诊断肺栓塞的效能与DSA相近,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且属于无创性检查,可作为替代DSA的一类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肺动脉造影 老年肺栓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影像学检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静妮 肖生彦(综述) 郭顺林(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86-687,共2页
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有消化道内镜、影像学和手术探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大多无创,对进一步消化道内镜检查、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其中显性出血的影像学检查以CT血管造影、DSA和99mTc-RBC显像为主要检查方法,隐性出血的... 消化道出血的检查方法有消化道内镜、影像学和手术探查,其中影像学检查大多无创,对进一步消化道内镜检查、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其中显性出血的影像学检查以CT血管造影、DSA和99mTc-RBC显像为主要检查方法,隐性出血的主要成像方法有CT小肠造影、99mTcO4-显像。当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推测出血可能源于小肠时,需进行小肠检查。目前CT小肠造影不仅有可能检测到小肠隐匿性出血,而且还可以提供肠腔内外的病变信息,达到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药物溶栓和机械支架再通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茹 张桂莲 +2 位作者 吴海琴 王虎清 杨新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特点,比较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机械再通和支架成形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1.5—8h的11例急性腩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造影,给予动脉内治疗;进行血管再通评价,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特点,比较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机械再通和支架成形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1.5—8h的11例急性腩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造影,给予动脉内治疗;进行血管再通评价,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术前NIHSS为6~21。责任血管闭塞6例(54.5%);重度狭窄3例(27.3%);未见异常2例(18.2%)。2例闭塞粗管行闭塞局部尿激酶溶栓,未再通,术后1例出血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5;3例血管闭塞行机械再通后支架成形;1例同侧责任血管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3例同侧责任血管重度狭窄行狭窄处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均再通,无出血;2例DSA检查未见异常病例仅药物治疗。后3组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对于闭塞施管机械再通较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可靠,对于重度狭窄血管可行支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全脑血管数字减影 药物溶栓 机械再通 支架植入
下载PDF
C臂类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宇佳 曾国斌 +2 位作者 廖政贤 张国栋 吴兴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C臂类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20年1月32例患者(前列腺增生23例,前列腺癌9例)在本院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在术中行髂内动脉DSA检查,31例行双侧、1例行单侧前列腺动脉超... 目的:探讨C臂类CT血管成像技术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20年1月32例患者(前列腺增生23例,前列腺癌9例)在本院行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在术中行髂内动脉DSA检查,31例行双侧、1例行单侧前列腺动脉超选择性DSA及C臂类CT血管成像检查。由一位影像诊断医师及一位介入手术医师(均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对两种检查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辨认前列腺动脉(PA)的准确性、前列腺的染色情况及吻合支的显示情况等。结果:32例患者共超选择了76支血管,共发现60支PA,16支非靶器官动脉。其中,DSA组共确认50支PA、敏感度为83.3%(50/60),类CT组共确认60支PA、敏感度为100%(60/6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01);DSA组共确认11支非靶器官动脉(膀胱支、直肠支及会阴支等)、特异度68.8%(11/16),类CT组共确认16支非靶器官动脉、特异度100%(16/1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DSA组发现前列腺动脉与邻近动脉间的吻合支8支(13.3%),类CT组发现17支(28.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35)。类CT组可以通过多容积重建技术完整显示整个前列腺的染色情况。结论: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中借助C臂类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准确辨认前列腺动脉及其吻合支的情况,减少对前列腺动脉的漏栓,预防非靶器官动脉的误栓,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疾病栓塞治疗的效果和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动脉 介入栓塞术 C臂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前后的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储玉山 曹建民 +1 位作者 黄健 朱小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髋。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在其供血动脉内注罂粟碱30mg、尿激酶5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 ml。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结果:194髋中有187(96.4%)髋有异常血管造影表现。ANFH的血管造影表现中Ⅰ型(动脉端闭塞)96髋(51%),其中Ⅰa型(动脉主干闭塞)51髋(27%),Ⅰb型(动脉分支闭塞)45髋(24%);Ⅱ型(毛细血管闭塞)19髋(10%);Ⅲ型(静脉端闭塞)17髋(9%);Ⅳ型(混合型)55髋(29%)。介入治疗后Ⅰa型中18髋(35%)血管再通;Ⅰb型中40髋(89%)血管再通;Ⅱ型中8髋(42%)血管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Ⅲ型中14髋(82%)淤血明显减轻;Ⅳ型中46髋(84%)血供明显改善。介入治疗后血管异常率14.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5%。结论:ANFH股骨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复杂的、多阶段发生的疾病,介入治疗能近期改善股骨头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256排CT诊断颅内小动脉瘤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时代 蔡武 +5 位作者 乔方 窦欣 刘蓉 范国华 龚建平 钱铭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脑血管病行CTA及DSA检查667例患者资料。基于小动脉瘤大小(3~5 mm和<3 mm)、位置(前循环和后循环)及破裂情况与DSA对照,...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脑血管病行CTA及DSA检查667例患者资料。基于小动脉瘤大小(3~5 mm和<3 mm)、位置(前循环和后循环)及破裂情况与DSA对照,由2名阅片者评价CTA诊断小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667例患者中,DSA发现317例共414个小动脉瘤。2名阅片者在CTA上分别检出400个和402个小动脉瘤,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4.9%、94.7%,96.1%、94.5%,98.3%、97.5%,89.2%、88.7%,95.3%、94.6%。CTA诊断<3 mm、后循环及未破裂小动脉瘤的敏感度低于3~5 mm、前循环及破裂小动脉瘤(P=0.003,P=0.000,P=0.006),其中在破裂及未破裂小动脉瘤中检出3~5 mm与<3 mm的敏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0.259)。CTA诊断<3 mm、后循环小动脉瘤准确率低于3~5 mm、前循环小动脉瘤(P=0.023,P=0.002)。CTA检出小动脉瘤的组间一致性好(k=0.874)。结论 CTA在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包括<3 mm的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99m)锝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中 汪世存 凌华毓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917-919,I0001,共4页
目的比较^(^(99m))锝(^(99m)T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探讨诊断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第一作者在安庆市立医院工作... 目的比较^(^(99m))锝(^(99m)T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探讨诊断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第一作者在安庆市立医院工作及安徽省立医院进修期间临床拟诊为冠心病进行诊治的108例病人中抽出做过冠脉造影(CAG)的病人13例,均行^(99m)TC SPECT心肌运动负荷灌注显像,次日(24 h后)负荷显像诊断为阳性的12例行^(99m)TC SPECT心肌静息灌注显像。结果确诊的13例冠心病中5例为心肌梗死,5例为心肌缺血,1例为X综合征,2例正常。CAG诊断结果,5例为心肌梗死,5例为心肌缺血,3例正常。运动负荷心肌显像诊断结果,心肌缺血12例,1例正常;诊断为心肌缺血的12例做了静息心肌显像,结果静息+运动心肌显像诊断6例为心肌梗死,6例为心肌缺血,1例正常。SPECT显像诊断1例为假阳性,1例假阴性,CAG诊断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SPECT阳性率为92.3%,CAG为76.9%;SPECT准确率为84.6%,CAG为76.9%。结论^(99m)TC SPECT心肌显像与CAG对照诊断,重点分析不同,优势互补,综合评估,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两者对比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排CT血管造影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指导意义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志超 董伟华 +3 位作者 肖湘生 李惠民 于红 彭辽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血管造影对经支气管动脉治疗肺癌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均行胸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轴位图(Ax)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供应肺癌的支气... 目的探讨术前胸部CT血管造影对经支气管动脉治疗肺癌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均行胸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轴位图(Ax)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及其他体循环动脉,并以此为参照,在DSA下对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中记录寻找到的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动脉数目。结果胸部CTA共发现34支动脉参与肺癌供血,包括支气管动脉27支(其中异位于右锁骨下动脉的支气管动脉1支)、肋间动脉3支、内乳动脉和膈下动脉各2支。34支动脉均在介入治疗中顺利插管并证实为肺癌供血动脉,DSA造影还发现在CTA上未发现的患侧3支支气管动脉不参与肿瘤供血。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肺癌的供养血管(包括支气管动脉和非支气管体循环供血动脉)及其走行情况,有助于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供血动脉 多层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