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金融供给与数字金融发展:补充还是替代?——基于地区制度差异视角 被引量:86
1
作者 王喆 陈胤默 张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3,共19页
本文采用2011—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传统金融发展越充分的地方,数字金融发展越快;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金融... 本文采用2011—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传统金融发展越充分的地方,数字金融发展越快;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数字化程度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监管程度较高、法治水平较高的地区,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非正式制度因素之后发现,在风险规避和社会信任程度高的地区,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考虑地区制度差异后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传统金融供给对数字金融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传统金融供给可以助力数字金融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统筹协调传统金融供给与数字金融发展时,应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改革,形成统一全面的金融监管框架,并注重有关体制机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金融供给 数字金融发展 地区制度差异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 被引量:69
2
作者 郑万腾 赵红岩 范宏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解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正向激励区域创新,但激励效果存有差异,其中使用深度最为显著,其次是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空间特征方面,某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不仅直接激励本土创新,而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间接激励其他区域创新,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在非线性特征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单一门槛的约束下,表现边际递增的态势,而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的约束下,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在传导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条路径间接激励区域创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传导路径,研发强度在内部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区域创新 激励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彭澎 周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41,共19页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流动性,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但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并不能使得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对高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这可能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从而导致其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机会不均等有关。即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而言,当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也更容易提高其收入流动性。研究创新:为农户收入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延伸了数字金融的福利评估范围,揭示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收入流动性的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对全面理解中国农村的数字金融发展和预防阶层固化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收入流动性 农户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智新 朱文卿 韩承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61,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及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进行稳健性分析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绿色...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1—2018年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及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进行稳健性分析后,这种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金融发展、研发创新和产业结构突破自身门槛值,数字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位于中部地区、发达地区和市场化水平高地区的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两职合一的企业从数字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是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引导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和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面板门槛模型 异质性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海燕 岳华 李韫琪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共9页
基于2012-2016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匹配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创业决策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的创业意愿,而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家庭所面临的信贷约束、... 基于2012-2016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匹配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创业决策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的创业意愿,而这种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家庭所面临的信贷约束、信息约束和金融知识约束来实现。同时,相对于东部地区高收入家庭和农村中的高教育水平家庭,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创业的促进效果在中西部地区低收入家庭和城市中的低教育水平家庭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数字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家庭创业决策 机制探讨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效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磊 马金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7,共14页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绿色发展 环境规制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财务风险--基于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视角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芳 何剑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5,共6页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两种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治理水平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发...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两种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治理水平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基于异质性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小规模、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从推进数字金融的拓展与应用、完善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优化数字金融监管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 企业财务风险
下载PDF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逻辑、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8
8
作者 焦云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66,共15页
从数字普惠金融内涵、概念出发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逻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入剖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根据非参数KDE、Moran’s I指数与空间Markov链估计的结果发现,2011-2020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经... 从数字普惠金融内涵、概念出发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逻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深入剖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区域差异。根据非参数KDE、Moran’s I指数与空间Markov链估计的结果发现,2011-2020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经历了由两极分化到整体收敛的演化过程,并存在全局空间下的集聚现象;基于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可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差异呈缩小态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最后采用σ收敛、绝对和条件β收敛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正以更快的速度追赶水平较高的地区,随着时间推移区域差异将缩小。建议政府部门立足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劣势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发展逻辑 时空格局 区域差异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中共十八大以来数字金融发展的居民幸福感提升效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尹志超 王丽娜 张诚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4,共13页
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发展或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运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发展或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运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上述效应是通过网络购物、保险参与度和金融知识水平等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群体、风险厌恶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的幸福感无显著性影响,反映出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相关部门应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促进弱势群体享受数字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发展 居民幸福感 数字鸿沟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演化特征及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国俊 梁真源 吴宗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39,共19页
本文在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系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对2011—2021年中国20个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从总体发展水平看,中国... 本文在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系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对2011—2021年中国20个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从总体发展水平看,中国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从城市群空间组织格局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城市群逐级递减态势;从群内差异看,国家级城市群群内差异最大,地区性城市群差异最小。(2)中国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类型以HH、LL型为主,且空间分布与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相似性。(3)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城市群空间尺度下对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显著,且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空间效应具有明显异质性,国家级城市群的效应高于其他城市群。因此,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需因“群”施策,应针对不同层级城市群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相应策略以助力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城市群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基于金融约束缓解的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芳 毛静宜 +2 位作者 张晓静 李奇锴 蔡起华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7,共19页
在农业生态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而作为新型金融模式的数字普惠金融,是打破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论文利用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 在农业生态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而作为新型金融模式的数字普惠金融,是打破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论文利用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约束缓解的视角,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分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区域间的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2.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3.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金融约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4.从农业重要性角度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其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中,均能通过缓解金融约束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从区域差异性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程度,沿东部、中部向西部递减,且其均能通过缓解金融约束来促进东部和西部的农业绿色发展。为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论文提出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缩小区域“数字鸿沟”、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绿色发展效能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绿色发展 金融约束缓解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金融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剑朝 胡杰 王宗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0,共6页
作为一个富有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术论坛,“金融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7日至9日在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研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150余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汇聚于此,围绕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数字... 作为一个富有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术论坛,“金融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7日至9日在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研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150余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汇聚于此,围绕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与农户发展、增强农业发展韧性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和交流了金融如何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本届论坛的一致共识是:金融赋能是实现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政策工具,未来应持续推进金融制度、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韧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金融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发展韧性
下载PDF
数字金融、企业投资行为与就业技能结构升级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鹏程 江红莉 侯燕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关系着民生问题,也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使用2011至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样本探讨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行为和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了投资行为在“数字金融—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中发挥... 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关系着民生问题,也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使用2011至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样本探讨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行为和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了投资行为在“数字金融—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就业技能结构升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高技能劳动力雇佣规模,研发投资对劳动力雇佣存在“扩容提质”效应,固定资产投资的劳动力雇佣“扩容”效应主要通过提高低技能劳动力雇佣规模实现。此外,数字金融、企业投资行为对就业技能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劳动者保护制度存在异质性。由此,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是“稳就业”的重要抓手,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关键在于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研发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就业技能结构升级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效果检验与传导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红梅 赵志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5期40-50,共11页
选取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影响;其非线性影响在东部地区中存在“收敛门... 选取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影响;其非线性影响在东部地区中存在“收敛门限”,在中西部地区体现为“加速门限”;消费需求和技术创新都在传导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对东部地区而言技术创新水平没有中介作用。上述研究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因地制宜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形成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建议: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运用数字普惠金融刺激内需、助力技术创新,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实体经济发展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恒 殷志高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使用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经验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差距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市经济差距,且地理区位和制度环境会诱致该平衡发展作用产生异质性;创新创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市... 使用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经验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差距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市经济差距,且地理区位和制度环境会诱致该平衡发展作用产生异质性;创新创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市经济差距具有中介传导作用,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市创新创业,间接缩小城市经济差距;要素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市经济差距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人才、资金和技术集聚程度提升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的平衡发展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度超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场景、加快以区域一体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市经济差距 创新创业 要素集聚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指标构建与国际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红 陆香怡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60,共13页
数字金融正在全球快速发展,成为各国金融竞争的关键领域。为了全面准确地刻画各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数字金融竞争力,本文从数字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治理、数字金融服务三个维度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系统评估2018-2022年全... 数字金融正在全球快速发展,成为各国金融竞争的关键领域。为了全面准确地刻画各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我国数字金融竞争力,本文从数字金融基础、数字金融治理、数字金融服务三个维度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系统评估2018-2022年全球60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金融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不同经济体数字金融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美、东亚、欧洲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和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较高。美国、英国、韩国和中国是数字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四者在细分领域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我国在数字金融基础和数字金融服务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数字金融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在数字金融治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测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本文为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指标体系国际比较研究 耦合协调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守亭 张旺虎 +1 位作者 熊颖 刘泽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1,33,共12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据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成效显著。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熵值法测算绿色发展指数以衡量绿色发展水平,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据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成效显著。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熵值法测算绿色发展指数以衡量绿色发展水平,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优化资源利用、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保护、改善增长质量和促进绿色生活,进而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于驱动绿色发展的正向积极作用相对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政策含义表明,新发展阶段应促进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延伸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深度和服务广度,并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实现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以有效推动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绿色发展 绿色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经济双循环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婉嫕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1,共9页
以2011—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双循环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 以2011—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双循环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通过经济双循环间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持续推动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赋能效应、因地制宜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发展 经济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公司IPO行为与资本市场效率
19
作者 陈秋生 王思博 +1 位作者 何熙琼 李佳悦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42,共13页
本文从公司股权融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当地公司IPO上市行为的影响,从资本市场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能力的视角探究资本市场效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增加当地提交IPO申请的公司数量,提高公司上市申请的... 本文从公司股权融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数字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当地公司IPO上市行为的影响,从资本市场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能力的视角探究资本市场效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增加当地提交IPO申请的公司数量,提高公司上市申请的动力,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传统金融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和法律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公司IPO过会率也会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作用机制,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公司IPO过会率。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能显著降低公司IPO抑价程度,提高上市后的股价长期收益,降低公司上市后股票回报的波动率。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特性、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和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融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公司IPO 过会率 上市动力 资本市场效率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
20
作者 杨维 《物流科技》 2024年第8期67-69,共3页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完善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是农产品、工业品等在农村地区双向流通的重要保障。然而,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到“最后一公里”仍是难题,需要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完善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是农产品、工业品等在农村地区双向流通的重要保障。然而,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到“最后一公里”仍是难题,需要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数字普惠金融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农村电商物流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综上,为有效保障三农生产生活高效的进行,实现乡村振兴,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物流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二者的协同作用机制及现实制约因素,来探索其协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电商物流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