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赋能企业创新的过程、逻辑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6
1
作者 刘启雷 张媛 +1 位作者 雷雨嫣 陈关聚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选择具有智能制造典型特征的案例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和陕汽集团,从供给和需求双侧阐释全数字化赋能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剖析数据要素赋能企业产品迭代,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1)数据要素历经单维赋能、双侧多维赋能和&q... 选择具有智能制造典型特征的案例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和陕汽集团,从供给和需求双侧阐释全数字化赋能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剖析数据要素赋能企业产品迭代,实现价值创造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1)数据要素历经单维赋能、双侧多维赋能和"联动赋能"的发展阶段,"联动赋能"不仅从业务层面,更是从战略层面引发企业数字化创新与颠覆;(2)数字要素以需求侧商务环境变化、社交网络强度和数据资源开放以及供给侧数据生产质量、数据离散程度、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融合距离为必要条件,并通过广泛参与、精准匹配和价值共享机制实现"联动赋能";(3)依赖于强数据处理能力和适度技术融合距离所形成的商务环境强感知力,以广泛参与为媒介,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创造了企业、员工和用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供给侧和需求侧 装备制造企业 企业创新 价值创造
原文传递
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进路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弘 冯大洋 《世界农业》 CSSCI 2022年第2期55-65,共11页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村 公共服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虚拟集聚型网络关系、制度逻辑差异与数字赋能型企业成长——基于云计算企业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睿倩 刘昊倬 +1 位作者 谢一臻 陈岩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01,共10页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集聚空间中,如何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建立非地理临近网络关系对数字赋能型企业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揭示不同虚拟集聚型网络关系对企业成长差异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云计算企业,整合网络和制度...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集聚空间中,如何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建立非地理临近网络关系对数字赋能型企业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揭示不同虚拟集聚型网络关系对企业成长差异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云计算企业,整合网络和制度逻辑视角探讨了虚拟集聚型网络规模、互联性、角色多样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集聚型网络规模促进企业成长,网络互联性与企业成长呈倒U型关系,角色多样性促进企业成长,且制度逻辑差异对网络角色多样性与企业成长的正向关系、网络互联性与企业成长的倒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拓展了制度逻辑理论在虚拟集聚形态中的研究范畴,对数字化时代不同背景企业如何在虚拟集聚中协作共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集聚 数字赋能 网络关系 企业成长 颠覆性技术
原文传递
服务型数字平台的赋能机制演化研究——基于钉钉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缪沁男 魏江 杨升曦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本文通过对钉钉的纵向案例研究,剖析了服务型数字平台基于传统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服务型数字平台赋能方式的形成遵循"需求确定—业务布局—赋能实现"的逻辑路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数字化赋能... 本文通过对钉钉的纵向案例研究,剖析了服务型数字平台基于传统组织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服务型数字平台赋能方式的形成遵循"需求确定—业务布局—赋能实现"的逻辑路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数字化赋能方式呈现"协同赋能—生态赋能—场景赋能"的动态演化规律。本文在已有文献认为数字平台可以在单一维度赋能的基础上,补充揭示了服务型数字平台通过在组织层、行业层、场景层的赋能基础设施布局,对群体组织进行全方位赋能的过程,从而贡献于数字化赋能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数字化赋能 赋能方式 钉钉
原文传递
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敏捷性实现机理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新波 李祎祯 张明超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6-1127,共12页
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以酷特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智能制造企业供应链敏捷性实现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酷特在实现供应链敏捷性过程中,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3种赋能方式,成功搭建了覆盖客户、运营及合... 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以酷特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智能制造企业供应链敏捷性实现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酷特在实现供应链敏捷性过程中,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3种赋能方式,成功搭建了覆盖客户、运营及合作层面的客户交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仓储采购系统3种复杂智慧系统,进而培育智能能力、连接能力和分析能力3类数字化能力,从客户敏捷性、运营敏捷性和合作敏捷性3个方面实现供应链敏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供应链敏捷性 实现机理
下载PDF
数字赋能众创空间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梓旭 徐莉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3,共9页
众创空间作为重要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支撑力量。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如何应用于创新创业领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众创空间运营管理,构... 众创空间作为重要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支撑力量。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如何应用于创新创业领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众创空间运营管理,构建数字赋能众创空间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众创空间运行机制包括众创空间的要素构成、内在逻辑和运作方式。数字赋能众创空间的要素构成包括创业主体、创业服务生态圈和创业外围生态圈;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层层递进的需求共识、协同共生、价值共创;数字赋能众创空间运作方式则包括创业需求精准化识别(包括精准化感知、挖掘和辨析)、精准化对接、精准化监督。创新性地将数字技术融入众创空间运行机制研究中,丰富了众创空间运行机制研究,为创业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众创空间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数字协商民主治理有效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以Y市政协云平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詹国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7,共14页
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地化实践的重要一环,如何推动协商民主的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治理实践的重要课题。面向数字化情景构建数字协商民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从整体视角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实践的理论逻辑... 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地化实践的重要一环,如何推动协商民主的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治理实践的重要课题。面向数字化情景构建数字协商民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从整体视角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性实践的理论逻辑,着力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效度。基于此,通过对Y市政协云平台的案例分析发现:Y市以“一网一微一端”、六大在线系统、三大特色版块架构出数字政协云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扩大数字协商半径,推动深度协商;高效服务委员,促进充分表达;提供数据支撑,保障科学履职;数字热点采集,助力民主监督。这些构成了数字协商民主治理有效的内在逻辑。但在数字协商民主的地方性实践中仍面临数字素养阙如、协同机制受限、技术延伸不足、平台建设难以持续、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公共伦理风险等多维治理实践困境,引致数字协商民主的治理限度。为此,通过重塑数字认知与意识、有序构建协同机制、夯实数字技术的保障效应、激发平台建设的新活力、健全法律制度以及重构伦理安全等多维路径,力图促成数字协商民主的有效治理,进一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数字协商民主 数字赋能 政协云平台
下载PDF
数字体育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优势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哲睿 《武术研究》 2023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数字体育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优势。数字体育的积极实践和创新应用成为撬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体育贯穿竞技体育的全过程,有效提高运动员备战训练水平和对大型赛事的控制...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研究数字体育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优势。数字体育的积极实践和创新应用成为撬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引擎。数字体育贯穿竞技体育的全过程,有效提高运动员备战训练水平和对大型赛事的控制能力,为竞技体育实力的提升准备了支撑条件;数字体育助力群众体育的新发展,智慧化的基础设施提供便民健身的新资源,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开拓精准服务的新手段,科学化的云上运动催生线上健身的新模式,成为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有力抓手;数字体育嵌入青少年体育教学,借助健康管理系统、三维动态视景和智能穿戴设备实现精准教学、趣味教学和科学教学,为体育强国的建设培育后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数字技术 数字赋能 数字体育
下载PDF
制造企业数字赋能绿色创新过程机理的案例研究
9
作者 户安涛 张振刚 叶宝升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5-1274,共10页
基于数字资源编排视角,以格力电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制造企业数字赋能绿色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赋能绿色创新经历传统绿色、以数促绿和数绿融合3个发展阶段;绿色创新的层次性体现为绿色工艺创新、绿... 基于数字资源编排视角,以格力电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制造企业数字赋能绿色创新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赋能绿色创新经历传统绿色、以数促绿和数绿融合3个发展阶段;绿色创新的层次性体现为绿色工艺创新、绿色流程创新和绿色组织创新。(2)数字资源编排的具体过程为“数字资源结构化—数字资源能力化—数字资源绿色化”,且存在改良式、集成式和嵌入式3种不同的数字资源编排方式。(3)在传统绿色发展阶段,由政策驱动因素为主导,经过改良式编排实现局部绿色工艺创新;在以数促绿发展阶段,由市场驱动因素为主导,经过集成式编排实现价值链全流程绿色创新;在数绿融合发展阶段,由战略驱动因素为主导,经过嵌入式编排实现组织和产业生态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数字技术 数字赋能 数字资源编排 资源编排理论
下载PDF
数字创业成长: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雄辉 傅慧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36,共19页
数字创业成长指数字创业企业通过融合数字人工制品、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与企业成长的内外部资源,结合制度情境和应用场景,创新匹配数字技术机会实现和价值创造的赋能机制,进而驱动成长状态实现快速跃升的动态过程。相较于数字创业... 数字创业成长指数字创业企业通过融合数字人工制品、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与企业成长的内外部资源,结合制度情境和应用场景,创新匹配数字技术机会实现和价值创造的赋能机制,进而驱动成长状态实现快速跃升的动态过程。相较于数字创业的丰富实践,学术界对数字创业成长的理论研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对2001—2022年间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的121篇数字创业成长文献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完成机会发现或创造过程并向需求市场提供数字产品或服务的创业企业界定为“天生数字化创业企业”;其次,梳理数字创业成长的驱动要素、过程机制、成长绩效和边界条件等主题,提炼出融合原生创新、规模延展、网络生态和平衡演进等关键成长模式的整合研究框架;最后,从数字创业成长的轨迹与节奏、边界条件、要素与绩效、多元化研究方法和中国情境研究机会等五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有助于拓展数字化情境中的创业成长研究,为数字创业实践者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业 创业成长 数字赋能 中国情境
原文传递
数字赋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晓康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2,160,共9页
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目标之一,但作为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养老金发展较为缓慢。近些年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尽管不断丰富,但个人养老金发展仍然低于预期。养老投资储备资金不足、养老... 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目标之一,但作为第三支柱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养老金发展较为缓慢。近些年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尽管不断丰富,但个人养老金发展仍然低于预期。养老投资储备资金不足、养老投资知识及意识缺乏、投资渠道狭窄、收益率缺乏竞争力等,是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数字化、信息化等高速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赋能更符合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受众需求、提升其可操作性,通过打通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广泛开展公众养老投资教育、规范个人养老金市场、建立简易投资模式等方式,能够更好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数字赋能 个人养老金
原文传递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休闲农业应用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元乖 《办公自动化》 2020年第15期24-26,共3页
物联网技术给休闲农业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促使休闲农业向智慧化发展和变革。目前,我国智慧休闲农业属于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智慧休闲农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智慧休闲农业应用系统。文章介绍了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和智慧休闲农业的... 物联网技术给休闲农业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促使休闲农业向智慧化发展和变革。目前,我国智慧休闲农业属于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智慧休闲农业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智慧休闲农业应用系统。文章介绍了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和智慧休闲农业的概念,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角度进行构思和设计,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休闲农业应用系统架构。该架构包括进行信息采集的感知层,用于信息传输的网络层,负责指挥的中枢系统应用层。应用层以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一体化系统为统一门户,连接应用层中各个子系统和支撑子层,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休闲农业智慧生成、智慧流通、智慧销售、智慧管控和展示互动,进而为游客提供全程泛在的旅游信息服务,增强互动体验、提升个性化服务。该应用系统架构可为休闲农业实现智慧化提供技术参考模型和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数字赋能 泛在信息服务
下载PDF
海洋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少菁 《中国海洋经济》 2021年第1期98-115,共18页
海洋文化旅游是指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海洋人文景观和海洋空间,结合海洋自然资源,使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亲身观光、亲身学习等方式,领略到新颖的海洋文化魅力,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的旅游活动。目前存在旅游业整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海洋文化旅游是指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海洋人文景观和海洋空间,结合海洋自然资源,使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亲身观光、亲身学习等方式,领略到新颖的海洋文化魅力,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的旅游活动。目前存在旅游业整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海洋传统特色文化资源需要保护、海洋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不够、文化旅游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做好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二是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三是数字赋能海洋文化旅游业,四是加强海洋文化旅游业管理,五是注重海洋文化旅游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文化旅游 海洋人文景观 海洋空间 数字赋能
下载PDF
“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现实逻辑与驱动机制——以重庆市岚天乡为例
14
作者 吕震宇 孙梦圆 +1 位作者 李鑫杰 林永民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2-48,72,共8页
探索在“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现实逻辑与驱动机制,是落实“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本研究针对岚天乡“三变”改革实践,梳理了“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过程,提炼了“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 探索在“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现实逻辑与驱动机制,是落实“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本研究针对岚天乡“三变”改革实践,梳理了“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过程,提炼了“三变”改革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现实逻辑以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在“三变”改革战略的总要求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得以成功,依赖于合作共创、资源激活、经营强化、数字赋能四个方面。(2)在“三变”改革的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化的驱动机制是由政府、市场、数字技术在内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构成。研究揭示了生态价值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链条,深化了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广度,同时,将为资源富集的其他后发展地区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变”改革 生态资源价值化 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企业数字能力的构建与演化发展——基于领先数字企业的多案例探索式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柳学信 杨烨青 孙忠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64,共20页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能力改变了企业传统能力的作用方式和价值表现,但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能力的内涵特征、维度关系和演化过程的挖掘不够准确和系统。基于领先数字企业的多案例探索式研究,界定企业数字能力的概念,构建企业数字能力...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能力改变了企业传统能力的作用方式和价值表现,但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能力的内涵特征、维度关系和演化过程的挖掘不够准确和系统。基于领先数字企业的多案例探索式研究,界定企业数字能力的概念,构建企业数字能力的多维理论框架,探究企业数字能力的演化发展过程。研究发现:企业数字能力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构建从协同软硬件技术基础,到整合集成组织内外部资源,再到赋能企业长期价值的综合能力;企业数字能力包含数字基础能力、数字集成能力、数字赋能能力三个维度;企业数字能力的演化阶段分为以技术匹配业务的探索阶段、以技术协同组织的成长阶段和以技术提升价值的深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企业 企业数字能力 数字基础能力 数字集成能力 数字赋能能力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结构及创新机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布和础鲁 陈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4-62,共9页
数据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上数字技术特有的赋能属性,使得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显现并成为数字时代创新的土壤。与此同时,传统的技术和产业边界不断被突破和融合,原有的创新系统理论已经难以刻画和解释数字创新机制。当前我... 数据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上数字技术特有的赋能属性,使得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显现并成为数字时代创新的土壤。与此同时,传统的技术和产业边界不断被突破和融合,原有的创新系统理论已经难以刻画和解释数字创新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政府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从数字创新的本质出发,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有助于准确和系统性地掌握数字时代的创新规律。在综述现有主流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创新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数据要素化和数字赋能,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体系,阐述其概念、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数字技术赋能
下载PDF
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合华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17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2023年8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合华接受《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访。朱院士围绕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深刻见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正从外延式... 2023年8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朱合华接受《上海国土资源》期刊的专访。朱院士围绕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深刻见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正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发展。在城市建设由地上向地下空间发展、注重品质和内涵的背景下,地质工作则应由“广”向“深”、由“有”向“优”发展。服务韧性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城市地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带来了机遇。城市地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定位应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数字化、标准化的地质信息和模型支撑和构建开放共享的地质数字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 韧性城市 地下空间 地面沉降 院士访谈
下载PDF
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研究——数字化赋能视角 被引量:125
18
作者 胡海波 卢海涛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5-71,共17页
本文以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为主线,以仁和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分析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不同阶段价值共创的主体及类型演变。研究发现:(1)结构赋能和资源赋能作用于企业商业... 本文以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为主线,以仁和集团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分析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不同阶段价值共创的主体及类型演变。研究发现:(1)结构赋能和资源赋能作用于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每个阶段,相互之间能够实现协同驱动和共享识别;(2)数字化赋能视角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所有社会与经济参与者四大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演化,相互间呈现二元互动、第三方承接和互动共享关系;(3)数字化赋能促进商业生态系统演化,进而影响共创的价值由交换价值向平台价值、社会价值演变。本文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数字经济推动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价值共创特征的理解,也从数字化赋能视角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价值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商业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数字赋能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研究 被引量:54
19
作者 张振刚 杨玉玲 陈一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56,共19页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遵循"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数字服务价值创造"的三阶段路径。数字服务价值创造所依赖的3种数字服务能力由赋能机制驱动形成。第二,在基于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数字赋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相互依赖及数字服务能力的相互依赖。第三,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在数字化与服务化之间发挥桥接功能,促进数字化与服务化的价值创造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化 价值创造 数字能力 数字赋能 产品服务系统
原文传递
数字化使能的商业模式转型:一个制造企业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荆浩 刘垭 徐娴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7,共5页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能力是设计和实现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首先,围绕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客户价值主张和运营模式,总结了数字化时代商业模式转型路径的理论框架。其次,借鉴数字化时代的4种典型商业模式,结合沈阳机床...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能力是设计和实现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首先,围绕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客户价值主张和运营模式,总结了数字化时代商业模式转型路径的理论框架。其次,借鉴数字化时代的4种典型商业模式,结合沈阳机床发展历程,对企业的商业模式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再次,从数字化使能的客户价值主张重塑和运营模式再造两个维度,分析了沈阳机床商业模式转型的动因和路径。最后,基于案例分析,围绕数字化能力、转型过程和转型结果,提出了数字化使能的商业模式转型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使能 商业模式转型 制造企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