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安宁豫 高元桂 +2 位作者 孟祥辉 李向红 桂秋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并与光镜和电镜对照分析。结果:栓塞后梗塞核心ADC 逐渐降低,在6 ~12h 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对应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逐渐加重到细胞破裂、血管源性水肿出现,至组织坏死液化。T2 WI仅能显示血管源性水肿出现后的梗塞灶。结论:DWMRI敏感反映了脑缺血病理生理学演变过程,有助于确定梗塞后细胞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弥散成像 NMR 成像
下载PDF
乳腺MR动态增强技术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合保 赵向荣 +3 位作者 李保卫 刘武杰 刘晓亮 张黎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8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单一动态增强(DCE-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MR资料。分析病变的增强表现和DWI的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DWI的... 目的回顾性比较单一动态增强(DCE-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MR资料。分析病变的增强表现和DWI的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评价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DCE-MR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95.4%。DW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86.4%。DCE-MRI及DWI联合应用恶性病灶检出率为100%。单纯TIC、ADC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2.7%,72.7%,86.4%;特异性为75%,83.3%,89.1%;准确性为73.9%,81.8%,91.3%;阳性预测值72.7%,80%,90.5%。结论 DCE-MRI及DWI联合成像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TIC结合ADC值较单一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成像
下载PDF
MR水、脂分离Dixon方法及弥散成像对椎体骨折性质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修竹 于金芬 +2 位作者 张红 孙春宁 李传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859-186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Dixon技术水、脂分离及弥散成像在椎体骨折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22例25个椎体,包括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5例,外伤性骨折7例;恶性压缩性骨折20例3...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Dixon技术水、脂分离及弥散成像在椎体骨折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22例25个椎体,包括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15例,外伤性骨折7例;恶性压缩性骨折20例35个椎体,包括转移瘤19例,骨髓瘤1例。对所有患者行MRI常规矢状位T1WI、T2WI、横断位T2WI序列;T2WI Dixon、DWI、DTI序列扫描。结果良性压缩性骨折组脂肪信号分数平均值为(0.25±0.01),恶性压缩性骨折组脂肪信号分数平均值为(0.09±0.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压缩性骨折组与恶性压缩性骨折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压缩性骨折组与恶性压缩性骨折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FF值及ADC值绘制良、恶性ROC曲线,得出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的临界值分别为0.136、1.409×10-3 mm2/s。结论磁共振FF值及ADC值参数结合有助于椎体骨折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体骨折 Dixon技术 弥散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华妙强 吴立源 汤群峰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93-2394,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结果 2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显示脑缺血...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结果 2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119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56.7%,119/210);有68例患者的常规磁共振检查显示脑缺血性异常表现,显示阳性率(32.4%,68/2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9例磁共振弥散成像阳性患者中有11例(9.2%,11/119)经过治疗后神经系统缺损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余的108例(90.8%,108/119)患者经过溶栓后,神经系统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并且有的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及缺血区等病变部位的情况,而其中的一些病变是常规磁共振检测所不能发现的,这就为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快速、准确地提供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 诊断价值 脑血管病
下载PDF
3.0 T磁共振DWI成像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忠军 刘胜 +3 位作者 胡路女 李振华 许红雨 肖日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103-105,111,共4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常规MR及DWI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组25例,恶性组25例,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常规MR及DWI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良性组25例,恶性组25例,比较分析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的DWI信号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ADC最佳诊断分界点。结果良性前列腺病变组性质DWI呈等高信号,ADC稍减低;而前列腺癌DWI表现为高信号,ADC明显减低;良、恶性前列腺病变ADC值分别为(0.913±0.147)×10^(-3)mm^2/s、(0.573±0.160)×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C值判断前列腺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以0.779×10^(-3)mm^2/s为阈值,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结论3.0 T磁共振DWI成像对良、恶性前列腺病变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弥散成像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脑MRI纵向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文敏 马学进 +1 位作者 杨义 李仕广(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2-425,452,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呈高度异质性,具有很强的年龄依耐性,其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与病程存在明显相关性,因此采用MRI进行纵向研究十分重要。常用脑MRI研究技术包括结构MRI、扩散成像及功能MRI。就多种MRI技术在AS...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呈高度异质性,具有很强的年龄依耐性,其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与病程存在明显相关性,因此采用MRI进行纵向研究十分重要。常用脑MRI研究技术包括结构MRI、扩散成像及功能MRI。就多种MRI技术在ASD病人大脑解剖结构改变、白质纤维束异常、早期功能连接异常及治疗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结构成像 扩散成像 功能成像 纵向研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弥散加权MRI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安宁豫 孟祥辉 高元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 :用弥散加权 (diffusion weightedDW )MRI技术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新西兰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只 ,颈内动脉注入血凝块栓子制成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栓塞后 4h经动脉给予尿激... 目的 :用弥散加权 (diffusion weightedDW )MRI技术评价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新西兰白兔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只 ,颈内动脉注入血凝块栓子制成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实验组在栓塞后 4h经动脉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在栓塞后 1,3 ,6 ,12 ,2 4h行DW MRI系列扫描。测量并以 1h为基准计算缺血面积在各时间点的扩大程度 (百分比 )。结果 :栓塞后 1hDW MRI均可显示梗塞灶 ;与 1h点相比 ,非治疗组缺血面积在栓塞后 3 ,6 ,12 ,2 4h分别扩大了 2 3 1% ,2 5 6 % ,39 5 % ,43 4% ,而治疗组分别扩大了 19 5 % ,2 5 7% ,2 0 6 % ,19 7% ,两组间在 12h后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早期经动脉溶栓治疗在减轻急性脑梗塞损伤范围和程度上效果显著 ;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弥散成像 MRI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8
作者 杨营营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22,共9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研究机构、作者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共被引的突现情况;使用VOSviewer 1.6.15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49篇文献。2013—2023年的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其次为中国。发文量位列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爱丁堡大学。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国家间合作相对紧密,国内研究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爱丁堡大学的Wardlaw Joanna M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前1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小血管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MRI、脑、Virchow-Robin间隙、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卒中和类淋巴系统。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脑小血管病、痴呆、MRI为当前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弥散成像从2021年至今备受关注。结论近10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脑小血管病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前沿领域为弥散张量成像等MRI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文献计量学 脑小血管病 类淋巴系统 弥散成像
下载PDF
MRI联合CA125、HE4及ROMA指数预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行肿瘤减灭术可行性的价值
9
作者 谢晨 邹敏 +2 位作者 马天文 郑杰 林国成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9-273,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后综合判读患者MRI-腹膜癌指数(PCI)、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以及罗马指数(ROMA指数)预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行肿瘤减灭术可行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 目的探讨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后综合判读患者MRI-腹膜癌指数(PCI)、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以及罗马指数(ROMA指数)预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行肿瘤减灭术可行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完成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WI成像检查,并进行MRI-PCI评分;术前1周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CA125、HE4,通过HE4值计算ROMA指数。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减灭术,依据肿瘤残存程度分为完全减灭组和不完全减灭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RI-PCI与术中PCI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RI-PCI、CA125、HE4、ROMA指数预测不完全减灭术可行性的效能。结果MRI-PCI与术中PCI呈正相关(r=0.871,P<0.001)。完全减灭组为18例,不完全减灭组为42例。完全减灭组MRIPCI评分和术中PCI评分均更低。在预测不完全减灭术可行性方面,MRI-PCI、CA125、HE4、ROMA指数的AUC分别为0.913、0.731、0.611、0.71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MRI-PCI最佳截断值为4.5分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920,特异度为0.898,阳性预测值为0.781,阴性预测值为0.822;CA125最佳截断值为880.26 U/mL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780,特异度为0.655,阳性预测值为0.711,阴性预测值为0.733;HE4最佳截断值为488.98 pmol/L,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760,特异度为0.780,阳性预测值为0.611,阴性预测值为0.717;ROMA指数最佳截断值为96.53%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的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898,阳性预测值为0.647,阴性预测值为0.802。结论MRI-PCI与术中PCI呈正相关,当MRI-PCI为4.5分时预测不完全减灭术可行性最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腹膜癌指数 肿瘤减灭术 弥散成像
下载PDF
基于生境成像的多序列磁共振成像在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中的研究意义
10
作者 刘岩昊 高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124,共6页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五年生存率仍然较低。胶质瘤所涵盖的遗传异质性、表观遗传异质性及环境异质性极大程度影响了患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达尔...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五年生存率仍然较低。胶质瘤所涵盖的遗传异质性、表观遗传异质性及环境异质性极大程度影响了患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以达尔文进化动力学为基础的生境成像可以结合定量MRI较为明确地反映出肿瘤的时空异质性。生境分析所生成的各亚区是肿瘤内不同环境选择力及细胞适应差异的表现。本综述首先阐述了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生境成像的优势,随后探索了建立生境地图的不同聚类方法及优缺点,随后总结了该技术在预测患者生存周期、评估肿瘤基因亚型、监测治疗后反应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该研究方向面临的技术难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入思考和前瞻性展望,旨在为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基因分型、预后预测、靶向穿刺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生境成像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扩散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脑胶质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泽亮 王效春 +1 位作者 张辉 谭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0,共4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脑胶质瘤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脑胶质瘤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脑胶质瘤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脑胶质瘤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超高b值DWI成像、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等可以定量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细胞增殖情况,这为准确预测脑胶质瘤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对MR扩散成像在脑胶质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预后
下载PDF
fMRI评价移植肾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丽华 张雪宁 沈文(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9-583,597,共6页
肾移植术后及时准确地评价移植肾功能受损至关重要,并发症的早期准确鉴别有助于及时干预及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目前多种扩散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用于评价移植肾功能,... 肾移植术后及时准确地评价移植肾功能受损至关重要,并发症的早期准确鉴别有助于及时干预及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目前多种扩散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用于评价移植肾功能,可以从肾脏水分子扩散、血氧水平及血流灌注微观角度等方面对肾功能进行评估。就多种功能MRI技术对移植肾功能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鉴别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肾移植 肾功能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Colorectal cancer: Parametric evaluation of morphological,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tomographic imaging 被引量:1
13
作者 Pier Paolo Mainenti Arnaldo Stanzione +6 位作者 Salvatore Guarino Valeria Romeo Lorenzo Ugga Federica Romano Giovanni Storto Simone Maurea Arturo Brunett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5期5233-5256,共24页
Colorectal cancer (CRC) represent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tumo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Among the various tools at physicians’ disposal for the diagnostic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tomographic imaging (e.g.,... Colorectal cancer (CRC) represent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tumo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Among the various tools at physicians’ disposal for the diagnostic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tomographic imaging (e.g., CT, MRI, and hybrid PET imaging)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The qualitative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omographic images is the main approach used to obtain valuable clinical information, although this strategy suffers from both intrinsic and operator-dependent limitations. More recently,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aim of overcoming these issues. Such techniques, such as diffusion-weighted MRI and perfusion imaging, were designed for the “in vivo” evaluation of specific biological tissue features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m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which could answer questions difficult to address with conventional imaging alone (e.g., questions related to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gnosis).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a large amount of numerical and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buried inside tomographic images, resulting in their invisibility during conventional assessment.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and represented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through different processes (e.g., texture analysis). Numerou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their work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quantitative imaging paramet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C patients. In this review, we aimed to focus on evidence reported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parametric imaging to the diagnosis, staging and prognosis of CRC while discussing future perspectives and present limitations. While the transition from purely anatomical to quantitative tomographic imaging appears achievable for CRC diagnostics, some essential milestones, such as scanning and analysis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robust cut-off values, must be achieved before quantitative tomographic imaging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daily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ARAMETRIC imaging PERFUSION imaging diffusion imaging Texture analysis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鹏翔 苏庆杰 +5 位作者 李传资 王柏平 曾超胜 龙发青 陈聪 张余辉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0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估CST的形态改变,同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判断患者肢体功能及评估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39例急性...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估CST的形态改变,同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判断患者肢体功能及评估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次发病,病程在3d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瘫痪,梗死灶仅累及白质而无皮质灰质受侵,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03 &#177;5.57)岁,所有病例均行MRI、DWI及DTI检查,39例患者通过DTI检查后按锥体束受累情况不同分为3组.各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ADL评定,依据ADL分值判定患者肢体功能损伤程度.所得数据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ST受累程度低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肢体功能恢复比CST受累程度高的患者好(F=26.76,F=30.22,P<0.05).并且CST受累程度较轻(CST受累为1级和2级)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其肢体功能在逐渐恢复(t=5.38和t=3.21,P<0.05);CST受累较重(CST受累为3级)的患者虽然经较长时间的积极治疗,但其肢体功能恢复不明显(t =0.62,P>0.05).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无创、直观显现梗死病灶对皮质脊髓束的损害,可对神经纤维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肢体功能
原文传递
脊髓弥散成像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楠 秦文 李坤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6期635-639,共5页
随着新的磁共振序列和新线圈的运用,有效的克服了脊髓弥散成像的运动伪影和磁化率伪影,使弥散成像这种无创性反映脊髓组织的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成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状态的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对脊髓缺血、脊髓型多发性... 随着新的磁共振序列和新线圈的运用,有效的克服了脊髓弥散成像的运动伪影和磁化率伪影,使弥散成像这种无创性反映脊髓组织的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成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状态的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对脊髓缺血、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价脊髓功能障碍、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根据肿瘤和纤维束的关系决定手术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弥散成像 临床运用
下载PDF
肺癌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健 王汝良 +3 位作者 胡明成 刘鹤 包权 李洪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差异,并采取高b值评价肿瘤内部特征。方法: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肺癌患者,行MRI T1 WI、T2 WI、T2压脂和DWI扫描(b值为0、500、1 000、2 000s/mm^2);对不同b值所算出的ADC图上的病灶进...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差异,并采取高b值评价肿瘤内部特征。方法: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肺癌患者,行MRI T1 WI、T2 WI、T2压脂和DWI扫描(b值为0、500、1 000、2 000s/mm^2);对不同b值所算出的ADC图上的病灶进行测量,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对b值为2 000的ADC值进行分析,比较b值为1 000的ADC值,以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0例肺癌显示高信号,2例小细胞癌未显示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DWI信号强度增大。不同b值,平均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肺癌ADC值有差异。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肺癌其ADC值不同,b值为1 000s/mm^2和高b值(b=2 000s/mm^2)时,平均ADC值均有价值,对于分化良好的腺癌,高b值(b=2 000s/mm^2)时鉴别诊断更有价值,并且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及恶性程度高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肺癌 表观扩散系数 弥散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汛宁 陈宁 +2 位作者 王德杭 沈天真 陈星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1-533,F0005,共4页
目的 评价近似弥散系数(ADC)值、张量D值(trace 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鉴别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作用以及评估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GE1.5T MR仪,对23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22例3~4级... 目的 评价近似弥散系数(ADC)值、张量D值(trace 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鉴别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作用以及评估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GE1.5T MR仪,对23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22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弥散张量(DTI)成像,弥散敏感系数(b值,b=os/mm^2及b=1000s/mm^2)测量病变感兴趣区的数值。结果 1~2级星形细胞肿瘤实质的最低ADC值(1.46±0.32)×10^-3mm^2/s和trace D值(0.64±0.19)×10^-3mm^2/s,明显高于3~4级ADC战值(0.87±0.18)×10^-3 mm^2/s和(0.48±0.15)×10^-3 mm^2/s,(P〈0.01)。低度恶性肿瘤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之间ADC值无显著性差异;高度恶性肿瘤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间有显著性差异。FA图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的关系。结论 结合常规MRI,ADC值及trace D值有助于鉴别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I-DWI联合Gd-DOTA增强在颅内结核影像分型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周洁 陆召洋 +2 位作者 蔡振 王彩 韩典甫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1期1981-1984,共4页
目的:分析MRI-DWI联合Gd-DOTA增强在颅内结核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5年时间内,共39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脑结核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分析DWI序列和增强后T1FLAIR序列... 目的:分析MRI-DWI联合Gd-DOTA增强在颅内结核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5年时间内,共39例临床明确诊断的脑结核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分析DWI序列和增强后T1FLAIR序列。结果:本组39例确诊结核病人的脑部磁共振Gd-DOTA增强后T1FLAIR序列发现病灶503个,全部呈现不同程度强化征象,DWI-MRI序列检出病灶175枚,DWI-MRI检出病灶和Gd-DOTA增强后阳性病灶存在一定非一致性(4%)。12例脑膜结核病人表现为单纯的脑膜呈斑片状、条片状及线样强化征;8例脑实质结核病人变现为颅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样强化影,其大小分布于0.5-28mm,大部分(85%)病灶小于10mm,部分病灶也呈现出环形强化改变;19例混合型颅内结核病人表现出脑膜和脑实质均有不同程度强化改变,具体表现与单纯脑膜强化和单纯脑实质病灶强化相仿。结论:MRI-DWI联合Gd-DOTA增强可对颅内结核进行准确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弥散成像 磁共振成像 分型
下载PDF
多孔介质体元内随机运动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为民 冯义濂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12,共6页
多孔介质体元内随机运动的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透视流体微观无规则运动的方法.在多孔介质中,存在两种无规则运动.一种是分于扩散.它是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引起的;另一种是弥散,它是由多孔介质中毛管网络的复杂结构造成的.多孔介质... 多孔介质体元内随机运动的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透视流体微观无规则运动的方法.在多孔介质中,存在两种无规则运动.一种是分于扩散.它是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引起的;另一种是弥散,它是由多孔介质中毛管网络的复杂结构造成的.多孔介质中的液体弥散和分子扩散会在成像体无内产生相位分散.这种相位分散致使回波信号发生衰减.采用适当的梯度脉冲.可以从这种信号衰减中获得视扩散系数(ADC)的分布图像.本文作者在4.7T高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上.采用特制的高梯度线圈获得了扩散和机扩散系数分布的图像.在水和丙酮模型中获得了扩散系教图像,其扩散系数值与标准值相符.在人体肾结石中获得了扩散系数分布图像,在不同流速下,获得了多孔介质中的视扩散系数分布图像.并分析了视扩散系数与速度的关系.在多孔介质中定量确定扩散系数和机扩散系数及其空间分布将会极大地提高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渗流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扩散成像 NMR 随机运动 渗流
下载PDF
磁共振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疗中应用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惠军 班允清 鲁辛健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10年生存率可达60%,早期乳腺癌得到有效治疗后,存活率可达80%,早期发现并积极进行临床诊治非常重要。本研究分别以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10年生存率可达60%,早期乳腺癌得到有效治疗后,存活率可达80%,早期发现并积极进行临床诊治非常重要。本研究分别以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maging,MRS)、T2*加权灌注成像(T2*-weighted perfusion weightedimage,T2*-P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等为关键词,检索2015-01-2019-01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发表的文献,纳入标准:(1)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2)磁共振技术在乳腺病变中应用。排除标准:(1)综述、重复发表的文献;(2)非乳腺病变诊断。最终纳入并分析29篇高度相关文献。DCE-MRI、DWI、MRS、T2*-PWI和DTI从血流动力学、细胞分子学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判断病变良恶性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还可以对术前及预后进行评估。多参数核磁共振对乳腺占位良恶性及术前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磁共振 动态增强 弥散成像 波谱成像 灌注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