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张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红 马景旭 +2 位作者 贾文霄 王云玲 邓佳敏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FA值和ADC值在颅内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胶质瘤患者12例,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9例,淋巴瘤8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不同肿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肿瘤区和健侧对应部位重建,主要为白质纤维束,并与肿瘤融合,观察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胶质瘤、脑膜瘤、淋巴瘤、神经鞘瘤肿瘤实质区平均FA值为分别FA1:0.318±0.0036,FA2:0.45±0.052,FA3:0.304±0.012,FA4:0.0362±0.071;ADC值分别为:ADC1:1.233±0.204,ADC2:1.061±0.039,ADC3:1.014±0.108,ADC4:1.469±0.062。脑膜瘤FA值最高,神经鞘瘤ADC值最高。淋巴瘤ADC值及FA值较低。各组间比较,按α=0.05水准,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F=92.308,P=0.000,F=30.955,P=0.000)。结论不同肿瘤的FA值和ADC值存在明显差异,DTI较常规MRI可更好地观察肿瘤造成的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FA值 ADC值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2
作者 梁海毛 谢金华 +5 位作者 蓝宇 宋志彬 朱峰正 景举珍 董延江 陈其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死不同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FA值呈降低趋势,ADC值呈逐渐升高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带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弥散张量纤维束(DTT)成像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分为不累及、受压无中断、破坏中断减少,破坏组及受压组的FA值、ADC及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FA及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可评估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DTT可以显示梗死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有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due to injury of the spinothalamic trac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imaging study 被引量:17
3
作者 Sung Ho Jang Jun Lee Sang Seok Ye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021-2024,共4页
Many studies us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jury of the spinothalamic tract(STT) is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o... Many studies using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jury of the spinothalamic tract(STT) is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owever, there is no DTT study reporting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CPSP in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injury of the STT in patients with CPSP following cerebral infarction, using DTT. Five patients with CPSP following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eight age-and sex-matched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STT was examined using DTT. Among DTT parameters of the affected STT, fractional anisotropy and tract volume were decreased by more than two standard deviations in two patients(patients 1 and 2) and three patients(patients 3, 4, and 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subjects, while mean diffusivity value w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two standard deviations in one patient(patient 2). Regarding DTT configuration, all affected STTs passed through adjacent part of the infarct and three STTs showed narrow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jury of the STT might be a pathogenetic etiology of CPSP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erebral infarction spinothalamic tract diffusion tensorimaging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DIT与BOLD-fMRI技术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皮层损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明霞 张云亭 +1 位作者 张权 李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基于大脑各皮层区的功能动力学特征受到皮层间及皮层外解剖结构连接制约的观点,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视觉皮层功能损害与胼胝体、视辐射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跟踪技术(DTT)比较3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 目的基于大脑各皮层区的功能动力学特征受到皮层间及皮层外解剖结构连接制约的观点,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视觉皮层功能损害与胼胝体、视辐射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跟踪技术(DTT)比较3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与30例正常人胼胝体、视辐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弥散系数(DCavg)值,及神经纤维投射方式;并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正常组各10例行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分别在平面与立体图刺激下比较视皮层激活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屈光不正性弱视组背侧视皮层区域激活范围与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组,胼胝体体部DCavg值显著高于正常组,视辐射FA值显著低于正常组,连接枕叶与顶枕联合皮层的胼胝体纤维数与视辐射纤维数明显减少。结论胼胝体后部和视辐射发育不良,视皮层神经元活动减少或神经元同步化活动减少可能是弱视视皮层功能损害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性弱视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技术 皮层激活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扩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俎金燕 王晨光 +1 位作者 贾宁阳 何倩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运用DTI初步探讨无创评价活体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腰椎门诊就诊行腰椎MR检查患者,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相关手术患者,共纳入研究对象88例,年龄16~63岁,平均(37±13)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快速... 目的运用DTI初步探讨无创评价活体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腰椎门诊就诊行腰椎MR检查患者,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相关手术患者,共纳入研究对象88例,年龄16~63岁,平均(37±13)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及平面回波成像。剔除磁敏感重的图像,共获得428个椎间盘,测量其平均扩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并获得其纤维环成像图,根据纤维环示踪图(FT)图形态学改变,对纤维环进行分型并测量其MD和FA,并进行比较。数据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以四分位间距及中位数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包,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运用纤维环示踪技术每个椎间盘均可得到纤维环成像图,且不同Pfirrmann级别其纤维环类型不同,纤维环分型与Pfirrmann分级密切相关:规则型FT图135个,其中PfirrmannⅡ级(92个)比例最高,占68.15%;杂乱型纤维环FT图195个,以PfirrmannⅢ(93个)、Ⅳ级(30个)为主,占63.07%;团块型纤维环兀’图98个,以PfirrmannIV(39个)、Ⅴ级(43个)为主,占8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tel—Haenszelχ2=检验,)(χ2=183.90,P〈0.01)。完整型FA值为0.32(0.29-0.35),MD值为12.40(11.50-13.20)×10^-10mm^2/s;杂乱型FA值为0.35(0.33~0.38),MD值为11.10(9.92-12.00)×10^-10mm^2/s;团块型FA值为0.54(0.46~0.62),MD值为6.30(5.03~7.72)×10^-10mm^2/s。纤维环结构越杂乱,其MD值越低,FA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值分别为219.74、243.88,P值均〈0.01)。结论DTI可无创性评估活体椎间盘结构变化,MD值及FA值有助于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环示踪技术
原文传递
Compromised small-world efficiency of structural brain networks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nd their unaffected parents 被引量:4
6
作者 Hao Yan Lin Tian +5 位作者 Qifeng Wang Qiang Zhao Weihua Yue Jun Yan Bing Liu Dai Zhang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75-287,共13页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efficien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between brain regions is 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Abnormalities in white matter tracts that interconnect brain regions may be directly releva...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efficient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between brain regions is 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Abnormalities in white matter tracts that interconnect brain regions may be directly relevant to this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As a complex mental disorder with high heritability, mapping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and their first- degree relatives may help to disentangle the risk factors for schizophrenia. We established a weighted network model of white matter connections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25 nuclear families with schizophrenic probands (19 patients and 41 unaffected parents) and two unrelated groups of normal controls (24 controls matched with patients and 26 controls matched with relatives). The patient group showed lower global efficiency and local efficiency. The decreased regional efficiency was localized in hubs such as the bilateral frontal cortices,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ices, and left precuneus. The global efficienc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on scores derived from a 5-factor model of schizophrenic psychopathology.We also found that unaffected parents displayed decreased regional efficiency in the right temporal cortices, left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left superior temporal pole, and left thalamus. The global efficiency tended to be lower in unaffected parents. Our data suggest that (1) the global efficiency loss in neuroanatomical network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ognitive disturbances in schizophrenia; and (2) genetic vulnerability to schizophrenia may influence the anatomical organization of an individual's brain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analysis diffusion tensorimaging TRACTOGRAPHY white matter small-worldarchitecture
原文传递
中国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登堂 徐一峰 江开达 《上海精神医学》 2014年第4期181-193,共13页
自Hounsfield于1972年首次报道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神经影像学技术应用持续发展,用于研究大脑结构、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本文就中国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结构性和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做了一个概述并且用4个表格来描述中国大陆... 自Hounsfield于1972年首次报道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后,神经影像学技术应用持续发展,用于研究大脑结构、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本文就中国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结构性和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做了一个概述并且用4个表格来描述中国大陆所有相关研究。国内在精神科领域使用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首个研究报告可追溯至1983年,研究发现30%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萎缩。上世纪90年代国内逐渐出现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并且快速发展。近年来,脑结构网络和脑功能网络研究已成为中国神经影像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张量成像 中国
下载PDF
张量成像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李娟 吴艳峰 +1 位作者 薛嘉海 段凯强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82-168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0例。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甲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0例。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甲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行丁苯酞氯化钠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对其开展DTI检查。观察2组疗效、纤溶指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水平及DTI检查结果。结果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D-D)水平、血浆1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乙组NIHSS评分低于甲组,MoCA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DTI检查各向异性(FA)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辅助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通过DTI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对预测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丁苯酞氯化钠 脑梗死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联合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对缺血性小卒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玉琴 董海波 +2 位作者 胡斌 赵嘉林 陈勇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5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诊断、评估缺血性小卒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课题入组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28例患者行MRI基线扫描(发病后3d内)及随...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诊断、评估缺血性小卒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课题入组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28例患者行MRI基线扫描(发病后3d内)及随访MRI复查,13例仅做基线扫描。其中1例因并发出血终止研究,其余40例患者均在发病后3个月接受临床随访。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DWI及DTI序列。重建表观弥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FA彩色编码图、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分别测量患侧及健侧相应部位ADC值、FA值。对预后的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结果 41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基线扫描DWI与DTI均发现梗死病灶,其中5例为超急性脑梗死,36例为急性脑梗死。41例患者基线DWI序列上患侧呈高信号,ADC值下降,患侧ADC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P<0.01),而5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FA值无特异性改变。28例患者复查时所有患侧ADC值较基线进一步升高,FA值下降(P均<0.01)。DTT图显示的19例皮质脊髓束受累和6例胼胝体受损患者预后较差,其余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DWI技术能早期发现缺血性小卒中病灶、帮助定位诊断,而DTI技术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白质纤维束情况、指导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两者有助于缺血性小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卒中 预后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3
10
作者 Hui Xiao Yang Yang +1 位作者 Ji-hui Xi Zi-qian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062-2071,共10页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urvivors often experience cognitive deficits and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However,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pecific impairment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Advances in neuroimagi...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urvivors often experience cognitive deficits and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However,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pecific impairment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Advances in neuroimaging techniques(such a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d functional MRI)have given us new insights o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patterns of the human brain in both health and disease.The connectome derived from connectivity maps reflects the entire constellation of distributed brain networks.Using these powerful neuroimaging approaches,changes at the microstructural level can be detected through regional and global properties of neuronal networks.Here we will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brain network abnormalitie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mainly focusing o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Some connectomic studies have provided interesting insights into the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that occur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These techniques could eventually be helpful in developing imaging biomarkers of cognitive and neurobehavioral sequelae,as well as predicting outcome and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trauma CONNECTIVITY diffusion tensorimaging resting-state fMRI CONNECTOME default mode network COGNI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珊珊 甘万崇 +3 位作者 陈军 李茂进 李远锋 邱丽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中的应用价值,为CAE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5例CAE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33-63岁,平均年龄46岁)及18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4.5岁)行颅脑常...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中的应用价值,为CAE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5例CAE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33-63岁,平均年龄46岁)及18例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4.5岁)行颅脑常规MRI和DTI扫描,在获得的DTI原始图像上测量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压部、丘脑等5个感兴趣区(ROI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CAE患者各临床指标与FA值的相关性,明确CAE中影响DTI参数的主要因素。结果:CAE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的FA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AE男性组FA值低于女性组,FA值的减低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与饮酒史、日饮酒量有密切关系。结论:DTI可在早期发现CAE患者主要传导通路受损程度,为酒精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病程监测,评估疗效及预后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良 恶性脑膜瘤诊断的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辉 贺业新 +4 位作者 苏晋生 刘起旺 杨晓棠 赵莉 吴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7期492-495,共4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脑膜瘤表现弥散系数(ADC)值、FA值和白质纤维走行图,探讨其对良、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良性脑膜瘤,4例恶性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和瘤周白质区的ADC值...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脑膜瘤表现弥散系数(ADC)值、FA值和白质纤维走行图,探讨其对良、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良性脑膜瘤,4例恶性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和瘤周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并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双侧白质纤维走行图。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良性脑膜瘤瘤周白质表现为纤维束受压移位或无明显变化;恶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均出现较明显的纤维束缺失。结论ADC值和FA值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的鉴别;白质纤维走行图能清晰显示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嗅觉功能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俊诗 蔡秋艺 +3 位作者 欧芳元 袁铭婧 文兵 胡良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14-2219,共6页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是否合并嗅觉功能障碍,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嗅觉功能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首发抑郁症患者37例...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是否合并嗅觉功能障碍,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嗅觉功能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首发抑郁症患者37例为研究组,同期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志愿者3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24)评分;比较两组嗅觉测试结果的差异。根据嗅觉测试结果,将研究组中17例嗅觉减退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列为研究A组,20例无嗅觉减退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B组,分别对研究A组及研究B组进行DTI扫描,运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研究A组与研究B组的颅脑FA值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嗅觉测试值降低(P<0.01);与研究B组比较,研究A组左侧海马、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P<0.01,FDR校正),未发现FA值显著增加区域。研究A组嗅觉测试值与HDRS24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19,P=0.033),左侧海马、胼胝体膝部下降的FA值与HDRS24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左侧海马=0.163,r胼胝体膝部=-0.104;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可合并嗅觉功能障碍;嗅觉功能障碍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相关嗅觉通路的损害,但FA值下降与抑郁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嗅觉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垂体大腺瘤对后视路影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权 张云亭 +2 位作者 张敬 李威 宋修峰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对垂体大腺瘤患者后视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垂体大腺瘤对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影响。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患者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对垂体大腺瘤患者后视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垂体大腺瘤对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影响。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患者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和DTI检查。fMRI刺激内容为全视野黑白翻转棋盘格,对照内容为黑色屏幕中心的白色“+”,左右眼分别进行试验。采用SPM2进行fMRI数据后处理,通过组间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左眼及右眼刺激下患者组与对照组间的激活差异图。DTI扫描采用13个弥散敏感梯度,b值为1000s/mm^2。采用Volume—one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两侧视放射的FA值,分析两组间视放射FA值的差异。结果在严格控制头动和机械噪声等影响因素后,最终各人组12例。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初级视觉皮层激活范围及强度均明显缩小,且以对侧视觉皮层激活下降为主(P〈0.05)。患者组左侧及右侧视放射FA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左侧:0.52±0.06比0.58+0.04,t=3.45,P〈0.01;右侧:0.50±0.05比0.60±0.04,t=5.77,P〈0.01)。结论垂体大腺瘤患者可发生后视路的微观结构改变和功能下降,而联合应用DTI和fMRI有助于早期了解这种脑结构与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大腺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弥散张量成像 视觉皮层 视放射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白质改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雅睿 齐向明 +3 位作者 方杰 邹帆 缪莹莹 王海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70-1675,共6页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白质结构与认知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4例ESRD患者和4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应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及XTRACT分析方法比较两组间扩... 目的探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白质结构与认知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4例ESRD患者和4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应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及XTRACT分析方法比较两组间扩散参数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各项扩散参数与血液生化指标及认知相关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SRD组的FA值下降(P<0.05),MD、AD及RD值增高(P<0.05),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下降(P<0.01),连线实验A部分(TMT-A)评分增高(P<0.05)。ESRD患者的右侧丘脑前辐射、视辐射、听辐射及扣带束等白质束的FA值与肌酐、尿素水平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其MD、RD值与尿素水平呈正相关;视辐射、听辐射及左扣带束颞部的FA值与TMT-A评分呈负相关;垂直枕束、下额枕束、左侧中纵束及大钳的FA值与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左侧弓状束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其MD、RD值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右上纵束、右侧皮质脊髓束及右侧额斜束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MD、RD值与尿素水平呈正相关;左侧穹隆的MD、RD值与肌酐及尿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SRD患者的脑白质结构完整性广泛受损,与多种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血清尿素及肌酐可能是脑白质改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认知 脑白质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妍 邵文 +3 位作者 王磊 黄亚平 张淑娟 彭丹涛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19年第1期299-305,共7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和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的后处理方法,探讨aMCI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以及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5例aMCI患者及22例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3.0T磁共振对受试...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和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的后处理方法,探讨aMCI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以及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5例aMCI患者及22例健康老年志愿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3.0T磁共振对受试者进行DTI检查,应用TBSS方法分析脑白质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并分析FA值和MD值与认知评估的相关性。结果:aMCI组在情景记忆、视空间、工作记忆、处理速度、执行功能、推理、语言功能等认知领域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TBSS两组差异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CI患者在小脑中脚、胼胝体、内囊、外囊及放射冠区域出现FA值的减低,在胼胝体、内囊、外囊、放射冠及上纵束出现MD值的升高。基于模板的白质纤维束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CI组双侧丘脑前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皮质的扣带束、双侧海马的扣带束、胼胝体辐射线枕部、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左侧额枕下束、双侧上纵束及双侧钩束出现显著的FA值减低,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左侧丘脑前辐射及左侧海马的扣带束结果仍为显著;双侧丘脑前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回皮质的扣带束、双侧海马的扣带束、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双侧上纵束及右侧钩束出现显著的MD值增加,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左侧海马的扣带束结果仍为显著。相关分析发现,aMCI患者左侧海马的扣带束的MD值升高与ROCF回忆评分减低呈现显著相关性(r=-0.422, P=0.049)。结论:DTI技术可用于精确检测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上表现正常的aMCI患者早期白质微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成为诊断疾病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显微成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伟伟 周子恩 +3 位作者 陈增爱 俎金燕 李磊 许建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07,409,共5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成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对象也由宏观的解剖结构拓展至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微观领域,形成磁共振显微成像。本文首先介绍磁共振显微成像的概念、特点、相比其它显微成像技术所具备的优势...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成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不断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对象也由宏观的解剖结构拓展至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微观领域,形成磁共振显微成像。本文首先介绍磁共振显微成像的概念、特点、相比其它显微成像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再进一步介绍其在分子影像学、组织胚胎学及小动物实验中一些前沿的研究工作。磁共振显微成像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显微成像 分子影像学 组织胚胎学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MRI扩散张量成像脑白质束示踪的三维仿真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洋 康庄 +3 位作者 邹艳 邝思驰 单鸿 胡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白质束示踪的三维仿真影像表现,评价其定量结果与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DSS)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MS患者(MS组)和28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通过MRI扩散张量成像扫描进行脑白质束示踪,测量示踪纤维数...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白质束示踪的三维仿真影像表现,评价其定量结果与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DSS)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MS患者(MS组)和28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通过MRI扩散张量成像扫描进行脑白质束示踪,测量示踪纤维数和示踪纤维密度,并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对MS组脱髓鞘斑块、正常表现脑白质和对照组感兴趣区的ADC值和FA值进行方差分析,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MS组脑白质束示踪的定量结果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MS组脑白质束示踪三维仿真图像中可直接观察到脑白质束的受损和减少。MS组的示踪纤维数(2220±100)和踪纤维密度(0.75±0.04)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70、0.9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脱髓鞘斑块、正常表现脑白质和对照组感兴趣区的ADC值依次下降,分别为(1.23±0.13)×10^-3mm2/s、(0.76±0.09)×10^-3mm2/s、(0.63±0.10)×10^-3mm2/s;FA值依次升高,分别为0.24±0.04、0.42±0.07、0.48~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示踪纤维数和示踪纤维密度都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82,P=-0.000;r==-0.771,P=-0.000)。结论通过MRI扩散张量成像扫描进行脑白质束示踪可以发现MS患者脑白质束的受损情况.其较常规MRI能提供更多的空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束示踪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下痉挛型脑瘫儿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及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司南 童光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下痉挛型脑瘫儿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及粗大运动功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的3岁以下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弥散...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下痉挛型脑瘫儿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及粗大运动功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0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确诊的3岁以下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GMFM量表对两组粗大运动进行评测,评估粗大运动功能与FA值关系。结果相同部位观察组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A值在部位上胼胝体(CC)最高,皮质脊髓束和内囊后肢ICPL居中,内囊前肢和膝部最低;观察组两次GMFM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测量GMFM改变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FA值与GMFM测量值呈正相关(r=0.382、0.401、0.349、0.347,P<0.05),与ICPL的相关性表现最为显著(r=0.443,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与白质纤维束损伤有密切关联,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能够反映运动功能状况,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痉挛型脑瘫 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FA值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儿童失神癫痫认知控制网络的结构连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开庆 罗程 +4 位作者 田银 杨天华 李其富 周东 尧德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6-432,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失神癫痫患者的认知控制网络(CCN)中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采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对9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构建了每个人CCN网络的结构连接,然后...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失神癫痫患者的认知控制网络(CCN)中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为了探索这些改变相应的结构基础,采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纤维束追踪技术,对9名儿童失神癫痫患者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构建了每个人CCN网络的结构连接,然后对两组间的纤维束连接的条数、长度、连接强度、平均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弥散度(MD)等参数使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发现患者组CCN网络中主要纤维束上平均FA值显著降低,MD值显著增加(Ps<0.05,Bonferroni校正),并且左侧前额叶皮层到丘脑的纤维束上平均FA值与病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1)。本研究结果为儿童失神癫痫患者CCN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相应的结构基础,这些白质纤维异常的连接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控制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控制网络(CCN) 失神癫痫 结构连接 弥散张量成像(DT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