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磁波盆底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黎黎 陈伟 +6 位作者 张明 周敬杰 于丹 袁梦 姚瑶 杨洋 乔书韵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磁波盆底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产后6~8周复查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12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6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对... 目的:探讨体外磁波盆底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产后6~8周复查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12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60例,剖宫产6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阴道分娩对照A组、剖宫产对照B组)、实验组(经阴道分娩实验A组、剖宫产实验B组)。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实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体外磁波盆底治疗,治疗前后各组分别比较临床疗效、盆底肌电Glazer评估、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变化情况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A组和实验B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A组和实验B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χ^(2)=14.471,P<0.05);治疗前,各组之间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均显著升高,且实验A组和实验B组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t=3.629,4.983,4.991,3.774,5.199,4.669,P<0.05),且实验A组在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增加高于实验B组;治疗前对照B组和实验B组前、后静息肌张力较对照A组和实验A组高,经治疗后,实验B组前后静息盆底肌张力明显降低,其余各组变化不大;治疗前,各组之间PFIQ-7、PFDI-20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PFIQ-7、PFDI-20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A组和实验B组分别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各组之间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A组和实验B组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显著(χ^(2)=9.629,11.193,P<0.05)。结论:体外磁波盆底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均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磁波盆底治疗 盆底肌训练 不同分娩方式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成像技术在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甘会书 王凤永 +3 位作者 温中琼 李吉英 孙玉革 孙萍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成像技术评价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的185例初产妇及80例无分娩史健康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185例初产妇中经阴道分娩89例,剖宫产分娩96例,所有...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成像技术评价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的185例初产妇及80例无分娩史健康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185例初产妇中经阴道分娩89例,剖宫产分娩9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通过测量盆底结构相关参数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的超声评价意义。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膀胱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空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剖宫产组膀胱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空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明显低于经阴道分娩组(P<0.05);89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31例,经康复治疗后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2%;96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25例,经康复治疗后治愈23例,治愈率为92.00%,并且治疗后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产妇膀胱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逼尿肌厚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水平与剖宫产产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经会阴超声成像技术可量化评价女性盆底结构相关参数,明确不同分娩方式均可对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参数分析显示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损害更为显著,通过盆底康复治疗能够基本治愈压力性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超声成像 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 不同分娩方式 压力性尿失禁
下载PDF
盆底康复对不同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盛喜霞 王兆杰 +3 位作者 权晓芳 吴智玉 张蕊 郭美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讨论盆底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选取本院5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试验组,选取50例实行阴道顺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行盆底康复训练,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两组产妇的... 目的讨论盆底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选取本院5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试验组,选取50例实行阴道顺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行盆底康复训练,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测盆底肌力小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中剖宫产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阴道顺产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盆底康复训练应用在不同妊娠方式的产妇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产妇的手测盆底肌力,其中剖宫产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康复训练 不同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障碍 产科 产后康复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影响及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荣波 孙玉雪 +2 位作者 梁桂云 柴红 曲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250-52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影响及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将该院妇产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之间出生的新生儿120例,其中剖宫产组52例、产道正常分娩组68例,分别检测两...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影响及脐血瘦素、皮质醇含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将该院妇产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之间出生的新生儿120例,其中剖宫产组52例、产道正常分娩组68例,分别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样本中的瘦素、皮质醇含量,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第5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比较两组以上测定指标的差异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组的瘦素、皮质醇分别为(6.68±2.57)ng/ml、(194.27±61.37)nmol/L均显著低于产道正常分娩组(15.24±5.21)ng/ml、(330.42±153.64)nmol/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在第3天、第5天的NBNA评分、行为能力评分、被动肌张力评分、主动肌张力评分、行为能力评分上均显著低于产道正常分娩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带血瘦素与生后第3天、第5天NBNA评分的相关性(r=0.636、r=0.551)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与生后第3天、第5天NBNA评分的相关性(r=0.542、r=0.439)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出生后第3天、第5天新生儿瘦素和皮质醇具有的相关性分别为〔(r=0.326,P=0.041)、(r=0.026 0,P=0.047)〕,新生儿的瘦素和皮质醇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剖宫产分娩方式会影响新生儿脐带血瘦素及皮质醇的水平,同时瘦素与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新生儿NBNA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娩方式 新生儿 瘦素 皮质醇 行为神经测定
原文传递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后膀胱膨出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桃 李金英 +1 位作者 袁曾柳 李昕 《右江医学》 2017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患者膀胱膨出及Green分型的可行性,探讨超声评估膀胱膨出的应用价值及不同分娩方式与膀胱膨出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分娩并诊断为膀胱膨出的初产妇86例,以分娩方式分成两...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患者膀胱膨出及Green分型的可行性,探讨超声评估膀胱膨出的应用价值及不同分娩方式与膀胱膨出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分娩并诊断为膀胱膨出的初产妇86例,以分娩方式分成两组,A组剖宫产27例,B组经阴道分娩59例,产后6周均行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测量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活动度、膀胱膨出距离、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漏斗形成,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胎儿娩出时体重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在阴道分娩组Valsalva动作后裂孔面积、膀胱颈活动度、膀胱膨出距离、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且尿道漏斗出现率也明显升高(P<0.05)。Green分型中阴道分娩组Ⅱ型及Ⅲ型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能有效动态地观察膀胱膨出,对其分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阴道分娩发生膀胱膨出程度较剖宫产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 不同分娩方式 膀胱膨出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三维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及产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任艳 申倩 +1 位作者 桂红 王琰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三维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及产后并发症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渭南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进行产后修复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剖宫产)和研究组(经阴道自然分娩...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三维联合二维超声表现及产后并发症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渭南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进行产后修复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剖宫产)和研究组(经阴道自然分娩)各40例。在产妇分娩6周后,采用盆底三维联合二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分别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状态、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LHLD)、肛提肌裂孔的面积(LHA)、左侧肛提肌厚度(LAT)、右侧肛提肌厚度(LAT),以及两组产妇盆腔功能指标[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并比较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静息状态下,研究组产妇的LHAP、LHLD、LHA、左侧肌LAT、右侧肌LAT分别为(4.39±0.42)cm、(5.41±0.49)cm、(15.13±2.15)cm^(2)、(0.69±0.12)cm、(0.64±0.09)cm,明显长(大)于对照组的(3.80±0.31)cm、(4.74±0.36)cm、(13.08±2.45)cm^(2)、(0.54±0.11)cm、(0.56±0.1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产妇的LHAP、LHLD、LHA、左侧肌LAT、右侧肌LAT分别为(4.69±0.36)cm、(5.91±0.44)cm、(18.13±2.22)cm^(2)、(0.59±0.10)cm、(0.58±0.12)cm,明显长(大)于对照组的(4.02±0.41)cm、(5.14±0.56)cm、(16.08±2.18)cm^(2)、(0.51±0.09)cm、(0.49±0.1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缩肛状态下,研究组产妇的LHAP、LHLD、LHA、左侧肌LAT、右侧肌LAT分别为(3.95±0.41)cm、(4.85±0.45)cm、(13.18±1.98)cm^(2)、(0.68±0.08)cm、(0.71±0.12)cm,明显长(大)于对照组的(3.50±0.32)cm、(4.51±0.41)cm、(11.02±1.89)cm^(2)、(0.60±0.07)cm、(0.62±0.1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URA、BND、CDD分别为(41.82±9.19)mm、(16.89±3.12)mm、(13.11±2.9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1±8.81)mm、(14.20±3.05)mm、(10.68±2.5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三维超声 盆底二维超声 不同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并发症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产后女性尿道移动度的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燕 李丽鹏 +2 位作者 陈立宏 马海英 周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30期5267-5270,共4页
目的 评估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初产女性产后尿道移动度。方法 选择单胎妊娠、定期在该院产科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132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70例)及剖宫产组(62例),两组患者作为产后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因月经不... 目的 评估经会阴三维超声对初产女性产后尿道移动度。方法 选择单胎妊娠、定期在该院产科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132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70例)及剖宫产组(62例),两组患者作为产后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因月经不调、阴道炎等疾病就诊的正常未育女性6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阴道探头经会阴获取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容积数据成像,待后期离线分析。沿着尿道走行,将尿道分为五等份、六个标志点,即膀胱颈内口为标志点1(U 1)、U 2、U 3、U 4、U 5、尿道外口为U 6,分别测量这六个标志点到耻骨联合下缘的位移,再计算出六个标志点的移动度。由2名观察者对10例正常未育女性尿道移动度进行重复测量。结果 不同观察者对尿道移动度的测量结果重复性高、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0。Valsalva动作时,产后女性及未育女性尿道远端U 5~6移动度均小于尿道近端U 1~3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尿道整体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U 1~5移动度较剖宫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三维超声能够有效评估女性尿道移动度;Valsalva动作时产后女性及未育女性尿道远端移动度均小于尿道近端移动度;产后女性尿道整体移动度增加,自然分娩组U 1~5移动度较剖宫产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移动度 不同分娩方式 三维超声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细胞免疫及盆底状态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6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细胞免疫及盆底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细胞免疫(CD3^(+)、CD4^(+)、CD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细胞免疫及盆底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细胞免疫(CD3^(+)、CD4^(+)、CD8^(+)、CD4^(+)/CD8^(+))、盆底状态(Ⅰ、Ⅱ类肌纤维受损程度评分)、产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1 d,两组的CD4^(+)、CD4^(+)/CD8^(+)均较产前下降,CD8^(+)均较产前上升,产后5 d,两组的CD4^(+)、CD4^(+)/CD8^(+)均较产后1 d上升,CD8^(+)均较产后1 d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5 d,剖宫产组的CD4^(+)、CD4^(+)/CD8^(+)均较阴道分娩组低,CD8^(+)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Ⅰ、Ⅱ类肌纤维的盆底肌肌力受损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复查时,其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阴道闭合不全等不良情况均较阴道分娩组少,但腹直肌分离较阴道分娩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阴道分娩者较剖宫产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快、细胞免疫功能较强,两种分娩方式均对盆底肌力产生影响,其中剖宫产手术对产妇的盆底肌力影响相对较小,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娩方式 初产妇 细胞免疫 盆底状态
下载PDF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金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0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为自然分娩;B组为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8周盆底超声的评估结果。结果:A组产妇...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为自然分娩;B组为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8周盆底超声的评估结果。结果:A组产妇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各项盆底超声评估结果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近期盆底结构的影响不同,三维盆底超声能检查产妇的盆底结构功能,及时进行盆底超声评估,可以及早发现产妇有无盆底障碍性疾病,给予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不同分娩方式 女性盆底结构
下载PDF
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玉平 程芳 《智慧健康》 2018年第35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本院选取的81例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三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从脱垂分级来看,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阴道壁脱垂率、尿失禁发...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本院选取的81例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病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三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从脱垂分级来看,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阴道壁脱垂率、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疗效较好。结论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治疗中,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 不同分娩方式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近期疗效 尿失禁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现状调查及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瑾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2821-2824,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现状,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40例,其中阴道分娩104例(包含助产18例),剖宫产分娩36例。通过产科基础资... 目的:调查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现状,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40例,其中阴道分娩104例(包含助产18例),剖宫产分娩36例。通过产科基础资料调查问卷,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后通过仪器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妇致PFD的影响因素。结果:阴道分娩产妇Ⅰ类肌与Ⅱ类肌肌力异常、Ⅰ类肌疲劳度异常及阴道壁压力异常均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阴道分娩产妇Ⅰ类肌与Ⅱ类肌的肌力异常率、疲劳度异常率及阴道壁压力异常率均>60%,而剖宫产产妇的异常率均>40%。阴道分娩产妇盆底数据总评分(59.7±2.9)分相对低于剖宫产产妇的(60.9±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产妇快肌与慢肌阶段数据评分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PFD影响因素为年龄≥35岁、产次≥2次、产前BMI≥30 kg/m^(2)、孕期BMI增加值≥10 kg/m^(2)、新生儿体重≥3.5 kg、顺产侧切、母儿合并症、总产程时间≥20h及第二产程时间≥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分娩PFD影响因素为年龄≥35岁、孕次≥2次、产次≥2次、孕期BMI增加值≥10 kg/m^(2)、阴道试产及产后出血量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分析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异常情况高于剖宫产产妇,且两种分娩方式产妇产后致PFD的影响因素诸多,提示经历妊娠过程均有盆底功能异常可能。针对影响因素应于产前及早干预,产后加强盆底肌锻炼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娩方式 产后盆底功能 PFD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
12
作者 王嫚 高克玲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9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为阴道分娩,B组为剖宫产,两组均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为阴道分娩,B组为剖宫产,两组均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优于治疗前,且B组优于A组(P<0.05)。治疗前,B组性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性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均具有确切的产后盆底康复效果,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改善性功能,其中剖宫产产妇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 不同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盆底肌力 性功能
下载PDF
双胎终止妊娠时机及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晶 陈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胎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双胎无并发症病例325例,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和孕周(28~31周、32—33周”、34。36周”、37—38周“)分组比较妊娠结局,并... 目的探讨双胎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双胎无并发症病例325例,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和孕周(28~31周、32—33周”、34。36周”、37—38周“)分组比较妊娠结局,并分析第一胎为头位的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结果①双胎剖宫产率占80.62%,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出血率分别是54.58%和2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率在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分别为14.12%和1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32周的病例中,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66.67%和33.33%均高于剖宫产组的15.38%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32周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双绒毛膜双胎其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2周的双胎阴道分娩不增加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32周双胎的分娩方式需要更多研究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不同分娩方式 双胎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旅游服务贸易之比较优势新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元斌 常文娟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8,共9页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的逆差提升了人们对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重新关注。本文认为应动态地理解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首先,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GATS中规定的...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的逆差提升了人们对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重新关注。本文认为应动态地理解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首先,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GATS中规定的四种不同的提供模式下,决定其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不同,其次,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决定其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也不同。在此立场下,本文探讨不同阶段旅游服务贸易要素禀赋的特征,研究影响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培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服务贸易 四模式 动态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原文传递
"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用于高龄产妇对分娩方式、角色转换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月 倪华 许彦文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21期3841-3846,共6页
目的分析"同步""同程""同主题"及"因人施教"("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用于高龄产妇对分娩方式、角色转换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 目的分析"同步""同程""同主题"及"因人施教"("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用于高龄产妇对分娩方式、角色转换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档的高龄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孕期护理模式),研究组(n=48,给予常规孕期护理模式联合"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方式、角色转换、心理弹性、家庭亲密度以及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顺产率为72.92%(35/48)高于对照组的52.08%(25/48);分娩后3 d,研究组孕妇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3 d,研究组高龄孕妇乐观性、力量性以及坚韧性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3 d,研究组高龄孕妇亲密度与适应性两者差值的绝对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用于高龄产妇可提高其顺产率与母乳喂养率,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改善孕妇心理韧性,加强家庭关系亲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三同一异"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角色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