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灸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黏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天平 周爽 秦秀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分别施以相应的治疗,连续治疗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体重、大便、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黏膜黏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学观察可见溃疡形成;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温和灸组经相应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肠肠壁各层结构明显改善。除温和灸组溃疡面尚未愈合外,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可以通过调节黏蛋白表达,起到修复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不同灸法 黏蛋白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HPAA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秀花 王兴丽 +2 位作者 刘旭光 贾敏 黎海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抗炎效应,探索其对实验性R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造模,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于造模前及...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抗炎效应,探索其对实验性R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造模,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于造模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测量各组膝关节周长,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S)含量。结果:各艾灸组膝关节周长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隔姜灸组下降幅度最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模型组,各艾灸组CRF、CS含量明显降低,ACTH明显升高;各艾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隔姜灸可能有更好的作用趋势;不同灸法对HPAA功能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可能是艾灸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不同灸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灸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CRF ACTH CS
下载PDF
Moxibustion with different doses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cold congel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0
3
作者 Wen-ying SHI Rong LUO +3 位作者 Xiao-juan LIU Ying-han LIU Zhi-liang CAO We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2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differences of moxibustion with different dose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with cold congel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differences of moxibustion with different doses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with cold congel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intensified dose group and a conventional dose group.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oxibustion.In the intensified dose group,the treatment was given three times daily(once every morning,afternoon and at bedtime successively) and during the trial,1 case was dropped out and 29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nally.In the conventional dose group,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daily and 1 case was dropped out during trial and 29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score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t the worst painful time point,the score of dysmenorrhea symptom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too.Results:VAS difference value(D-value) and dysmenorrhea symptoms D-valu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intensified 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dose group respectively(both P<0.05).The recurrence rate was 14.29% in the intensified dose group,lower than 42.31% in the conventional dose group,with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6.55%in the intensified dose group,higher than 89.66% in the conventional dose group,with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ose moxibustion,moxibustion with intensified dose achieves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cold congel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This therapy is low in recurrent rate and convenient in manipulation,thus it deserves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 moxibustion doses Cold congelation and blood stasis Primary dysmenorrh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原文传递
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宁 曹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一步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每组20例,3组均在普通...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一步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每组20例,3组均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同时在阿是穴、相应节段的同侧夹脊穴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温针灸3壮治疗,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VAS评分量表、PSQI评分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1壮组总有效率为25%、温针灸2壮组为50%、温针灸3壮组为85%,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2壮组与温针灸1壮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温针灸3壮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1壮组(P<0.01),温针灸3壮组与温针灸2壮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温针灸3壮疗效较1壮、2壮相比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3壮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性灸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不同灸量
下载PDF
不同取穴不同灸时温和灸对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林 孙玉霞 +2 位作者 马家怡 张春伶 李屹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1-527,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不同灸时温和灸对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尿系列微量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局灶硬化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组、肾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和膈俞灸...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不同灸时温和灸对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尿系列微量蛋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局灶硬化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组、肾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和膈俞灸法(短时、中时、长时)组,通过单肾切除加尾静脉重复注射阿霉素复制局灶硬化性肾炎大鼠模型。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50mg/kg)灌胃,每日1次;肾俞灸法组和膈俞灸法组按短时(10min)、中时(20min)、长时(30min),分别予温和灸大鼠"肾俞"(双)和"膈俞"(双),隔日1次,均干预12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尿系列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PAS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尿系列微量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肾俞长时组、膈俞中时组、膈俞长时组尿系列微量蛋白和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均显著降低(P<0.05,P<0.01),肾俞中时组的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IgG、血肌酐、尿素氮降低(P<0.05,P<0.01)。不同灸时之间比较,肾俞长时组的尿系列微量蛋白及膈俞长时组的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较同一穴位短时组明显下降(P<0.05,P<0.01)。模型组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大量胶原蛋白沉积,间质纤维化明显;肾俞长时组、膈俞长时组及氯沙坦组可明显改善病理变化。结论:艾灸"肾俞"穴、"膈俞"穴可以改善局灶硬化性肾炎模型大鼠的蛋白尿及肾功能,从而延缓病程进展,适当地延长艾灸时间保证灸量,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硬化性肾炎 艾灸 肾俞穴 膈俞穴 灸量 蛋白尿
原文传递
不同壮数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应海芬 黄芳 +4 位作者 王力 施晓慧 应海舟 梁文清 陈华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壮数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KOA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均在常规西医及康复基础上予以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 目的探究不同壮数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KOA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均在常规西医及康复基础上予以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疗,1壮组给予1壮温针灸、2壮组给予2壮温针灸、3壮组给予3壮温针灸。3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对比治疗前后3组患者关节功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软骨修复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igh-shear blood viscosity,HBV)、全血低切黏度(low-shear blood viscosity,L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3壮组有效率为94.00%(47/50),2壮组有效率为92.00%(46/50),均明显高于1壮组(74.00%,3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壮组与2壮组组间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WOMAC量表各维度评分、CRP、COX-2、HBV、LBV、HC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3壮组、2壮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1壮组(P<0.05),而3壮组与2壮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TGF-β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3壮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1壮组(P<0.05),2壮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1壮组(P<0.05),而3壮组与2壮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壮组及3壮组IGF-1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组TNF-α、CRP、COX-2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3壮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2壮组及1壮组(P<0.05),2壮组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壮数 温针灸 痹痛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疗效
下载PDF
不同灸量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形态学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马铁明 韩洋 +2 位作者 马贤德 曾晓霞 葛维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的异同。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复制组26只。采用三硝基苯甲酸/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 目的: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效果的异同。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复制组26只。采用三硝基苯甲酸/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3壮组、6壮组、9壮组,每组各6只。各治疗组所取穴位为"天枢""大横",艾炷直接灸法,每次分别施灸3壮(3min)、6壮(6min)、9壮(9min),共治疗14次。观察大鼠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电镜、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中Toll样受体9(TLR-9)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 65表达。结果:灸法可明显降低大鼠DAI的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光镜与电镜结果显示,灸量越大,结肠组织腺体排列越规则。模型组血清IL-8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8降低,IL-10增高,其中9壮组和6壮组的变化较3壮组更明显(均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中TLR-9、NF-κB p 65大量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LR-9、NF-κB p 65表达均降低,且以9壮组的变化最为明显(均P<0.05)。结论:艾灸可修复UC大鼠受损黏膜上皮,抑制血清中IL-8含量,提高血清中IL-10含量,通过抑制结肠组织中NF-κB p 65转录而下调TLR-9表达。灸量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不同灸量 血清白介素-8 白介素-10 结肠组织Toll受体9 核转录因子-κB p 65
原文传递
不同透灸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高希言 郭娅静 +6 位作者 王鑫 林永青 范雅丽 陈新旺 高崚 马尚 王栋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23-2826,共4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灸量下,针刺透灸40 min、50 min、60 min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的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提供依据,为运用透灸法治疗其他疾病提供较为可... 目的:观察在不同灸量下,针刺透灸40 min、50 min、60 min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减轻的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提供依据,为运用透灸法治疗其他疾病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突症患者,分为三组,即针刺透灸40 min组、针刺透灸50 min组、针刺透灸60 min组,各30例。选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进行针灸。施灸过程中记录患者温度出现情况、持续时间,观察灸后效应,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综合评分,并于1个月后进行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针刺透灸40 min组,治愈率60.0%,显愈率76%;针刺透灸50 min组,治愈率73.0%,显愈率90%;针刺透灸60 min组,治愈率90%,显愈率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症状、体征评分:三组治疗前后M-JOA总分、VAS评分组内自身比较,及三组治疗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个月后随访,针刺透灸40 min组,复发率为40%;针刺透灸50 min组,复发率为20%;针刺透灸60 min组,复发率为0%,F=8.7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灸量增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止痛时间缩短,充分激发经气,达到透灸效果,能显著提高艾灸的疗效。2针刺透灸60 min组1个月后的随访情况良好,优于针刺透灸40 min组及针刺透灸50 min组,远期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对透灸量效关系使用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标准。3灸量的积累,是透灸法止痛起效的前提,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灸 时间 不同灸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下载PDF
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琳 曹奕 王保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FDI评分量表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比较耳周疼痛缓解程度,并记录耳周疼痛消失天数。结果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5.0%,温针灸Ⅰ组为95.0%,温针灸Ⅱ组达10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Ⅱ组与温针灸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均能有效缓解耳部疼痛;温针灸疗效与普通针刺相比较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5壮与3壮相比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面神经麻痹 不同灸量 耳周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隔药饼不同灸量对模型兔血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贾翠娜 李雷勇 +2 位作者 田岳凤 邱桥 王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不同灸量对免疫抑制兔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究量效差异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兔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3壮组、隔药饼灸5壮组、隔药饼灸7壮组。选用六味地黄... 目的观察隔药饼不同灸量对免疫抑制兔血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究量效差异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兔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3壮组、隔药饼灸5壮组、隔药饼灸7壮组。选用六味地黄汤组方制作药饼,置于神阙、关元等穴,隔日1次,共灸10次。治疗结束后第2日,静脉取血,行血细胞系列、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的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IgG、IgM、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隔药饼3壮组HCT和IgM水平升高不明显外,各治疗组WBC、NEU、RBC、HGB、HCT、PLT、IgG、IgM和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LYM、MO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隔药饼灸3壮组比较,隔药饼灸5壮组WBC、IgG和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隔药饼灸7壮组WBC、HGB和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有效改善环磷酰胺所致兔免疫功能低下,不同灸量效果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不同灸量 环磷酰胺 血细胞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贝尔面瘫采取不同针灸疗法对面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9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贝尔面瘫对面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贝尔面瘫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3例。A组采取针刺治疗;B组采取针灸治疗;C组采取电针治疗法。比较三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 目的:分析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贝尔面瘫对面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贝尔面瘫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3例。A组采取针刺治疗;B组采取针灸治疗;C组采取电针治疗法。比较三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社会能力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贝尔面瘫采用不同针灸疗法分期治疗均能改善患者面瘫症状,提升身体功能,临床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针灸疗法 贝尔面瘫 疗效
下载PDF
面瘫患者康复期采取不同针灸顺序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7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顺序治疗在面瘫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面瘫患者86例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先针刺再闪罐治疗;实验组采取先闪罐后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顺序治疗在面瘫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面瘫患者86例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先针刺再闪罐治疗;实验组采取先闪罐后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疼痛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愈时间、疼痛率、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面瘫患者康复期采取先闪罐后针刺治疗法,刺激面部经络,疏通淤阻经络,配合针灸治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针刺疼痛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康复气 不同针灸 顺序 疗效 满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