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来自湖北省江汉平原与武陵山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1 位作者 张超正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106,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不同模式 耕地细碎化 区域差异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居民文化参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5,共12页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是促进居民公共文化参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顶层设计。文章借助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方法,采用201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该政策实施对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水...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是促进居民公共文化参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顶层设计。文章借助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方法,采用201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该政策实施对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水平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激发了居民公共文化参与热忱,显著提升了公共阅读、博物观览、业余文艺培训等参与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促进效应呈增强态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文化参与提供了除市场购买之外的有效途径,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参与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引发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吗?——基于企业设立异地子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娆 郭晓旭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7,共15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兼顾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政策,地区间试点设立差异可能引发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产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非预期效应。基于2008—2021年重污染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兼顾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政策,地区间试点设立差异可能引发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产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非预期效应。基于2008—2021年重污染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引发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体现在低碳城市试点设立的地区差异性为企业提供了异地迁移减弱环境压力的空间,使企业在非低碳城市设立更多异地子公司。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通过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外部监管渠道引发企业异地迁移,也能通过降低重污染企业持续盈余和增加企业碳风险的内部治理渠道引发企业异地迁移。拓展性研究发现,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影响下,成本转嫁能力较低的企业、绿色转型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以及搬迁成本较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异地迁移策略。此外,污染迁移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一定的“污染光环”效应,污染企业的迁移并非单纯的规避环境压力的寻找污染避难所行为,子公司也会增加创新产出、规划环境治理活动。研究结论对于优化低碳城市试点设计,加强低碳城市政策的地区协调性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企业迁移 重污染企业 异地子公司 双重差分法 污染光环效应
原文传递
科技协议如何影响双边关系——基于双重差分的因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柞壮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27,159,共23页
科技议题日益成为大国关系的焦点。学界对双边科技合作能否改善两国关系的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有解释或将科技合作视为权力政治的附属,认为以改善两国关系为目标的科技合作无法遂愿;或将科技合作视为国家对外政策偏好的标志,认为科技... 科技议题日益成为大国关系的焦点。学界对双边科技合作能否改善两国关系的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有解释或将科技合作视为权力政治的附属,认为以改善两国关系为目标的科技合作无法遂愿;或将科技合作视为国家对外政策偏好的标志,认为科技合作能够改善双边关系。从合作机制的视角出发,国际政治中的双边科技协议除发挥推动科技交流的作用外,还因其潜在成本低、涉及争议少、灵活性高且容易产生广泛的跨国联系等特点,能够通过社会化机制推动合作促进双边关系改善,充当国家间合作的加速器。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大样本统计分析发现,双边科技协议虽然可以推动双边贸易和外交关系的改善,但这一合作扩散效应总体较弱,且效果也没有随时间的推移出现线性增长。随着合作机制社会化效应的显现,跨国科技联系往往会扩展至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外,触及安全议题并引发安全关切,进而削弱双边科技协议的合作扩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科技合作 社会化机制 科技竞争 大国关系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公共数据开放能否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5
作者 来爽 马禹嫚 《创新科技》 2024年第12期55-65,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对促进区域创新要素流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等3个维度共选取8个指标测度区域创新能力,以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逐批上线为准自然实验,运... 公共数据开放对促进区域创新要素流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等3个维度共选取8个指标测度区域创新能力,以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逐批上线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析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该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公共数据开放效率正向调节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公共数据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在长江经济带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在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上,需要深化数据管理改革,提升公共数据开放的专业化程度与效率,同时发挥经济带区域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区域创新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对农业水足迹的脱钩——基于76个沿线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谢晗进 谭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对受水城市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首先运用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技术设定双重差分模型,再通过测算东、中线工程受水区与非受水区共76个城市的农业水足迹及其Tapio脱钩指数进行实证检... 为研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对受水城市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首先运用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技术设定双重差分模型,再通过测算东、中线工程受水区与非受水区共76个城市的农业水足迹及其Tapio脱钩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南水北调受水区农业水足迹整体平稳,但2015—2016年农业水足迹出现明显下降;(2)2014—2015年,南水北调受水区脱钩城市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扩张性负脱钩城市数量激增,其中东线工程是主要成因;(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有利于受水区农业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但2016年以后该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脱钩效应;(4)东线工程全面通水促进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脱钩,而中线工程导致受水区农业水足迹负脱钩。研究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讨论发现,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促进农业水足迹脱钩不具有动态可持续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充足、节水管理不足,中线工程供水不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足迹 农业 Tapio脱钩指数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研究
7
作者 刘冰冰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9,共11页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0—2020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而且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推动企业开拓市场份额等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奠定资金和市场需求基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年轻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环渤海、中西部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有显著的创新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得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能够提升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和效率,而且社会基金能够增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利于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链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产业投资基金 企业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社会基金 协同创新
下载PDF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开放效应——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HDI指数的经验分析
8
作者 戴翔 曾令涵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9,共9页
与以往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不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由于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不仅为更多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且力图改善其分工地位,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具有包容性开放的方向... 与以往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不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由于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不仅为更多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且力图改善其分工地位,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具有包容性开放的方向发展,让开放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多地惠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包容性开放效应的表征变量,基于2010—2019年ADBMRIO数据库中6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开放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HDI提升,表现出较好的包容性开放特征,并且上述效应主要通过提升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改善分工地位2个作用机制产生,理论假说得到了较好的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结果。据此可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实践经验证明中国已经走在推动包容性开放道路上,包容性开放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初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包容性开放 人类发展指数(HDI)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高速铁路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莉娜 程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
高速铁路以其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等优势,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带来重要战略机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42个研究区域为例,在对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基础上,选取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速铁路开通是否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基于可... 高速铁路以其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等优势,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带来重要战略机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42个研究区域为例,在对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基础上,选取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速铁路开通是否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同时,基于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变化,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各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并且财政支持力度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污染治理力度大、城镇化水平高、道路交通设施完善的研究区域,其绿色经济效率更高。高速铁路开通使区域可达性每提高1%时,绿色经济效率可以提高0.04%~0.08%;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每提高1%时,绿色经济效率可以提高0.05%~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高速铁路 绿色经济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可达性 经济联系强度
下载PDF
基于GRA-DID方法的海洋产业政策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重人 赵云 季晓南 《科学决策》 CSSCI 2019年第5期79-94,共16页
随着国际海洋产业的转型,中国海洋产业在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同时面临着国际与国内的双重挑战。为了适应海洋产业的快速变化,促进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海洋产业政策供给角度,分析海洋产业政府分类治理及产业政策演化是海洋产... 随着国际海洋产业的转型,中国海洋产业在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的同时面临着国际与国内的双重挑战。为了适应海洋产业的快速变化,促进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海洋产业政策供给角度,分析海洋产业政府分类治理及产业政策演化是海洋产业保持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经之路。根据中国海洋经济政策演变过程,将中国的海洋政策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梳理每个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管理的主要政策,聚焦"十二五"规划中海洋产业政策的转向,从海洋产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厘清海洋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了验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使用2001-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各行业数据,采用DID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海洋政策的变化是否对于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评价海洋政策的影响,进而探索我国海洋政策的分类治理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研究发现,各个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又对不同的政策环境存在依赖关系,需要差异化的海洋经济政策支撑,在制定海洋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合理海洋产业发展阶段划分是海洋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分类的海洋政策能够为海洋产业生态的优化发展提供持久有序的环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十二五规划 灰色关联分析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环保税征收、融资约束与重污染企业经营风险——基于“税负提标”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梦 朱成成 《金融市场研究》 2023年第10期107-119,共13页
为了积极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环境制度。2016年,我国正式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起开始征收环保税。环保税征收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制度,其如何影响重污染企业的经营风险亟待研究。鉴... 为了积极应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环境制度。2016年,我国正式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起开始征收环保税。环保税征收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制度,其如何影响重污染企业的经营风险亟待研究。鉴于此,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环保税征收增加了重污染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经过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环保税征收通过增加企业税负压力进而加剧其经营风险。同时,随着融资约束的增大,征收环保税对重污染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也在增大。环保税的征收应当充分重视将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税征收 税负压力 融资约束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环境分权视角下“环保垂改”政策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
12
作者 王瑶 张生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8,共12页
环保机构垂直化改革是突破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环保领域机构改革的创新性探索,对完善环保体制和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长远意义。该研究运用2005—2021年280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化改革(简称“环保... 环保机构垂直化改革是突破传统环境治理模式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环保领域机构改革的创新性探索,对完善环保体制和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长远意义。该研究运用2005—2021年280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化改革(简称“环保垂改”)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以环境集权化为核心特征的“环保垂改”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环保垂改”政策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绿色转型水平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影响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②机制检验表明,在市场反应和地方政府行为层面,“环保垂改”政策能够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扩大环境治理支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③异质性分析表明,“环保垂改”政策的经济绿色转型效应因城市级别、地理位置、财政分权程度和约束性污染控制目标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在非省会城市、东部和中部地区、高财政分权度和未明确公布约束性污染控制目标的城市促进作用更加显著。④空间溢出结果表明,“环保垂改”政策对周边地区经济绿色转型水平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持续深化环境管理制度改革,调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积极性,激发经济绿色转型潜力;强化城市技术、资金、人力资本等要素集聚能力,完善环境管理权力与支出责任匹配的财政体系;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环境治理策略。该研究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对优化环境管理体制设计、提升政府环境治理效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分权 机构改革 环境管理制度 绿色转型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国企民营化与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17
13
作者 翟胜宝 徐亚琴 唐玮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32,F0003,共9页
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5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企民营化改革与企业创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相较于始终保持国有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化改... 选取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5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企民营化改革与企业创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相较于始终保持国有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立足于国企民营化改革,从管理学视角和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了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经济后果,为我国正在实行的国有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化 企业创新 国企改革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种植结构影响的模型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羽 刘伟平 谢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7-235,共9页
为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与政策的传导路径,利用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odel,DID)和两阶段估计模型,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 为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与政策的传导路径,利用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odel,DID)和两阶段估计模型,检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种植结构“趋粮化”有正向促进作用,平均提高7.5%的粮食作物种植比例;2)政策的动态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范围和规模扩大,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通过扩大农地流转规模、新增农机总动力和提高粮食种植专业化水平3条路径,推动种植结构“趋粮化”。因此,地方政府应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稳健发展农地流转市场,提升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粮食种植专业化,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的政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作物 “趋粮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 种植结构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消费金融能否助力经济增长?--基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建刚 沈蓉 邢苗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9,共12页
消费金融是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我国2009年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合成控制法等方法,针对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作用机... 消费金融是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我国2009年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合成控制法等方法,针对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进行检验评估。研究发现,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其效果远弱于房地产投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消费金融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拉动消费来助力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因城市间资源禀赋、消费金融生态环境等存在差异,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消费金融良性发展,推动我国消费金融政策的优化与经验推广。这对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金融 经济增长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双重差分模型 合成控制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