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被引量:526
1
作者 徐佳 崔静波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196,共19页
为确保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实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该政策的实施是否能诱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何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 为确保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实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该政策的实施是否能诱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何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维度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企业整体层面的绿色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和替代能源生产两类专利的申请上,试点政策对高碳行业、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是试点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路径,其能够有效促进高碳行业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且对前者的影响高于后者,而缓解融资约束机制未能得到有效验证。本文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评估提供了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政策的进一步开展、行业政策制定和不同政策工具运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营改增”对企业投资、研发及劳动雇佣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21
2
作者 袁从帅 刘晔 +1 位作者 王治华 刘睿智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共11页
逐步推广的"营改增"改革相当于一种"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了239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政策对企业投资、劳动雇佣以及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了企业... 逐步推广的"营改增"改革相当于一种"自然实验",本文选取了239家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政策对企业投资、劳动雇佣以及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促进了企业总投资,不过在房地产市场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干扰下,对设备类固定资产及部分无形资产投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人均资本量却得到了显著提高;"营改增"对劳动力雇佣没有实际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工资水平;同样,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企业研发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也对"营改增"后续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投资 研发 劳动雇佣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 被引量:98
3
作者 邓涛涛 王丹丹 程少勇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132,共14页
中国正步入高铁时代,时间距离逐渐取代传统的空间距离成为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关键因素。长三角高速铁路大规模兴建和网络化布局,削弱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壁垒,使得能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文章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 中国正步入高铁时代,时间距离逐渐取代传统的空间距离成为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关键因素。长三角高速铁路大规模兴建和网络化布局,削弱了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壁垒,使得能在更广的范围进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文章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引入经济地理学中引力模型量化了高铁引致的"时空收敛"效应,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由线成网推进对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1)长三角高速铁路开通初期(2007年-2011年)对沿线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随着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高速铁路对服务业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2)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成后沿线城市市场区位均获得了提升,但提升幅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引致的非均衡时空收敛效应使高铁沿线城市市场区位等级发生了重构,加剧了大城市和小城市区位条件的不均衡。(3)高速铁路引致的空间效应每提高1%,高铁沿线城市服务业就业密度约提高0.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高速铁路网 服务业集聚 经济联系强度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来自三批次试点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97
4
作者 张兵兵 周君婷 闫志俊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49,共18页
本文以2010年以来先后三批次推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分别在进行反事实检... 本文以2010年以来先后三批次推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分别在进行反事实检验、内生性检验等多重情景下依然稳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工业特征、金融发展水平和区域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政策工具文本量化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试点政策工具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市场激励型试点政策工具主要通过驱动技术创新来提升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拓展性分析还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其对相邻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持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范围,因地制宜设计政策工具组合,共建区域间协同合作机制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全要素能源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文本量化分析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交易权机制的政策效果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76
5
作者 范丹 王维国 梁佩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83-2392,共10页
在控制地区环境规制等重要解释变量下,检验碳排污交易权试点机制在中国是否能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局DEA框架下,考察期内,碳排放交易权试点省份与非试点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乏力.从潜在双重红利来看,相对于... 在控制地区环境规制等重要解释变量下,检验碳排污交易权试点机制在中国是否能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局DEA框架下,考察期内,碳排放交易权试点省份与非试点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乏力.从潜在双重红利来看,相对于试点省份,非试点省份的减排手段缺乏灵活性,其经济红利和环境红利仍有较大的释放空间.基于核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的政策效应分析可知,碳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阶段碳排放总量,但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微弱;碳排放交易权试点政策并没有提高试点省份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对技术进步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碳排放交易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技术创新的"弱波特假说",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强波特假说"并未显现,碳排放交易权机制应该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权 双重差分模型 全局DEA 波特效应
下载PDF
中国式融资融券与企业金融化——基于分批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73
6
作者 杜勇 邓旭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83,共15页
本文聚焦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将分批次放开融资融券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融资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机制的实施总体上会显著地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 本文聚焦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将分批次放开融资融券限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融资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机制的实施总体上会显著地促进企业金融化。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实际交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融资机制。虽然融券机制对企业金融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高度不对称的情形下,活跃的融资交易加剧了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短期投机套利行为。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的收益率差距和股价下跌风险是企业调整投资策略的两个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只存在于管理层持股和机构持股比例较高、产品市场竞争较弱和处于牛市行情等情形中。本文有助于理解中国式融资融券的经济后果,也从制度环境层面为厘清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的内在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企业金融化 双重差分模型 分批扩容
原文传递
股指期货真的能稳定市场吗? 被引量:58
7
作者 杨阳 万迪昉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158,共13页
首先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匹配出与沪深300指数股相对应的非指数股,然后对这两组样本进行事件研究的横截面分析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探讨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以来股票市场波动的变化。研究表明,融资融券能有效稳定指数股的波动;结构不完善、... 首先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匹配出与沪深300指数股相对应的非指数股,然后对这两组样本进行事件研究的横截面分析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探讨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以来股票市场波动的变化。研究表明,融资融券能有效稳定指数股的波动;结构不完善、投机较多的股指期货市场使股票市场波动显著增大。随着机构投资者套期保值账户的获批,市场逐渐完善,两类股票的波动均显著降低,且两者之间的波动差异显著缩小。也就是说,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稳定作用会随着市场结构的完善而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融资融券 波动 倾向评分匹配法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降低水污染强度了吗? 被引量:57
8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159,共8页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以及"五水共治"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对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在横向生态补偿中,水质达标时上游地区获得补偿,水质不达标时下游地区获得赔偿,通过水质标准明晰了上下游地区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并且通过环境绩效考核指标来实现制度的激励与约束相容,进而实现横向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在分离了其他影响水污染强度的控制变量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显著地降低了上游黄山市和下游杭州市的水污染强度,并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改变政策实施前后的窗期、变换样本对照组、将工业水污染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中国推进流域治理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横向生态补偿有望成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从逐步推广横向流域生态补偿至中小流域,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产业补偿等方式相结合以及在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过程中要注意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下载PDF
中国高铁建设与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8
9
作者 马红梅 郝美竹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13,共15页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集聚租金的视角重新探讨了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首先,将中国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85个地级市2007-2016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积极地促进了生产性...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集聚租金的视角重新探讨了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首先,将中国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85个地级市2007-2016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积极地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借助构建最小生成树作为工具变量排除了潜在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次,引入交通可达度、市场准入以及市场一体化指标作为集聚租金的替代变量,发现高铁开通直接提高城市交通便利度,继而提高市场准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终增加了集聚租金,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在高铁沿线城市的集聚。最后,高铁开通对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着极大的助推效果,而对于原本就具备趋近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特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来说,交通可达度所带来的集聚效果一般。此外,当高铁站与城市中心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时,高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影响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集聚租金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双重差分模型 最小生成树
原文传递
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赏”与“罚”——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效应评估 被引量:34
10
作者 吴虹仪 殷德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62,共14页
绿色信贷政策肩负着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绿色发展领域和推动“两高一剩”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2005—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证实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了“赏罚分明”的影响:“赏”表现为,非... 绿色信贷政策肩负着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绿色发展领域和推动“两高一剩”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2005—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证实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了“赏罚分明”的影响:“赏”表现为,非“两高一剩”企业如果与开启了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发生过业务关系,其长、短期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表现更优;“罚”表现为,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后,“两高一剩”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显著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赏”,但不同所有制的“两高一剩”企业在受“罚”时没有明显差异;地级市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工业污染强度越小,绿色信贷政策的“赏”越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绿色信贷政策的“罚”越小。提高绿色信息披露水平、明晰市场与政府权责边界和缓解信贷配置的所有制偏好,是提升绿色信贷政策效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债务融资规模 债务期限结构 准自然实验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保护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上广 郭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13,共1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既加快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转换,也促进了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化。知识产权是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私有权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 在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既加快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转换,也促进了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化。知识产权是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私有权利,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政策试点,通过增加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度,促进了示范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这一政策试点显著提升了东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示范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城市规模越大,这一政策试点对示范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越明显。此外,随着示范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政策试点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应深化和扩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充分释放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知识产权保护 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方法 被引量:30
12
作者 薛晓珊 方虹 杨昭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84,共22页
在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由此也成为了我国产业政策长期重点扶持的对象。随着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研发不足等现象也逐渐严重,为解决当下技术困境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由此也成为了我国产业政策长期重点扶持的对象。随着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研发不足等现象也逐渐严重,为解决当下技术困境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被视为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也成为推广政策发展的新方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推荐目录)作为推广政策的典型代表,它明确了产品上市销售的技术门槛,那么它是否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效应?基于2009—2018年间123家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构造政策冲击的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推广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根据企业是否被纳入推荐目录,将样本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得到无系统差异的两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专利数量与技术创新效率两个维度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价被纳入推荐目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推荐目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3)推荐目录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大于民营企业。研究结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 专利数 技术创新效率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政策效果评估的双重差分方法 被引量:30
13
作者 石华军 楚尔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0-83,共4页
双重差分方法(DID)及其拓展是目前国内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应用最广泛的研究工具,但规范运用DID方法必须解决内生性、选择性偏误、分组样本异质性、动态异质性、自然实验的外生性等一系列问题,否则将导致回归结果的偏误。文章根据实验理论... 双重差分方法(DID)及其拓展是目前国内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应用最广泛的研究工具,但规范运用DID方法必须解决内生性、选择性偏误、分组样本异质性、动态异质性、自然实验的外生性等一系列问题,否则将导致回归结果的偏误。文章根据实验理论并结合国内外典型范文,通过实验前测、平行趋势检验、三重差分、IV、falsification test、连续型DID等多种方法和检验进行全面的稳健性分析,弥补DID方法运用中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差分 政策内生性 选择性偏误 稳健性分析
下载PDF
碳交易体系助力中国避免碳陷阱、促进碳脱钩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倩 高翠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23,共8页
作为调和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减排工具,碳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到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模式的选择。本文通过构建点弹性与弧弹性两类Tapio脱钩指标,基于倍差法(DiD)与半参数倍差法(SPDiD)分析了2007—2015年碳交易机制对中国经... 作为调和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减排工具,碳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到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与经济模式的选择。本文通过构建点弹性与弧弹性两类Tapio脱钩指标,基于倍差法(DiD)与半参数倍差法(SPDiD)分析了2007—2015年碳交易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水平的影响,为助力中国摆脱碳陷阱、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能够将碳排放的负外部性转换为内部性,促使试点地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由此中国碳试点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并未导致试点地区GDP与人均GDP增速放缓;同时试点政策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可转换为促进碳强度的降低,则碳交易体系显著促进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两者的脱钩水平,助力中国摆脱碳陷阱。基于市场机制的碳交易能够激励高污染行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变轻"、能源结构"由黑变绿",解决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且碳市场的构建有效实现了"碳试点计划"的目标,完成了碳交易体系构建初期的目的,达到构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要求。应积极推进碳交易体系建设,发挥碳强度目标的碳脱钩功效,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维持市场运行稳定;全国统一碳市场短期应以推进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并积极发挥其创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试点政策 经济增长 碳陷阱 碳脱钩 倍差法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被引量:26
15
作者 任晓松 马茜 +1 位作者 刘宇佳 赵国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27-5437,共11页
以2005~2017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动态效应检验和三重差分等方法,考察了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同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碳交易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实现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显著... 以2005~2017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动态效应检验和三重差分等方法,考察了碳交易政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异质性,同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碳交易对工业碳生产率的实现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工业碳生产率,实现了"降碳促经"效果,且该效果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各试点地区对政策的响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工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而广东、重庆未能对政策做出充分响应;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激励环境治理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革新效应,进而影响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其中结构优化效应是响应政策最为充分的机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碳市场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工业碳生产率 双重差分模型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碳达峰碳中和
下载PDF
高铁对城市群经济集聚演化的影响——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鹏 李彦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2,共11页
高铁建设对城市群经济集聚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初步集聚、集聚增强和过度集聚三个阶段。基于多期DID模型,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例,从经济密度与产业集聚角度就高铁建设对三大城市群经济集聚演化的影... 高铁建设对城市群经济集聚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初步集聚、集聚增强和过度集聚三个阶段。基于多期DID模型,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例,从经济密度与产业集聚角度就高铁建设对三大城市群经济集聚演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建设有利于城市群经济集聚梯度效应的实现,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制造业扩散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产业集聚具有不同的影响;高铁建设促进了中心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外围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也具有正向影响,推动了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向多中心模式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城市群 DID模型 经济集聚 多中心化
原文传递
环境管制是否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两控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1
17
作者 高雪莲 王佳琪 +1 位作者 张迁 踪家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128,137,共8页
环境管制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文章采用准自然实验法,考察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或者SO2污染控制区)环境管制政策对我国149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显著推... 环境管制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文章采用准自然实验法,考察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或者SO2污染控制区)环境管制政策对我国149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服务性行业转换,外资投资及人力资源水平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区域空间分异看,'两控区'政策对东部、中部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向推动作用,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而西部和东北的'两控区'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却呈显著负向影响。再以2010年作为时间节点,考察更为严格环境管制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发现只有东部城市的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转向服务性行业,验证东部'污染光环'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制“ 两控区”政策 产业结构变动 准自然实验 DID模型 酸雨控制区 SO2污染控制区 服务业
原文传递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视角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艳丽 董捷 +1 位作者 李璐 李红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3-793,共11页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当前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以中国30个省级单位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效性,并对该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当前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以中国30个省级单位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省际差异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效性,并对该政策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试点区与非试点区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均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试点区的碳排放强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非试点区则略有上升,说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优于强制性减排政策;(2)双重差分法结果证实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且地均GDP、能源强度和工业结构等控制变量对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对能源强度的相对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 双重差分法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高铁开通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3,共14页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长三角 倍差法
下载PDF
中欧班列开通能否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被引量:19
20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53-2266,共14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技术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对中国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8-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技术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对中国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8-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积极效应,平均提升了9.81%;区位与经济异质性检验发现,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集中在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开通通过城市创新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渠道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拓展性检验发展,中欧班列开通并未引致开通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创新资源虹吸效应,而且中欧班列开通对省内地区和省外邻近地区产生广泛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本文揭示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班列 区域创新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