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淀山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 被引量:49
1
作者 由文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62,共4页
在1993-04~1997-06间对淀山湖5种沉水植物及人工基质上的着生藻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由37属39种藻类组成,其中硅藻门13属13种,绿藻门12属13种,蓝藻门6属7种.5种沉水... 在1993-04~1997-06间对淀山湖5种沉水植物及人工基质上的着生藻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由37属39种藻类组成,其中硅藻门13属13种,绿藻门12属13种,蓝藻门6属7种.5种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均以黑藻最高,金鱼藻次之,菹草居第3,人工基质(塑料板)介于金鱼藻和菹草之间;并于冬季达全年最高峰,夏季为全年最低.着生藻类生长与沉水植物生长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沉水植物 密度 生物量 群落结构 湖泊
下载PDF
淀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阮仁良 王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从淀山湖环境研究入手。全面考察湖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湖泊的输入,分析湖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采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水质污染预测模型,进行水质污染趋势分析。最后,提出了淀山湖水污染防治... 从淀山湖环境研究入手。全面考察湖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湖泊的输入,分析湖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采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水质污染预测模型,进行水质污染趋势分析。最后,提出了淀山湖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 防治 淀山湖 质量
下载PDF
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50
3
作者 王丽卿 张军毅 +2 位作者 王旭晨 彭自然 王岩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4,共7页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对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评价了淀山湖水体营养状态,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3年期间,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对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评价了淀山湖水体营养状态,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并建立了多元逐步回归方程。3年期间,淀山湖叶绿素a含量均值为29.98mg/m^3,变幅3.48—141.63mg/m^3;每年分别在4—5月和7—9月出现峰值;水平分布上,Ⅱ站点金家庄附近叶绿素a含量最高,Ⅴ站点进水日和Ⅰ站点出水日含量较低。基于叶绿素a、透明度和总磷等参数,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淀山湖TSI平均值为71.6(〉53),全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用SPSSWin和DP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BOD5、硝酸氮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氨氮、亚硝酸氮呈显著相关,而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综合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影响淀山湖叶绿素a的主要环境因子有高锰酸盐指数、BOD5、硝酸氮、溶氧、透明度和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叶绿素A 相关性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 被引量:49
4
作者 王丽卿 施荣 +2 位作者 季高华 范志锋 程婧蕾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探明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与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于2004-2006年对上海市最大天然淡水湖泊淀山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到淀山湖浮游植物84属205种,主要由绿藻(种类数占50%)、硅藻(20%)、蓝藻(1... 为探明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变与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于2004-2006年对上海市最大天然淡水湖泊淀山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到淀山湖浮游植物84属205种,主要由绿藻(种类数占50%)、硅藻(20%)、蓝藻(13%)、裸藻(13%)等组成。相邻两月之间种类相似性系数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趋势;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具缘微囊藻(M.marginata)、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netica)、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等。浮游植物群落细胞数量主要由蓝藻(42.73%)、绿藻(37.75%)、硅藻(12.67%)和隐藻(6.06%)组成;生物量主要由硅藻(36.75%)、蓝藻(16.78%)、绿藻(16.36%)和隐藻(13.53%)等组成。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模式不同于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型,其中蓝藻从春末开始大量出现,夏季大量繁殖,一直延续到秋初。综合文献资料看出,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已从1959年的硅藻-金藻型、1987-1988年的隐藻-硅藻型演变为2004-2006年的蓝藻-绿藻型;数量由1959年的103ind./L上升至2004-2006年的1.11×107cells/L。演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贫中营养型的金藻、甲藻比例下降,富营养型的蓝藻、隐藻和微型绿藻增加。浮游植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演变指示了淀山湖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演替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淀山湖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42
5
作者 郑晓红 汪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年第2期68-70,共3页
对2001年—2007年淀山湖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淀山湖的水质均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TP、TN、石油类、IMn、COD和BOD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0.79~63.57,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chla与石油类和透明... 对2001年—2007年淀山湖水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淀山湖的水质均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TP、TN、石油类、IMn、COD和BOD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0.79~63.57,均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chla与石油类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TP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与BOD5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与水温、DO、IMn、COD、氨氮、TN的相关性不显著。chl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污染物 富营养化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被引量:33
6
作者 由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3-296,共4页
为了解淀山湖水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循环过程与特征,于1990~1995年间在全湖布设的25个样点上调查、测定了淀山湖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产力,以及水质和底质情况;并估算了淀山湖氮、磷的主要输入与输... 为了解淀山湖水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循环过程与特征,于1990~1995年间在全湖布设的25个样点上调查、测定了淀山湖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产力,以及水质和底质情况;并估算了淀山湖氮、磷的主要输入与输出途径和数量。根据湖中生物体内氮、磷的含量建立了淀山湖水生态系统内氮、磷循环模式。氮、磷输入、输出统计表明,磷基本平衡,氮每年约有117.72t积累在湖中。淀山湖目前仍以有机污染为主,处在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各类水生生物对于维持淀山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物质循环 水生态系统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37
7
作者 郑小燕 王丽卿 +3 位作者 盖建军 季高华 范志锋 张瑞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5,共8页
为帮助利用生物操纵技术进行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进行了2周年的系统调查。淀山湖浮游动物有128种,其中浮游原生动物23属29种、轮虫23属51种、枝角类1... 为帮助利用生物操纵技术进行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进行了2周年的系统调查。淀山湖浮游动物有128种,其中浮游原生动物23属29种、轮虫23属51种、枝角类15属33种、桡足类15种。年均密度6 965ind/L,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占62.19%和36.77%,密度高峰出现在春季;生物量年均为6.00 mg/L,以轮虫和枝角类占优势,分别占51.65%和38.38%,生物量高峰出现在夏季。4个类群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与其均匀度指数J呈显著正相关,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与其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浮游动物密度及优势种组成特征判断,淀山湖水质为富营养型。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具有较好的水质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淀山湖蓝藻水华及其控制因子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杨漪帆 朱永青 林卫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3,88,共7页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常规水质数据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营养盐、pH、水温、风速、光强对蓝藻生长的影响进...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常规水质数据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营养盐、pH、水温、风速、光强对蓝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该生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的动态变化。计算结果显示,目前营养盐并非淀山湖蓝藻暴发的主要限制因子;淀山湖水力停留时间越长越适合蓝藻的生长;当pH为7.5~9.5、水温为30~35℃、静风或风速小于3.1m/s、光强为70~400W/m2时,蓝藻能很好地生长。模拟结果可以为揭示淀山湖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OX模型 藻类模拟 影响因子 富营养化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鱼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孙菁煜 戴小杰 +2 位作者 朱江峰 季伟彬 田芝清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459,共6页
2006年5-12月,对淀山湖进行了5次刺网调查和3次拖网调查,收集鱼类样本1983尾,隶属9科18属、23种,多数种类属鲤科鱼类。优势种为刀鲚、鲫和子陵吻鱼叚虎鱼分别占样本个体总数的40.09%、20.52%和10.29%。人工放养的鲢、鲫、鲤、鳙是淀山... 2006年5-12月,对淀山湖进行了5次刺网调查和3次拖网调查,收集鱼类样本1983尾,隶属9科18属、23种,多数种类属鲤科鱼类。优势种为刀鲚、鲫和子陵吻鱼叚虎鱼分别占样本个体总数的40.09%、20.52%和10.29%。人工放养的鲢、鲫、鲤、鳙是淀山湖目前主要的经济种类。多样性指标选择种类丰富度、平均种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相对稀有种类数。目前的多样性指数为1.8996,比1959年调查的下降了49%,均匀度也相应降低,优势度则由1959年的0.034上升为0.2264。水质污染等环境的恶化,加上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使淀山湖鱼类物种多样性正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鱼类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10
作者 杜彩丽 杨丽 +4 位作者 赵诣 吴晓敏 徐慕 王丽卿 张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13-4522,共10页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亚热带浅水湖泊.于2017年对该湖的浮游动物和水质参数进行逐月调查,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模型(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亚热带浅水湖泊.于2017年对该湖的浮游动物和水质参数进行逐月调查,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模型(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等方法研究了该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 <0. 05),但仅在春、夏季节存在空间差异(P <0. 05),其他季节空间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温、叶绿素a、氨氮以及蓝藻丰度是引起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关键性因子. MRT分析表明,当水温<13. 07℃时,表现为冬季群落特征,当水温在13. 07~19. 57℃之间时,表现为春季群落特征;当水温≥19. 57℃时,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则为夏季群落特征,而当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时,则表现为秋季群落特征.聚类分析将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分成3个空间区域;春季时,当氨氮浓度<1. 11 mg·L-1时,上游进水区(区域Ⅱ)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差异(P <0. 05);而夏季当蓝藻生物量≥2. 58 mg·L-1时,区域Ⅰ的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的空间差异(P <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动物 浅水湖泊 生境异质性 阈值
原文传递
上海淀山湖的浮游植物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爱萍 刘福影 +3 位作者 吴波 尤庆敏 庞婉婷 王全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0-76,共7页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主要水源地。自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对淀山湖进行了4次浮游植物的调查采样,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6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36属99种,占全部种类的61.88%;其次为硅藻门,有18属31种;裸...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主要水源地。自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对淀山湖进行了4次浮游植物的调查采样,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60种(包括变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36属99种,占全部种类的61.88%;其次为硅藻门,有18属31种;裸藻门有3属15种;蓝藻门有4属7种;隐藻门有2属3种;甲藻门有2属2种;金藻门有2属2种;黄藻门有1属1种。并对该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优势种、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淀山湖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由文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论述了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类型、群落的数量特征及演替。结果是:(1)湖中分布有2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隶属16科,21属;其优势种为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芦苇等。(2)湖中水生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 论述了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类型、群落的数量特征及演替。结果是:(1)湖中分布有26种水生维管束植物,隶属16科,21属;其优势种为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芦苇等。(2)湖中水生植被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挺水、浮叶、沉水三个植物带,12个主要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3)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重要值以苦草最大,茨藻属植物最小。(4)淀山湖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有由沉水型向浮叶型、挺水型或漂浮型过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生维管束植物 植物群落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丽 张玮 +3 位作者 尚光霞 张军毅 王丽卿 魏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58-3167,共10页
淀山湖属亚热带浅水湖泊,是上海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为了解该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6个功能群,其中15个功能群(B... 淀山湖属亚热带浅水湖泊,是上海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为了解该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6个功能群,其中15个功能群(B、C、D、F、G、H1、J、Lo、M、MP、P、W1、W2、X1和X2)为该湖的优势功能群.2015~2016年淀山湖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明显的周年演替特征,2015年为D/C→Lo/C/MP→MP/J/P/W1→P,2016年为P→W2/Lo→W2/G/M/H1→P.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位波动(WLF)、溶解氧(DO)、水温(WT)、总磷(TP)、电导率(EC)、透明度(SD)和总氮(TN)是影响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氮磷营养盐和水位波动对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应该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群 淀山湖 演替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强 田华 +2 位作者 姜民 蔡文婕 曹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生态修复后淀山湖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于2013年3-12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包括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了解生态修复后淀山湖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于2013年3-12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包括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次淀山湖水域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60种,其中轮虫有31种(占总种类数的51.7%),枝角类19种(31.7%),桡足类10种(16.7%);调查发现浮游动物优势种共计15种,主要优势种有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lschizocerca)、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la)、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其中3-6月和9-12月的优势种更替明显。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8.10个/L和2.06 mg/L,轮虫对3月和12月总密度贡献值最大,枝角类对6月和9月总密度贡献值最大。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表现为12月和9月高于3月和6月、上游高于下游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种类、甲藻密度、裸藻密度、隐藻密度、水温、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与浮游动物群落显著相关。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及指示生物类型对水质状况进行初步评价,淀山湖水质有改善趋势,总体呈现为β-中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刀鲚的生物学参数估算及其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被引量:30
15
作者 高春霞 田思泉 戴小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06-1512,共7页
刀鲚是淀山湖水域内资源丰度最高的鱼类,在该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淀山湖水域采集的3107尾刀鲚的长度频率数据,利用ELEFAN I技术对刀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 刀鲚是淀山湖水域内资源丰度最高的鱼类,在该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淀山湖水域采集的3107尾刀鲚的长度频率数据,利用ELEFAN I技术对刀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刀鲚资源变动趋势.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刀鲚生长参数为L∞=35.70cm,k=0.54,t0=-0.48 a,体质量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37 a.采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刀鲚的自然死亡系数M=0.872.采用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刀鲚的总死亡系数Z=2.121,捕捞死亡系数F=1.249,当前开发率E=0.589,表明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根据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建议最适的开捕体长应为21.42 cm,对应开捕年龄为1.2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长参数 死亡参数 Beverton-Holt模型 淀山湖
原文传递
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丽卿 许莉 +5 位作者 卢子园 施荣 王岩 季高华 张瑞雷 范志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68-2874,共7页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测得的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以及水温、风力、透明度、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等环境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效防治...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测得的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以及水温、风力、透明度、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等环境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效防治淀山湖藻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相关分析表明,在已处于中-富营养及以上水平的淀山湖水体,浮游植物数量、蓝藻数量分别与水温(r=0.487、r=0.497)、pH(r=0.415、r=0.379)和高锰酸盐指数(r=0.460、r=0.436)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r=-0.382、r=-0.394)呈显著负相关;绿藻数量与磷酸盐(r=0.466)呈显著正相关;3 a内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总数量与蓝藻数量的消长趋势和最高峰值出现规律几乎一致.CCA排序表明,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和磷酸盐是浮游植物数量消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淀山湖现有特定环境条件下,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相比营养盐更能影响藻类水华暴发及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数量消长 环境因子 淀山湖 相关性 典范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17
作者 汪益嫔 张维砚 +3 位作者 徐春燕 胡雪芹 童琰 由文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9-1256,共8页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采用黑白瓶法对其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以C计)四季变化规律为夏季[0.95 g.(m3.d)-1]>冬季[0.83 g.(m3.d)-1]>春季[0.77 g...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采用黑白瓶法对其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以C计)四季变化规律为夏季[0.95 g.(m3.d)-1]>冬季[0.83 g.(m3.d)-1]>春季[0.77 g.(m3.d)-1]>秋季[0.62 g.(m3.d)-1].水平分布上,南北部生产力值较高,东西部相对较低,各样点差别不显著(p>0.05).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光能可得性是制约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初级生产力以水下0.3 m处较0.5 m处高约12.7%,而夏季水体表层由于光抑制作用初级生产力较低.初级生产力四季变化可能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更替有较大关系,与叶绿素a、浮游植物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者相关性更好.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或现存量)与其生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生产量可为浮游植物数量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布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淀山湖轮虫多样性及生物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丽卿 程婧蕾 +2 位作者 郑小燕 王岩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6-914,共9页
研究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淀山湖轮虫种类组成、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水温、叶绿素a与轮虫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共检出轮虫53种(属),平均生物量为2514ind·L^-1或2.94mg·L^-1,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 研究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淀山湖轮虫种类组成、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水温、叶绿素a与轮虫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共检出轮虫53种(属),平均生物量为2514ind·L^-1或2.94mg·L^-1,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曲腿龟甲轮虫、长三肢轮虫、椎尾水轮虫等,2004、2005、2006年轮虫密度中优势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2%、82.7%和78.8%。轮虫最高密度出现在2005年3月马兰港(St6),达11700ind·L^-1。3年中轮虫生物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春季(4862ind·L^-1和5.45mg·L^-1)〉秋季(2300和3.45)〉夏季(1773和1.88)〉冬季(940和0.45);轮虫生物量水平分布表现为湖心(St4)〉金家庄和水上运动场附近(St2)〉马兰港(St6)〉淀峰(St1)〉急水港进水口(St5)〉千墩湾网围区(St3)。3年轮虫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27(变幅为2.08~2.50),2006年轮虫H值显著低于2004年。淀山湖轮虫密度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多样性 生物量 时空变化 淀山湖
下载PDF
重金属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庄云龙 张沪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文以淀山湖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 Cu、Zn、Pb和 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和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重金属 Cu、Zn、Pb和 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 L angmuir模型 ,淀山湖沉积物对重金属饱和吸... 本文以淀山湖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 Cu、Zn、Pb和 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和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重金属 Cu、Zn、Pb和 Cd在淀山湖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 L angmuir模型 ,淀山湖沉积物对重金属饱和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 Zn>Cu>Pb>Cd。淀山湖沉积物的组成对重金属吸附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沉积物中粘粒对 Cu、Zn、Pb和 Cd的吸附最强。沉积物中有机质对 4种重金属也有较强的吸附 ,特别对 Zn的吸附最强。碳酸盐对 Zn的吸附较弱 ,而对 Cu、Pb和 Cd有较强的吸附。 p H值对重金属吸附也有较大的影响 ,吸附量随着 p H值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重金属 吸附 沉积物 淀山湖
下载PDF
淀山湖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朱永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7,82,共9页
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数据,对建立的淀山湖水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对淀山湖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模拟了温度、流量、入流负荷等因素对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 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数据,对建立的淀山湖水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该模型对淀山湖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模拟了温度、流量、入流负荷等因素对底泥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底泥释放的动态变化;淀山湖底泥无机磷具有一定的释放特性,无机氮以底泥吸附为主,底泥磷酸盐、氨氮、硝酸盐氮释放通量分别为-40~18、-15~75、-38^-10mg/(m2·d)。(2)不同季节下温度对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影响作用不同。(3)在氮磷营养盐释放较明显的夏秋季节,流量对氮磷营养盐释放影响较大。(4)削减入流负荷会加快底泥氮磷营养盐的释放,当入流负荷削减达到95%时,底泥中氮磷营养盐开始全面转向正释放状态。淀山湖外源污染得到控制以后,沉积物中营养物将对水体水质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水生态系统模型 富营养化 氮磷营养盐 释放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