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 被引量:1104
1
作者 张维理 武淑霞 +1 位作者 冀宏杰 Kolbe H.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08-1017,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和工业的点源污染。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各重要流域菜果花(蔬菜、水果、花卉)播种面积增加了4.4倍。菜果花种植为新型产业,农民并未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由于种植效益高,菜农为了追求效益,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 kg·ha-1,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潜在威胁之一。与此同时,农村养殖产业带的发展,使得一些地方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数量剧增,最大已达到1 721 kgN·ha-1和639 kgP2O5·ha-1,大大超过了农田可承载的安全负荷,成为各大水域的重要污染源。而城乡结合部地带缺少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加上这一地带城区快速扩张,使之成为城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结果还显示,尽管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已十分严重,然而,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面源污染 21世纪初期 形势估计 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1
2
作者 刘玉生 韩梅 +1 位作者 梁占彬 林毅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7-11,共5页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氮磷比(N/P)值在5~10范围内,比增殖速率变化较大,N/P值为14.5时,比增殖速率达最大值。滇池湖水的氮磷比值为14.4左右,与实验值相接近。根据实验结果及限制因子的定义,总体上讲,滇池中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控制滇池富营养化应以控制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温度 营养盐 铜绿微囊藻 水污染
下载PDF
滇池水华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3
作者 刘丽萍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37,共2页
滇池水华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水华的主要种类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其中以铜绿微囊藻占绝对优势。每年4~11月为水华发生期,常在外草海南部、海埂、灰湾一带形成大面积水华,盛时可遍及全湖,水体表层藻类叶绿素含量高达5000... 滇池水华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水华的主要种类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其中以铜绿微囊藻占绝对优势。每年4~11月为水华发生期,常在外草海南部、海埂、灰湾一带形成大面积水华,盛时可遍及全湖,水体表层藻类叶绿素含量高达5000mg/m3。滇池水体中高含量的N和P营养物在水华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光照为水华的频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随着滇池富营养化的加剧及水温逐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华 铜绿微囊藻 成因分析 湖泊污染
下载PDF
根生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79
4
作者 吴玉树 余国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研究了根生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和重金属等污染的滇池水体和底泥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菹草对水体和底泥中的P、N、Pb、Zn、Cu、As有较大的吸收、富集量,单位生物量的菹草对N、Cu的富集量>水葫芦>茭草>芦苇,P、Zn则>茭草&... 研究了根生沉水植物菹草对富营养和重金属等污染的滇池水体和底泥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菹草对水体和底泥中的P、N、Pb、Zn、Cu、As有较大的吸收、富集量,单位生物量的菹草对N、Cu的富集量>水葫芦>茭草>芦苇,P、Zn则>茭草>芦苇;对底泥中N、P、Cu、Pb的吸收系数>水葫芦,尤以N、P为最显;研究还表明,植物对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富集量和净化效率与生物量大小有关,当菹草保持其群体覆盖率为50%时,生物量最大,净化效率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生沉生植物 滇池水质 净化作用
下载PDF
滇池福保湾底泥内源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估算 被引量:80
5
作者 李宝 丁士明 +4 位作者 范成新 钟继承 赵斌 尹洪斌 张路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滇池福保湾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结果表明,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941-163.117 mg·(m^2·d)^-1和0.90-2.06 mg·(m^2·d)^-1,不同区域释放速率差异... 在滇池福保湾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结果表明,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941-163.117 mg·(m^2·d)^-1和0.90-2.06 mg·(m^2·d)^-1,不同区域释放速率差异极大.相对较低的释放速率与湖湾接纳高浓度污水使上覆水与沉积物孔隙水间浓度势减弱有关.通过Peeper(原位渗析膜采样器)法获取间隙水-上覆水剖面样品分析,并根据Fick扩散定律计算出福保湾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85-81.96 mg·(m^2·d)^-1和0.118-0.265 mg·(m^2·d)^-1.比较2种方法,利用Fick定律计算出的界面氮磷释放通量明显小于柱样模拟方法.经面积加权,按静态释放计算出福保湾底泥NH4^+-N和PO4^3--P的年释放通量分别为(49.9±8.8)t和(0.79±0.5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界面 交换通量 Fick定律 Peeper 滇池
下载PDF
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 被引量:62
6
作者 郭慧光 闫自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44,共2页
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田面源化肥流失污染,利用“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施“高效清洁农业”
关键词 滇池 农业面源 清洁农业 富营养化 湖泊污染
下载PDF
滇池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78
7
作者 张梅 李原 王若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06种及变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3月最高,而其他月份差别不明显,平面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滇池水生植被演替及其与水环境变化关系 被引量:64
8
作者 余国营 刘永定 +1 位作者 丘昌强 徐小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3-80,共8页
通过滇池水生植被和水体污染状况的全面调查(1995-1997年),揭示了水生植被的演替动态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现有水生植物22种,以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喜旱莲子草(Alte... 通过滇池水生植被和水体污染状况的全面调查(1995-1997年),揭示了水生植被的演替动态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现有水生植物22种,以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ar Philoxeroides)、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tinatus)和聚草( Myriophyllum spicatum)等为优势种,其水生植被可划分为 9个群丛.与历史资料比较表明, 40年来,滇池的水生植被面积从 20世纪 50-60年代的 90%下降到 1996年的 1. 8%,生物量由过去的1363.1gm-2(鲜重)下降到1367 gm-2.群落结构迅速简化和退化,原来的优势物种如海菜花、轮藻等已绝迹,菹草、马来眼子菜、苦草等已到濒临消失的边缘,耐污种如凤眼莲、喜旱莲子草和龙须眼子菜等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富营养化 水生植被演替 水环境变化
下载PDF
滇池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被引量:53
9
作者 金丽娜 张维昊 +1 位作者 郑利 徐小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利用从滇池蓝藻水华生物量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试验溶液,接种滇池沉积物的微生物,研究其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易被生物降解,其降解反应服从方程C=A/(1+Be-Ct).当温度在12~25℃,加入的沉积物量为1~10g... 利用从滇池蓝藻水华生物量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试验溶液,接种滇池沉积物的微生物,研究其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易被生物降解,其降解反应服从方程C=A/(1+Be-Ct).当温度在12~25℃,加入的沉积物量为1~10g时,藻毒素粗提液的平均降解反应速率为3.18(1.13d-1,平均半衰期t1/2为2.66(1.27d,且藻毒素的生物降解速度随反应温度和沉积物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生物降解是去除滇池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 生物降解 滇池
下载PDF
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李原 张梅 王若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对滇池水华蓝藻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中形成水华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Kutz.)和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Morr.).水华蓝藻总数为3445000~1080800000L-1,年平均为130866603L-1,占浮游植物细... 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对滇池水华蓝藻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中形成水华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Kutz.)和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Morr.).水华蓝藻总数为3445000~1080800000L-1,年平均为130866603L-1,占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66.44%~90.66%.微囊藻属的数量为3445000~1030800000L-1,年平均为125174582L-1,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5.69%~87.97%,是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的单优势属.束丝藻属的数量为0~50950000L-1,年平均为5692021L-1,占浮游植物细胞总数的0.46%~30.75%.水华蓝藻数量的时空分布与微囊藻属一致,7月最高,1月最低;近岸带高于湖心,湖北部高于湖中部高于南部.束丝藻属的数量3月最高,1月最低;湖北部高于南部高于中部.微囊藻水华全年可见,束丝藻属仅在3月形成零星的小面积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华蓝藻 细胞数量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Landsat8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63
11
作者 蒋大林 匡鸿海 +2 位作者 曹晓峰 黄艺 李发荣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2013年2月11日Landsat 8在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其携带的热红外传感器为反演地表温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但目前尚没有针对Landsat 8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针对Landsat 8第10波段特征,对现有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进... 2013年2月11日Landsat 8在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其携带的热红外传感器为反演地表温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但目前尚没有针对Landsat 8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针对Landsat 8第10波段特征,对现有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进行了参数修正,得到了用Landsat 8第10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系数。为了评价修正后算法的精度,用MODTRAN模拟地表温度为20、30和40℃时大气水汽含量分别为1.0、1.5、2.0和2.5g·cm-2传感器高度处的热辐射值,再将模拟数据用修正后的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结果表明:地表温度越低、大气水汽含量越低,误差越小;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74℃。说明基于Landsat 8第10波段用修正后的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地表温度反演提供一种途径。最后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2013年4月20日的Landsat 8热红外数据反演了滇池流域的地表温度,并分析了滇池流域地表温度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单窗算法 地表温度 反演 滇池
原文传递
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时空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 被引量:59
12
作者 代龚圆 李杰 +1 位作者 李林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6-956,共11页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从12月中旬开始下降,2月中旬降至最低值26.5μg/L,5月中旬达到最大值530.5μg/L。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属97种,其中绿藻53种,蓝藻20种,硅藻17种,隐藻2种,金藻2种,甲藻1种,裸藻2种。蓝藻生物量在12月、3月至6月期间占优势,12月份优势种为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3月至5月为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6月为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硅藻在1月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于14℃以上,微囊藻生物量迅速增加;束丝藻生物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高于22℃时迅速减少。北部湖区6个点位浮游植物的空间差异显著,D1、D4号点微囊藻、束丝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D2、D5号点广缘小环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研究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滇池北部湖区,水温可能为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差异主要由气象因素和水体营养盐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 时空格局 环境因子 种群演替
下载PDF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58
13
作者 王华 杨树平 +3 位作者 房晟忠 余富朝 冯文波 刘丽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4-552,共9页
2013年3、5、7和11月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1属,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值7482×10-4 cells/L,3月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栅藻;5、7、11月均以蓝藻门占优势,优势种均为微囊藻.... 2013年3、5、7和11月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1属,主要由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组成.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值7482×10-4 cells/L,3月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栅藻;5、7、11月均以蓝藻门占优势,优势种均为微囊藻.对31属浮游植物与10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电导率、DO、TN、TP、COD_(Mn)是影响滇池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蓝藻能适应较高氮磷营养盐,还受到电导率、COD_(Mn)、DO、pH值影响;绿藻能适应高的水温、pH值和COD_(Mn),同时受到氮磷营养盐、DO、电导率的影响;硅藻能适应高的pH值、COD_(Mn),还受到氮磷营养盐、水温、DO、电导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胡俊 刘永定 刘剑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高出硝酸盐氮(NO3--N)浓度约2个数量级,间隙水中氮向上覆水的扩散主要以氨氮为主.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进一步研究间隙水中氮、磷的关系则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磷和总氮未见明显相关性,但间隙水中总磷、有机磷均与硝酸盐态氮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高丽 杨浩 +1 位作者 周健民 陈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6-781,共6页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6 6 6g·kg-1 .沉积物剖面表明 ,表层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 ,在 0~ 1 0cm总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在点 4、点 5和点 6 ,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NaOH P ,Org P >HCl P >BD P >NH4Cl P .滇池南部 (S1、S2 )沉积物钙结合态磷含量较高 ,表现为HCl P >NaOH P ,Org P >BD P >NH4Cl P(表层 0~ 2 0cm) .沉积物表层 0~ 1 0cm活性磷含量很高 ,且随深度增加含量急剧下降 ,滇池北部沉积物具有很大的释磷潜力 .可溶性磷在水 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磷向水体扩散提供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水体 富营养化 湖泊 水污染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磷的释放以及不同形态磷的贡献 被引量:42
16
作者 高丽 杨浩 +1 位作者 周健民 陈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1-734,共4页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滇池表层新鲜沉积物为材料,研究了水体溶解氧、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对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磷量明显增加,湖水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是中性条件的几百倍。...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滇池表层新鲜沉积物为材料,研究了水体溶解氧、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对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磷量明显增加,湖水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是中性条件的几百倍。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可还原态磷是厌氧条件下磷释放的主要形态,碱性条件下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对沉积物磷释放的贡献很大。滇池北部沉积物磷以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有机磷形式为主,钙结合态磷次之,可还原态和弱吸附态磷含量很少。不同形态磷在沉积物剖面总的变化规律为表层含量大于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释放 环境因子 形态
下载PDF
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潘晓洁 常锋毅 +4 位作者 沈银武 刘永定 李敦海 李根保 肖邦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2-578,共7页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与总氮和氮磷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光照强度和微囊藻种群优势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在影响微囊藻毒素的各因素中,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知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浓度主要南水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溶解氧以及透明度决定(R2=0.560,P<0.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微囊藻毒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被引量:46
18
作者 杨健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湖泊生态保护的思路 .即用系统科学方法 ,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 ,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对点源污染 ,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 本文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湖泊生态保护的思路 .即用系统科学方法 ,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 ,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对点源污染 ,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 ,对污染水环境企业关停并转 ,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对面源污染 ,重在生态治理 ,制止围湖造田 ,保护湖滨带 ;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 ;发展生态农业 ,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加强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处置 ;治理蓝藻、恢复生态 .对内源污染主要是疏挖污染底泥 ,取缔网箱养渔 .积极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湖泊生态用水 .还要加强依法治水和环境教育管理 .只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湖泊保护 滇池治理 污染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3
19
作者 朱元荣 张润宇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8-983,共6页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滇池外海8个典型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氮与生物有效性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形态氮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环境潜在的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变化为1888.8~3155.8mg/kg,各形态氮的相对比例为残...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滇池外海8个典型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氮与生物有效性氮的含量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形态氮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水环境潜在的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变化为1888.8~3155.8mg/kg,各形态氮的相对比例为残渣态氮(Residual-N,46.2%~66.3%)>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SOEF-N,22.9%~42.9%)>离子可交换态氮(IEF-N,4.5%~7.5%)>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2.2%~4.0%)>强碱可提取态氮(SAEF-N,2.7%~3.8%).生物有效性氮包括IEF-N、WAEF-N、SAEF-N和SOEF-N,海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性氮的含量最高,与该区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相一致.其中,IEF-N的分布与上覆水体中氮的含量关系密切,SOEF-N是水体中氮的重要来源.另外,NH4+-N是IEF-N、WAEF-N及SAEF-N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蓝藻水华严重的海埂沉积物IEF-N中的NH4+-N含量相对较低,可能表明了富营养化湖泊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与沉积物氮循环之间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氮形态 生物有效性 滇池
下载PDF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51
20
作者 倪兆奎 王圣瑞 +2 位作者 金相灿 焦立新 李跃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81-2689,共9页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每一次飞跃,均会导致湖泊水质类别和营养水平明显升高.云贵高原不同类型湖泊的发展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仅受控于营养盐的输入,同时也受到湖泊自身特点的影响.滇池是浅水湖泊,其富营养过程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发生过程基本一致;中等水深湖泊——洱海,其水位变化直接影响了沉水植物的存活,沉水植物的退化和消失与湖泊水质的下降和营养状态的上升关系密切;深水湖泊——抚仙湖,由于水深和基质的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很难生长,湖泊水质的下降与藻类数量的增长呈现较好的正向关系.云贵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序列相似,但时间不同步.20世纪70年代是滇池进入中营养水平的关键年代,80年代末是滇池进入富营养化的关键时期;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也是洱海进入中营养水平的关键转型年代,90年代末期是洱海进入富营养化的加速阶段,同时也是抚仙湖水质下降的加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滇池 洱海 抚仙湖 富营养化 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