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过渡层对DLC薄膜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卓国海 柯培玲 +2 位作者 李晓伟 汪爱英 赵运才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7,共9页
薄膜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性能是决定薄膜性能发挥的关键要素。针对类金刚石薄膜(DLC)在硬质合金上结合力差的问题,采用线性阳极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硬质合金YG8基体上设计制备了单层W过渡层、WC过渡层、双层W过渡层和三层W过渡层4... 薄膜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性能是决定薄膜性能发挥的关键要素。针对类金刚石薄膜(DLC)在硬质合金上结合力差的问题,采用线性阳极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硬质合金YG8基体上设计制备了单层W过渡层、WC过渡层、双层W过渡层和三层W过渡层4种不同W过渡层的DLC薄膜,探讨了不同过渡层对DLC薄膜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过渡层结构的DLC薄膜结构致密,界面柱状生长随着层数增加及过渡层厚度的降低而打断,有利于改善薄膜的韧性。当为三层W过渡层时,DLC薄膜的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6.44 MPa·m1/2;与单层W过渡层相比,薄膜硬度有小幅下降,但薄膜内应力降低了55%,且膜/基匹配性更佳,结合强度高达85N,此时薄膜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表现出比较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 过渡层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下载PDF
几种新型超硬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生俊 陈光华 +2 位作者 邓金祥 宋雪梅 邵乐喜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22-627,共6页
超硬材料主要由Ⅲ ,Ⅳ ,Ⅴ族共价键化合物 (碳化物、氮化物 )和单质 (金刚石 )组成 ,硬度高于 4 0GPa ,有单晶、多晶、非晶等多种 .除金刚石外 ,这些材料都是人工合成的 ,没有天然对应物 .除超硬性质以外 ,这些材料大都具有宽带隙、高... 超硬材料主要由Ⅲ ,Ⅳ ,Ⅴ族共价键化合物 (碳化物、氮化物 )和单质 (金刚石 )组成 ,硬度高于 4 0GPa ,有单晶、多晶、非晶等多种 .除金刚石外 ,这些材料都是人工合成的 ,没有天然对应物 .除超硬性质以外 ,这些材料大都具有宽带隙、高温稳定性、化学惰性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 .新型超硬薄膜材料研究从金刚石开始 ,目前主要的研究对象有金刚石、类金刚石碳 (DLC)、立方氮化硼 (cBN)、氮化碳 (C3N4 ,CNx)、硼碳氮 (BCN)等 ,是近二十年来材料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 .文章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作 ,介绍这几种超硬薄膜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硬材料 金刚石 立方氮化硼 氮化碳 类金刚石碳 超硬薄膜
原文传递
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法制备DLC薄膜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金刚 马国佳 +2 位作者 邓新绿 李新 唐祯安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用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 (PSII)法 ,在硅片 ( 10 0 )上制备了类金刚石 (DLC)薄膜 ,工作气体采用CH4气体 ,研究了不同的气体流量对薄膜的影响。对制备的DLC薄膜 ,用拉曼光谱、FT IR光谱、AFM以及纳米压痕等手段对化学成分、化学键... 用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 (PSII)法 ,在硅片 ( 10 0 )上制备了类金刚石 (DLC)薄膜 ,工作气体采用CH4气体 ,研究了不同的气体流量对薄膜的影响。对制备的DLC薄膜 ,用拉曼光谱、FT IR光谱、AFM以及纳米压痕等手段对化学成分、化学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电子回旋共振 微波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法 dlc薄膜 拉曼光谱 纳米压痕
下载PDF
硅氧共掺DLC薄膜的制备及阻隔性能研究
4
作者 印莲华 刘忠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1-178,共8页
目的研究硅(Si)、氧(O)元素掺杂对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沉积、结构、表面形貌以及阻隔性能的影响,为高效制备高阻隔硅氧共掺类金刚石(Si and O Incorporated DLC,Si/O-DLC)薄膜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方法利用微波等离子... 目的研究硅(Si)、氧(O)元素掺杂对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沉积、结构、表面形貌以及阻隔性能的影响,为高效制备高阻隔硅氧共掺类金刚石(Si and O Incorporated DLC,Si/O-DLC)薄膜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方法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技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底表面沉积Si/O-DLC薄膜,具体研究反应单体中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ethyldisiloxane,HMDSO)含量对薄膜沉积和阻隔性能的影响。通过台阶仪、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薄膜厚度、结构和微观形貌,并通过测试氧气透过率表征复合薄膜的阻隔性能。结果随着混合气体中HMDSO含量增加,薄膜的沉积速率提高,不同高度位置上沉积速率波动变弱,平均沉积速率最高达到310 nm·min^(–1),同时,薄膜中Si、O元素含量增加,相关的键合结构含量增加,薄膜表面致密性变差,氧气阻隔性能变弱;当HMDSO流量控制在1 mL·min^(–1)时,PET薄膜的氧气透过率可从未涂覆时的132mL·m^(2)·d^(–1)降低至2mL·m^(2)·d^(-1),阻隔性能明显改善。结论在一定工艺条件下,通过微波PECVD技术在PET薄膜表面涂覆Si/O-DLC薄膜,可明显改善其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类金刚石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阻隔性能 元素掺杂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Deposited on Quartz Substrate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卫东 丁鼎 詹如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55-2258,共4页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are deposited on quartz substrate using pure CH4 in the surface wave plasma equipment. A direct current negative bias up to -90 V is applied to the substrate to investigate the bias eff...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are deposited on quartz substrate using pure CH4 in the surface wave plasma equipment. A direct current negative bias up to -90 V is applied to the substrate to investigate the bias effect on the film characteristics. Deposited films are characteriz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infrared (IR) and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techniques. There are two broad Raman peaks around 1340 cm-1 and 1600 cm-1 and the first one has a greater sp3 component with an increased bias. Infrared spectroscopy has three sp3 C-H modes at 2852 cm-1, 2926 cm-1 and 2962 cm-1, respectively and also shows an intensity increase with the negative bias. Optical band gap is calculated from the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the increased values with negative bias and deposition time are obtained. After a thermal anneal at about 500℃ for an hour to the film deposited under the bias of-90 V, we get an almost unchanged Raman spectrum and a peak intensity-reduced IR signal, which indicates a reduced H-content in the film. Meanwhile the optical band gap changed from 0.85 eV to 1.5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like carbon (dlc) Raman spectrum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optical band gap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建模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磊 王秀凤 林晓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4-19,共6页
在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薄膜过程中,针对薄膜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偏轴沉积、脉冲激光扫描沉积、双光束沉积和多光束沉积等模式来改善薄膜的均匀性。初步建立了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厚度均匀性模型,并分别进行了薄膜厚度分布的模拟,... 在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薄膜过程中,针对薄膜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偏轴沉积、脉冲激光扫描沉积、双光束沉积和多光束沉积等模式来改善薄膜的均匀性。初步建立了脉冲激光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厚度均匀性模型,并分别进行了薄膜厚度分布的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强调了在不影响薄膜性能的基础上改善薄膜均匀性,并讨论了沉积模式对薄膜颗粒物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光束沉积薄膜,厚度均匀性得到极大改善,而且颗粒物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最后提出模型改良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沉积(PLD) 激光扫描 类金钢石薄膜(dlc) 建模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tribology properties of polyfluoroal-kylmethacrylate film on the magnetic head surface 被引量:2
7
作者 HU Xiaoli ZHANG Chenhui LUO Jianbin WEN Shizh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20期2385-2390,共6页
A polyfluoroalkylmethacrylate (PFAM) film has been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head by a dipping coating method to modify the surface properties.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a time-of-flight sec... A polyfluoroalkylmethacrylate (PFAM) film has been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head by a dipping coating method to modify the surface properties.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a time-of-flight secon- 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 (TOF-SIMS),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he re- 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thickness, contact angle and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 film. The magnetic head with the PFAM film at a concentration of 500 ppm exhibits the best tribology properties, and the stiction between the magnetic head and the disk is no more than 2.4 g after 20000 contact start stop (CSS) cycles. Therefore, a fully covered PFAM film with few defects helps improve the tribology properties of the mag- netic head, and decrease the adsorbed contaminant on the magnetic head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 聚乙烯 薄膜 形态学 分光计
原文传递
铬掺杂碳基自润滑薄膜与铝合金的高温磨损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斐珂 孙德恩 +2 位作者 陈思琦 黄佳木 裴晨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铬掺杂碳基薄膜在高温下与铝合金的磨损机理,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在YT15刀具表面沉积Cr/CrC/DLC单周期和Cr/(CrC-DLC)_n多周期多层膜,在24、200和400℃下与A319和A390铝合金进行摩擦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铬掺杂碳基薄膜在高温下与铝合金的磨损机理,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在YT15刀具表面沉积Cr/CrC/DLC单周期和Cr/(CrC-DLC)_n多周期多层膜,在24、200和400℃下与A319和A390铝合金进行摩擦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拉曼光谱仪、销盘磨损仪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多周期多层膜结构打断薄膜柱状生长,提高膜基结合力。两种薄膜表面粗糙度和硬度分别为4.3 nm和5.4 nm、9.8 GPa和9.0 GPa。磨球表面转移层由硅、石墨以及剥落的薄膜碎片组成,连续的转移层降低摩擦因数;但随着温度升高,转移层的连续性被破坏,导致摩擦因数升高。在高温摩擦过程中,多周期多层膜磨损逐渐释放出DLC子膜层,通过DLC子膜层的石墨化转变来保持低摩擦因数,提高薄膜寿命。薄膜磨损由室温的磨料磨损转变为高温的粘着磨损和犁沟磨损,其中由于A390含有初晶硅使磨损以犁沟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铬 类金刚石 摩擦因数 高温磨损 铝合金
下载PDF
高氮掺杂对类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志龙 刘竹波 +3 位作者 王永胜 于盛旺 吴玉程 周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1-95,共5页
采用Si层作为过渡层,通过射频磁控溅射辅助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n型(100)单晶Si和硬质合金(YG8)基底上制备掺氮类金刚石薄膜。采用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薄膜的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显微硬度计测... 采用Si层作为过渡层,通过射频磁控溅射辅助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n型(100)单晶Si和硬质合金(YG8)基底上制备掺氮类金刚石薄膜。采用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对薄膜的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薄膜的维氏硬度;采用用球-盘往复摩擦试验机和白光干涉仪测试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中碳氮原子主要以C=N键形式存在,随着掺氮量的增加,C=N键含量降低。氮掺杂DLC复合薄膜的硬度随掺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摩擦系数在掺氮量为12.7 at%时最低,为0.10;而在掺氮量为6.6 at%时比磨损率最低,为5.1×10^(-15)mm^(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氮掺杂 氮氩流量比 磁控溅射 摩擦磨损
下载PDF
Effects of Adsorption of Albumin and Gamma-Globulin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Diamond-Like Carbon Film
10
作者 WU Bingjie LENG Yongxi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5期1103-1108,共6页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human gamma-globulin(HGG)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DLC fil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and human gamma-globulin(HGG)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a DLC film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a ball-on-disk reciprocating tribometer, and a three-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ce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ar depth in the BSA solu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GG solution. In the HGG solution, the HGG-adsorbed layer could act as a lubricating layer and protect the DLC film from wear. The wear volume of DLC film in BSA and HGG mixture solu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ingle HGG solution. This may be because the BSA molecules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HGG adsorbed layer during sli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like carbon(dlc)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with dissipation(QCM-D) Adsorbed layer Wear
下载PDF
PLD沉积DLC薄膜过程中碳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特性
11
作者 张磊 王秀凤 林晓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通过改变脉冲激光能量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利用椭圆偏振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得到的薄膜进行测试,并对沉积过程中的碳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薄膜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脉冲激光能量的增大,薄膜sp3成...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通过改变脉冲激光能量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利用椭圆偏振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得到的薄膜进行测试,并对沉积过程中的碳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薄膜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脉冲激光能量的增大,薄膜sp3成分增多。沉积过程中的碳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原位监测表明,随着脉冲激光能量的增大,C、C+、C2+粒子发射光谱强度增强,根据应力模型薄膜sp3成分增多,与薄膜测试结果一致。并且发现C+粒子在形成sp3键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PLD) 类金刚石薄膜(dlc)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脉冲激光能量
下载PDF
基于RFPECVD方法不锈钢上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机械与摩擦特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蔺增 巴德纯 +1 位作者 王志 闻立时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讨论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RFPECVD)工艺 ,在室温下实现在 1Cr18Ni9Ti不锈钢基底上镀类金刚石(DLC)膜。为提高DLC膜的结合力 ,首先在不锈钢基底上沉积Ti/TiN/TiC功能梯度膜。借助所设计的界面过渡层 ,成功地在不锈钢基底上... 讨论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RFPECVD)工艺 ,在室温下实现在 1Cr18Ni9Ti不锈钢基底上镀类金刚石(DLC)膜。为提高DLC膜的结合力 ,首先在不锈钢基底上沉积Ti/TiN/TiC功能梯度膜。借助所设计的界面过渡层 ,成功地在不锈钢基底上沉积了一定厚度的DLC膜。通过优化沉积参数 ,所沉积的DLC膜在与 10 0Cr6钢球对磨时摩擦系数低于 0 0 2 0。在摩擦过程中DLC膜的磨损机制借助SEM、Raman分析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PECVD法 不锈钢 类金刚石薄膜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dlc 摩擦系数
下载PDF
类金刚石(DLC)膜对2Crl3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桂芳 周灵平 +3 位作者 李绍禄 李德意 赵立华 王巧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金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类金刚石 (DLC)膜对 2Crl3不锈钢耐蚀行为的影响。失重试验结果表明 :DLC膜较薄时对 2Crl3不锈钢在中性NaCI溶液中耐全面腐蚀的影响不明显 ,而膜较厚时能显著降低 2Crl3不锈钢的腐蚀速...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金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类金刚石 (DLC)膜对 2Crl3不锈钢耐蚀行为的影响。失重试验结果表明 :DLC膜较薄时对 2Crl3不锈钢在中性NaCI溶液中耐全面腐蚀的影响不明显 ,而膜较厚时能显著降低 2Crl3不锈钢的腐蚀速度 ;失重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均表明DLC膜降低了 2Crl3不锈钢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速度 ;动电位扫描曲线和金相显微分析说明DLC膜明显改善了 2Crl3不锈钢基体抗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dlc 腐蚀速度 点蚀 晶间腐蚀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长龙 王季梅 +2 位作者 杭凌侠 严一心 徐均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采用脉冲真空电弧离子源镀制了类金刚石薄膜 ,研究了影响类金刚石薄膜硬度的各种因素 ,包括 :基片温度、主回路电压、清洗时间、膜层厚度和脉冲频率等 ,分析了各种镀制参数对薄膜硬度的影响机理 。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脉冲电弧 硬度 工艺参数
下载PDF
生物碳素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伯刚 那娟娟 +2 位作者 尹光福 殷杰 郑昌琼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5,共4页
为了解生物碳素材料的凝血机制 ,将新鲜抗凝人血离心分离为富血小板血浆 ,在 37℃恒温条件下 ,对类金刚石薄膜 (DL C)、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三种碳素材料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对黏附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分... 为了解生物碳素材料的凝血机制 ,将新鲜抗凝人血离心分离为富血小板血浆 ,在 37℃恒温条件下 ,对类金刚石薄膜 (DL C)、金刚石薄膜和石墨三种碳素材料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对黏附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分析 ,用形态指数描述血小板的变形程度。结果显示 ,DL C表面无血小板黏附 ,而金刚石薄膜和石墨表面均黏附有为数不少、呈 ~ 型重度变形的血小板。血小板的黏附量石墨最多 ,而形态指数则金刚石薄膜更大。经与前期研究和文献报道的对比分析 ,得出三个主要结论 :(1)蛋白吸附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变形和聚集是生物碳素材料的主要凝血机制 ;(2 )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血小板变形度比血小板消耗率更有价值 ;(3) DL C的纯度越高 ,血液相容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素材料 血小板黏附 金刚石薄膜 石墨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DLC表面涂覆在模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庆生 《模具工业》 2010年第4期74-76,共3页
简要介绍了DLC(类金刚石)涂层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重点介绍DLC涂层在半导体封装模具特别是引脚成形模具中的应用,以了解DLC涂层卓越的性能和其在模具领域中的使用价值。在模具成形零件上涂覆一层DLC涂层,可以有效提高产品... 简要介绍了DLC(类金刚石)涂层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重点介绍DLC涂层在半导体封装模具特别是引脚成形模具中的应用,以了解DLC涂层卓越的性能和其在模具领域中的使用价值。在模具成形零件上涂覆一层DLC涂层,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品质、减少维护时间、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涂层 PVD工艺技术 模具零件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类金刚石薄膜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在珍 张兆贵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4年第4期302-305,共4页
利用阴极真空弧放电设备制备了表面光滑的类金刚石薄膜材料,通过多波长激发的拉曼光谱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下所制薄膜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小于400℃的温度处理下,类金刚石薄膜微观结构几乎不发生变化,薄膜处于稳定区;当温度升高... 利用阴极真空弧放电设备制备了表面光滑的类金刚石薄膜材料,通过多波长激发的拉曼光谱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下所制薄膜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小于400℃的温度处理下,类金刚石薄膜微观结构几乎不发生变化,薄膜处于稳定区;当温度升高至600℃,微观结构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认为处于亚稳定区;当温度升至800℃甚至1 000℃时,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薄膜开始出现石墨化,物理性质不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拉曼光谱 热稳定性
下载PDF
MoS_(2)对树脂基器件耐磨层改性的研究
18
作者 王云飞 孟银娜 高志廷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为了延长树脂基器件耐磨层的寿命,研制了Ti-DLC-MoS_(2)复合膜层,以磁控溅射的方式对树脂基材料依次镀膜,并考察了不同镀膜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与表面镀Ti-DLC混合膜层相比,Ti-DLC-MoS_(2)复合膜层的耐磨性提高了30%;与无膜层的树脂... 为了延长树脂基器件耐磨层的寿命,研制了Ti-DLC-MoS_(2)复合膜层,以磁控溅射的方式对树脂基材料依次镀膜,并考察了不同镀膜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与表面镀Ti-DLC混合膜层相比,Ti-DLC-MoS_(2)复合膜层的耐磨性提高了30%;与无膜层的树脂材料相比,Ti-DLC-MoS_(2)复合膜层的耐磨性提高了54%。腔内压力3.00 Pa,功率密度0.30 W/cm^(2)镀Ti膜;腔内压力0.65 Pa,功率密度4.00 W/cm^(2)镀DLC膜;腔内压力3.00 Pa,功率密度7.00 W/cm^(2)镀MoS_(2)膜的工艺条件下,复合膜层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0776。Ti-DLC-MoS_(2)复合膜层显著提高了树脂基器件的耐磨性能,能大幅延长树脂基器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磁控溅射 类金刚石膜 二硫化钼膜
下载PDF
Ti-DLC薄膜压阻性能及载流子输运行为研究
19
作者 赵志翰 郭鹏 +5 位作者 魏菁 崔丽 刘山泽 张文龙 陈仁德 汪爱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886,I0001,I0002,共10页
围绕压阻传感器领域对高性能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压阻敏感材料的需求,针对金属掺杂DLC存在的载流子输运行为和实际多工况(如温度、湿度等)下压阻性能不明的问题,本工作以Ti-石墨复合拼接靶为靶材,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 围绕压阻传感器领域对高性能类金刚石(Diamond Like Carbon,DLC)薄膜压阻敏感材料的需求,针对金属掺杂DLC存在的载流子输运行为和实际多工况(如温度、湿度等)下压阻性能不明的问题,本工作以Ti-石墨复合拼接靶为靶材,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高通量制备出4种Ti含量(原子分数为0.43%~4.11%)的Ti掺杂类金刚石(Ti-DLC)薄膜,研究了Ti含量对薄膜组分结构、电学性能、变湿度环境下压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i含量(原子分数)在0.43%~4.11%范围内,掺杂Ti原子均以固溶形式均匀镶嵌于非晶碳网络中,Ti-DLC薄膜电学行为表现为典型半导体特性,在200~350 K温度范围内,薄膜电阻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载流子传导机制在200~270 K内为Mott型三维变程跳跃传导,在270~350 K范围内则为热激活传导。Ti-DLC薄膜压阻系数(Gauge Factor,GF)最大值为95.1,在20%~80%相对湿度范围内,所有样品GF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是引入的固溶Ti原子缩短了导电相之间的平均距离,同时吸附表面水分子导致电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掺杂 类金刚石薄膜 电学性能 可变湿度 压阻行为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表面的氨基修饰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建军 龚力 +3 位作者 谢方艳 陈建 陈弟虎 何振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4,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双面抛光Si(100)基片上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通过磁过滤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以N2、H2混合气体为反应溅射气体,对类金刚石薄膜样品表面进行氨基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类金刚石...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双面抛光Si(100)基片上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通过磁过滤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以N2、H2混合气体为反应溅射气体,对类金刚石薄膜样品表面进行氨基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类金刚石薄膜上有C—NH2键存在;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薄膜表面含氮量约为8.92%,N1s的结合能出现在氨基对应的结合能范围内,表明类金刚石薄膜经过适当改性后可以在薄膜表面产生氨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氨基 傅立叶红外光谱 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