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浒传》民俗类俗语析释 被引量:2
1
作者 翟建波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6-65,共10页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的俗语,有关岁时、天象的俗语,有关鬼神、禁忌的俗语,有关职事、生产、经营的俗语,多直接来源于宋元时期的民俗事象,揭示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着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分类解释之,可供汉语研究、文学创作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事象 方言俗语 宋元时期
下载PDF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冠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2期113-125,129,共14页
《日用俗字》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文章通过考察文献、方言佐证等方法对《日用俗字》中"雷萼""灰包"等九则疑难词语做了考释。
关键词 日用俗字 方言俗语 近代汉语
下载PDF
清至民国四川乡土教材《大全杂字》的版本、作者及特点
3
作者 王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大全杂字》是四川地区清至民国广为流传的蒙学读物,目前发现18个不同版本,分属三个不同版本系统。《大全杂字》作者为四川铜梁的邱宗岳,非慈台子或尊安子者流。邱氏撰写《大全杂字》目的为"贯以义理,幼学读之,其于事亲、交邻、... 《大全杂字》是四川地区清至民国广为流传的蒙学读物,目前发现18个不同版本,分属三个不同版本系统。《大全杂字》作者为四川铜梁的邱宗岳,非慈台子或尊安子者流。邱氏撰写《大全杂字》目的为"贯以义理,幼学读之,其于事亲、交邻、处世、当家、为人之道皆能知之"。此杂字书有三个特点:第一,记载内容全面;第二,蕴含地方历史民俗文化丰富;第三,保留了铜梁地区大量方音俗语。当前,四川地区散失在民间的杂字文献亟待保护、收集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乡土教材 《大全杂字》 版本流传 民俗文化 方言俗语
下载PDF
读《施耐庵祖籍的再认识》有感——致曲沐先生
4
作者 杨大忠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17,共8页
曲沐先生从四个方面试图证明苏北施彦端就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然详加推敲,四个方面没有一项是可以成立的。
关键词 施耐庵 文物史料 方言俗语 作品统一性 山川地域灵气
下载PDF
徐嘉瑞基于“平民文学”思想的文学创作语言观
5
作者 吴婉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47-51,共5页
徐嘉瑞以"平民文学"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重视底层民众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也重视文学对平民大众之影响。基于此,徐嘉瑞的文学创作以文学语言作为媒介,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体现其"平民文学"思想。徐嘉瑞的"... 徐嘉瑞以"平民文学"为其学术思想的核心,重视底层民众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也重视文学对平民大众之影响。基于此,徐嘉瑞的文学创作以文学语言作为媒介,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体现其"平民文学"思想。徐嘉瑞的"平民文学"思想受到不同历史语境的影响,处于不断深化和拓展的状态,徐嘉瑞对文学语言的使用亦在不同时期进行了调整和变化,使用明白如话的白话、质朴本色的云南方言俗语和通俗易通的大众语进行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嘉瑞 平民文学 白话 方言俗语 大众语
下载PDF
东北作家群的东北情结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淑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土地 胡子 方言俚俗 东北情结
下载PDF
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 被引量:6
7
作者 储泰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唐代音译、注疏、笔记等著作里零零星星地记录了不少方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但以语音现象为多。记录的方言主要来自前人著作以及当时各地的方言俗语。所提到的方言地域,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片。涉及的方言现象,既... 唐代音译、注疏、笔记等著作里零零星星地记录了不少方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但以语音现象为多。记录的方言主要来自前人著作以及当时各地的方言俗语。所提到的方言地域,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片。涉及的方言现象,既有通语的变异,也有方俗语言的变化,分成了正音、时俗语、方言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方言 方言区域 正音 俗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