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城区大众语码转换之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蓉 郭熙 游汝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369,共7页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双语/双方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立足于"宁波城区"这一小点,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分组测试及个别访谈的形式,结合前人的观点,对影响语码转换的各种因素作了实地考察...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双语/双方言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立足于"宁波城区"这一小点,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分组测试及个别访谈的形式,结合前人的观点,对影响语码转换的各种因素作了实地考察,并从双语/双方言能力、语言态度、话语目的以及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各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涉及社会、心理及语言本身等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 宁波市 方言 双语社会
原文传递
方言、宗教文化与晚清地方社会--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榕腔”文献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振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方言与一地的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区域社会研究中,利用方言文献,可以极大程度地把握地方文化的脉动。通过研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的大批榕腔文献,可知,由19世纪西方传教士形成的榕腔文献,与经本土世俗文人之手产生者颇有不同... 方言与一地的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区域社会研究中,利用方言文献,可以极大程度地把握地方文化的脉动。通过研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的大批榕腔文献,可知,由19世纪西方传教士形成的榕腔文献,与经本土世俗文人之手产生者颇有不同。相比之下,传教士记录的榕腔文献似乎更有章法。榕腔文献的大批产生,反映出传教士改造中国社会的强烈企图。榕腔文献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透过此类方言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晚清福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作者希望通过此一研究,使得方言文献得到历史学界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腔 方言 宗教文化 地方社会
下载PDF
从山东方言俗语看齐鲁文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殷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通过对活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文物"—山东方言俗语的研究,可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基础的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民的性格塑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山东的方言俗语中,"以人为本"、&q...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通过对活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文物"—山东方言俗语的研究,可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基础的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民的性格塑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山东的方言俗语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修身养德"、"忠孝之道"、"以礼为范"、"和谐中庸"和"重本轻末"等思想都明显地表露出来。对根植于山东人思想深处的"齐鲁文化"探本溯源,深入了解山东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可为山东和谐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俗语 齐鲁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高校保护和传承方言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4
作者 朱燕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6期181-186,共6页
当前,方言濒危,不容忽视。高校在保护和传承方言上做了很多工作。该文从高校、高校教师和高校大学生3个层面了解高校保护和传承方言的现状,对一些行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点评,包括:高校开展项目,成立中心,开设课程,设置专业,创办网站,... 当前,方言濒危,不容忽视。高校在保护和传承方言上做了很多工作。该文从高校、高校教师和高校大学生3个层面了解高校保护和传承方言的现状,对一些行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点评,包括:高校开展项目,成立中心,开设课程,设置专业,创办网站,开办栏目,举办比赛,举行活动;高校教师开展方言研究,立足田野调查,与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大学生研究方言问题,成立方言社团,做方言志愿者和设计方言产品保护和传承方言。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作者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助力高校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朝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为拯救方言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方言保护 传承 现状 方言社团 思考
下载PDF
从“自觉的辩证法”到环境伦理学的“生态自觉”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道进 孙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5-1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自觉的辩证法",即"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法。自觉的辩证法要求我们用"生态学范式"自觉整合"笛卡尔范式";用"有机论自然观"自觉扬弃"机械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自觉的辩证法",即"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法。自觉的辩证法要求我们用"生态学范式"自觉整合"笛卡尔范式";用"有机论自然观"自觉扬弃"机械论自然观";用"社会变革"自觉实现环境伦理学由"浅绿"向"深绿"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的辩证法 生态学范式 有机论自然观 社会变革
下载PDF
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
6
作者 刘盼盼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本文探讨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使用的现实意义,剖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在社会新闻中合理使用方言的几点建议。虽然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但新闻工作者如果从我... 本文探讨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使用的现实意义,剖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在社会新闻中合理使用方言的几点建议。虽然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但新闻工作者如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扬长避短,合理恰当地在社会新闻中使用方言,就能发挥方言作为自然语言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社会新闻 汉语语言规范化
下载PDF
弥勒苗语“na^(24)”的词义引申及其文化内涵
7
作者 侯正天 卢卉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0期21-24,共4页
弥勒苗语“na^(24)”是一个多义词,它在本义“母亲”这一义项的基础上,按照并列式与串联式混合进行词义引申,引申出了“雌性”“大的”“成年的”和“重要的”这四个义项。进一步分析发现,弥勒苗语多义词“na^(24)”的词义引申蕴含着苗... 弥勒苗语“na^(24)”是一个多义词,它在本义“母亲”这一义项的基础上,按照并列式与串联式混合进行词义引申,引申出了“雌性”“大的”“成年的”和“重要的”这四个义项。进一步分析发现,弥勒苗语多义词“na^(24)”的词义引申蕴含着苗族社会发展中独特的文化内涵,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集中于“雌性”和“大的”这两项的词义引申,这两个义项的词义引申体现了苗族母系社会时期母亲在社会活动中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母亲在繁衍后代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具体的语言现象为证实苗族曾经历过母系社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苗语 基本词 多义词“na^(24)” 词义引申 文化内涵 母系社会
下载PDF
扬雄《方言》词汇与汉代日常生活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漫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3-56,73,共5页
扬雄的《方言》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记载了众多汉代各地方言词汇,其所收集词语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整理发现,《方言》一书囊括了有关汉代饮食文化、服饰装扮、病理之学、亲属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都是整个汉王... 扬雄的《方言》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记载了众多汉代各地方言词汇,其所收集词语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整理发现,《方言》一书囊括了有关汉代饮食文化、服饰装扮、病理之学、亲属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都是整个汉王朝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石。研究这些宝贵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日常生活 汉代社会 史料
下载PDF
谈闽台方言的发展与变迁
9
作者 竺家宁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77-81,共5页
台澎地区的设治与早期移民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其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闽方言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四批移民的凝聚与交融,孕育了丰富的闽文化。闽方言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型。在不同的时候,一批批的移民来到台湾... 台澎地区的设治与早期移民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其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闽方言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四批移民的凝聚与交融,孕育了丰富的闽文化。闽方言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型。在不同的时候,一批批的移民来到台湾地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口音,于是台湾地区变成了南腔北调的一个“移民型态的多语社会”。早期台湾地区的移民史中,由于缺乏共同语的沟通,使得不同口音的人们形成隔阂,甚至发生对立与冲突,这就是早期移民史中不断发生的“械斗”。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记取。语言的包容与融合是我们应该共同重视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移民史 闽南方言的形成 移民型态的多语社会
下载PDF
山东方言类节目兴起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6期108-109,共2页
近年来,山东方言类节目方兴未艾,引发了社会热议,本文旨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山东方言类节目兴起的语言、社会、文化、认同与心理基础,基于对方言类节目的正确认识,探寻对于方言类节目应有的态度,从而更深层更全面地认识此现象。
关键词 山东方言类节目 语言 社会 文化 认同 心理
下载PDF
略说河北方言词汇层面的形象色彩问题
11
作者 吴继章 李燕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依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汉语词语与印欧语等其他语言相比具有较为丰富突出的形象色彩。普通话词语的形象色彩问题以往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形象色彩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成语(普通话)/俗成语(... 依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汉语词语与印欧语等其他语言相比具有较为丰富突出的形象色彩。普通话词语的形象色彩问题以往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形象色彩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成语(普通话)/俗成语(河北方言)、"自造词"等词语类型和一部分类型不明显的词语上。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方普在对前代语言继承上以及方普的使用者在知识水平、文化心态、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河北方言形象色彩词语的描写分析不仅对河北方言词汇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是必须的,而且对我们全面认识河北的社会与文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方言 词语形象色彩 方普差异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