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忆勤 郭睿 +8 位作者 许朝霞 燕海霞 徐琎 郝一鸣 刘国萍 许文杰 李学良 珠穆朗玛 谢艳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冠心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极高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基于对中医四诊信息化采集、分析和融合方法的前期研究工作,对冠心病四诊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建立和分析了冠心病中医病证模型。中医诊断... 冠心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极高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基于对中医四诊信息化采集、分析和融合方法的前期研究工作,对冠心病四诊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建立和分析了冠心病中医病证模型。中医诊断客观化检测有望为冠心病预警、健康评估、临床疗效、中药新药评审的临床试验提供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诊断学 四诊客观化
原文传递
四诊信息中的症状单元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启明 王义国 +5 位作者 白舒霞 张明鑫 闫丽芳 张磊 于东林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5-727,共3页
类似于生物分类中的基本阶元——物种,中医四诊信息中存在症状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临床现象,每一症状单元仅由一个症状部位和一个症状性质组成。基于历代医案,本文提取了累计频率为99.9%的症状单元415个,其中包含症状部位62个,症状性质... 类似于生物分类中的基本阶元——物种,中医四诊信息中存在症状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临床现象,每一症状单元仅由一个症状部位和一个症状性质组成。基于历代医案,本文提取了累计频率为99.9%的症状单元415个,其中包含症状部位62个,症状性质243个。另外还提取了症状单元的限定因素57个。希望这一工作有利于四诊信息的规范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单元 症状部位 症状性质 四诊信息 中医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诊断学翻转课堂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鑫 胡志希 +1 位作者 凌智 王建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61-363,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老师课堂讲解、完成知识传递与学生在课外复习、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了网络学习与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老师课堂讲解、完成知识传递与学生在课外复习、完成知识内化的教学流程颠倒,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实现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有机整合。本文拟分析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色,探讨中医诊断学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期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并为中医类相关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微信平台
下载PDF
当代中医病机概念的演变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维广 陈子杰 +4 位作者 王慧如 李梦琳 梁艳 刘金涛 翟双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441-1443,1457,共4页
通过考察全国统编1至9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及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比分析这些教材中病机概念的内容及理论结构。认为现代中医病机概念的内容主要是机制,在其概念的构建过程中,病理概念的影响极大,这与古代病机的内容强调"关键"是... 通过考察全国统编1至9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及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比分析这些教材中病机概念的内容及理论结构。认为现代中医病机概念的内容主要是机制,在其概念的构建过程中,病理概念的影响极大,这与古代病机的内容强调"关键"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治思路上从处理"关键问题"到处理"抽象概念"这一方面。这种转变与现代中医受西医的影响,强调"机理""机制"等内容,使古代中医中的"象"被边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机 中医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关于中医诊断学“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肇凯 黄献平 简维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00-103,共4页
本文从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标准化病人的含义、分类,标准化病人剧本编写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标准化病人的选拔标准和培训过程,中医诊法和疾病辨证标准化病人教学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标准化病人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意义... 本文从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标准化病人的含义、分类,标准化病人剧本编写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标准化病人的选拔标准和培训过程,中医诊法和疾病辨证标准化病人教学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标准化病人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标准化病人 教学
下载PDF
对中医辨证学内涵的再认识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雪功 张红梅 《中医教育》 2005年第2期29-31,共3页
辨病因在辨证学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必须深化对邪、正的认识。病位的确定是辨证中的根本问题,但只能是宏观与微观并存。辨病性则是八纲重要性在具体证候中的体现。辨病机与辨证应是同一级概念,不是辨证学内涵的子项目。气血津液辨证... 辨病因在辨证学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必须深化对邪、正的认识。病位的确定是辨证中的根本问题,但只能是宏观与微观并存。辨病性则是八纲重要性在具体证候中的体现。辨病机与辨证应是同一级概念,不是辨证学内涵的子项目。气血津液辨证是典型的辨病理内容。辨证学内涵的关键是:辨病因、辨病位、辨病理、辨病性4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中医诊断学 中医辨证学
原文传递
表证概念探微 被引量:9
7
作者 方传明 周岳君 褚娇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8-391,共4页
表证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基本证候之一,随着学术的变迁,表证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当前表证的概念存在病因宽泛化、病程局限化、症状绝对化和外延窄缩化等问题。这使表证概念的内涵不够明析,外延也未得以完全展开,且已呈现出阻碍中医学... 表证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基本证候之一,随着学术的变迁,表证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当前表证的概念存在病因宽泛化、病程局限化、症状绝对化和外延窄缩化等问题。这使表证概念的内涵不够明析,外延也未得以完全展开,且已呈现出阻碍中医学继承和发展的态势。通过对表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表证概念,以期进一步促进表证概念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证 概念 恶寒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不同病情慢性肝炎患者面部各区位点色度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赟 汪晓军 贾富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慢性肝炎患者面部各区位点色度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肝炎患者388例作为观察组,以招募的325名高校学生和教师为基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王鸿谟教授...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慢性肝炎患者面部各区位点色度值的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慢性肝炎患者388例作为观察组,以招募的325名高校学生和教师为基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王鸿谟教授创立的三级色部定位法进行面部分区,采用Lab颜色法测定面部五脏区位点的Lab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及不同病情(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的Lab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脾、肾、肝、肺各区位点L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肝区位点降低较为显著并持续;a值在不同病情慢性肝炎心、脾、肾、肝、肺各区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一定病变程度范围内,观察组患者面部的心、脾、肾、肝、肺各区位点色度a值高于对照组。而心、肝、肺各区位点色度b值在一定病变程度范围内会有改变,但数值变化未表现出明显规律。结论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慢性肝炎患者面部色度值会随之发生相应的病态改变,尤其是反映于面部色泽明度及红色或绿色感觉的数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慢性肝炎 色度值
下载PDF
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的设计及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燕平 黄岑汉 +4 位作者 唐亚平 祝美珍 马艳君 章莹 王飞 《中医教育》 2008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改革中医诊断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病案为先导,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形式。结果87%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PBL教学自己的团队精神、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等多种能力明显提高。结论PBL符合中医... 目的改革中医诊断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病案为先导,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形式。结果87%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PBL教学自己的团队精神、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等多种能力明显提高。结论PBL符合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合在教学中分阶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PBL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中医腹痛的35个临床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嘉兴 王义国 +2 位作者 于明珠 马洪刚 张启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0-411,共2页
目的:提取中医腹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基于当代中医权威著作,分析历代医案数据库中关于腹痛的4718种临床描述的辨证意义,并对腹痛的内涵进行界定。结果:筛选出腹痛的35个常见临床特征,包括4个发生部位,3个牵掣部位,15个疼痛性质和13个影... 目的:提取中医腹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基于当代中医权威著作,分析历代医案数据库中关于腹痛的4718种临床描述的辨证意义,并对腹痛的内涵进行界定。结果:筛选出腹痛的35个常见临床特征,包括4个发生部位,3个牵掣部位,15个疼痛性质和13个影响因素。结论:腹部可划分为脘腹、脐腹、少腹和小腹4个区域,腹痛有35个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临床特征 中医诊断
下载PDF
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月晗 李峰 +7 位作者 王天芳 刘燕 关静 赵燕 罗和古 赵歆 杨毅玲 刘晓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4期61-62,共2页
中医诊断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病人询问、检查来收集病情资料,实现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病变本质的辨识,对所患病、证做出概括性判断,为进一步论治提供指导,因此,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系统学科。该学科包括了"三个基本,一大思维",即基本... 中医诊断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病人询问、检查来收集病情资料,实现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病变本质的辨识,对所患病、证做出概括性判断,为进一步论治提供指导,因此,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系统学科。该学科包括了"三个基本,一大思维",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辨证思维。三大基本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均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中医辨证思维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SEMINAR教学法
下载PDF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志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中医证型、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中医证型、血常规检验结果等,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时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28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RBC、HGB水平最高,而肝肾阴虚型慢性乙肝患者WBC、PLT水平最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4项指标可达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中医医生可利用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关性帮助判断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今后对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证型 血常规 中医诊断学 中医辨证学
下载PDF
病因及气血津液辨证重难疑点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石林 陶怡 +2 位作者 陈为 王浩中 沈宏春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经验,就《中医诊断学》中病因、气血津液辨证部分出现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剖析,为从事教学的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诊断 病因 气血津液 辨证内容 重疑难点
下载PDF
中医特色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费兆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7,共4页
结合50余年的中医教育、科研和临床工作,论述了中医诊断学学术思想应与临床结合的观点。认为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技术化是发展的趋势,应重视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研究及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的应用;舌诊、脉诊是辨证的重要依据,应重... 结合50余年的中医教育、科研和临床工作,论述了中医诊断学学术思想应与临床结合的观点。认为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技术化是发展的趋势,应重视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研究及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的应用;舌诊、脉诊是辨证的重要依据,应重视学习与应用;提倡以"治未病"理念指导临床,主张病证结合,辨证宜从脏腑、寒热、虚实角度执简驭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学术思想 诊断特色
原文传递
《诸病源候论》腹诊探析
15
作者 俞丹丹 裴静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析《诸病源候论》之中医腹诊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筛选整理《诸病源候论》中有关腹诊条文,结合历代医家研究成果,试从历史溯源、腹诊手法、诊察要点、现代发展四方面,回顾腹诊发展过程,分析腹诊具体手法要领,探析腹诊诊察及... [目的]探析《诸病源候论》之中医腹诊的学术特色。[方法]通过筛选整理《诸病源候论》中有关腹诊条文,结合历代医家研究成果,试从历史溯源、腹诊手法、诊察要点、现代发展四方面,回顾腹诊发展过程,分析腹诊具体手法要领,探析腹诊诊察及鉴别关键,并探究《诸病源候论》腹诊的现代医学新进展。[结果]从《黄帝内经》开创到《伤寒论》辨证时期,腹诊手法长期以按、扪为主,直至隋代腹诊手法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手法方面,《诸病源候论》创新了抑按、切按、推移、揣摩、动摇、转动等腹诊手法,并详细阐述其动作要领和特点。诊察方面,《诸病源候论》描述了腹力、腹温、拘急、动悸、疼痛、包块等诊察要点,对掌握病因病机,判断虚实寒热、缓急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学者基于《诸病源候论》腹诊手法,结合临床经验,拓宽腹诊应用范围,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获得可观的疗效。[结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不仅创新了腹诊手法,还详细地描述了腹诊的诊察要点,同时将腹诊延用至内外妇儿多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腹诊 诊法 手法 中医诊断学 文献研究 理论研究 历史溯源
下载PDF
《中医诊断学》教材中28脉的归纳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晓琳 王天芳 +5 位作者 赵燕 吴秀艳 李宁 宋月晗 关静 李峰 《中医教育》 2015年第3期63-67,81,共6页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脉象的非直观性使得初学者体会和掌握脉象时有一定困难。为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历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均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以此6种纲脉的脉象构成要素为...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脉象的非直观性使得初学者体会和掌握脉象时有一定困难。为了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历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均以浮、沉、迟、数、虚、实六脉为纲,以此6种纲脉的脉象构成要素为分类依据,归纳了其余脉象。六纲分类法中的6个纲脉,与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纲领相对应,该分类法虽简明扼要,但鉴于一些脉象为多要素构成的复合脉,使得以"一要素概括多要素"的六纲分类归纳法不能体现相应类别下复合脉的多维性和独特性,且因为脉象要素的多样性,六纲脉中涉及的6种要素不能涵盖其他要素,从而不能准确反映相应类别下一些脉象的特征,不利于学生对脉象特征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在阐述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特征的基础上,以"构成要素分解脉象"的形式,通过列表归纳28脉的特征,旨在让初学者系统理解并掌握28脉中每种脉体象特征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脉象 六纲脉 脉象要素 28脉
原文传递
计算机技术与中医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7期8-9,共2页
<丹溪心法>日:"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中医专家在诊病方面一直沿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而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何将先进的计算机... <丹溪心法>日:"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中医专家在诊病方面一直沿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而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何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中医诊断结合起来,使我国这份宝贵的医学遗产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是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中医诊断 诊断技术 医学理论
下载PDF
《中医诊断学》数字课程平台的建设与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福凤 燕海霞 +7 位作者 郝一鸣 许朝霞 刘国萍 付晶晶 钱鹏 郭睿 徐琎 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3-15,共3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纸质教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立体化教学的需要。通过对《中医诊断学》数字课程平台建设,体会到数字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材出版模式,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作用;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纸质教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立体化教学的需要。通过对《中医诊断学》数字课程平台建设,体会到数字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材出版模式,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作用;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四诊和辨证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能并快速地形成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数字课程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中医问诊中的非症状信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兴涛 解君 张启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总结中医权威著作中的非症状信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读秀中文学术搜索"选取24部中医权威著作,以问诊信息、临床意义、参考文献为字段名建立数据库,获得1260条原始记录,规范名词术语,参照非症状信息的确认原则提取其中... 目的总结中医权威著作中的非症状信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读秀中文学术搜索"选取24部中医权威著作,以问诊信息、临床意义、参考文献为字段名建立数据库,获得1260条原始记录,规范名词术语,参照非症状信息的确认原则提取其中的非症状信息并进行归类,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共获得75条非症状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域、婚育、体质、职业6类患者相关信息,和饮食、劳逸、情志、生活起居、病史、发病季节、病程病势、加重因素8类疾病相关信息,其临床意义包括诊断疾病、辨识证候和指导用药三个方面。结论中医问诊中具有丰富非症状信息,同症状、体征等信息相结合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症状信息 中医问诊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小娟 戴红 +4 位作者 郝建新 刘雁云 黄圣哲 寇美静 胡继鹰 《中医教育》 2008年第2期39-41,共3页
中医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能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针对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 中医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能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针对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实践教学 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