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与糖尿病创面愈合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臻 阙华发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202-1206,共5页
黄芪多糖作为传统中药材黄芪中最重要的水溶性成分之一,其免疫调节、增强抵抗力方面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抗炎、抗糖尿病以及与血管新生、组织修复有关的生物活性,可能在炎症和组织重塑的不同阶段,通过多个途... 黄芪多糖作为传统中药材黄芪中最重要的水溶性成分之一,其免疫调节、增强抵抗力方面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抗炎、抗糖尿病以及与血管新生、组织修复有关的生物活性,可能在炎症和组织重塑的不同阶段,通过多个途径参与修复过程,促进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愈合,与黄芪益气托毒、生肌敛疮的传统功效相契合。今后需在中医传统理论和原有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多糖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创面愈合不同阶段影响因素之间可能具有的相关性,以深化中医药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促进糖尿病溃疡疮面修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糖尿病 创面愈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在创面愈合不同阶段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臻 阙华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创面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的差异性,探讨影响糖尿病溃疡愈合的因素。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外科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设立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和正常组,...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创面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的差异性,探讨影响糖尿病溃疡愈合的因素。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外科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设立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和正常组,并运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炎症期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创面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较少,增殖期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创面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较少;与正常组不同,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增殖期IL-1β[(7.169±0.785)%]高于炎症期[(6.038±0.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8.651±0.646)%]高于炎症期[(4.860±0.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水平[(9.627±1.211)%]高于炎症期[(5.457±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0上升幅度较低。结论:糖尿病性溃疡延迟愈合的原因可能与巨噬细胞表型和转化异常,以及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间的动态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炎症因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祛瘀生肌法对SD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修复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向延卫 李欣 +4 位作者 肖青青 姜文成 王一飞 李福伦 李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难愈合性创面修复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糖尿病溃疡创面为研究平台,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及生肌化瘀1(生肌方与化瘀方2∶1)、生肌化瘀2(生肌方与化瘀方1∶1)...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难愈合性创面修复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以糖尿病溃疡创面为研究平台,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及生肌化瘀1(生肌方与化瘀方2∶1)、生肌化瘀2(生肌方与化瘀方1∶1)、生肌化瘀3(生肌方与化瘀方1∶2)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每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后,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APK信号通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KP)以及磷酸化p38、p53、p21 mRNA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比较,祛瘀生肌中药组均可下调成模第7、11、15天MKP、JNK mRNA表达,上调p53、p38 mRNA表达,p21 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且各组间无明显的作用规律。结论:MAPK信号通路在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祛瘀生肌中药可调控MAKP通路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肌法 糖尿病溃疡 创面修复 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全层皮肤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厚安 金岩 +4 位作者 吴周虎 聂鑫 张勇杰 鲁美茹 刘亚玲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对皮肤溃疡患者采用控制血糖、增如营养、防治感染等措施,ActivSkin直接覆盖于创面,创面分3层包扎,常规换药,分别于术后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有效...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全层皮肤(ActivSkin)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对皮肤溃疡患者采用控制血糖、增如营养、防治感染等措施,ActivSkin直接覆盖于创面,创面分3层包扎,常规换药,分别于术后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可见Ac-tivSkin在创面存活,创面边缘可见白色新生组织形成,随时间延长创面逐渐缩小,平均28d后达到临床愈合。结论利用ActivSkin修复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早期修复、缩短病程和降低由此产生的致残率;为ActivSkin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糖尿病溃疡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愈疡灵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亚男 刘明 +5 位作者 张玥 王彬 张玉冬 苏海文 任晓兰 郝清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观察愈疡灵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凡士林组、愈疡灵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 目的观察愈疡灵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凡士林组、愈疡灵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各组大鼠均制作溃疡模型。于溃疡造模后第2天愈疡灵组大鼠创面以愈疡灵软膏涂敷其上,约厚2 mm,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凡士林组采用凡士林油纱外敷;对照组及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纱布外敷,各组每日换药1次。观察给药第3、7、14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检测溃疡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相关的β-连环素(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R-脊椎蛋白3(Rspo-3)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凡士林组、愈疡灵组大鼠在第3、7、14天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中β-catenin、Rspo-3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GSK-3β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凡士林组比较,愈疡灵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创面组织中β-catenin、GSK-3β、Rspo-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尤其以第14天最为明显(P<0.05)。结论愈疡灵软膏可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通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愈疡灵软膏 WNT信号通路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溃疡近况 被引量:7
6
作者 肖青青 王一飞 +1 位作者 李欣 李斌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创面愈合是一个多细胞、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各个过程相互交织,分子和细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糖尿病创面形成和发展机制则更为复杂,不仅与神经、血管、免疫、代谢等糖尿病内源性改变有关,且感染、创伤、压力、调摄护理等外源性... 创面愈合是一个多细胞、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各个过程相互交织,分子和细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糖尿病创面形成和发展机制则更为复杂,不仅与神经、血管、免疫、代谢等糖尿病内源性改变有关,且感染、创伤、压力、调摄护理等外源性因素也与之关系密切。中医学在糖尿病相关并发证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辨证基础之上根据相关病因病机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然而尚缺乏大样本的系统观察,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结果。目前,中医对溃疡的评判方法还没有得到临床的足够重视,而把数字化测量技术引入中医药研究中去对于糖尿病溃疡治疗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创面愈合 数字化测量技术
下载PDF
紫朱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小鼠创面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仁燕 王宏飞 +1 位作者 王徐红 柳国斌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观察紫朱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小鼠创面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小鼠分别制备为普通溃疡模型和糖尿病溃疡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紫朱软膏组,连续干预14 d,观察小鼠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干预后采用qRT-... 目的:观察紫朱软膏对糖尿病溃疡小鼠创面炎症反应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小鼠分别制备为普通溃疡模型和糖尿病溃疡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紫朱软膏组,连续干预14 d,观察小鼠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率。干预后采用qRT-PCR检测局部溃疡组织炎症相关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qRT-PCR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细胞因子锌指转录因子(Snai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1、14 d,紫朱软膏组小鼠溃疡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紫朱软膏组小鼠溃疡创面组织IL-6、TNF-α、iNOS RNA表达降低,IL-4、IL-10 RNA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朱软膏组小鼠溃疡创面组织snail、β-catenin、α-SMA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紫朱软膏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紫朱软膏 炎症反应 创面愈合 白介素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化瘀生肌方提取物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坤 彭金霞 任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化瘀生肌方提取物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抽24只制造糖尿病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给予空白凝胶)、贝复新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目的探讨化瘀生肌方提取物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抽24只制造糖尿病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给予空白凝胶)、贝复新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中药组(给予化瘀生肌方提取物凝胶),每组8只。未造模的8只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给药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及成纤维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溃疡面愈合较快,贝复新组次之。模型组大鼠血清EGF、bFGF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复新组、中药组大鼠血清EGF、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造模14d后,模型组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及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贝复新组、中药组治疗后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及成纤维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化瘀生肌方提取物能够使大鼠血清中EGF及bFGF水平明显升高;并利于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生肌方 糖尿病溃疡 创面愈合 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伤口愈合困难的血管病变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畇翔 李斌 +5 位作者 牟晓娟 刘建君 韩琦朋 潘韬文 刘静 刁云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81,共5页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是长期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患者四肢。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愈合困难,患者往往面临截肢和死亡风险。因此,针对糖尿病性延迟愈合伤口的血管病变机...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是长期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患者四肢。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愈合困难,患者往往面临截肢和死亡风险。因此,针对糖尿病性延迟愈合伤口的血管病变机制探索以及靶向筛选治疗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就血管新生障碍和血管功能性病变在糖尿病皮肤溃疡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并初步总结经典降糖药物和天然化合物在抗血管病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延迟性愈合伤口 血管病变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基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探讨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创面EMT过程的作用
10
作者 童丹蕾 马卓飞 +2 位作者 姜艳 左远娟 唐乾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51-2361,共11页
目的探究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创面再上皮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MEBO组、rb-bFGF组、模型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8只。对照组建立急性创面模型;MEBO组、rb-bFGF组、模型组建立糖尿... 目的探究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大鼠创面再上皮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MEBO组、rb-bFGF组、模型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8只。对照组建立急性创面模型;MEBO组、rb-bFGF组、模型组建立糖尿病创面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外敷治疗;MEBO组、rb-bFGF组分别予以MEBO和rb-bFGF外敷治疗;空白组只做备皮处理。各组创面于第3、7、14天分别随机取6只大鼠,采集创面组织标本并保存。随后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生成及再上皮化情况。免疫荧光、蛋白印迹和qRT-PCR方法检测创面组织FoxO1、E-cadherin及Vimentin等因子表达。结果在造模第7、14天,对照组、MEBO组及rb-bFGF组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5),且创面显示胶原纤维生成及再上皮化情况更好。在造模第3天,MEBO组中AKT蛋白及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第7天,MEBO组及rb-bFGF组中PI3K、AKT、FoxO1、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E-cadherin、Claudin1则低于模型组(P<0.05);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MEBO组及rb-bFGF组中AKT、FoxO1、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P<0.05),E-cadherin、Claudin1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FoxO1通路,并影响创面组织中E-cadherin、Claudin1、Vimentin表达及EMT转化过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糖尿病创面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框蛋白O1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白及多糖水凝胶在治疗糖尿病溃疡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11
作者 曾云菲 陈思佳 朱炳琪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72-76,79,共6页
糖尿病溃疡(Diabetes ulcers, DU)是糖尿病患者诸多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使其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天然产物为原料制备的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是白及多糖水凝胶,因其良好的止血抑菌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成... 糖尿病溃疡(Diabetes ulcers, DU)是糖尿病患者诸多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使其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天然产物为原料制备的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是白及多糖水凝胶,因其良好的止血抑菌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焦点。本综述聚焦于白及多糖水凝胶在DU治疗过程中的药理作用、制备设计、药物递送等方面的发展,探讨白及多糖水凝胶在促进DU愈合方面的作用,希望为临床治疗策略和未来研发方向上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水凝胶 创面愈合 白及多糖 生物材料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SD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淑娟 贾赤宇 +1 位作者 邱亚斌 张溪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治疗SD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变化,揭示B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提取同种异体SD大鼠BMSCs,传至第3、4代备用。将SD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BMSCs治疗...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治疗SD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变化,揭示BMSCs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提取同种异体SD大鼠BMSCs,传至第3、4代备用。将SD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BMSCs治疗组(C组),每组20只。A组普通饲料喂养,B组、C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在SD大鼠背部取直径为2cm创面,3d后,溃疡模型成模。B组取密度为1×109/L的BMSCs1mL的DMEM-F12培养基悬浊液注射于创面,A组、C组取1mL0.9%氯化钠溶液注射于创面,分别于即刻、3d、7d、14d、21d取创面组织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并提取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增殖活力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1周后测血糖,A组大鼠血糖为(3.91±0.44)mmol/L,B组血糖为(21.29±0.45)mmol/L,C组血糖为(21.46±0.51)mmol/L,B组、C组血糖明显高于A组(P<0.05)。BMSCs治疗7d,计算创面愈合率,A组(26.91±2.12)%,B组(7.55±2.11)%,C组(20.64±2.54)%,与A组和C组相比,B组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可见,与B组相比,C组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核饱满,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较强;C组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率较A组低,但高于B组。结论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局部注射同种异体BMSCs可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局部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成纤维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链脲佐菌素
原文传递
中空硫化铜纳米粒负载去铁胺在光热抗菌及促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乔屹 张纯 +2 位作者 马燕娥 陈嘉玲 沈海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94-2801,共8页
糖尿病溃疡是一种难愈合性伤口,常伴有细菌感染、组织坏死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细菌耐药、二次创伤等问题,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方法以满足治疗需求。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中空硫化铜(copper sulfide,... 糖尿病溃疡是一种难愈合性伤口,常伴有细菌感染、组织坏死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细菌耐药、二次创伤等问题,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方法以满足治疗需求。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中空硫化铜(copper sulfide,CuS)纳米粒负载去铁胺(deferoxamine,DFO)的给药系统(DFO@CuS纳米粒),实现了促进血管再生与光热抗菌的协同治疗。采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仪等仪器对DFO@CuS纳米粒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利用平板涂布法评价了DFO@CuS纳米粒的抗菌效果,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细胞划痕、小管形成等实验评价了DFO@CuS纳米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FO@CuS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呈中空球形,平均粒径在(200.9±8.6)nm;DFO@CuS纳米粒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可有效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DFO@CuS纳米粒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有效促进细胞的迁移与成管。综上所述,制备的DFO@CuS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热抗菌性能与促血管生成效应,为其用于治疗慢性糖尿病溃疡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溃疡 伤口愈合 光热治疗 抗菌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3-D Print Celulose Nanoskin: Futur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Mohamed M. Kanjou Hassan Abdulhakim +1 位作者 Gabriel Molina de Olyveira Pierre Basmaji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9年第4期190-195,共6页
3D printing is the future. It will change the way in which we produce new materials—maybe much less in factories and much easier in shops. However, bio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3D print. Most 3D printers... 3D printing is the future. It will change the way in which we produce new materials—maybe much less in factories and much easier in shops. However, bio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3D print. Most 3D printers use heat to melt the plastic or metal to be printed, and biobased materials are degraded. But cellulose nanofibrils have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e printing paste is wet and dries out to a solid material. In this work, it was showed recent wound healing in Vinous Ulcer with kidney and other health complications using bacterial cellulose 3D print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Cellulose Natural Membrane diabetic ulcer wound HEALING 3D PRINT Tissue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岗梅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胶原、CD_(3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洁 严鹏程 魏克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验证岗梅提取物(LCE)对糖尿病大鼠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及对溃疡表面胶原、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5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再结合皮肤缺损手术建立溃疡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4个组,空... 目的:验证岗梅提取物(LCE)对糖尿病大鼠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及对溃疡表面胶原、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5只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再结合皮肤缺损手术建立溃疡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4个组,空白对照组、5%LCE软膏组、10%LCE软膏组以及Mupirocin阳性对照组。给药后检测溃疡愈合率,分别运用Masson三色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表达观察上皮组织胶原生长以及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数目。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CE软膏组胶原合成量增多,创面愈合速度更快,且高剂量组创面愈合较低剂量组愈合更佳。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10%LCE软膏组CD31的阳性表达量最多。结论:岗梅提取物可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的愈合,其机制与促进溃疡面的血管生成以及胶原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溃疡 岗梅提取物 创面愈合 CD31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对BMP7的调控探讨MEBO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丽珠 麻华胆 +4 位作者 隆采丹 李政 王琳 曾娜 吴标良 《右江医学》 2021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通过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7,BMP-7)的调控来探讨其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将75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n=15)、对照组(n=15)、模型... 目的通过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7,BMP-7)的调控来探讨其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将75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n=15)、对照组(n=15)、模型组(n=15)、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组(n=15)以及MEBO组(n=15),对模型组、贝复济组及MEBO组构建糖尿病模型。生理盐水外敷对照组及模型组创面,MEBO组和贝复济组创面分别给予MEBO、贝复济外敷。各组于治疗后的第1、5、11、18、25天观察创面大小变化及愈合情况,并于上述各个时间点各组随机取3只大鼠在麻醉后快速取创面组织并处死大鼠,标本行HE染色观察创面病理变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BMP-7的表达。结果(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贝复济组、MEBO组的病理形态明显改善。(2)BMP-7免疫荧光的变化:除了空白组,其他四组的阳染细胞均升高后降低,具体为第5天出现阳染细胞数的高峰是对照组、贝复济组和MEBO组,而第18天达到峰值的是模型组。(3)在模型组、对照组及MEBO组中,BMP-7表达有差异(P<0.05);而在贝复济组与MEBO组中无差异表达(P>0.05)。结论在糖尿病创面组织中,MEBO可能通过调控BMP-7的表达从而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BMP-7 糖尿病溃疡创面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淑娟 贾赤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糖尿病溃疡创面延迟愈合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难题,其治疗方式有限,手术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疗效不稳定。部分患者受基础疾病的影响或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承受手术。是否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干细胞修复创面的... 糖尿病溃疡创面延迟愈合是长期困扰临床的难题,其治疗方式有限,手术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疗效不稳定。部分患者受基础疾病的影响或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承受手术。是否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干细胞修复创面的理论,理由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丰富、分离培养容易、增殖分化能力强[1]。现将近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尿病溃疡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外泌体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欢 简华刚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307-312,31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外泌体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使用系统分析软件RevMan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 目的系统评价外泌体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知网、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使用系统分析软件RevMan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RCTs),纳入研究的实验动物样本量共207只。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第7天(SMD=8.33,95%CI:5.58~11.09,P<0.001)、第14天(SMD=3.97,95%CI:2.44~5.40,P<0.001)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创伤部位新生血管密度(SMD=7.60,95%CI:4.96~10.24,P<0.001)、胶原纤维沉积百分比(SMD=6.98,95%CI:1.41~12.56,P=0.010)、再上皮化程度(SMD=16.81,95%CI:1.81~31.80,P=0.030)高于对照组,瘢痕形成低于对照组(SMD=-3.41,95%CI:-5.21~-1.60,P<0.001)。结论外泌体应用于糖尿病溃疡,可以促进创面新生血管产生、改善上皮化及胶原纤维沉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并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糖尿病性溃疡 创面愈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微负压及微动力加压技术在糖尿病溃疡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韦 刘学强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第13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治疗中应用微负压及微动力加压技术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针对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65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5例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分成参照组与治疗...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治疗中应用微负压及微动力加压技术的治疗有效性。方法针对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65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5例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其中32例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创面治疗干预,33例治疗组患者实施微负压及微动力加压技术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干预后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少于/低于参照组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愈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手术发生率相对参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患者实施微负压及微动力加压技术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患者创面的愈合率,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利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负压 微动力加压技术 糖尿病溃疡创面 有效性
下载PDF
稳恒磁场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丽娟 孙建飞 +4 位作者 王瑶 雷霆 赵静 张习禄 邓智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磁场强度稳恒磁场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功效。方法选取12只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正常喂养;另取36只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溃疡组、... 目的观察不同磁场强度稳恒磁场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功效。方法选取12只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正常喂养;另取36只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溃疡组、稳恒磁场180 mT组、稳恒磁场300 mT组,每组12只。4组大鼠脊背制备2 cm溃疡创面,创面分别予以凡士林纱布、凡士林纱布加消磁磁环片、凡士林纱布加180 mT钕铁硼稳恒磁片、凡士林纱布加300 mT钕铁硼稳恒磁片覆盖包扎。稳恒磁场通过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圆柱永磁体所形成稳恒磁场进行仿真模拟构建而成。观察各组大鼠创面造模后第5,12,19天血糖、创面表现、创面愈合率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创面造模后第5,12,19天,糖尿病模型各组大鼠血糖均明显高于同期正常组(P均<0.05),糖尿病模型各组间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面造模后第5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面造模后第12,19天,糖尿病溃疡组和稳恒磁场180 mT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稳恒磁场300 mT组(P均<0.05),正常组和稳恒磁场300 m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面造模后第5天,正常组、稳恒磁场180 mT组、稳恒磁场300 mT组大鼠创面组织中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增生较糖尿病溃疡组明显,且稳恒磁场300 mT组较稳恒磁场180 mT组明显。结论稳恒磁场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全身血糖无影响,可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且300 mT稳恒磁场促愈合效果优于180 mT稳恒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恒磁场 糖尿病溃疡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