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评定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崔喆 尹鉴淳 +2 位作者 张和平 李黎明 强万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2例,年龄38~78岁,男24例,女18例.糖尿病发病1个月~25年. 结果 42例患者完成尿动力学全项检查41例,尿动力学表现异常者38例(93%),...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糖尿病患者42例,年龄38~78岁,男24例,女18例.糖尿病发病1个月~25年. 结果 42例患者完成尿动力学全项检查41例,尿动力学表现异常者38例(93%),尿动力学表现正常3例 (7%);膀胱逼尿肌收缩减低14例(34%);膀胱逼尿肌反射消失10例(24%);膀胱出口梗阻13例(32%,13/41);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例. 结论伴有LUTS的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异常发生率高,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膀胱逼尿肌功能,对合并糖尿病的LUTS患者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行膀胱尿道手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检查 糖尿病 膀胱功能 评定 诊断
原文传递
糖尿病膀胱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卫中庆 van Koeveringe G A +6 位作者 田成功 王昱 于洪波 易超然 孙则禹 陈炜 van Kerrebroeck P E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11期665-668,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DCP wistar大鼠模型(3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对照(30只),进行膀胱储尿期压、最大容量、最大膀胱压等测定,进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DCP wistar大鼠模型(3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对照(30只),进行膀胱储尿期压、最大容量、最大膀胱压等测定,进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镜的病理学观察。早期DCP患者(32例),晚期DCP(28例)及非DM人群(22例)进行尿流率、压力-流率尿道分布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测定,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①60天后,DCP鼠组与对照组:膀胱储尿期压(0.45±0.08)kPa,(0.60±0.03)kPa(P<0.05);最大膀胱容量(3.49±0.40)ml,(1.82±0.12)ml(P<0.01);最大膀胱压(3.09±0.10)kPa,(4.91±0.30)kPa(P<0.01);膀胱顺应性(1.39±0.11)ml.kPa-1,(0.68±0.07)ml.kPa-1(P<0.01);湿重增加(P<0.01);逼尿肌细胞连接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②相对于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为(15.97±5.71)ml.s-1(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为(8.75±4.20)ml.s-1(P<0.01),膀胱容量增加,为(472.5±32.9)ml(P<0.01),剩余尿量增多,为(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DCP早期就有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膀胱 动物模型 尿动力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肌苷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昆 邝芳 +3 位作者 闫飞 谭超 袁建林 刘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观察肌苷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的保护作用及探索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肌苷治疗... 目的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寻找天然抗氧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文中旨在观察肌苷对糖尿病大鼠膀胱的保护作用及探索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肌苷治疗组,每组各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取尾静脉血,血糖水平≥16.7 mmol/L定义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肌苷治疗组接受肌苷(75 mg/kg,腹腔注射,2/d治疗,糖尿病组接受同量等渗盐水。干预4周、8周后,各组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取10只大鼠,取膀胱组织切片做HE染色、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膀胱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情况,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组织的超微结构。同时对大鼠膀胱组织进行TUNEL凋亡分析,并测定膀胱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膀胱组织HE染色提示黏膜显著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肌束间间隙明显增宽,肌细胞萎缩,淋巴细胞浸润,肌束间胶原纤维填充,血管增生充血,神经束少见;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肌细胞排列紊乱,中间连接消失,肌细胞和间质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化显著,核膜皱缩,核仁消失,染色质不规则边集,凝聚成块;免疫荧光结果提示NGF和c-kit信号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4周和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4.65±3.04、5.48±2.00)%]比较,糖尿病组[(1.68±3.04、10.51±0.90)%]、肌苷治疗组[(7.00±1.72、7.24±1.66)%]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GSH增多(P<0.05),糖尿病组SOD、GSH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肌苷治疗组大鼠膀胱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SOD、GSH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性膀胱病 肌苷 氧化应激 C-KIT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逼尿肌的病理改变及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东文 双卫兵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11期649-651,共3页
通尿肌肌源性异常是糖尿病膀胱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其病理变化表现为逼尿肌形态改变、功能改变、能量代谢紊乱。受体与膜通道变化以及自由基损伤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 膀胱 神经源性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卫中庆 田成功 +6 位作者 Gommert van Koeveringe 王昱 孙则禹 于洪波 易超然 陈炜 Philip van Kerrebreck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病 尿动力学 糖尿病患者 膀胱病 动力学研究 逼尿肌收缩功能 尿动力学改变 最大尿流率 早期诊治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豚鼠糖尿病性膀胱病逼尿肌中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云飞 丁国富 +2 位作者 蔡志强 范勇洪 王勤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检测豚鼠糖尿病性膀胱病(DCP)逼尿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kit表达与DCP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豚鼠模... 目的:检测豚鼠糖尿病性膀胱病(DCP)逼尿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kit表达与DCP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豚鼠模型,2组豚鼠饲养10周后运用尿动力学检测并将实验组筛选出DCP组和糖尿病性非膀胱病(NDCP)组,应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检测各组膀胱组织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DCP组c-kit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NDCP组(P<0.05),相对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4.65±0.47、5.66±0.54、5.54±1.28。糖尿病性膀胱病组c-ki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NDCP组(P<0.01),c-kit蛋白荧光值分别为548.69±48.51、844.67±59.24、856.52±53.03。结论:豚鼠DCP逼尿肌中c-kit mRNA、c-kit蛋白表达减少,导致c-kit信号通路异常,从而使Cajal样细胞在膀胱中的功能减弱而导致逼尿肌功能障碍发生DCP,因此c-kit表达异常可能是DCP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细胞 糖尿病膀胱病 C-KIT SCF/c-ki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经尿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的DCP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数量、分布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子雄 王勤章 钱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的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的数量、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构建SCL基因重组慢病毒且标定滴度。选择雄性豚鼠7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12周后构建DCP豚... 目的观察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的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的数量、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构建SCL基因重组慢病毒且标定滴度。选择雄性豚鼠7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12周后构建DCP豚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27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豚鼠分别经尿道灌注(转染)SCL基因重组慢病毒、空慢病毒和等量PBS液。分别于转染后7、14、28 d每组各处死3只豚鼠,取膀胱组织,制作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膀胱ICC数量及分布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膀胱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随转染时间延长,ICC数量逐渐增多(P均<0.01),分布越发密集,但绿色荧光逐渐减退;空白组和对照组未见绿色荧光,随转染时间延长,ICC数量逐渐减少(P均<0.05),分布稀疏;转染14、28 d时,实验组ICC数量较空白组和对照组增加(P均<0.01)。实验组随转染时间延长,ICC细胞器数量增多,形态趋于正常,细胞内空泡减少,胞周突起延长变多,ICC超微结构处于不断恢复之中;而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ICC超微结构病理变化逐渐加重。结论经尿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转染DCP豚鼠膀胱后,膀胱ICC数量增多,分布更加密集,细胞超微结构得到修复,提示SCL基因对DCP可能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 CAJAL样间质细胞 糖尿病膀胱病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病变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顾鑫 王岸迪 +3 位作者 薛秀荣 景立伟 李永禄 王元松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4期2849-285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变(DCP)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膀胱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57...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变(DCP)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膀胱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57例)和DCP合并BPH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功能障碍情况、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最大容积(MC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Qmax)、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结果 DCP合并BPH组IPSS中排尿不尽、尿频、尿中断、延迟排尿、排尿无力、夜尿次数以及症状总得分均高于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4.8±0.4)分比(3.7±0.3)分,(4.7±0.5)分比(3.7±0.4)分,(3.3±0.2)分比(3.1±0.2)分,(3.8±0.3)分比(2.9±0.1)分,(3.1±0.4)分比(2.2±0.2)分,(3.9±0.3)分比(3.8±0.2)分,(28.3±3.7)分比(23.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流变细得分高于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4.7±0.5)分比(4.6±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P合并BPH组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以及膀胱感觉减退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58.5%(24/41)比35.1%(20/57),36.6%(15/41)比17.5%(10/57),61.0%(25/41)比33.3%(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DCP合并BPH组MCC、BC、Pdet Qmax与单纯BP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V、PVR较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升高[(203.5±15.7)m L比(149.5±10.4)m L,(148.6±10.6)m L比(74.6±5.3)m L],Qmax较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降低[(3.6±0.4)m L比(6.1±0.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P并BPH患者FDV、PVR显著升高,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可见尿动力学检查能够为DCP合并BPH患者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病变 前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变化 膀胱功能障碍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膀胱尿动力学及cajal样细胞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云飞 王勤章 丁国富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在膀胱尿动力学和cajal样细胞上的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生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豚鼠模型40只(病变组),以正常豚鼠20只作对照(对照组),饲养10周后行膀胱最大收缩压、漏尿点压等尿动力学指标测定。...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在膀胱尿动力学和cajal样细胞上的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生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豚鼠模型40只(病变组),以正常豚鼠20只作对照(对照组),饲养10周后行膀胱最大收缩压、漏尿点压等尿动力学指标测定。然后将两组豚鼠膀胱制作成冷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10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膀胱最大容量(P<0.05)、漏尿点压(P<0.01)、顺应性(P<0.05)、剩余尿量(P<0.01)增加,而膀胱静息压(P<0.01)、最大逼尿肌压(P<0.05)下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中cajal样细胞数量减少(P<0.01),cajal样细胞二聚体消失(P<0.01)。结论:糖尿病膀胱病变豚鼠早期有尿动力学异常,cajal样细胞数量减少并伴有该细胞二聚体结构消失,提示早期糖尿病膀胱病变是高糖环境下发生了具有起博功能的cajal样间质细胞异常,从而使逼尿肌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发生改变;而真正起逼尿功能的平滑肌细胞失去该细胞起博而处于一种待激发的"休眠状态"。因此,临床上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干预,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病变 CAJAL样间质细胞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浊毒清颗粒对糖尿病性膀胱的疗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伟 冯晓桃 +8 位作者 李双蕾 翟琳娜 王振刚 黄蓉 陈文辉 李敏 骆峰 唐春丽 秦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基于浊毒理论探讨浊毒清颗粒对糖尿病性膀胱(DCP)的疗效。方法:将100例DC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则予口服浊毒清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临床表现积分、血... 目的:基于浊毒理论探讨浊毒清颗粒对糖尿病性膀胱(DCP)的疗效。方法:将100例DC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则予口服浊毒清颗粒,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临床表现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临床表现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OMA-IR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临床表现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OMA-IR也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1.1%,明显高于对照组59.6%(P<0.05);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浊毒清颗粒对DCP的治疗安全有效,解毒化浊法可能是治疗DCP的另一有效方法,DCP的发生发展与浊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清 浊毒 解毒化浊 糖尿病性膀胱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文敏 孙李斌 王东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095-2101,共7页
本文系统回顾了当前国内外在糖尿病膀胱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总结流行病学特点,疾病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逼尿肌细胞损伤、神经传导通路障碍、尿道功能异常全新的结构框架梳理糖尿病膀胱的发病机制;特别是发现针对逼尿肌细胞损伤的治疗已经... 本文系统回顾了当前国内外在糖尿病膀胱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总结流行病学特点,疾病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逼尿肌细胞损伤、神经传导通路障碍、尿道功能异常全新的结构框架梳理糖尿病膀胱的发病机制;特别是发现针对逼尿肌细胞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者在尝试传统治疗(排尿训练、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等)以外的新方法,各种物理疗法和基于组工学的膀胱修复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的治疗思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亦预示着将来临床应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 糖尿病并发症 流行病学 体征和症状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病因与咖啡因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思聪 卫中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糖尿病膀胱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各种复杂的下尿路症状逐渐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是其发病的主流学说。有研究提... 糖尿病膀胱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各种复杂的下尿路症状逐渐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是其发病的主流学说。有研究提示长期饮用咖啡因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文章将对此两种发病机制以及咖啡因对其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 RYANODINE受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咖啡因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膀胱和骶髓背根神经节中NGF的表达与尿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建红 邵怡 +3 位作者 刘海涛 陈辉容 洪艳 夏术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膀胱与骶髓背根神经节(DRG)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与尿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0只,对照组10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膀胱组织及骶髓DRG中NGF的变化情况,结合代谢笼及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膀胱与骶髓背根神经节(DRG)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与尿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0只,对照组10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膀胱组织及骶髓DRG中NGF的变化情况,结合代谢笼及尿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可能发病机制。结果:造模12周后,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1.47±0.28vs0.71±0.12,p<0.05),残余尿量明显增多(0.52±0.18vs0.07±0.08,p<0.01),排尿效率明显下降,膀胱及骶髓DRG中N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NGF在糖尿病大鼠膀胱和骶髓背根神经节中低表达,在糖尿病膀胱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 神经生长因子 尿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卫中庆 王永胜 +4 位作者 丁留成 黄懿 沈百欣 易超然 孙则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DC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DC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GT-1000A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电刺激参数为:电压36~70V,电脉冲频率25~65Hz,刺激部位为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每次治疗40min,2次/d,5d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2d,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做尿动力学全套测定。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PVR)及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最大容量(PVR/Vmax)的变化,作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处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DCP患者经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VR变化值(ΔPVR)为(118.6±33.4)ml,对照组治疗前后ΔPVR为(54.9±14.2)ml,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R/Vmax[(32.2±11.8)%]与治疗前[(61.0±19.1)%]相比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PVR/Vmax[(42.6±12.4)%]与治疗前[(55.6±21.1)%]相比,减少不明显(P>0.05)。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6.7±2.3)ml/s]较治疗前[(3.9±1.3)ml/s]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5.2±2.5)ml/s]较治疗前[(3.6±1.7)ml/s]增大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7.9±4.6)cmH2O]较治疗前[(11.9±3.3)cmH2O]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4.4±1.9)cmH2O]较治疗前[(12.1±2.0)cmH2O]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CP患者的PVR,治疗DCP患者逼尿肌无力,提高了DCP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尿潴留 糖尿病膀胱 逼尿肌无力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膀胱重构的受体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宏飞 王东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膀胱收缩功能改变和M3受体表达量改变的情况,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发生膀胱重构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d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结合高糖、高脂饮食...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膀胱收缩功能改变和M3受体表达量改变的情况,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发生膀胱重构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d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进行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制备。糖尿病病程8周时,应用离体膀胱灌注方法检测膀胱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逼尿肌M3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在没有加入M受体激动剂时,2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内压为(25.66±3.56)cmH2O/100mg,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52±2.97)cmH2O/10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大鼠逼尿肌M3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为(65.27±4.61)%,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53±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大鼠逼尿肌M3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为(45.19±2.3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67±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在病程8周时M3受体的生物合成水平增加,同时膀胱的收缩功能增强,这提示在糖尿病早期,M3受体表达增加是膀胱重构后收缩功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病 逼尿肌 M3受体 膀胱重构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43在糖尿病膀胱豚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朋 钱彪 +2 位作者 申茂磊 赵国立 王勤章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豚鼠糖尿病膀胱(DCP)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50只豚鼠随机分为DCP组(n=30)、枸橼酸钠组(n=10)、空白对照组(n=10),DCP组豚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利用尿动力学检测筛选出糖尿病...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豚鼠糖尿病膀胱(DCP)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50只豚鼠随机分为DCP组(n=30)、枸橼酸钠组(n=10)、空白对照组(n=10),DCP组豚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利用尿动力学检测筛选出糖尿病膀胱豚鼠;枸橼酸钠组豚鼠单次腹腔注射枸橼酸钠溶液;空白对照组豚鼠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x43在3组膀胱逼尿肌中的定位及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组膀胱逼尿肌组织内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CP组(筛选出DCP豚鼠共10只纳入研究)Cx43特异性染色强度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枸橼酸钠组和空白对照组阳性染色强度对比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发现,DCP组膀胱组织Cx43蛋白表达(0.52±0.02)低于空白对照组(0.68±0.02)和枸橼酸钠组(0.70±0.03)(P<0.01),空白对照组与枸橼酸钠组膀胱组织Cx4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逼尿肌组织Cx43的表达降低在糖尿病膀胱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研究糖尿病膀胱发病机制的新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43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功能 糖尿病膀胱 链脲佐菌素
下载PDF
膀胱残余尿量水平监测及2型糖尿病患者排尿习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波 高伟 +3 位作者 刘锐 刘盈盈 李欣欣 李艳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排尿习惯的改变及超声表现。方法观察154名糖尿病患者排尿次数(次/d)、排尿时间(s)、每次尿量(ml)B超残余尿量(ml)及膀胱壁厚度(mm)。并观察随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变尿培养阳性率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的改变。结果...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排尿习惯的改变及超声表现。方法观察154名糖尿病患者排尿次数(次/d)、排尿时间(s)、每次尿量(ml)B超残余尿量(ml)及膀胱壁厚度(mm)。并观察随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变尿培养阳性率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的改变。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排尿习惯出现改变,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壁厚度增加。同时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的患者更易合并尿路感染,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更高。结论神经原性膀胱诊断应结合临床。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膀胱壁厚度、测量膀胱内残余尿量,有明确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膀胱病 膀胱残余尿量 排尿习惯
下载PDF
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内向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礼臻 王勤章 +3 位作者 韩涛 丁国富 马克涛 王江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得到原代培养的成年豚鼠膀胱ICCs;采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记录葡萄糖5(对照组)、15(高糖Ⅰ组)3、0 mmol/L(高糖Ⅱ组)下ICCs超极化...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内向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得到原代培养的成年豚鼠膀胱ICCs;采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记录模式下,记录葡萄糖5(对照组)、15(高糖Ⅰ组)3、0 mmol/L(高糖Ⅱ组)下ICCs超极化激活时的内向电流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膀胱ICCs的内向电流值为(505.75±157.660)pA,高糖Ⅰ组为(349.25±71.087)pA,高糖Ⅱ组为(95.00±33.337)pA。三组间比较,P均<0.01。结论高糖环境可导致豚鼠膀胱ICCs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值降低,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间质细胞 起搏电流 高糖环境 膀胱 糖尿病膀胱病变 豚鼠
下载PDF
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豚鼠膀胱病变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张永强 潘凤 +3 位作者 孙鹏 谭明辉 轩留明 王勤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1-1165,共5页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43又被称为Gja1蛋白,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引起的收缩功能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目的: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变模型,研究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的方式,观察对受损膀胱逼尿肌细胞表面缝隙连接蛋白4... 背景:缝隙连接蛋白43又被称为Gja1蛋白,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引起的收缩功能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目的: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变模型,研究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的方式,观察对受损膀胱逼尿肌细胞表面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鼠龄及体质量相近的健康豚鼠,随机原则挑选15只豚鼠常规饲养,设为正常组;剩余65只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给予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200 mg/kg建立糖尿病豚鼠膀胱模型;尿动力学筛选出符合糖尿病膀胱病变豚鼠模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3组:空白组(n=12)、对照组(n=12)、实验组(n=12)。空白组经尿道灌注0.2 mL磷酸缓冲盐溶液;对照组经尿道灌注0.2 mL空载基因重组慢病毒;实验组经尿道灌注0.2 mL 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每组在转染后第2,7,14,28天分别处死3只豚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豚鼠膀胱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q 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重组慢病毒后,实验组较空白组及对照组的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0.01),且基因重组慢病毒在转染后第14天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最佳;空白组较对照组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②结论:经尿道灌注Gja1基因可以稳定表达于膀胱组织中,并能上调缝隙连接蛋白43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利于修复细胞间受损的信号转导及物质交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a1基因 重组慢病毒 糖尿病膀胱 CX43蛋白
下载PDF
Diabetic cystopath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20
作者 Mona A. K. Salem Safinaz A. El Habashy +3 位作者 Dalia N. Toaima Hassan S. Shaker Osama M. A. H. Hetta Jonair H. A. El Kafy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Background: Urinary bladder dysfunction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mechanism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utonomic and/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Objectives: Evalu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neu... Background: Urinary bladder dysfunction is a major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mechanism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utonomic and/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Objectives: Evalu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neuropathy effect on the urinary bladder dynamic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80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for at least 5 years;60 patients were with manifestations of autonomic and/or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20 patients were free of either. We assessed both groups for presence of cystopathy by means of uroflowmetry and cystometry. Results: All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uropathy had abnormal urodynamic test results of variable types and degrees with bladder hypercompliance as the most frequent abnormality. Other urodynamic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both diabetic patients’ group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requency. Conclusions: Diabetic neuropathy might be strongly related to urodynamic abnormalities particularly the bladder hypercompliance. Some diabetic patients may have cystopathy in absence of evident neuropathy. This may be due to undetected neuropathy or diabetes induced myopathy of the detrusor mus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cystopathy Type 1 diabetES diabetic NEUROPATHY URINARY BLADDER URODYNAMIC Tes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