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4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2
1
作者 杨秀颖 张莉 +1 位作者 陈熙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糖参与的外周神经损伤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多元醇通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硝基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糖参与的外周神经损伤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多元醇通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硝基化反应、内质网应激等。血脂紊乱的影响机制包括氧化和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FFA、脂类介质、氧化型胆固醇等。另外,代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神经滋养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外周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均参与其中,组成了复杂而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因此,2型糖尿病DPN需要从多靶点进行综合治疗。该文对相关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醛糖还原酶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脂紊乱
下载PDF
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末梢神经病变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48
2
作者 冯波 李栩 +1 位作者 李惠芝 王蔚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及其与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利用心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系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测定 30 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 49岁 ,平均 Hb A1 c9.8% ,平均病程 14年 )的心自...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及其与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利用心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系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测定 30 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 49岁 ,平均 Hb A1 c9.8% ,平均病程 14年 )的心自主神经功能和肢体的末梢神经传导速度、皮肤痛温觉、振动觉 ,同时检测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和眼底视网膜照相。 结果 糖尿病患者心自主神经病变患病率为 47.1% ,末梢神经病变患病率为 5 4.2 %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并与病程和糖尿病控制状况呈显著正相关 ,并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并发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机率增高。 结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病率较高 ,并与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自主神经病变 末梢神经病变 患病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吉平 徐宁 +4 位作者 尹冬 惠媛 马宁 韩冠军 刘静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包括3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43例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包括3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43例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HbA1c、血脂、肝肾功能。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73±4.68对17.56±5.28)ng/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OR=1.222,95%CI 1.095~1.364)。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维生素D
原文传递
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尤巧英 李益明 周丽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471-473,共3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PGE1,凯时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18例患者 ,给予LipoPGE110 μg/d ,共 2周。对照组 2 2例给予维生素B110mg、维生素B...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PGE1,凯时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 18例患者 ,给予LipoPGE110 μg/d ,共 2周。对照组 2 2例给予维生素B110mg、维生素B12 0 .5mg/d。 结果 :治疗组应用LipoPGE1治疗 2周后 ,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达 88.9% ,而对照组有效率仅达 40 .9% ,两者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 ,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SCV 4项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药物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药理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39
5
作者 武宝玉 袁申元 +3 位作者 朱良湘 付汉菁 陈建文 杨毅 《微循环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对1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无DPN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PN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DP... 为研究糖尿病神经病变与微循环的关系,对11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无DPN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PN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DPN组微血管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均有显著异常。与无DPN组比较,DPN患者血液流速明显减慢(P<0.05),并有明显的血细胞聚集(P<0.05)、袢周渗出(P<0.01)与出血(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95%CI:1.18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变 并发症 微循环
下载PDF
黄芩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董砚虎 逄力男 +3 位作者 王秀军 孙丽萍 冯玉欣 张奕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芩甙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服黄芩甙3g。结果黄芩甙治疗后患者红细胞AR活性显著降低(1.29±0.64U/gHbvs2.42&#...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7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芩甙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服黄芩甙3g。结果黄芩甙治疗后患者红细胞AR活性显著降低(1.29±0.64U/gHbvs2.42±0.85U/gHb,P<0.01);黄芩甙缓解神经病变症状总有效率为583%,明显高于对照组(3.3%,P<0.01);治疗后黄芩甙组神经传导速度趋于稳定,部分项目略有改善,而对照组则呈进行性恶化趋势,两组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1.4±6.1m/svs269±5.3m/s(P<0.05)和31.8±5.2m/svs26.5±4.8m/s(P<0.05),黄芩甙组的腓总神经、医神经末端潜伏期明显绍短,分别为5.00±0.64m/svs5.60±0.56m/s(P<0.05)和5.10±0.58m/svs5.60±0.57m/s(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也显著提高(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毒性。结论黄芩甙在体内具有明显的AR活性抑制作用,可有效的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有助于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醛糖还原酶 治疗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及对神经电生理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赵莹雪 刘志勇 +3 位作者 董宁 王闪闪 冉晓丹 张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48-2750,共3页
目的:考察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a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弥可保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当归四逆汤治疗。检... 目的:考察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a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弥可保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当归四逆汤治疗。检测血液指标包括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Toronto评价神经功能。肌电图检测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波幅。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HOL、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M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正中神经和SNCV腓总神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正中神经运动传、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传导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 当归四逆汤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赫广玉 孙成林 +2 位作者 刘玉佳 潘信 王桂侠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结果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结果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结论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大黄素改善糖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9
作者 郝洁 梁艳 +1 位作者 张瑞 王文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5-272,共8页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单体,存在于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芦荟等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中,为游离型蒽醌类衍生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黄素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过敏,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糖尿病,保护神经,保护肝脏的作用。近...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单体,存在于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芦荟等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中,为游离型蒽醌类衍生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黄素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过敏,抗骨质疏松,抗肿瘤,抗糖尿病,保护神经,保护肝脏的作用。近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对大黄素在调节糖脂代谢,及其在周围神经、肾脏保护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大黄素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6
10
作者 朱平 任萌 +3 位作者 徐刚 陈宾 劳干诚 冉建民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血管病变(PAD)与DFU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278例,按其是否合并DFU分成糖尿病足溃疡组(DFU,102例)和糖尿病非足溃疡组(NDFU,17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血管病变(PAD)与DFU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278例,按其是否合并DFU分成糖尿病足溃疡组(DFU,102例)和糖尿病非足溃疡组(NDFU,17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生化特征和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FU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相互作用指数(S)评价DPN与PAD的相加相互作用。结果与NDFU组比较,DFU组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R、DPN和PAD发生率均升高,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TC和LDL-C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U相关影响因素有:HbA1c、DPN、PAD、Hb、Alb和FIB(OR分别为1.41、3.66、3.00、0.98、0.79和2.51)。DPN和PAD对DFU的相加相互作用指标RERI、AP和S分别为3.45(95%CI:1.22~8.56)、0.29(95%CI:0.02~0.58)和1.45(95%CI:1.03~4.96)。结论血糖控制欠佳、合并DPN和PAD、营养不良及FIB代谢失衡是DFU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DPN和PAD对DFU存在相加相互作用,同时患有DPN和PAD可增加DFU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 足溃疡 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血管病变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3
11
作者 崔瑾 孔德明 +3 位作者 侯雨辛 邢玫 冯麟 徐寒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628,共3页
目的:运用国际认同指标作为衡量依据,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DPN患者分为针灸组30例(针灸疗法)和对照组30例(安慰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症状、SF-36生活质量量表(BP)评分... 目的:运用国际认同指标作为衡量依据,客观评价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DPN患者分为针灸组30例(针灸疗法)和对照组30例(安慰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症状、SF-36生活质量量表(BP)评分及神经肌电图检查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组在改善症状、SF-36生活质量量表(BP)评分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神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疗效明显(P<0.05)。结论:针灸是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有效治疗手段,且操作简便,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崔燕 蒋永取 邹荥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SOD、MDA和hs-CR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MCV和SSCV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MD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SOD、MDA和hs-CRP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通络 电针 八脉交会穴 针刺 气虚血瘀型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对临床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曼 李奕平 +1 位作者 杨莹 毛文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对临床治疗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目的分析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对临床治疗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筛查,同时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进行对比;随后将TCSS评分在6~19分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维生素B12结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硫辛酸结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TCSS筛查符合率、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变化并分析TCSS对评价DPN治疗的作用和价值。结果120例患者完成TCSS评分时间平均为(11.25±1.48)min,其中≤5分占比41.67%,6~19分占比58.33%;神经肌电图检查阳性率为63.33%;两种方法筛查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SS评分在6~19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DPN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PN(-)较治疗前比率明显升高而DPN(+++)较治疗前比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DPN(-)比率高于对照组而DPN(+++)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C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TCSS评分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中效果良好,能够作为筛查DPN的工具;且使用TCSS评分可以对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4
作者 任秋月 张硕 +2 位作者 闫田田 杨帆 常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苗桂珍 梁秀珍 王亚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6-828,共3页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补气活血中药,疗程均2个月,并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甘油三酯...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补气活血中药,疗程均2个月,并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NCV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及NCV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补气活血法治疗DPN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同时能显著提高其N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活血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8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两种诊断标准一致性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30
16
作者 王镁 郭明 +9 位作者 刘庆阳 刘小溪 刘松岩 王森 郝宏铮 霍晶晶 王英娜 齐月 王宁 于世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评估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找经济、简便、快捷、准确的DPN诊断方法。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 目的:评估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找经济、简便、快捷、准确的DPN诊断方法。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0 g尼龙丝、振动觉阈值、温度觉、针刺痛觉、踝反射检查,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k值)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评价临床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151例病例中符合DPN确定诊断标准106例(70.2%);符合DPN临床诊断标准86例(56.95%),临床诊断人数占确定诊断的人数的81.13%。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k值分别为80.19%、97.78%、98.84%、67.69%、77.97%和0.69,与确定诊断标准呈中高度一致;压力觉的敏感度、一致性最差。5项检查方法中选取1、2、3、4、5项作为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分别为0.80、0.85、0.89、0.89、0.89。AUC值拐点出现在5项选取3项的组合中,其中温度觉+振动觉+踝反射组合AUC值最高。结论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临床诊断标准与确定诊断标准有良好的一致性,有临床症状或只有一项体征阳性的患者在临床诊断阴性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结合可达到最大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秦利 殷峻 邢惠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同切点分组,将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t检验。结果 各影响因素中,HbAlC... 目的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2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不同切点分组,将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进行t检验。结果 各影响因素中,HbAlC有四项显著相关,其次为年龄(三项)、空腹血糖(FBS)和病程(二项)。当HbA1C达到6.8时,开始出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显著差异(P<0.05);HbAlC超过8.0时,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P<0.05)。若去除病程和年龄因素,只有HbAlC达到9.0时,所有神经传导速度才出现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影响因素中,相关性最强的是HbAlC;其次,病程和年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5
18
作者 盛春燕 尹岭 +2 位作者 韩勇 郭清华 陈小星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间的关系及叶酸对Hcy水平的影响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方法 :2 4只糖尿病KKAy小鼠分为 3组 :糖尿病诱发饮食组 (KA组 ) ;高蛋氨酸饮食组 (KB组 ) ;喂养高蛋氨... 目的 :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间的关系及叶酸对Hcy水平的影响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方法 :2 4只糖尿病KKAy小鼠分为 3组 :糖尿病诱发饮食组 (KA组 ) ;高蛋氨酸饮食组 (KB组 ) ;喂养高蛋氨酸饮食的基础上加用叶酸组 (KC组 )。 16只C5 7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分为 2组 :糖尿病诱发饮食组 (CA组 ) ;高蛋氨酸饮食组 (CB组 )。测定血糖、体重、血浆HCY、叶酸浓度 ,并观察光镜下及电镜下坐骨神经结构变化。结果 :糖尿病小鼠喂饲蛋氨酸后出现高Hcy血症 ,对照组无此改变。糖尿病小鼠的坐骨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 ,且与Hcy水平相关。叶酸可减轻坐骨神经损害的程度。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叶酸可起到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周围神经病变 并发症 叶酸 2型糖尿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9
作者 华珊珊 李闺臣 +2 位作者 彩虹 刘宇飞 陈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2-1256,共5页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7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5亿糖尿病患者。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9
20
作者 伍志勇 龙亚秋 +6 位作者 聂玲辉 谢豪杰 葛鑫宇 黄瑞凝 黄小星 商建青 陈宝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6-290,共5页
目的:评价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79—2011年32年间以川芎嗪联合甲钴胺为干预措施治疗DPN的RCT。... 目的:评价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79—2011年32年间以川芎嗪联合甲钴胺为干预措施治疗DPN的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进行资料提取,并进行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估和对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1个试验,共918例DPN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较单用甲钴胺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麻木和疼痛[OR=0.29,95%CI(0.21,0.41),P=0.000]以及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MD=5.57,95%CI(4.79,6.35),P=0.000;MD=4.53,95%CI(3.73,5.33),P=0.000]和腓神经MNCV与SNCV[MD=4.92,95%CI(4.39,5.45),P=0.000;MD=5.24,95%CI(4.73,5.75),P=0.000]。仅有1个试验报道了大剂量TMP联合甲钴胺出现了不良反应,如头晕和头痛。结论:川芎嗪联合甲钴胺对治疗DPN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还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RCT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川芎嗪 甲钴胺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