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te Preterm Birth on the Incidence of Developmental Delays among Children at 3 Years of Age: A Matched-Pair Case-Control Study
1
作者 Tomohiro Oba Junichi Hasegawa +3 位作者 Katsufumi Otsuki Kazuo Itabashi Takashi Okai Akihiko Sekizaw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5年第4期203-207,共5页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term delivery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children born at 34 - 36 weeks of gestation (late preterm period). Method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ases of singleton la...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term delivery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children born at 34 - 36 weeks of gestation (late preterm period). Method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cases of singleton late preterm children and full-term (38 - 40 weeks of gestation) children born at Showa University Hospital. Th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t 3 years of age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sent to the families by mail.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developmental delay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late preterm and full-term children. In the full-term control group, perinatal characteristics (neonatal gender, Apgar score, Cesarean delivery, birth weight < 10th percentile, birth weight < 3rd percentile) were matched with those of the late preterm cases. We compared categorical variables using Fisher’s exact test. For variables with a non-normal distribution, Welch’s t-test was applied. A p-value of <0.05 was considere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rate of return of the questionnaires was 25.9% (121) among the cases and 25.8% (163) among the controls. The frequency of developmental delays was 6.6% among the cases, compared with 4.3% among the controls. Conclusions: Matching the perina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the frequency of developmental delays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al outcom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Late PRETERM Non-Reassuring FETAL Status PRETERM Delivery PERINAT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和学龄期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左磊 张营营 赵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和学龄期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I患儿60例进行分析,于33~35周孕龄进行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SA)成熟评分,并记...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心脏迷走神经张力和学龄期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I患儿60例进行分析,于33~35周孕龄进行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SA)成熟评分,并记录其他生理指标,探讨其与学龄期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学龄期发育结局与出生后3年的发育结局密切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LBWIRSA成熟程度与学龄期的社交能力相关。结论通过RSA测量可早期评估中枢神经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及预测学龄期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学龄期 发育结局
下载PDF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忠秀 朱萍 +4 位作者 王雨晴 王冀平 仇爱珍 祁伯祥 袁焕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对于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对于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扭动运动阶段的单调性运动的评估应用价值不高,只有痉挛-同步性运动有预测价值。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72%,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2%。不安运动阶段异常运动中不安运动缺乏的预测价值高。不安运动缺乏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结论】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应作为评估工具,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扭动运动 不安运动 运动发育结局 脑性瘫痪 高危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军 何敏斯 +6 位作者 杨红 史惟 王素娟 侍孝娟 朱晓芸 曹佳燕 高和荣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GMs)对足月小样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足月小样儿61例,通过检索科室GMs儿科诊疗应用系统数据库或经电话、微... 目的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GMs)对足月小样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足月小样儿61例,通过检索科室GMs儿科诊疗应用系统数据库或经电话、微信等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在其他医院已明确的12月龄以上的运动发育结局作为本研究所纳入的最终结局。分析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脑性瘫痪、不良运动发育结局(脑性瘫痪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纳入研究的61例足月小样儿GMs评估结果中,18例为不安运动缺乏,43例为正常不安运动。运动发育随访结局中7例临床诊断为脑性瘫痪,11例临床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43例运动发育达到正常水平。GMs评估(不安运动阶段)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不良运动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94.44%、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7.67%。结论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良好的预测价值,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可在足月小样儿脑发育随访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足月小样儿 运动发育结局 预测效度
原文传递
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侯方华 杨红 +5 位作者 王艺 史惟 邵肖梅 王卫平 Christa Einspieler 曹云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846-848,861,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 single qualitive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GMs) in fidgety period(fidgety movements) for high risk infants’ abnormal motor developmental outcome. 【Methods】 18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a single qualitive assessment of general movements(GMs) in fidgety period(fidgety movements) for high risk infants’ abnormal motor developmental outcome. 【Methods】 183 high risk infants were accepted a single or multiple GMs assessment in fidgety movements period.Motor developmental outcome was defined b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eabody Motor Develoment Scale assessment after 12-month-age(corrected age of premature infants).The predictive validit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ingle assessment group and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group. 【Results】 In the single assessment group,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cerebral palsy was as follows: sensitivity 100%,specificity 93.8%,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87.8%,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100%;while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bormal motor developmental outcome(cerebral palsy and motor retardation) was as follows: sensitivity 74.0%,specificity 93.9%,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0.2%,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2.7%.In the multiple assessment group,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cerebral palsy was as follows: sensitivity 85.0%,specificity 89.4%,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77.3%,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93.3%;while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bormal motor developmental outcome was as follows: sensitivity 77.8%,specificity 97.5%,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5.5%,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6.7%. 【Conclusions】 The study found a high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ingle fidgety movements assessment and the infants’ motor developmental outcome(especially cerebral palsy).Further studies need to be done in general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 不安运动 运动发育结局 脑性瘫痪 预测效度 高危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不安运动阶段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田 王朝晖 +4 位作者 李燕晖 张勇 纪一伦 李红娟 高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94-796,800,共4页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不安运动阶段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及对两种评估方法和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检测。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不安运动阶段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及对两种评估方法和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检测。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226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随访的早产儿,在纠正5个月内采用GMs和GDS进行评估,在纠正12个月时临床诊断是否为脑瘫,并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 2,PDMS-2)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对比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预测效度(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与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226例早产儿发育结局中运动发育正常176例,运动发育迟缓22例,脑瘫28例。不安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68例,异常为58例;GDS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40例,异常为86例。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脑瘫敏感度92.9%、71.4%,特异度83.8%、66.7%,阳性预测值44.8%、23.3%,阴性预测值98.8%、94.3%。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运动发育结局敏感度88.0%、68.0%,特异度92.0%、70.4%,阳性预测值75.9%、39.5%,阴性预测值96.4%、88.6%。GDS和PDMS-2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06,P<0.05,GMs和PDMS-2评估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7,P<0.05,提示GMs、GDS对运动发育预测与发育结局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Ms中不安运动阶段的预测与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GMs的不安运动阶段能够超早期预测脑瘫等不良运动发育结局,在预测预后方面要优于GDS,能更早期的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运动 早产儿 运动发育结局 预测效度
原文传递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多模态监护与神经血管耦合强度的应用
7
作者 侯新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51-755,共5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预后, 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及时发现脑功能异常, 实现"诊疗前移", 以改善预后。现有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手段各自存在优势及局限性, 多模态床旁脑功能监测综合多种评估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影响新生儿神经发育预后, 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及时发现脑功能异常, 实现"诊疗前移", 以改善预后。现有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手段各自存在优势及局限性, 多模态床旁脑功能监测综合多种评估方法, 可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实现不同模态数据优势互补, 对新生儿脑功能进行多维度的监测与评估, 指导临床决策。本文对新生儿HIE的脑功能监护现状与多模态监护方法进行总结, 并阐述神经血管耦合强度定量新参数在HIE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功能监护 多模态 神经血管耦合强度 神经发育预后
原文传递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俞姣 莫晓燕 +1 位作者 陈萍 戚利那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2期79-82,97,共5页
目的研究对低体质量早产儿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及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及对其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分娩及进行儿童保健的106例低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 目的研究对低体质量早产儿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及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及对其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分娩及进行儿童保健的106例低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及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家属对低体质量早产儿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并比较两组低体质量儿月龄满3、6、12、18、24个月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情况,统计两组低体质量儿月龄满24个月神经发育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属保健知识知晓率及月龄满6、12、18、24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is scale,GD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神经发育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及延续性护理对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干预效果良好,可提升家属低体质量儿保健知识掌握程度,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有效干预,进而有效促进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减少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延续性护理 低体质量早产儿 神经发育结局
下载PDF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发育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荣辉 毛国顺 +3 位作者 高敏 潘娜娜 刘梅 季玲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LISA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LISA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治疗的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随访至纠正胎龄12个月。统计两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两组通气、吸氧及再次使用PS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体格发育及听力、视觉、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PS给药操作过程中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药物反流发生率,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总吸氧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再次使用PS率,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听力损伤、视觉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纠正6个月、纠正12个月体重、头围、身长、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纠正6个月、12个月的EUGR发生率均低于出院时(P<0.05),两组12个月的EUGR发生率均低于纠正6个月(P<0.05)。研究组智力发展指数、精神运动发展指数、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A治疗NRDS早产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PS给药方法,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风险,改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 发育结局
下载PDF
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佳艺 李克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本研究以浙江省90所幼儿园168个班级的区角活动以及966名幼儿为研究样本,采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进行调查,旨在探索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总体而... 本研究以浙江省90所幼儿园168个班级的区角活动以及966名幼儿为研究样本,采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进行调查,旨在探索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不高;相对而言,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状况优于区角活动实施状况;控制了幼儿年龄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跟材料与空间、活动设计与指导两个子项目相比,区角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更显著.基于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应以生态学视野来审视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建议幼儿园进一步拓展区角活动空间,丰富区角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区角活动机会与时间,为幼儿的区角活动提供更有效的设计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区角活动质量 幼儿发展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围产期感染对子代近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富建华 张丹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28,共4页
围产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胎儿未成熟的大脑暴露于宫内感染、炎症的环境中时,早产儿或足月儿脑损伤的风险增加,而且此损伤甚至比出生时罹患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更为严重,其不良神经发育结局不仅包括认知障... 围产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胎儿未成熟的大脑暴露于宫内感染、炎症的环境中时,早产儿或足月儿脑损伤的风险增加,而且此损伤甚至比出生时罹患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损伤更为严重,其不良神经发育结局不仅包括认知障碍、癫痫、脑瘫,甚至会增加子代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风险。文章重点阐述围产期感染概况以及对子代近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感染 脑损伤 神经发育结局 子代
原文传递
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晚期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云 沈修姝 +2 位作者 孟凡喆 汪军 杨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2期2791-279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晚期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晚期早产儿的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儿科诊疗应用系统确定研究对象,应用门诊系统、PDMS评估系统、电话随访及微信随访等形式获得12月龄以上的... 目的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晚期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晚期早产儿的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儿科诊疗应用系统确定研究对象,应用门诊系统、PDMS评估系统、电话随访及微信随访等形式获得12月龄以上的运动发育结局。分析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脑瘫、不良运动发育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及正常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纳入晚期早产儿39例,其中10例不安运动缺乏(F-)(25.64%),29例正常不安运动(NF)(74.36%);6例脑瘫(15.38%),4例运动发育迟缓(10.26%),29例正常(74.36%)。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预测异常运动发育结局的灵敏度为90.00%(9/10),特异度为96.55%(28/29),阳性预测值为90.00%(9/10),阴性预测值为96.55%(28/29)。不安运动阶段灵敏度评估对晚期早产儿脑瘫结局的预测灵敏度为100.00%(6/6),特异度为87.88%(29/33),阳性预测值为60.00%(6/10),阴性预测值为100.00%(29/29)。结论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晚期早产儿的运动发育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在晚期早产儿脑发育随访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晚期早产儿 运动发育结局 脑瘫 运动发育迟缓 预测效度
原文传递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秀玲 雷桂娥 +1 位作者 杜宇 潘静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在我院新生儿中选取80例高危儿进行长期随访,在新生儿出生0~4周内至少完成一次GMs拍摄和评估,并保持18个月的随访,统计患儿的发育结局。以患儿的运动发育结局反推GM...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在我院新生儿中选取80例高危儿进行长期随访,在新生儿出生0~4周内至少完成一次GMs拍摄和评估,并保持18个月的随访,统计患儿的发育结局。以患儿的运动发育结局反推GMs评估对高危儿运动结局预测的应用价值。结果在随访的过程中高危儿中,运动发育正常共48例,异常32例。异常32例高危儿中,4例存在脑瘫高风险,28例为运动发育迟缓。经计算不安运动阶段GMs预测结果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1.30%,阳性预测值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5.45%。扭动运动阶段GMs预测结果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76.92%,阴性预测值为95.12%。结论应用GMs质量评估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运动发育迟缓或脑瘫患儿的筛查效果较好,应用于临床中可实现对高危患儿的早期干预,继而降低运动发育迟缓、脑瘫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不安运动阶段的GMs更为可信,但运动扭动阶段的GMs也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儿 运动发育结局 运动发育迟缓 脑瘫
下载PDF
生后不同时期诊断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儿磁共振成像特点与运动发育结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方方 富建华 薛辛东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为依据,对比新生儿生后不同阶段诊断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cystic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cPVL)的MRI特点,探讨其与运动发育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为依据,对比新生儿生后不同阶段诊断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cystic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cPVL)的MRI特点,探讨其与运动发育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新生儿科经MRI确诊的cPV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确诊时间分为早期诊断组(≤7 d)和晚期诊断组(〉7 d),分析两组患儿cPVL的MRI特点,比较两组患儿门诊随访的运动发育结局。结果早期诊断组共35例,囊腔主要位于侧脑室前角(35例),其次为侧脑室体部(2例)和半卵圆中心(1例),囊腔数量单个17例,2个14例,3个及以上4例;晚期诊断组共45例,囊腔主要位于半卵圆中心(35例)和侧脑室后角(34例),其次为侧脑室体部(20例)和侧脑室前角(10例),囊腔数量单个3例,2个5例,3个及以上37例。早期诊断组共随访23例,22例肢体运动正常,1例出现痉挛性双瘫(4.3%);晚期诊断组共随访24例,4例肢体运动正常,20例出现痉挛性偏瘫、双瘫或四肢瘫(83.3%),晚期诊断组脑性瘫痪发生率高于早期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不同时期诊断cPVL患儿的MRI所示囊腔位置、数量均有不同,早期被证实存在cPVL的患儿运动发育结局较好,提示宫内发生的cPVL预后优于生后获得的cP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软化病 脑室周围 磁共振成像 囊性 运动发育结局
原文传递
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史廷娇 谭宁 +2 位作者 吴州丽 谢月娥 谭若锟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9期2207-2211,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重度黄疸患儿,分析其纠正胎龄37~48周时的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结果。收集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运动发育情况。分析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重度黄疸患儿,分析其纠正胎龄37~48周时的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结果。收集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运动发育情况。分析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183例重度黄疸患儿中,随访1年时的运动发育评估异常为48例,包括30例运动发育迟缓、18例脑瘫。(2)预测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异常时,全身运动评估、头颅MRI、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97.9%、70.8%、68.8%,特异度分别为27.4%、96.3%、99.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2.4%、87.2%、9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0.3%、89.9%。联合检查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优于单纯全身运动评估(均P<0.05)。(3)预测重度黄疸患儿发生脑瘫时,痉挛同步性全身运动、头颅MRI、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72.2%、100.0%、72.2%,特异度分别为92.7%、87.3%、99.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2.0%、46.2%、92.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100.0%、97.0%。联合检查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优于单纯全身运动评估或头颅MRI(均P<0.05)。结论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预测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有较好的互补作用,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黄疸 运动发育结局 全身运动评估 磁共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氧浓度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恩书 叶晓群 +1 位作者 方力 叶英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比较低氧浓度与高氧浓度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发育、妊娠结局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根据胚胎体外培养的氧浓度,将2013至201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氧浓度组(n=2... 目的:比较低氧浓度与高氧浓度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发育、妊娠结局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根据胚胎体外培养的氧浓度,将2013至201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氧浓度组(n=2036,培养体系含氧气体积分数为5%)和高氧浓度组(n=4617,培养体系含氧气体积分数为20%)。比较两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率等结果指标。结果:低氧浓度组优质胚胎率高于高氧浓度组(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采用低氧环境培养可能有助于提高胚胎发育潜能,但对妊娠结局和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新生儿筛查 先天畸形 胚胎发育 妊娠 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