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感染与胸腺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喆 田振振 宋银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74-3385,共12页
胸腺是负责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除了增龄性胸腺衰退,临床放疗及化疗、感染及肿瘤等因素也是导致胸腺变化的重要原因,胸腺变化包括胸腺结构,胸腺细胞数量与组成以及胸腺功能的变化。本文着重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胸腺变化及其... 胸腺是负责T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除了增龄性胸腺衰退,临床放疗及化疗、感染及肿瘤等因素也是导致胸腺变化的重要原因,胸腺变化包括胸腺结构,胸腺细胞数量与组成以及胸腺功能的变化。本文着重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胸腺变化及其相应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减轻感染引起的胸腺损伤的策略进行小结,以期为预防或逆转感染引起的胸腺损伤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感染 胸腺 T细胞发育
原文传递
组织驻留型记忆T细胞:疫苗设计的新方向
2
作者 陈斯淼 邢莹莹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420-425,共6页
免疫记忆的诱导是适应性免疫的核心,也是疫苗设计的基石。组织驻留型记忆T细胞(T_(RM))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子集,驻留于非淋巴器官中,是屏障部位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在再次遭遇同源抗原后迅速激活。由于T_(RM)具有在外周非淋巴组织中长期稳... 免疫记忆的诱导是适应性免疫的核心,也是疫苗设计的基石。组织驻留型记忆T细胞(T_(RM))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子集,驻留于非淋巴器官中,是屏障部位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在再次遭遇同源抗原后迅速激活。由于T_(RM)具有在外周非淋巴组织中长期稳定驻留的优势,在抗感染和癌症的局部免疫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诱导T_(RM)产生正在成为下一代疫苗设计的新目标。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疫苗接种可在局部诱导T_(RM)为机体提供高效的免疫保护。多种内在和外在的信号都被证明可调控T_(RM)的分化与发育,驱动T_(RM)形成的具体因素因不同组织而异。对T_(RM)异质性和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对优化疫苗接种参数,开发更高效安全的疫苗具有指导意义。文章讨论了T_(RM)的驻留特征、分化发育需求以及在疫苗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强调组织来源因子、局部抗原和佐剂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对T_(RM)细胞生成的作用,以期为更高效的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驻留型记忆T细胞 疫苗 保护性免疫 抗感染 外周免疫 免疫记忆 T细胞发育
原文传递
诱导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免疫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燕明 罗晶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对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极为重要,了解其发育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用价值。最近一些证据表明在胸腺内nTreg的发育可能由不同于常规CD4^+T细胞发育的免疫受体刺激类型诱导,存在特殊的细胞内信号... CD4^+’CD25^+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对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极为重要,了解其发育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用价值。最近一些证据表明在胸腺内nTreg的发育可能由不同于常规CD4^+T细胞发育的免疫受体刺激类型诱导,存在特殊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这提示CD4^+T细胞的不同免疫识别类型或机制在T细胞分化或免疫功能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并为深入理解复杂的免疫现象提供了一种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凋节性T细胞 T细胞发育 识别机制 耐受
原文传递
pEGFP-mINF-γ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及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吴娇磊 张慧雅 关咏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4期38-40,F0002,共4页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联合γ干扰素(pEGFP-mINF-γ)真核表达质粒,探讨γ-干扰素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获得稳定表达INF-γ细胞株,设空质粒转染组(skov3-pEGFP组)和空白对照组(sk...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联合γ干扰素(pEGFP-mINF-γ)真核表达质粒,探讨γ-干扰素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获得稳定表达INF-γ细胞株,设空质粒转染组(skov3-pEGFP组)和空白对照组(skov3组);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INF-γ的分泌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染色法检测INF-γ对skov3细胞体外生长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RT-PCR和ELISA法证实重组质粒已整合到skov3细胞并获稳定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值速度及细胞抑制率,pEGFP-mINF-γ组第5天的细胞抑制率为21.67%,明显高于skov3-pEGFP和skov3组,P<0.005;Hoechst染色检测结果显示skov3-mINF-γ组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下skov3-mINF-γ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skov3-pEGFP组和skov3-nu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ov3-pEGFP组和skov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mINF-γ,该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可抑制其生长,并不影响INF-γ的分泌量,异种INF-γ基因可能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肿瘤治疗 基因转然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66
5
作者 陈刚 周晖 +1 位作者 张健东 吴灶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4-570,共7页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观察军曹鱼 外周血液涂片,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中还发现了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 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1.20±6.30%,16.60±3.28%,16.00± 3.61%和6.20±3.90%。对肝脏、脾脏、头肾和中肾等四种造血组织进行了涂片观察,军曹鱼的血细胞主要在头肾 和肾脏产生;脾脏是军曹鱼粒细胞发生的另一个场所,而肝脏也具有产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血液指标 血细胞发生 血细胞
下载PDF
草鱼肾脏和脾脏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52
6
作者 郭琼林 卢全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45,共6页
鱼类肾脏、脾脏是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印迹涂片显示:草鱼肾脏和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本文着重描述了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井对草鱼血细胞的发育及命名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血细胞 草鱼 发育
下载PDF
方格星虫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兰国宝 阎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3-509,共7页
通过观察体腔生殖细胞发育的季节变化,研究广西海区方格星虫繁殖周期。研究样本采自北海市大冠沙至白虎头海区3个站点,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每月定期采集。观察结果表明,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腔内的生殖细胞最初成团附着在具有运动能力... 通过观察体腔生殖细胞发育的季节变化,研究广西海区方格星虫繁殖周期。研究样本采自北海市大冠沙至白虎头海区3个站点,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每月定期采集。观察结果表明,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腔内的生殖细胞最初成团附着在具有运动能力的滋养细胞上,卵原细胞经过细胞增殖期(1~2μm)、细胞质生长期(3~30μm)、滤泡膜形成期(30~70μm)、胶质膜形成期(70~160μm)和成熟期(≥160μm)5个发育时期;精原细胞的发育经过细胞增殖期、细胞生长期、细胞分化期和成熟期4个发育时期。方格星虫体腔内全年都有生殖细胞存在,卵细胞分期成熟,分批产卵。广西海区方格星虫繁殖期于每年4-9月,繁殖盛期为5-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物学 方格星虫 生殖细胞发育 产卵 繁殖周期
下载PDF
卵形鲳鲹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健东 周晖 +4 位作者 陈刚 施钢 汤保贵 潘传豪 吴灶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0-787,共8页
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肝脏、脾脏、头肾和体肾4种组织器官内各种血细胞的发生和外周血液的血细胞分类组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体肾和头肾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体肾、头肾和脾脏中发生;粒细胞... 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肝脏、脾脏、头肾和体肾4种组织器官内各种血细胞的发生和外周血液的血细胞分类组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红细胞主要在脾脏、体肾和头肾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体肾、头肾和脾脏中发生;粒细胞主要在头肾和体肾中发生;单核细胞在肝脏、头肾和脾脏中均有发生;而血栓细胞的发生在这4种组织中均未观察到。卵形鲳鲹在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这几种白细胞中,单核细胞数量最少,很难观察到,数量少于1%;嗜中性粒细胞稍多,有(9.25±5.64)%;血栓细胞占(38.23±21.86)%;淋巴细胞最多,达(52.52±2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血细胞发生 血细胞分类组成
下载PDF
斜带石斑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晖 陈刚 +4 位作者 张健东 施钢 汤保贵 潘传豪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7,共5页
对斜带石斑的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等四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斜带石斑的头肾、肾脏和脾脏可以产生红细胞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而肝脏只能产生白细胞,不能产生红细胞。对斜带石斑的... 对斜带石斑的肝脏、脾脏、头肾和肾脏等四种组织中血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测定。观察发现,斜带石斑的头肾、肾脏和脾脏可以产生红细胞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细胞,是主要的造血器官,而肝脏只能产生白细胞,不能产生红细胞。对斜带石斑的外周血液进行涂片观察,在涂片上可区分出红细胞以及四种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它们在总的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6.56±9.53)%、(21.28±6.77)%、(17.50±8.69)%和(14.66±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 血细胞发生 外周血液
下载PDF
外睾吸虫幼虫期的早期发育及贝类宿主淋巴细胞的反应 被引量:13
10
作者 唐崇惕 舒利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7-463,T008,共8页
日本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也是外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本文报告外睾吸虫早期幼虫在钉螺及窄口螺的奇特发育形式及贝类宿主的反应情况。贝类宿主吞食外睾吸虫虫卵后 1 2天 ,毛蚴体中的胚细胞已穿过宿主胃肠壁分散在其外围组织中。螺体在其头... 日本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也是外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本文报告外睾吸虫早期幼虫在钉螺及窄口螺的奇特发育形式及贝类宿主的反应情况。贝类宿主吞食外睾吸虫虫卵后 1 2天 ,毛蚴体中的胚细胞已穿过宿主胃肠壁分散在其外围组织中。螺体在其头颈部产生大量血淋巴细胞并下行到内脏团包围虫体的胚细胞。生存的虫体胚细胞分散地通过宿主循环系统被送到消化腺及生殖腺的间隙中发育成早期雷蚴胚球。在雷蚴胚球周围尚有开始消退的宿主血淋巴细胞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睾吸虫 胚细胞发育 钉螺 贝类宿主 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草鱼肾脏、脾脏血细胞发育过程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琼林 卢全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0-246,共7页
本文报告了草鱼肾脏、脾脏血细胞各系统发育各阶段细胞超微结构与某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如糖原、脂类、酸性磷酸酶、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PAS、SB、AcP、ANAE、AIP、Pox)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草... 本文报告了草鱼肾脏、脾脏血细胞各系统发育各阶段细胞超微结构与某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如糖原、脂类、酸性磷酸酶、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PAS、SB、AcP、ANAE、AIP、Pox)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草鱼造血的特点、方式以及超微结构、细胞内化学成分变化与携氧、免疫功能的关系和意义。草鱼肾脏、脾脏造血基质细胞主要包括三大类:纤维细胞可分为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及不活跃的纤维细胞;网状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分为非吞噬性及吞噬性两型的。初步探讨了造血基质细胞与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血液细胞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绿海龟(Chelonia mydas)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长玲 曹伏君 +2 位作者 黄翔鹄 刘楚吾 黄庆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1-459,共9页
采用Wright’s液染色方法,对绿海龟的外周血、骨髓、脾脏和肝脏等几种组织的印片和涂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骨髓和脾脏是绿海龟的主要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脾脏中发生;脾脏... 采用Wright’s液染色方法,对绿海龟的外周血、骨髓、脾脏和肝脏等几种组织的印片和涂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骨髓和脾脏是绿海龟的主要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发生,淋巴细胞主要在脾脏中发生;脾脏中可以发现晚幼红血细胞,脾脏可能是红血细胞的成熟场所;肝脏中无原始型的血细胞,可能不是其造血器官。红血细胞的发育经历了5个阶段:原红血细胞、早幼红血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血细胞和红血细胞等阶段,其胞体体积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再到大的发育过程;粒细胞的发育经历了5个阶段: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白细胞、晚幼白血细胞和白细胞等阶段,胞体体积均由大到小变化,核分叶可能是粒细胞的衰老的标志;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育各经历了3个阶段。各细胞发育均经历了由有细胞核仁到无细胞核仁的变化过程。原血细胞和幼血细胞在造血器官中可以进行有丝分裂,部分成熟的红血细胞可以在外周血中进行直接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海龟 血细胞 血细胞发育 造血器官
下载PDF
Akt基因对肌肉细胞发育的表观调控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伟媛 张云生 +1 位作者 牛华锋 辛亚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共4页
Akt是真核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代谢和细胞运动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论文从Akt结构与功能、Akt调控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Akt调控表观修饰、肌细胞分化与组蛋白甲基化、Akt调控成肌细胞基因表达、... Akt是真核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代谢和细胞运动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论文从Akt结构与功能、Akt调控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Akt调控表观修饰、肌细胞分化与组蛋白甲基化、Akt调控成肌细胞基因表达、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论述了Akt基因对肌肉细胞发育的表观调控,以期为畜禽肌肉发育和分化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细胞发育 表观调控
下载PDF
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s)的体外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建平 段晓燕 +2 位作者 周泽渊 赵文明 金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1,共6页
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是一种胚胎发育早期颅面部出现的多能性结构(multipotentstructure) ,大多数颅面部结构和组织均由其衍生而来,这提示外胚间充质中存在一种干细胞,即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stemcells,EMSCs)。为了... 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是一种胚胎发育早期颅面部出现的多能性结构(multipotentstructure) ,大多数颅面部结构和组织均由其衍生而来,这提示外胚间充质中存在一种干细胞,即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stemcells,EMSCs)。为了分离和鉴定EMSCs,对E1 2 5的SD大鼠颌突组织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学分析,发现其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表达多种神经谱系和中胚层谱系的标志,包括p75、CD5 7和nestin等。根据此特点,采用磁细胞分离技术对p75 +的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进行了分离和克隆培养。克隆分析表明,单个p75 +细胞经过1 0~1 4d培养,可以形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组成的多潜能性克隆(multipotentclone) ,提示该群外胚间充质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同时,亚克隆分析表明,多潜能性子克隆中的单个p75 +细胞具有再次形成多潜能性克隆的能力,说明这些细胞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些结果提示,p75 +细胞同时具有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因此是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该干细胞的分离对于口腔颅面部的起源和发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干细胞的高度可塑性也预示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皮肤、肌肉、软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突 外胚间充质 干细胞 EMSCs 体外分离 鉴定 神经嵴细胞
下载PDF
黑鲷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马爱军 马英杰 姚善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于1995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养殖池采集养殖黑绸的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样品,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综合外观特征,在显微和电镜水平对其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和细胞结构等作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黑鲷仔、稚、幼鱼... 于1995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养殖池采集养殖黑绸的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样品,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综合外观特征,在显微和电镜水平对其消化系统的发育特点和细胞结构等作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黑鲷仔、稚、幼鱼消化系统的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胃、肠、肝、胰和幽门盲囊在仔鱼期开始发育,后逐渐成熟。仔鱼在饵料转换期内的死亡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饵料的种类和适口性亦可直接影响仔鱼消化系统的细胞内膜系统的发育,进而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水平,导致仔鱼的死亡。所观察的后期仔鱼消化系统细胞的内质网发育未达到预期水平,这与该时期处于饵料转换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消化系统 胚后发育 细胞 内膜系统
下载PDF
人无血清输卵管上皮细胞模型与小鼠胚胎共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卫 封志纯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604-606,共3页
目的了解2细胞期小鼠胚胎与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中的发育状况。方法配制无血清培养液,予小鼠超排卵并取2细胞期胚胎,将90个2细胞期小鼠胚胎与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共培养,另以90个同期胚胎... 目的了解2细胞期小鼠胚胎与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无血清共培养中的发育状况。方法配制无血清培养液,予小鼠超排卵并取2细胞期胚胎,将90个2细胞期小鼠胚胎与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共培养,另以90个同期胚胎在无辅助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作对照,每日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共培养的胚胎有82%发育到桑椹胚,77%形成囊胚,63%胚胎孵化。对照者仅45%发育到桑椹胚,13%到初级囊胚,无孵化胚胎。共培养胚胎发育速度快,碎片率明显低于对照者。结论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与小鼠胚胎共培养可以促进胚胎体外发育,并提高胚胎发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胚胎发育
原文传递
乌龟红血细胞发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长玲 曹伏君 +1 位作者 刘楚吾 刘丽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对乌龟骨髓、脾脏、肝脏等组织涂片的观察研究 ,发现骨髓是乌龟红细胞主要的造血器官 ;红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阶段红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关键词 乌龟 血细胞发育 红血细胞 造血器官
下载PDF
乌龟白血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长玲 曹伏君 +1 位作者 刘楚吾 刘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1-497,共7页
通过对乌龟骨髓、脾脏、肝脏等几种组织涂片的观察研究 ,发现骨髓与脾脏是乌龟的主要造血器官 ;白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并对乌龟白血细胞的发育及命... 通过对乌龟骨髓、脾脏、肝脏等几种组织涂片的观察研究 ,发现骨髓与脾脏是乌龟的主要造血器官 ;白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着重描述了各个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并对乌龟白血细胞的发育及命名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白细胞发育 白血细胞 造血器官
下载PDF
中华鳖红细胞发育过程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剑平 黄键 林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7-70,共4页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红细胞 发育过程 骨髓 脾脏 有丝分裂
下载PDF
胰腺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律君 卢光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73-177,共5页
miRNAs是一类长约21-25nt的内源性的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它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s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的3'端UTR区完全或部分互补,进而降解该目的mRNA或阻止其翻译成相关蛋白,下调靶基因表... miRNAs是一类长约21-25nt的内源性的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它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s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的3'端UTR区完全或部分互补,进而降解该目的mRNA或阻止其翻译成相关蛋白,下调靶基因表达,以此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本文简要介绍miRNAs在胰腺发育、β细胞功能以及胰腺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胰腺 发育 Β细胞 糖尿病 胰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