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洲坚果粕营养成分测定与氨基酸组成评价 被引量:30
1
作者 郭刚军 邹建云 +2 位作者 徐荣 黄克昌 姜士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澳洲坚果粕营养成分的含量与组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凯氏定氮法及蒽酮-硫酸法等方法对澳洲坚果粕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 目的:研究分析澳洲坚果粕营养成分的含量与组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凯氏定氮法及蒽酮-硫酸法等方法对澳洲坚果粕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评价。结果:澳洲坚果粕含脂肪17.22%、蛋白质24.90%、碳水化合物24.78%、氨基酸17种,总量为17.84%。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食品法典委员会(FAO/WHO)的标准,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SRC)为86.95。结论:澳洲坚果粕营养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配比均衡,是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优质食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粕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测定 组成评价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香味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程劲松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107,共4页
白酒香味组分分析技术有填充柱直接进样、毛细管柱直接进样和前处理后直接进样分析法,前处理后直接进样分析法包括动态顶空进样(吹扫和捕集)、含氮化合物富集、23种游离有机酸非衍生化分析技术法。新型WH-1,WH-2及WH-3白酒质量控制填充... 白酒香味组分分析技术有填充柱直接进样、毛细管柱直接进样和前处理后直接进样分析法,前处理后直接进样分析法包括动态顶空进样(吹扫和捕集)、含氮化合物富集、23种游离有机酸非衍生化分析技术法。新型WH-1,WH-2及WH-3白酒质量控制填充柱,可直接进样白酒分析,能实现对白酒中常见的主要醇、醛、酯、杂醇油等20多种骨架成分进行良好分离,峰形好,易于定量分析;固相微萃取能分析白酒中辛酸和癸酸以及许多更加微量的风味成分,可分析白酒中癸酸以后难挥发的微量组分,可应用于大曲、酒醅、酒糟及发酵液的风味质量控制。(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检测 气相色谱法 白酒 香味组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魔芋精粉中葡甘露聚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 被引量:23
3
作者 袁忠海 吴道澄 +2 位作者 赵燕 吴红 李晓晔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建立魔芋精粉中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的测定方法。方法:还原单糖用1-苯基-3-甲基-5-吡啉唑酮衍生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段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通过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对2种... 目的:建立魔芋精粉中葡甘露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分析的测定方法。方法:还原单糖用1-苯基-3-甲基-5-吡啉唑酮衍生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段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通过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对2种单糖的定量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同时测定了魔芋精粉中KGM含量。结果:该方法甘露糖在1.001~8.008nmoL线性关系良好(r=0.9994);葡萄糖在1.002~8.016nmoL线性关系良好(r=0.9990),KGM平均回收率为98.1%,相对标准偏差为1.84%,重现性为1.72%,KGM含量为79.5%,其单糖组成为Glc:Man=1:1.51。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可同时测定KGM含量及其单糖组成,便于魔芋精粉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葡甘露聚糖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Studying beta diversity: ecological variation partitioning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anonical analysis 被引量:20
4
作者 Pierre Legendr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08年第1期3-8,共6页
Aims Beta diversity is the variation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sites in a geographic region.Beta diversity is a key concept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for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f... Aims Beta diversity is the variation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sites in a geographic region.Beta diversity is a key concept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for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The present report describes how to analyse beta diversity from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data tables.Methods Beta diversity can be studied by computing diversity indices for each site and testing hypotheses about the factors that may explain the variation among sites.Alternatively,one can carry out a direct analysis of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data table over the study sites,as a function of sets of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These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partition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diversity indices or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data table with respect to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Variation partitioning is briefly described herein.Important findings Variation partitioning is a method of choic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beta diversity using tables of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Beta diversity is an interesting‘currency’for ecologists to compare either different sampling areas o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mmunities cooccurring in an area.Partitioning must be based upon unbiased estimate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data table that is explained by the various tables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The adjus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provides such an unbiased estimate in bo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After partitioning,one can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ractions of interest and plot maps of the fitted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jus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beta diversity BIODIVERSITY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community composition variation partitioning
原文传递
清河镇动物群化石之否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允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5-185,T001,共12页
在华北陆台北缘“发现”分布达二千公里早寒武世小亮化石带并建立了“清河镇动物群”的报道引起了地质学家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相继又在太古代、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高级变质岩石、糜棱岩、甚至火成岩岩石中发现了该... 在华北陆台北缘“发现”分布达二千公里早寒武世小亮化石带并建立了“清河镇动物群”的报道引起了地质学家们的普遍关注。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相继又在太古代、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高级变质岩石、糜棱岩、甚至火成岩岩石中发现了该动物群的“化石”。对上述“化石”及其与岩石标本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这些物体根本就不是化石,而是在用酸处理岩石样品时所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物。依据此类假化石进行地层时代划分及填图将会带来极大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化石 清河镇 早寒武世
下载PDF
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明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26,共18页
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学界一直存有认识分歧。解决这个争议难题,可依据语文教育的语用观,把握语文课程的语用能力目标和语用素养目标,注重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确定语文课程的三项基本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 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学界一直存有认识分歧。解决这个争议难题,可依据语文教育的语用观,把握语文课程的语用能力目标和语用素养目标,注重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确定语文课程的三项基本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在这些构成要素中,应注重汉语文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品味感悟汉语文丰厚的文化内涵,加强学生对汉语文民族文化的理解力和认同度。在《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教科书编写和语文课改中,应把握好语文课程的语用性内容要素,并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汉语文课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刻意追求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当注重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丰富和充实学生的人生体验,提高语用水平和人文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汉语文民族文化教育目标,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语用本体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内容确定 本体构成 语用建构
下载PDF
栀子炒焦前后HPLC多成分含量测定及性味数字化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楚越 李烨 +8 位作者 雷婧萱 刘志远 赵梦亭 姚周辉 桑夏楠 王奎龙 曹岗 郝敏 章红燕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16-3422,共7页
目的:采用HPLC同时测定生、焦栀子中京尼平苷酸、新绿原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绿原酸、隐绿原酸、栀子苷、香草酸、芦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采用TS-5000Z味觉分析系统进行生、焦栀子5种味觉及回味的数字化表征,建立一种栀... 目的:采用HPLC同时测定生、焦栀子中京尼平苷酸、新绿原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绿原酸、隐绿原酸、栀子苷、香草酸、芦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采用TS-5000Z味觉分析系统进行生、焦栀子5种味觉及回味的数字化表征,建立一种栀子化学成分与味觉关联分析的新方法。方法:采用Agli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对20批栀子饮片样品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TS-5000Z味觉分析系统对栀子样品的酸、苦、咸、鲜、涩味及回味进行数字化表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炒焦前后隐绿原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无明显变化;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芦丁、香草酸经炮制后含量下降,其中,西红花苷Ⅰ下降最为明显;新绿原酸、京尼平苷酸经炒焦后含量升高。栀子炮制前后味觉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差异在苦味、咸味、鲜味和苦味回味这些味觉指标,焦栀子的苦味、苦味回味、涩味回味、鲜味和咸味均明显高于生栀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草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芦丁对栀子炮制前后味道变化有较大贡献。结论:栀子炒焦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且饮片味觉变化与内在成分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为栀子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中药炮制 含量测定 性状数字化表征 相关性分析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 电子舌
原文传递
小毛足鼠种群年龄鉴定和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董维惠 侯希贤 +2 位作者 周延林 王利民 鲍伟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的年龄鉴定及组成。方法 :1991~ 1995年每年 4~ 10月在沙地草场 6种生境内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 ,捕获鼠按常规称重、测量、解剖、称其胴体重 ,利用胴体重将 5年的标本按年度、雌雄分别作次数...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沙地草场小毛足鼠种群的年龄鉴定及组成。方法 :1991~ 1995年每年 4~ 10月在沙地草场 6种生境内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 ,捕获鼠按常规称重、测量、解剖、称其胴体重 ,利用胴体重将 5年的标本按年度、雌雄分别作次数分配 ,鉴定种群年龄。结果 :划分成 4个年龄组 ,胴体重分别为幼年组≤ 7.0g ,亚成年组 7.1~ 9.0 g ,成年一组9.1~ 12 .0 g ,成年二组≥12 .1g。小毛足鼠种群年龄组成的年度和季节变化明显。 结论 :利用胴体重鉴定小毛足鼠年龄的方法比较准确 ,且简单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毛足鼠 年龄鉴定 年龄组成 种群 沙地 草场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复合加权法优选厚朴姜炙工艺及姜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祁玉芳 范星晨 +4 位作者 汪思晨 苏雨桉 张科卫 毛春芹 陆兔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806-3814,共9页
以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AHP-CRITIC复... 以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姜汁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姜厚朴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厚朴姜炙的最佳工艺参数,再以水代替姜汁,比较分析厚朴、姜厚朴、水厚朴三者差异,初步探讨厚朴姜炙的炮制机制。结果显示采用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确定外观性状、标准汤剂出膏率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34、0.287、0.579。厚朴姜炙的最佳工艺为姜汁用量8%、闷润时间120 min、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7 min。厚朴经姜炙后紫丁香酚苷和木兰花碱含量均降低,厚朴、姜厚朴及水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姜厚朴>厚朴>水厚朴,推测厚朴姜炙后临床疗效发生变化与内在成分变化相关。优化所得的厚朴姜炙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其现代化生产加工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姜炙 工艺优化 AHP-CRITIC复合加权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含量测定 成分变化
原文传递
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严娟 沈志军 +1 位作者 蔡志翔 俞明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7-485,共9页
酚类物质是桃果实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逐渐成为果实品质评价指标,选育富含酚类的桃品种也成为了育种目标之一。目前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质谱仪对桃果实酚类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分析,分离鉴定出33种,分属酚酸类、黄烷醇、黄酮醇... 酚类物质是桃果实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逐渐成为果实品质评价指标,选育富含酚类的桃品种也成为了育种目标之一。目前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结合质谱仪对桃果实酚类进行成分鉴定和含量分析,分离鉴定出33种,分属酚酸类、黄烷醇、黄酮醇和花色苷;果肉中酚类的种类和含量明显低于果皮;红肉桃果实中酚类含量极为丰富,是开展含有益酚类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桃果实酚类组成和含量受到品种、成熟度、发育时期、贮藏和加工条件等因素影响;可通过套袋、铺设反光膜、不同留果量、水分管理和砧穗组合等栽培措施调控其含量;DFR、UFGT、ANR、LAR、FLS等结构基因和MYB10、bHLH3、WD40、MYBPA1等转录因子调控桃酚类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酚类物质 检测 组成 含量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及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宫静雯 季德 +9 位作者 徐瑞杰 李昱 薛蓉 屈凌芸 毛春芹 高波 郭志俊 胡雨 陆兔林 张科卫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686-7695,共10页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煮制时间、水漂次数、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主要因素建立正交实验,通过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采用HPLC法对各炮制环节的附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比较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质量分数20%以上的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腐的目的,且浸泡20 d以上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黑顺片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煮制时间8 min,水漂次数4次,蒸制时间3 h,干燥温度60℃;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泡胆和漂洗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煮制和蒸制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实验优化所得的黑顺片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炮制过程中各环节对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探讨黑顺片的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顺片 主观评价层次分析-熵权法 炮制工艺 含量测定 成分变化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乌头碱
原文传递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组分测定与缺陷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庆捷 王继扬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681,共5页
采用助熔剂提拉法生长得到近化学计量比L iNbO3晶体。用多种方法测定了晶体组分,结果表明生长得到的晶体中[L i2O]含量为49.80%摩尔分数;对晶体缺陷的研究表明晶体质量有待提高,并分析了晶体中出现包裹物的原因。
关键词 LINBO3 近化学计量比 缺陷 组分测定 化学腐蚀
下载PDF
海参多糖的提取纯化、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向前 夏苏东 +3 位作者 王苹 黄天卓 高哲颖 李茂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4-373,共10页
海参是我国传统保健食品,具有极高的保健及营养价值。海参多糖是海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海参的品种、多糖的... 海参是我国传统保健食品,具有极高的保健及营养价值。海参多糖是海参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疗领域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海参的品种、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的不同,均会使制备的海参多糖在产率、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该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海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化学组成分析的方法及其生物活性,为海参多糖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多糖 提取 分离纯化 含量测定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法比较不同产地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
14
作者 雷京奇 张泽昭 +2 位作者 任东 王鑫国 牛丽颖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1期1256-1263,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以多重反应监...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测定蒲公英叶中1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R)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以多重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检测,结合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评价。结果15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7),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聚类分析和OPLS-DA分析均可把样品分为4类,可将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芦丁、秦皮乙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木犀草苷作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标志物的选择参考。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性好,能够为蒲公英叶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叶 菊苣酸 单咖啡酰酒石酸 芦丁 秦皮乙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玻璃化学成分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凤海 《玻璃纤维》 CAS 2010年第1期1-3,15,共4页
介绍了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用熔片方法检测玻璃化学成分的方法。具体介绍了制样过程、标准样品的选择、光谱仪测试条件的确定及标准曲线的建立,以及最终完成对玻纤样品化学成分的分析。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做了验证试验。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仪 熔片制样法 测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N-苯甲酰基-N’,N’-二苯代硫脲合铜(Ⅱ)配合物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淑艳 阿其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的计算方式-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摩尔比法,连续变化法测定N-苯甲酰基-N’,N’-二苯代硫脲合铜(Ⅱ)配合物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摩尔比是1:2,分子式为Cu(C20H15SON2)2...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的计算方式-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摩尔比法,连续变化法测定N-苯甲酰基-N’,N’-二苯代硫脲合铜(Ⅱ)配合物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摩尔比是1:2,分子式为Cu(C20H15SON2)2,表观稳定常数为2.05×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N-苯甲酰基-N' N’-二苯代硫脲合酮 组成测定 表观稳定常数 摩尔比法 连续变化法
下载PDF
雪茶氨基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易中周 《红河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对丽江雪山和迪庆雪山采集的雪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其氨基酸组成——含量图谱的比较,说明了同属植物氨基酸组成的相似性。从中找出了雪茶与普通茶的差异及其特有的药效作用,并指出了对该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雪茶 氨基酸 成份测定
下载PDF
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大明 李冬琦 劳云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为研究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本实验利用水提醇沉法与Sevage法相结合,得到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粗多糖(CMSMP)。经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化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多糖组分(CMSMP1)后,采用紫外光谱、醋... 为研究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本实验利用水提醇沉法与Sevage法相结合,得到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粗多糖(CMSMP)。经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化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多糖组分(CMSMP1)后,采用紫外光谱、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SephadexG-150凝胶柱层析鉴定其纯度,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其组成、结构。结果表明,CMMSP1为均一多糖,且由木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三种单糖组成。同时红外光谱显示,CMSMP1具有典型多糖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固体发酵培养基多糖 分离纯化 纯度鉴定 组成分析
下载PDF
UPLC-QDa联用技术在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如箴 王俊龙 刘伟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4-48,共5页
UPLC-QDa联用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复杂混合物快速分离,并能准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特点,在农兽药残留痕量检测、药物分析和天然产物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要综述了2013~2020年UPLC-QDa技... UPLC-QDa联用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复杂混合物快速分离,并能准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特点,在农兽药残留痕量检测、药物分析和天然产物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要综述了2013~2020年UPLC-QDa技术在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Da 快速检测 农兽药残留分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虹 《山西化工》 2021年第5期74-76,共3页
通过对重金属测定方法之一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理、构成分析、优缺点分析及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的介绍,同时对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具体操作、准确度和自动化趋势都的详细分析,展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质检测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原子吸... 通过对重金属测定方法之一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原理、构成分析、优缺点分析及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的介绍,同时对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具体操作、准确度和自动化趋势都的详细分析,展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水质检测的发展前景。相信随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断优化发展,会在我国重金属污染水体检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水体针对治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也可以对水质中有机物进行间接检测,促进我国水体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原理 构成分析 优缺点 干扰 重金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