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荒漠典型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5
1
作者 张珂 何明珠 +5 位作者 李新荣 谭会娟 高艳红 李刚 韩国君 吴杨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38-6547,共10页
荒漠植物在水分限制、营养元素相对匮缺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阿拉善荒漠选择52个典型群落类型,分析和研究了54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叶... 荒漠植物在水分限制、营养元素相对匮缺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阿拉善荒漠选择52个典型群落类型,分析和研究了54种荒漠植物叶片的碳、氮和磷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叶片的碳(C mg/g)、氮(N mg/g)和磷(P mg/g)含量变幅较大,分别为(379.01±55.42)mg/g、(10.65±7.91)mg/g和(1.04±0.81)mg/g,变异系数分别为0.15、0.74和0.78;C/N、C/P、和N/P分别为66.70±60.81、683.16±561.94、11.53±5.06。元素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C和N不相关(P>0.05),C与P显著正相关(P<0.05),N和P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植物功能型的角度分析发现,灌木和1年生草本植物对C的存储能力较低;占整体67%的灌木叶片的N、P含量最低,导致总体N、P含量较低;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植物叶N含量与灌木植物叶片和整体N含量无差别,而P含量明显高于灌木植物叶片和整体P含量且N/P明显低于灌木植物叶片和总体N/P,导致总体N/P较低。该研究结果与全球和中国尺度的研究相比发现,荒漠植物叶片C、N、P含量和N/P明显偏低,N/P<14说明阿拉善荒漠植物在受N、P共同作用的同时更易受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植物 叶片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荒漠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89
2
作者 陈拓 冯虎元 +2 位作者 徐世建 强维亚 安黎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水分通常是影响荒漠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然而当前很少有关于荒漠群落中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报道。作为指示水分利用效率的可靠指标 ,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3 C值 )可以用来探讨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强弱程度。对阜康和金塔同种或... 水分通常是影响荒漠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然而当前很少有关于荒漠群落中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报道。作为指示水分利用效率的可靠指标 ,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3 C值 )可以用来探讨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强弱程度。对阜康和金塔同种或同属的植物叶片δ13 C的测量结果表明 ,干旱可使植物叶片δ13 C升高 :年降水量每增加 1mm ,叶片δ13 C则降低 0 0 1‰~ 0 0 15‰。阜康荒漠灌木叶片δ13 C值明显高于草本 ,这样的趋势也存在于甘肃金塔主要荒漠植物中 ,与前人的报道也基本一致。说明灌木可能更适应干旱胁迫 ,并且这种现象可能是全球荒漠生态系统的一种共性。对阜康四种荒漠代表植物红砂、梭梭、补血草和骆驼刺的SOD活性的测定结果间接地支持了这一结果。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藜科、豆科和某些禾本科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荒漠植物 水分利用效率 Δ^13C 新疆 补血草 骆驼刺 生态系统 叶片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四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1
3
作者 杨景宁 王彦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9,共7页
试验以内蒙古阿拉善荒漠4种优势植物: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为材料,在-3.0~0MPa的PEG渗透势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经PEG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PEG渗透势的下降,梭梭、红砂、驼绒藜和... 试验以内蒙古阿拉善荒漠4种优势植物: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为材料,在-3.0~0MPa的PEG渗透势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经PEG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PEG渗透势的下降,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的萌发和初生根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总体来看,PEG渗透势越低,抑制作用越明显。但是,轻度的干旱胁迫能促进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的萌发,提高红砂和碱蓬种子的发芽指数,刺激了4种荒漠植物的初生根生长。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最低渗透势阈值分别为-3.0,-2.1,-2.1和-1.5MPa,说明梭梭种子萌发的抗旱性最强,而碱蓬的抗旱性最弱。经PEG浸种预处理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萌发,但浸种时间越长,种子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越大,甚至其萌发完全被抑制。短时间的PEG浸种预处理提高了红砂种子的发芽率,并显著提高了其发芽指数,刺激了梭梭、红砂、驼绒藜的初生根生长,而碱蓬的初生根生长则一直受到PEG浸种预处理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荒漠植物 种子萌发 萌发恢复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几种荒漠植物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龚吉蕊 赵爱芬 +1 位作者 张立新 张新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70-1577,共8页
对3种荒漠植物沙拐枣、梭梭和沙枣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荒漠植物长期处于干旱生境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其中,沙枣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大于梭梭和沙拐枣。在1d的变化中,随着水势的下降,上午10:00... 对3种荒漠植物沙拐枣、梭梭和沙枣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荒漠植物长期处于干旱生境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膜脂过氧化,其中,沙枣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大于梭梭和沙拐枣。在1d的变化中,随着水势的下降,上午10:00前3种植物体内MDA含量都表现为上升趋势,此后梭梭和沙拐枣体内MDA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到下午18:00达到最低,说明尽管水分胁迫在加强,它们却表现出极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而沙枣体内MDA含量在下午18:00又开始上升,表明沙枣表现出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其能力有限,低于梭梭和沙拐枣。3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应激方式不同:沙拐枣体内的SOD活性和ASA含量明显高于梭梭和沙枣,这与其体内相对较低的O-·2含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于植物体内H2O2的清除,抗氧化酶系统对沙拐枣体内的H2O2的清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抗氧化剂GSH起主要作用,而梭梭体内由抗氧化酶系统中的CAT起主要作用,抗氧化剂起辅助作用;沙枣体内的AsA-POD起主要作用,其它的抗氧化酶和氧化剂起辅助作用。同时,植物体内还保持着各种酶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干旱胁迫 活性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几种荒漠植物地上生物量估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赵成义 宋郁东 +1 位作者 王玉潮 蒋平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调查植物样方的基础上 ,利用植株冠幅特征如冠幅长与宽、株高、基径、新生枝条数、总枝条数等作为变量建立了估算典型荒漠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模型 .利用植株冠幅长与宽所建拟合方程对估算琵琶柴灌丛生物量的精确度较高 ,经验证 ,预测值... 在调查植物样方的基础上 ,利用植株冠幅特征如冠幅长与宽、株高、基径、新生枝条数、总枝条数等作为变量建立了估算典型荒漠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模型 .利用植株冠幅长与宽所建拟合方程对估算琵琶柴灌丛生物量的精确度较高 ,经验证 ,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 0 .9989,相对误差在 4 .79%~10 .12 %之间 .利用植株株高、基径所建拟合方程对估算梭梭、多枝柽柳生物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 0 .94 18以上 ,显著性检验表明相关系数均为极显著 .经验证 ,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0 2和 0 .9875 ,相对误差分别为 6 .87%~ 19.2 2 %和 7.4 9%~ 18.4 7% .研究表明 ,在大面积荒漠植物生物量研究中 ,利用植株冠幅特征作为变量来估算琵琶柴灌丛地上生物量方法简便可行 ,用来估算梭梭、多枝柽柳等灌木地上生物量时存在一定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生物量 估算 冠丛特征
下载PDF
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的花环结构及C_4光合特征 被引量:57
6
作者 苏培玺 安黎哲 +1 位作者 马瑞君 刘新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探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适应高温强光荒漠环境的光合作 用机构及特征,通过对其同化枝的解剖结构观察,δ13C值分析,以及气体交换测定表明:二者均具有花环结构(Kranz anatomy),肉细胞(Mesoph... 为了探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适应高温强光荒漠环境的光合作 用机构及特征,通过对其同化枝的解剖结构观察,δ13C值分析,以及气体交换测定表明:二者均具有花环结构(Kranz anatomy),肉细胞(Mesophyll cell)呈栅栏状,其内侧是维管束鞘细胞(Bundle sheath cell),小维管束与维管束鞘细胞相 接。在栅栏组织和贮水组织中,梭梭具有形状巨大的含晶细胞;沙拐枣具有大量的粘液细胞。梭梭和沙拐枣同化 枝的δ13C值分别为-14.3‰和-14.8‰,在不同生长季节和土壤水分条件下,二者的δ13C值变化在-14‰到- 16‰之间。梭梭和沙拐枣的CO2补偿点分别为2 μmol·mol-1和4μmol·mol-1,光饱和点分别为1660和1756μmol·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分别为0.044和O.057 mol CO2·mol-1 photons。这表明,广泛分布于我国荒漠地区的木 本植物梭梭和沙拐枣为C4植物,其光合途径不随生长季节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梭梭 沙拐枣 花环结构 C4植物 光合作用 解剖结构 同化枝
下载PDF
中国珍稀濒危荒漠植物保护等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陶玲 李新荣 +1 位作者 刘新民 任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以中国西北荒漠地区 50种荒漠植物作为定量研究的对象 ,根据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理论 ,选取珍稀濒危荒漠植物的分布区、分类学地位、生物学指标及利用价值 4个指标 ,将生物学指标量化为乔木、灌木、多... 本文以中国西北荒漠地区 50种荒漠植物作为定量研究的对象 ,根据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理论 ,选取珍稀濒危荒漠植物的分布区、分类学地位、生物学指标及利用价值 4个指标 ,将生物学指标量化为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 1年生草本 4个指标变量 ;将利用价值量化为科研、药用、饲 (食 )用、薪炭用和其它价值 5个指标变量 ,分别构建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 ,定量研究各指标在珍稀濒危等级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及重要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对 50种珍稀濒危荒漠植物的保护等级进行排序 ,结论基本符合《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的分级结果。盐桦 (Betulaholophila)、矮沙冬青 (Ammopip tanthusnanus)、贺兰山丁香 (Syringapinnatifoliavar.alashanica)、沙生柽柳 (Tamarixtaklamakanensis)、四合木(Tetraenamogolica)、新疆丽豆 (Colophacasoongoria)、喀什女蒿 (Hippolytiakaschgarica) 7种荒漠植物被列为 1级保护 ,占总数的 1 4 % ;裸果木等 2 2种荒漠植物被列为 2级保护 ,占总数的 4 4% ;梭梭等 1 9种荒漠植物被列为 3级保护 ,占总数的 38% ;星毛短舌菊、盐豆木 2种荒漠植物被列为等外 ,占总数的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荒漠植物 保护等级评价 AHP 中国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部两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 被引量:63
8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3 位作者 任伟 苏世平 董秋莲 耿东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1,共7页
在河西走廊中部,采用挖掘法挖取红砂和白刺根系,应用拓扑学与分形理论分析了根系构型的特征.结果表明: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均近似为叉状分支结构.红砂和白刺根系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1.18... 在河西走廊中部,采用挖掘法挖取红砂和白刺根系,应用拓扑学与分形理论分析了根系构型的特征.结果表明: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均近似为叉状分支结构.红砂和白刺根系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1.18±0.04)和(1.36±0.06);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与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均较大,以扩大植物的有效营养空间,从而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2种荒漠植物根系分支前的横截面积等于根系分支后的横截面积之和,验证了Leonardo da Vinci法则.对17个根系构型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系拓扑指数、根系连接数量、逐步分支率和根系直径4个根系构型参数能很好地表示2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根系构型 拓扑指数 分形维数 分支率 连接长度
原文传递
NaCl胁迫对四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7
9
作者 杨景宁 王彦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8,共7页
试验以采自内蒙古阿拉善荒漠4种优势植物: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为材料,在0~1.8mol/L的NaCl范围内,研究了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经NaCl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升高,梭梭、红砂、驼绒... 试验以采自内蒙古阿拉善荒漠4种优势植物: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为材料,在0~1.8mol/L的NaCl范围内,研究了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经NaCl浸种预处理后种子的萌发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升高,梭梭、红砂、驼绒藜和碱蓬种子的萌发和初生根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总体来看,盐溶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但轻度的NaCl胁迫可提高碱蓬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促进驼绒藜种子的萌发。4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盐度阈值分别为1.8,0.6,0.9和0.5mol/L,说明梭梭种子萌发的耐盐性最强,而碱蓬的耐盐性最弱。经NaCl浸种预处理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萌发,但浸种时间越长,种子受盐胁迫的影响越大,甚至其萌发完全被抑制。短时间的NaCl浸种预处理提高了红砂种子的发芽率,并显著提高了其发芽指数,刺激了梭梭、红砂和驼绒藜的初生根生长,而碱蓬的初生根生长则一直受到NaCl浸种预处理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荒漠植物 种子萌发 萌发恢复
下载PDF
风吹、沙埋对沙地植物幼苗生长和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赵哈林 何玉惠 +1 位作者 岳广阳 周瑞莲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3-419,共7页
为了掌握风吹、沙埋对沙地植物一些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2006—2007年在科尔沁沙地对优势固沙植物小叶锦鸡儿进行了风吹和沙埋试验。风吹试验设为对照(不吹风)、软风(2m.s-1)、微风(4m.s-1)、和风(6m.s-1)和劲风(8m.s-1)5个处理;沙埋... 为了掌握风吹、沙埋对沙地植物一些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2006—2007年在科尔沁沙地对优势固沙植物小叶锦鸡儿进行了风吹和沙埋试验。风吹试验设为对照(不吹风)、软风(2m.s-1)、微风(4m.s-1)、和风(6m.s-1)和劲风(8m.s-1)5个处理;沙埋试验设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埋5个处理,沙埋深度分别为株高的0%、33%、66%、100%和133%。结果表明:软风(2m.s-1)的持续风吹可使植物叶片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略有下降,和风(6m.s-1)和劲风(8m.s-1)的持续风吹可促进其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加,而微风(4m.s-1)的持续风吹对植物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影响不明显;轻度沙埋可以同时促进植物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的生长和生物产量的提高,中度沙埋仅可促进其根系生长和生物产量的提高,但对其高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重度沙埋和严重沙埋可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死亡;锦鸡儿作为沙地一种优势固沙植物能够通过生长调节和生理调节来适应一定程度的风吹和沙埋,因而对风沙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重度或严重风吹、沙埋仍然会导致其严重受损,甚至死亡,因此采用锦鸡儿进行植物固沙时应注意不要将其种植在风沙活动过于强烈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 沙埋 沙地植物 影响 机制
原文传递
荒漠植物红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4
11
作者 种培芳 李毅 苏世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9-545,共7页
在自然条件下以分布于兰州九州台(LZJ)、张掖临泽(ZYL)和武威民勤(WWM)3个地区的红砂为试材,利用PAM-2100便携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和Lcpro+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红砂生长季节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 在自然条件下以分布于兰州九州台(LZJ)、张掖临泽(ZYL)和武威民勤(WWM)3个地区的红砂为试材,利用PAM-2100便携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和Lcpro+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红砂生长季节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红砂叶片的初始荧光(Fo)、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ΦPSⅡ)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其中Fv/Fm和ΦPSⅡ均呈反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在中午13:00强光下降低至最低值;Fo和qN则呈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在中午13:00达到最大值。3个地区红砂的Fv/Fm虽在中午呈降低趋势,但因其值均高于0.8,所以并未发生光抑制现象。在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Ta)以及水分条件协同作用于红砂的光化学效率。当水分条件较高时,PAR成为影响光化学效率降低的首要因子;而当水分降低时,RH成为加速光化学效率下降的主要因子。在土壤极端干旱叠加强光、高温和低湿的逆境中红砂主要采取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和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两种保护机制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环境因子 光化学效率 红砂 荒漠植物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中部沙漠植物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被引量:35
12
作者 苏培玺 陈怀顺 李启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7-602,共6页
通过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沙漠中几种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和碳同位素辨别力(Δ),以其作为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指示,研究了本区沙漠植物叶片或同化枝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生境和不同水分状况下δ13C值... 通过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沙漠中几种木本植物叶片或同化枝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和碳同位素辨别力(Δ),以其作为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指示,研究了本区沙漠植物叶片或同化枝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不同生境和不同水分状况下δ13C值的差异,并比较研究了绿洲防护林树种及绿洲作物.结果表明:梭梭和沙拐枣同化枝的δ13C值分别为-14 31‰和-14 82‰,Δ值在5‰~6‰之间;柠条、泡泡刺、花棒和红沙叶片的δ13C值分别为-25 75‰、-25 79‰、-26 38‰和-28 05‰,Δ值在16‰~20‰之间.几种沙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大小的顺序为:梭梭≈沙拐枣>柠条≈泡泡刺≈花棒>红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沙漠植物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 稳定碳同位素辨别力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胡云 燕玲 李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08,共7页
本文对分布于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地区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14种荒漠植物都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突出表现在:(1)表皮都具角质层;(2)次生维管组织发达,且多具异常结构;(3)皮层细胞中普遍含叶绿... 本文对分布于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地区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14种荒漠植物都具有显著的旱生结构特征,突出表现在:(1)表皮都具角质层;(2)次生维管组织发达,且多具异常结构;(3)皮层细胞中普遍含叶绿体。说明荒漠植物可通过增加贮水的薄壁细胞、产生异常结构和在缩小叶面积的同时却在皮层细胞中发育叶绿体等多种途径来适应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光照强烈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土壤逐渐干旱对4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和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4
作者 宋维民 周海燕 +3 位作者 贾荣亮 赵昕 冯丽 谭会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 Maxim)、珍珠(Salsola passerina Bge)、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对象,研究土壤逐渐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优势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 Maxim)、珍珠(Salsola passerina Bge)、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为对象,研究土壤逐渐干旱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海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逐渐干旱过程中,4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II(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II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都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下降;非光化学淬灭(qN)和海藻糖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4种植物对干旱过程的响应差异明显,随着土壤干旱的加剧,相对于其他三种植物,柠条具有更高的抗逆保护能力。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着4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藻糖累积,海藻糖含量与光合作用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海藻糖 荒漠植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白刺和红砂水分来源的异同 被引量:46
15
作者 周海 郑新军 +1 位作者 唐立松 李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5-673,共9页
荒漠生态系统中,水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比较同一生境下不同荒漠植物的水分来源特征,选取了同一生境下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白刺(Nitraria sibirica)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测定了这3种植物茎水和各潜... 荒漠生态系统中,水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比较同一生境下不同荒漠植物的水分来源特征,选取了同一生境下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白刺(Nitraria sibirica)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测定了这3种植物茎水和各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值,并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3种植物对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红砂和白刺的茎水δD和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其中,红砂为浅根系植物,春季(3-5月)以表层土壤水为主要水源,夏秋季节(6-10月)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其主要的水分来源逐渐偏向于较深层的土壤水;白刺的根系分布范围介于红砂和多枝柽柳之间,在春季能够较多地利用表层土壤水,而到了夏秋季节,所利用的水分更多地来源于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多枝柽柳为深根系植物,其90%以上的水分来源于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且茎水δD和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没有季节波动特征。3种植物水分来源特征的差异与其水分利用策略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荒漠灌木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向着最优(最有利)表现型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IsoSource模型 稳定同位素 水分来源
原文传递
Correlations Between Foliar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esert Plant Reaumuria soongorica (Pall.) Maxim. 被引量:42
16
作者 Jian-Ying MA Tuo CHEN +1 位作者 Wei-Ya QIANG Gang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065-1073,共9页
Leaves of 407 individuals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Pall.) Maxim. collected from the major distribution areas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in this desert ... Leaves of 407 individuals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Pall.) Maxim. collected from the major distribution areas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in this desert plant, as well as correlations between δ^13C valu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δ^13C values in R. soongorica ranged from -22.77‰ to -29.85‰ and that the mean δ^13C value (-26.52‰) was higher than a previously reported δ^13C value for a different desert ecosystem. This indicates that R. soongorica belongs to the C3 photosynthetic pathway and has higher water use efficiency than other speci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δ^13C valu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liar δ^13C values in R. soongoric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mean relative humidity, and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duration of sunshine and evapora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 of δ^13C values in R. soongorica was not obviou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δ^13C values and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We conclude that different distribution trends in δ^13C values for R. soongorica were likely caused by stomatal limitation rather than by nutrient-related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that precipit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ide distribution range of R. soongorica. This pattern of δ^13C values for R. soongorica reinforced that it is a super-xerophil in terms of its adaptive strategies to a desert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desert plant meteorological factor Reaumuria soongorica.
原文传递
荒漠绿洲过渡带柽柳和泡泡刺光合作用及水分代谢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38
17
作者 刘冰 赵文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对分布于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光合和水分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柽柳和泡泡刺:①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响应具"光合下调"现象,其曲线符合Gaussmodel。②净... 对分布于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光合和水分代谢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柽柳和泡泡刺:①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响应具"光合下调"现象,其曲线符合Gaussmodel。②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20.2μmol CO2.m-2.s-1和23.8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和饱和点为244.62μmol.m-2.s-1和1 180.31μmol.m-2.s-1,73.67μmol.m-2.s-1和1 467.85μmol.m-2.s-1。③净光合速率近似双峰型抛物线;光能利用效率单峰曲线;柽柳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单峰旗形,泡泡刺波浪型。④泡泡刺利用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水分利用效率,柽柳通过高光能利用效率来适应荒漠生态环境。因此,光抑制所导致的"光合下调"现象是柽柳和泡泡刺对水分胁迫所产生的保护性机制,反映了荒漠植物在与环境协同进化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是荒漠植物对其环境响应的普遍适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荒漠植物 光合作用 水分代谢 生态适应性
原文传递
ICP-AES法测定内蒙古地区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颖 李景峰 +1 位作者 嘎日迪 马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4-347,共4页
采用ICP-AES法分别对内蒙古地区梭梭、小叶锦鸡儿、沙冬青、红柳、沙枣和沙柳等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98-120.25%,RSD〈3.4%,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常量元素Ca,K... 采用ICP-AES法分别对内蒙古地区梭梭、小叶锦鸡儿、沙冬青、红柳、沙枣和沙柳等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98-120.25%,RSD〈3.4%,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常量元素Ca,K,Mg,Na,Al及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Fe,Mn,Cu,Zn在六种沙生木本植物中表现为不同的含量顺序,且Fe,Mn,Cu,Zn四种元素的含量均低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平均含量。该测定结果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选择优良防风固沙树种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法 沙生木本植物 金属元素
下载PDF
荒漠植物蒙古扁桃水分生理特征 被引量:27
19
作者 斯琴巴特尔 秀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4-489,共6页
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是荒漠区和荒漠草原的水土保持植物和景观植物,是蒙古高原古老残遗植物,对其深入研究对于了解蒙古高原植被演替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PV技术和自然脱水法探讨了蒙古扁桃的... 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是荒漠区和荒漠草原的水土保持植物和景观植物,是蒙古高原古老残遗植物,对其深入研究对于了解蒙古高原植被演替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PV技术和自然脱水法探讨了蒙古扁桃的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蒙古扁桃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为69%,饱和含水量为117%,临界饱和亏为48%,水势为-0.85MPa。经5%PEG-Hoagland(-0.46MPa)干旱胁迫处理3d后,其相对含水量、临界含水量和水势分别下降到48%、39%和-1.97MPa,而饱和含水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分别增加到187%和11.94。对失水率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状态下,蒙古扁桃幼苗经102h自然脱水后失水达到平衡,而经过干旱胁迫处理3d后,其失水率曲线斜率变小,失水过程明显减缓,失水最终达到平衡的时间延长到152h,其保水能力显著提高。将旱生植物蒙古扁桃的失水率曲线与中旱生植物长柄扁桃(P.pedunculata)的失水率曲线相比较发现,蒙古扁桃的耐脱水能力明显强于中旱生植物长柄扁桃。PV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扁桃饱和含水量渗透势(Ψπ100)和零膨压渗透势(Ψπ0)很低,分别为-2.49MPa和-3.11MPa,而Ψπ100和Ψπ0差值较大(0.62MPa),表明其维持膨压的能力很强。其细胞壁弹性模量值低(4.18MPa)进一步表明,蒙古扁桃具有很强的膨压调节能力。蒙古扁桃幼苗失去膨压时的渗透含水量(ROWCtlp)为80%,这是其细胞壁特性所决定的渗透调节能力的基础。蒙古扁桃质外体含水量(AWC,%)较高(79%),因而具有较高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7.76),这是其耐脱水性的生理基础。总之,蒙古扁桃叶水势、渗透势低有利于其根部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而较高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及较低的细胞壁弹性模量是其耐脱水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荒漠植物 濒危植物 水分生理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4种荒漠植物气体交换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25
20
作者 邓雄 李小明 +2 位作者 张希明 叶万辉 赵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45-452,共8页
研究了 4种荒漠植物 (胡杨、疏叶骆驼刺、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气体交换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外界环境因子中 ,无论是对光合速率还是蒸腾速率 ,光照强度都是最重要的主导因子 .其次是气温 .大气湿度与植物的... 研究了 4种荒漠植物 (胡杨、疏叶骆驼刺、头状沙拐枣、多枝柽柳 )气体交换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外界环境因子中 ,无论是对光合速率还是蒸腾速率 ,光照强度都是最重要的主导因子 .其次是气温 .大气湿度与植物的蒸腾速率成负相关 ,影响程度因不同植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②在气温越高的地方 ,荒漠植物的温度生态位 (包括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 )也随之增高 .③水分胁迫影响气温和叶温的差异 .4种植物都能调整其叶温 ,使之低于沙漠地区的极度高温 .图 4表 3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荒漠植物 气体交换 环境因子 关系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