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南丽丽 师尚礼 郁继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80,共6页
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Gannong No.3’)草地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 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Gannong No.3’)草地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70.72%),真菌最少(0.18%),微生物总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大于撂荒地,且5年生苜蓿地微生物总数最多,是其他各种植年限的1.58~6.17倍,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除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之外,其余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在4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区 苜蓿草地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数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景电灌区沙地苜蓿种植试验示范 被引量:4
2
作者 满多清 徐先英 +1 位作者 吴春荣 杨自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6-29,共4页
通过在景电灌区北部沙地上引种、种植优质苜蓿 ,使单位面积苜蓿草地的产量、质量高于沙区当地苜蓿 ,也高于当地其它类型的牧草。沙区种植苜蓿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着重提高保苗率和越冬率 ,加强管理 ,年刈割 3~ 4次 ,可大大提高产量、质... 通过在景电灌区北部沙地上引种、种植优质苜蓿 ,使单位面积苜蓿草地的产量、质量高于沙区当地苜蓿 ,也高于当地其它类型的牧草。沙区种植苜蓿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着重提高保苗率和越冬率 ,加强管理 ,年刈割 3~ 4次 ,可大大提高产量、质量。对改善沙地土壤养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沙地 苜蓿 种植试验
下载PDF
河西荒漠灌区紫花苜蓿施肥效应及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勇 刘晓静 +1 位作者 蔺芳 童长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105,共12页
为科学准确地评判河西走廊苜蓿主产区紫花苜蓿饲草生产中施肥措施对其产品质量及生产收益的影响,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2016、2017年2年田间试验,以该区域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的平衡施肥推荐方案(N 103.5 kg·hm^-2、... 为科学准确地评判河西走廊苜蓿主产区紫花苜蓿饲草生产中施肥措施对其产品质量及生产收益的影响,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通过2016、2017年2年田间试验,以该区域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的平衡施肥推荐方案(N 103.5 kg·hm^-2、P2O5105 kg·hm^-2、K2O 90 kg·hm^-2)为对照,探讨了不施肥及3种不完全施肥(缺氮偏施、缺磷偏施、缺钾偏施)处理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各处理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产量、蛋白总量,降低其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提高了相对饲用价值,从而改善了紫花苜蓿品质,并有效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氮、磷、钾平衡施肥相比,各偏肥处理的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均显著低于平衡施肥,尤以缺磷偏施的降幅最大,2016、2017年2年的产量和蛋白总量降幅分别达到25.9%、25.7%和33.4%、33.1%。因此,磷是河西荒漠灌区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的养分限制因子,氮、磷、钾对该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影响顺序为:磷>氮>钾。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出河西荒漠灌区紫花苜蓿的施肥效应为氮、磷、钾平衡施肥的经济效益最优,为DEA有效;不完全施肥的3个评价单元及不施肥评价单元为DEA无效,其中,不施肥经济效益最低,3个不完全施肥评价单元中的缺磷偏肥的紫花苜蓿经济效益比缺氮偏肥和缺钾偏肥更低;另外还以DEA模型推算出不同施肥措施下紫花苜蓿饲草生产经济效益改进的具体方案,其中,不施肥的紫花苜蓿饲草生产需调整的幅度最大,调整额度达10678.88 CNY·hm^-2,各施肥措施需调整的幅度排序为:不施肥>缺磷偏施>缺氮偏施>缺钾偏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荒漠灌区 紫花苜蓿 施肥效应 数据包络分析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秸秆还田土壤肥力 和作物产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科生 车宗贤 +4 位作者 包兴国 张久东 卢秉林 杨新强 杨蕊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9-70,共12页
系统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分析作物产量及稳定性和持续性,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利用河西绿洲灌区31年(1988-2018年)的灌漠土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开... 系统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分析作物产量及稳定性和持续性,为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利用河西绿洲灌区31年(1988-2018年)的灌漠土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开展了以秸秆与磷肥配施(SP)、秸秆与氮磷肥配施[1/2(S+N)P]、氮磷配施(NP)、不施肥(CK)为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pH,研究了长期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间作体系灌漠土土壤养分演变规律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第31年和逐年平均值与试验初始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73.3%和25.8%,土壤全氮增加50.6%和21.7%,土壤全磷增加22.5%和3.8%,土壤全钾含量增加19.9%和38.2%;与对照(CK)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55.3%和20.0%;土壤全氮增加28.8%和15.9%,土壤全磷增加50.2%和13.4%;土壤全钾增加23.5%和0.2%。秸秆连续还田9年后小麦产量比对照平均降低5.8%,第10年开始小麦产量逐年增加,比对照平均增加65.9%。玉米产量在秸秆连续还田13年间比对照平均降低8.2%,之后较对照平均增加22.0%。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长期施用秸秆或秸秆氮磷肥配施,土壤培肥效果均显著优于单施化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能持续提升作物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 河西绿洲灌区 灌漠土 土壤肥力特征 作物产量稳定性和持续性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卢方园 贾德彬 +2 位作者 高瑞忠 苏文旭 赵航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4,共6页
【目的】揭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为灌区水资源系统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拉善左旗境内的5个典型区域(腰坝滩、格林滩、通古淖尔滩、查哈尔滩、新井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3个因素... 【目的】揭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为灌区水资源系统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拉善左旗境内的5个典型区域(腰坝滩、格林滩、通古淖尔滩、查哈尔滩、新井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3个因素,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典型灌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18年,腰坝、查哈尔、通古淖尔、格林、新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数分别为:0.682、0.576、0.213、0.392、0.247,处于Ⅲ、Ⅳ等级;以腰坝为例,基于多情景预测得出,在提高退耕还林程度、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和降低灌溉面积增长速度的条件下,205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数将会显著提升。【结论】研究区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针对当地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需求,推广节水灌溉及加大退耕还林力度;遵循“以水定产”的政策要求,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实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TOPSIS模型 沙漠绿洲 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