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称论新观:命名转喻论——从摹状论、因果论到转喻论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语义学是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出现了众多理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特别是围绕"指称论"的修补和批判可谓旷日持久,罗素和克里普克等分别提出了"摹状论"和"因果论(又叫历史因果论)"作补充... 语义学是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出现了众多理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特别是围绕"指称论"的修补和批判可谓旷日持久,罗素和克里普克等分别提出了"摹状论"和"因果论(又叫历史因果论)"作补充或更正。笔者主张用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论"对其做出统一解释,认为两者仅只关注了名称的不同分支内容,前者突显命名初始阶段的内涵性理据,属语义学范畴;后者突显命名后使用过程的传承历史,属语用学范畴。它们都遵循了"择其一而概其全"的转喻认识方式。本文也为转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论 摹状论 认知语言学 转喻论
原文传递
基于罗素摹状论分析There-be存在构式——“存在”能否作谓词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罗素是指称论之集大成者,信守毕因论承诺,反思亚里士多德的"S—P模板",认为在命题主词位置上出现的名词必须在我们的世界中有实际的指称对象,不必再说其存在。若说,则为冗余句;若用空名作主词,再说其存在,此为矛盾句。它们虽... 罗素是指称论之集大成者,信守毕因论承诺,反思亚里士多德的"S—P模板",认为在命题主词位置上出现的名词必须在我们的世界中有实际的指称对象,不必再说其存在。若说,则为冗余句;若用空名作主词,再说其存在,此为矛盾句。它们虽符合"S—P"模板的语法规则,但却掩藏着不同的深层逻辑结构。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之法是:通过"量化一般陈述"和"消解空指主语到谓词"的方法来揭示其逻辑结构,从而开创了通过语言分析解决西方哲学中存在与思维问题的语言论转向。英语there-be存在构式中接NP作主语时,一般要求用非限定性NP,国内英语语法书对此鲜有提及,更未见理论解释。本文尝试运用罗素的摹状论来解释这一语法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罗素 摹状论 存在 There—be存在构式
原文传递
克里普克命名观点及对之辩护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卿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罗素关于名称的指称的确定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在克里普克看来,摹状词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因此,克里普克在对摹状词理论进行反驳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概念提出了"历史因果理论"对指称的... 罗素关于名称的指称的确定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在克里普克看来,摹状词理论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因此,克里普克在对摹状词理论进行反驳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概念提出了"历史因果理论"对指称的确定问题进行了回答。文章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为克里普克命名观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普克 摹状词 命名 指称 历史因果理论
下载PDF
浅议专名的涵义与指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丽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5期229-231,共3页
对专名涵义与指称的研究,历来是语言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首先简述语言哲学中的两大流派: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摹状词理论和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历史因果指称论,然后扼要地探讨两种理论的优缺点。在专... 对专名涵义与指称的研究,历来是语言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首先简述语言哲学中的两大流派:以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摹状词理论和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历史因果指称论,然后扼要地探讨两种理论的优缺点。在专名问题上,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是相互补充的,前者突显命名初始阶段的内涵性理据,后者突显命名后使用过程的传承历史。专名产生的初始环节应该和专名运用的复杂环节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了解专名意义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名 涵义 摹状词理论 历史因果论 相互补充
下载PDF
罗素的描述语理论之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艳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现代西方各个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它着重从哲学角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或者语言学中的哲学问题。根据语言哲学理论,以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1905年发表的著名论...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现代西方各个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它着重从哲学角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或者语言学中的哲学问题。根据语言哲学理论,以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1905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论指称》和在1919年发表的《摹状词》两篇文章为核心,对罗素的描述语理论的内涵进行评析,针对罗素的描述语理论提出了几点质疑与思考,指出罗素认为专名等于缩略的描述语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旨在探讨语言哲学中的热点问题,即描述语的功能问题,以丰富语言教学理论,以哲学的观点指导语言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描述语理论 语言哲学
下载PDF
描述语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的文化差异考察
6
作者 张娣 王爱华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描述语理论和历史—因果理论都是关于语词指称的理论。前者认为,名称的意义是描述语或涵义,是通达其指称的途径;后者则认为,名称的意义就是其指称对象,通过命名仪式,名称与指称对象产生因果关联,通过对名称的借用和传递形成一条历史链... 描述语理论和历史—因果理论都是关于语词指称的理论。前者认为,名称的意义是描述语或涵义,是通达其指称的途径;后者则认为,名称的意义就是其指称对象,通过命名仪式,名称与指称对象产生因果关联,通过对名称的借用和传递形成一条历史链。两种理论孰是孰非?这一直是语言哲学领域极具争议的话题。哲学家们一般认为,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应取决于它是否与人们的直觉相符。因此,本文通过思想实验来考察两种理论是否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试对于专有名称的指称直觉相符。思想实验结果显示:(1)专名的指称直觉具有文化差异性,东亚人的指称直觉倾向于描述语观点,而西方人倾向于历史—因果观点;(2)该差异是东西方不同思维方式的体现,与受试的语言背景无关。本文最后指出,哲学的某些观点和结论,需要经过经验科学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描述语理论 历史—因果理论 直觉 文化
下载PDF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7
作者 刘琼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大部分语言哲学家比较认同直接指称论在名称的起源、名称的内涵与本质属性关系、摹状词构成专名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3个方面对描述性理论的批判。如果这种批判对于真实存在对象的名字有效,但对于虚构对象是否有效则存在严重质疑。本文着... 大部分语言哲学家比较认同直接指称论在名称的起源、名称的内涵与本质属性关系、摹状词构成专名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3个方面对描述性理论的批判。如果这种批判对于真实存在对象的名字有效,但对于虚构对象是否有效则存在严重质疑。本文着重以形而上学认识论对知识来源的定义,意义的语义和语用意义的区分等方面为基础,反驳直接指称理论对描述性理论的批判,说明就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而言,直接指称论在以上3个方面对描述性理论的批判存在不合理之处,从而论证描述性理论对于虚构人名的内涵的定义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人名 内涵 摹状词 直接指称论 描述性理论
原文传递
从《论指称》看两种摹状词理论
8
作者 谢佛荣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罗素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摹状词理论以来,在摹状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既受到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支持和赞扬,也受到不少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批评和指责。通过美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论指称》一文,对这两种摹状词理论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斯特劳... 罗素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摹状词理论以来,在摹状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既受到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支持和赞扬,也受到不少西方语言哲学家的批评和指责。通过美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论指称》一文,对这两种摹状词理论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斯特劳森对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是日常语言学派与人工语言学派相互对立的一种表现,也是人工语言逐渐向日常语言转化的一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理论 指称 语境 缺陷
下载PDF
虚构人名的指称和涵义
9
作者 刘琼 殷正坤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5-362,共8页
虚构人名的指称和涵义研究有重要的语言学、哲学和文学意义。本文运用两大主要名称理论,即簇摹状词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分析虚构人名的指称及其获得,探讨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提出应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的整体观,并通过对虚构人名的语言学考... 虚构人名的指称和涵义研究有重要的语言学、哲学和文学意义。本文运用两大主要名称理论,即簇摹状词理论和因果历史理论,分析虚构人名的指称及其获得,探讨各自的优势和缺陷,提出应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的整体观,并通过对虚构人名的语言学考察,重新探讨指称理论及其对哲学本体论和文学理论带来的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人名 指称 内涵 外延
原文传递
个案研究的困境及出路——基于科学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雪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11-117,共7页
在社会科学领域真正开创了个案研究最初范例的当推马林诺夫斯基。个案研究的广泛应用,打破了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个案研究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个案研究如何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 在社会科学领域真正开创了个案研究最初范例的当推马林诺夫斯基。个案研究的广泛应用,打破了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个案研究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个案研究如何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如何摆脱样本结论不能推论总体的困境,归根结底,就是个案研究意义何在的问题。文章在回顾个案研究发展史的基础上,试图从费孝通的类型比较法、格尔兹的深描说与赫克索恩的被访者驱动抽样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即使在科学主义思维的笼罩下,个案研究也有"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研究 类型比较法 深描说 被访者驱动抽样 科学主义
下载PDF
说课理论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清国 李金兰 +1 位作者 杨延飞 吴平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08-310,共3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简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主要内容和遵循原则,并以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定积分概念教学为例,进行了一次互动性示范型说课.数学说课的实践表明,说课的开展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 为提高教学质量,简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主要类型、主要内容和遵循原则,并以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定积分概念教学为例,进行了一次互动性示范型说课.数学说课的实践表明,说课的开展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课理论 学情 教法 学法 数学教学过程
下载PDF
论专名指称理论统一的可能性
12
作者 胡蝶 李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24-26,共3页
专名意义和指称问题事关哲学的基础,学界对它的研究与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历史上著名的两种专名指称理论,并对传统上针对两个理论的批评进行了反思,认为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并非完全对立,因此可以建立一种以历史因果理... 专名意义和指称问题事关哲学的基础,学界对它的研究与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历史上著名的两种专名指称理论,并对传统上针对两个理论的批评进行了反思,认为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并非完全对立,因此可以建立一种以历史因果理论为主,摹状词理论为辅的因果摹状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名 涵义 指称 摹状词理论 历史因果理论
下载PDF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最小描述长度理论与可适应性评价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永航 郭洋铭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8,共9页
针对产品模块化设计过程中易受设计人员个人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设计效率不高,甚至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esign Structure Matrix,DSM)、最小描述长度理论(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MDL)与可适应性... 针对产品模块化设计过程中易受设计人员个人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设计效率不高,甚至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esign Structure Matrix,DSM)、最小描述长度理论(Minimum Description Length,MDL)与可适应性评价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以电动卡丁车模块化设计为例,在模块划分阶段,分析产品各零部件间的关系,构建综合设计结构矩阵,采用层次分裂聚类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对矩阵进行分析,得到多种模块划分结果;在方案评价阶段,先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算法方案的MDL值结果,筛选出更合理的算法方案,再通过可适应性评价方法针对算法方案进行评价,得出最终结果。研究结果验证了基于DSM,MDL与可适应性评价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在模块化设计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产品模块化开发过程中的模块合理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模块化设计 设计结构矩阵 最小描述长度理论 可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关于语言直觉与文化差异两者关系的讨论
14
作者 陈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332-333,共2页
自20世纪以来,指称理论是分析哲学讨论的中心话题,描述语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两个观点一直主导着这个领域。克里普克(Kripke)反对传统的描述语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多数哲学家们和克里普克(kripke)保持同样的观点,一般认为指称是和... 自20世纪以来,指称理论是分析哲学讨论的中心话题,描述语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两个观点一直主导着这个领域。克里普克(Kripke)反对传统的描述语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多数哲学家们和克里普克(kripke)保持同样的观点,一般认为指称是和人们的直觉保持一致的。近来文化心理学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指出文化在人的语言直觉和认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ichard Nisbett和他的同事的实验发现东亚人与西方人在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和记忆)中存在许多差异,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怀疑在假定情境下人们对于专名的指称的语言直觉会随着文化差异有所不同。(如:Edouard Machery,Ron Mallon,:Shaun Nichol,Stephen P.Stich.的实验)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会提供一些新证据来讨论语言直觉随着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理论 描述语理论 历史因果理论 语言直觉
原文传递
基于XML的证明论研究
15
作者 张艳莉 李高鹏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3-236,共4页
XML渐已成为Web上数据表示和交换的通用语言。然而作为一种描述性的语言,XML不支持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本文提出了基于XML的证明论,用XDD(XML Declarative Description),一种由XML语法与说明描述理论相结合而得到的语言表示已知前提和待... XML渐已成为Web上数据表示和交换的通用语言。然而作为一种描述性的语言,XML不支持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本文提出了基于XML的证明论,用XDD(XML Declarative Description),一种由XML语法与说明描述理论相结合而得到的语言表示已知前提和待求解的问题,并通过证明论方法实现问题求解。该方法可用于建立基于XML的智能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ML 说明描述 证明论 问题求解
下载PDF
从“摹状词”到“可及性”,对语言研究的哲学思考
16
作者 崔文尖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9-54,共6页
语言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心理现象?上个世纪勃兴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可及性理论在研究语言时虽然都借用了罗素的"摹状词"一说,但它们对语言存在的研究却采取的是不同的观点:前者把语言看作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后者把语言看成是客... 语言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心理现象?上个世纪勃兴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可及性理论在研究语言时虽然都借用了罗素的"摹状词"一说,但它们对语言存在的研究却采取的是不同的观点:前者把语言看作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后者把语言看成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从摹状词理论到可及性理论的发展演变的阐述,从哲学角度分析人们对语言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 可及性理论 语言哲学 存在悖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