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霞 王永胜 +1 位作者 李军 邱健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9年9月,对15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完全或部分修复。本组病例创面均位于小腿中下...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9年9月,对15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完全或部分修复。本组病例创面均位于小腿中下段2/3及足踝部,皮瓣切取面积:8cm×12cm^10 cm×25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受区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足踝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2
2
作者 任高宏 吴晓虎 +1 位作者 陈允彪 张明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在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复杂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小腿29例,足踝部4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感染、深部组织缺损及骨科植入物外露。创面大小为15 cm×8 cm^35 cm×20 cm,其中45例合并死腔形成,62例合并同一部位骨折,3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其他系统损伤。创面经彻底清创及VSD治疗,待肉芽生长良好、感染控制后,设计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其中穿支皮瓣修复大部分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肌瓣填塞死腔和(或)覆盖部分皮瓣周围的创面,在肌瓣上一期或二期游离皮片植皮,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7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术后72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后好转。1例皮瓣术后渗血过多,予手术止血。4例皮瓣远端或肌瓣上植皮区部分坏死,2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另16例外伤后骨髓炎伴骨缺损,于伤口愈合后3~6个月采用植骨、骨搬运或Masquelet技术进行修复。术后伤口一期愈合68例,延期愈合8例。除5例失访外,71例随访9~24(平均16)个月,患肢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未出现感染复发。结论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时,可以利用穿支皮瓣修复深部组织外露的创面,肌瓣填塞深部死腔和(或)创面并在肌瓣上植皮,仅需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即可实现肢体复杂创面的三维立体有效修复与重建,是修复下肢复杂创面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创面修复 深部死腔
原文传递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2
3
作者 陈胜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周小兵 安高 钟光明 吴坤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4
作者 唐举玉 贺继强 +8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卿黎明 潘丁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刘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四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1 位作者 姜世平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脉和其他膝周动脉有吻合。依据解剖基础,应用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14例膝周围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疗效良好。文中讨论了皮瓣设计、切取方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岛状皮瓣 膝上外动脉
下载PDF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6
作者 唐修俊 魏在荣 +4 位作者 王波 王达利 孙广峰 金文虎 李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5月,根据手足部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解剖特点设计分叶皮瓣,通过皮瓣重组(KISS)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12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 目的 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KISS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3年5月,根据手足部创面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解剖特点设计分叶皮瓣,通过皮瓣重组(KISS)修复手足部创面缺损12例,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2个月,股四头肌肌力5级,膝关节屈、伸10°- 180°.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足背皮瓣稍臃肿,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手部肌腱移植术后4例肌腱粘连,经松解后手指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可1例.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组织瓣设计灵活,可一次修复较大面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是修复创面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四肢 穿支皮瓣 皮瓣重组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临床应用16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3 位作者 李康华 梁捷予 俞芳 周征兵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复杂性创面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经验.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对外伤后所导致的邻近创面、洞穿性缺损、宽大不规则创面,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特点,术前Doppler定...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复杂性创面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经验.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对外伤后所导致的邻近创面、洞穿性缺损、宽大不规则创面,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特点,术前Doppler定位,术中采用吻合血管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进行修复16例肢体复杂性创面缺损,不携带阔筋膜,供区一期闭合.通过术后随访观察皮瓣供区与受区的外形及功能,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5例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经1~30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1例皮瓣一叶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后愈合.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共用一个血管蒂,不携带阔筋膜,只牺牲一个供区,是修复肢体外伤后邻近创面、洞穿性缺损、宽大不规则创面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唐奕泉 刘伟 +2 位作者 宁建君 范伟杰 吴彪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68,405,共4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修复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高明医院修复下肢毁损伤患者18例,使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修复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高明医院修复下肢毁损伤患者18例,使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结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术后皮瓣供区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结论 VSD联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可一次修复较大面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负压伤口疗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大范围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明华 崔旭 +4 位作者 曾纪章 刘雄 黄覛韬 张丕红 黄晓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大范围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4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膝关节周围大范围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患者25例,缺损面积10cm×8cm-43cm×23cm。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大范围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4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膝关节周围大范围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患者25例,缺损面积10cm×8cm-43cm×23cm。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面积12cm×10cm-45cm×25cm。肌皮瓣携带的胸背动静脉分别与患肢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吻合,重建血运;取供瓣区周围刃厚皮覆盖肌皮瓣中未携带皮肤的肌肉表面。供瓣区直接缝合,供皮区予换药处理。结果术后25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创面外观较佳。供瓣区均愈合,遗留线状瘢痕。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均能站立及行走。结论游离移植背阔肌肌皮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大范围皮肤软组织深度缺损的较好方法,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是受区血管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膝损伤 背阔肌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原文传递
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治疗上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皮漪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征兵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潘丁 曾磊 肖勇兵 庞晓阳 卿黎明 刘睿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供区直接闭合。创... 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供区直接闭合。创面涉及上臂、前臂、手部和肘部残端,缺损面积16cm×13cm^40cm×15cm。结果21例组合皮瓣完全存活(95.45%);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皮瓣供区均Ⅰ期直接闭合,无供区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3~3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结论利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操作简便,穿支血管可靠,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供区损伤小,是一期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外科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上肢重建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丁红梅 唐茂林 +5 位作者 谭建国 苏波 何慧 谭双香 王泽军 卢书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穿过皮下组织达皮肤。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显微削薄-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举玉 王玉玲 +7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卿黎明 潘丁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刘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显微削薄-嵌合(II-MCh)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四肢合并深部无效腔的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均采用以d-LCF...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显微削薄-嵌合(II-MCh)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四肢合并深部无效腔的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均采用以d-LCFA为蒂的II-MCh穿支皮瓣或显微削薄-分叶-嵌合(III-MPCh)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显微削薄的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皮瓣切取面积6.0 cm×3.0 cm~33.0 cm×8.0 cm,肌瓣切取体积5.0 cm×3.0 cm×1.0 cm~13.0 cm×10.0 cm×1.5 cm,皮瓣供区直接闭合。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及感染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6例皮瓣一期顺利成活。2例出现静脉危象,1例出现动脉危象,予以探查重新吻合受区血管后皮瓣成活。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受区皮瓣皮肤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结论以d-LCFA为蒂的II-MCh穿支皮瓣既可一次性均匀削薄,使皮瓣受区获得满意外观,同时又可有效填塞深部死腔,实现了创面的立体修复,体现了"微创、美学"的修复理念,是修复四肢合并深部死腔的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显微削薄嵌合皮瓣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四肢 修复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辅助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重建足跟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6 位作者 卿黎明 俞芳 庞晓阳 曾磊 潘丁 肖勇兵 刘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分叶穿支皮瓣重建足跟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术前采用Mimics软件三维可视化构建d-LCFA及穿支血管,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虚拟模拟d-LCFA分...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分叶穿支皮瓣重建足跟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术前采用Mimics软件三维可视化构建d-LCFA及穿支血管,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虚拟模拟d-LCFA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分离及切取的过程,运用该方法指导临床设计、切取d-LCFA分叶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1例患者系d-LCFA分叶穿支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组合移植,在修复创面的同时,Ⅰ期重建足跟外形和功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通过门诊随访其恢复效果.结果5例均成功建立d-LCFA体区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成功地指导了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5例患者10叶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DIEPF远端出现跨体区回流障碍,部分坏死,Ⅱ期植皮.术后随访6~12(平均8.7)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足跟外形满意,皮瓣供区线形瘢痕.结论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辅助d-LCFA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利用d-LCFA分叶穿支皮瓣在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Ⅰ期重建足跟外形,最大限度地恢复足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穿支皮瓣 足跟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伴骨外露的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少华 李有斌 +4 位作者 范嘉文 王磊 陈勇 吴羽 韩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伴骨外露的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1例踝部伴骨和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7岁),清创后行封闭... 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伴骨外露的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1例踝部伴骨和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47岁),清创后行封闭负压引流,待创面干净后,二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6.5 cm×4.5 cm~16.5 cm×8.5 cm。术后定期随访,分析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无血管痉挛、血管危象发生。11例中2例皮瓣远端出现0.5~1.0 cm坏死,经换药对症处理后完全愈合,其余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0.4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质地柔软,耐磨,无色素沉着,恢复了保护性感觉。至末次随访时,11例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为74~98分,平均90.55分;优8例,良2例,可1例。供区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踝部组织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原文传递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铠 谭宏宇 +3 位作者 吴汉江 朱兆夫 刘金兵 龚朝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 目的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旋股外动脉降支的获取与运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新锦 王巍 +4 位作者 王跃堂 杨阳 李涵 王旭 胡盛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4-837,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旋股外动脉降支作为旁路血管材料的技术操作方法与旁路建立策略.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19例拟采用旋股外动脉降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行下肢动...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旋股外动脉降支作为旁路血管材料的技术操作方法与旁路建立策略.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19例拟采用旋股外动脉降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筛查.对16例合适取用者[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7.4±8.5)岁],利用大腿前侧切口游离获取左侧(13例)或右侧(3例)旋股外动脉降支16支,并配合双侧胸廓内动脉(12例)、非利侧桡动脉(7例)和大隐静脉(3例),在心肺转流辅助下(10例)或心脏不停跳下(6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3例患者因术前CT筛查发现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狭窄(1例)和降支血管走行变异、短小(2例)而放弃取用,其余16例均成功获取旋股外动脉降支用作旁路血管.每例患者术中平均建立(3.4±0.6)支旁路,无手术死亡.获取的旋股外动脉降支平均长度为(10.3±1.8)cm,平均内径为(1.9±0.5)mm.其中15支旋股外动脉降支作为游离桥建立前降支(1支)、对角支(7支)、中间支(6支)和回旋支第二钝缘支(1支)旁路血管.1例与左胸廓内动脉构建"Y"形复合动脉旁路后再建立回旋支第三钝缘支旁路血管.结论 旋股外动脉降支是临床可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动脉旁路血管,获取简便,使用安全.因其走行和长度都有变异,术前应对下肢动脉进行CT血管造影筛查,术中应采取合适的旁路建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旋股外动脉降支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瓣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力 李科霖 +1 位作者 庞远翔 周文昌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8-1155,共8页
目的探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0月—2022年1月,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创面患者, 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8~66... 目的探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0月—2022年1月,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创面患者, 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8~66岁, 平均52岁;Wagner 3级者5例、Wagner 4级者7例。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控制感染,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3 cm×6 cm~28 cm×11 cm。然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其中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支单块皮瓣修复者4例、分叶皮瓣修复者1例、双侧皮瓣串联修复者1例、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者6例, 组织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21 cm×10 cm;供受区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 必要时进行增压处理。对10例患者的供区创面行美容减张缝合, 对2例患者供区创面采用头部刃厚皮修复。术后, 记录创面修复情况。于创面愈合后, 检测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随访时, 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与受区瘢痕形成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 采用CT血管造影检测患肢血流灌注情况并进行对比。末次随访时, 记录患者行走能力情况。结果 9例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受区皮瓣在术后第5天发生感染, 对创面行敞开引流、控制炎症后进行Ⅱ期缝合修复;1例患者移植的串联皮瓣远端于术后第4天逐渐出现组织变紫样坏死, 清创后行植皮修复。创面愈合后, 所有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值均控制在8~12 mmol/L。随访6个月~1年, 3例患者足底受压区出现局部破溃, 经减压+换药或移植皮瓣修复后愈合, 其余9例患者受区未出现破溃;患足创面愈合后, 局部外观饱满, 移植皮瓣血运良好, 与周围组织契合良好, 耐磨, 但感觉迟钝。随访期间, 10例患者行直接缝合的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2例患者行植皮修复的供区皮片完全成活。与术前患肢足踝关节段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科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Wagner分级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长泰 吴锦生 +3 位作者 马俊伟 申林 刘岳 战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9月,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外伤致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12例,缺损面积为20 cm×19 cm^25 cm×9 cm,皮...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9月,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外伤致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12例,缺损面积为20 cm×19 cm^25 cm×9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7 cm×10 cm^25 cm×9 cm。采用单叶皮瓣修复6例,分叶组合皮瓣修复6例。术中将皮瓣血管蒂动、静脉与前臂尺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吻合,其中7例保留的皮瓣内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供区直接闭合。术后随访时观察皮瓣的成活、外观、质地、血运以及供受区皮肤愈合情况,同时测量皮瓣感觉恢复、肌力以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及下肢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皮瓣的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似,双侧上下肢体均较对称,无明显臃肿,血运良好,受区无明显的瘢痕增生;供瓣区切口较隐蔽,缝合后仅留线性瘢痕,肢体肌力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皮瓣感觉恢复S3级7例,S2级4例,S1级1例。结论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可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及外形,同时能减轻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移植 前臂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